华工思修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7444175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4.86KB
华工思修论文.docx
《华工思修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工思修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工思修论文
思修(论文)
从岭南文化到新岭南文化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学生姓名孙平海云李一鸣邱敏许鋆莹郑威周婷周胤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黄建榕
提交日期2014年12月13日
摘要
文章从岭南文化与新岭南文化的背景,演变的原因,两者的关系上进行了宏观意义上的比较,再通过在饮食,语言,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微观上的比较,得出新岭南文化是在岭南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传扬,开拓创新,并在稳中求变,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的一种崭新的文化。
关键词:
岭南文化;新岭南文化;比较关系;传承发展
第一章绪论
1.1岭南文化的起源、发展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里。
有诸多灿烂的文化,而岭南文化便是华夏文明这幅画卷上浓重的一笔。
那么到底何为岭南文化,它的起源、发展、兼容性,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开始对岭南文化进行再一次的探索。
岭南文化,由岭南与文化组成。
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岭南这一地理位置。
《晋书•地理志校注》[1]明确的岭南的具体位置。
他是指中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越城岭)以南地区。
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
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
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们生活习惯要有很多相同之处。
现在提到岭南这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
文化作为一种抽象与现实紧密联系的一种客观物质。
岭南文化也是作为地理、政治,经济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岭南人在岭南地区创造的文化为主体。
据历史文献[2]记载岭南文化形成于明清之际,在晚清达到它的高峰期,岭南文化主体包括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三大文化。
岭南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代表,高雅的岭南艺术,还有古朴文韵的岭南建筑,悠久的宗教文化,还有极具诗韵的岭南园林艺术,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岭南人用智慧积淀下来的结晶。
1.2岭南文化到新岭南文化的演变
然而任何文化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融合,改变,甚至消失。
岭南文化以她强大的生命力,适应时代的变化一直繁衍至今。
然而,在经历时代淘洗之后,岭南文化以其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同样也是岭南文化发展的新起点,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广州调研报告[3]对新岭南文化进行了概括改革开放使得大量的北方移民,海归派的回流,形成对原来岭南文化的冲击,北方的移民文化和海外舶来文化形成对新广东文化的补充。
“打通南北,贯穿东西”由此而来,新岭南文化不再是从老岭南文化中升华,而是全新概念的“新岭南文化”。
然而我们在想,是新的岭南文化,还是新岭南的文化。
据官方建议以及我们的调查判断我们去更倾向于后者。
即新岭南的文化。
这里不做太多论证。
第二章新岭南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关系
新岭南文化是由岭南文化传承发展而来,在革新中茁壮成长。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实力的加强,体现一个大国形象的已然成了文化软实力,而全球化的浪潮一阵一阵地拍击着国内的每一寸土地。
要想增加软实力的竞争力,必须发展文化。
对国外文化的入侵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岭南地区是最早接触国外文化的地区之一。
“发展新岭南文化,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号召。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广州调研指导工作[4]时提出了这样的号召,所以岭南文化发展到新岭南文化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
物质消费提升每年都有大量数据显示,但文化消费却迟迟跟不上。
大量的人精神空虚。
文化的发展刻不容缓。
新岭南文化是岭南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式,“新”,即初次出现,与“旧”相对,“新岭南文化”不论是被理解为“新的岭南文化”,还是“新岭南的文化”都是与旧岭南文化相对而言的,是绝对不可脱离传统岭南文化。
每种文化都是经历史积淀而来的,倘若抛开了传统岭南文化,凭空捏造想象或是重新组建一种“适合”当下的所谓文化,这绝不可能,就算是有,这也觉不值得骄傲,不值得研究。
所以新岭南文化必须扎根于岭南文化。
但扎根于岭南文化是不够的。
新岭南文化,不仅仅是继承老岭南文化,而是要着眼于未来,面向于世界。
它要在批判中继承传统岭南文化中的开放、包容、进取、创新等优秀部分,而摈弃传统中安逸享乐,过分务实的思想,发展成为适合当今社会的一种新面貌的特色文化。
第三章新岭南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异同比较
3.1以语言、饮食文化为代表看异同
3.1.1语言文化的革新
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我们要看岭南文化与新岭南文化的异同,那么岭南的语言和岭南的方言也必须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南方网中岭南学术大讲坛[5]中提到,岭南有粤语、闽语,潮汕方言,雷州方言,客闽语言,土语,军话等经过多年文化积淀形成的语言。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及岭南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岭南的多元方言趋于统一。
以普通话和粤语为主。
虽然说普通话是国家政策使然,但仍不妨碍粤语的影响力朝北方,乃至全球继续加大。
再加上网络的迅猛发展,岭南的语言以粤语为首的影响力是空前的。
例如“有木有”之类的音译逐渐融入中国内陆,而港澳更是将粤语带出了国门。
由此可见,新岭南文化在语言上与岭南文化较大的不同就是语言趋于统一,而且影响力持续扩大。
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国家经济的腾飞带动内陆的经济上升使得更多人有能力下海,促使岭南语言的统一,而且岭南在全球化的潮流下首当其冲,更是需要语言的高度统一才能面对外国友人。
3.1.2饮食文化的发展
岭南文化中另一瑰宝就是岭南的饮食文化,特殊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使得岭南的农作物众多,并且毗邻大海,海产品聚集。
据父辈提到,岭南以前的粤菜是偏甜的,没有四川,重庆的辛辣,没有山西的醋酸,没有东北鲜味。
但新岭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由于外来人口的迅猛增加,北方的饮食和西方的快餐融入了岭南的饮食文化中,形成更加大众化的饮食结构,地方特色与全国口味相辅相成。
根据某高校的录取结果显示,高校内的外省大学生已经与本地学生的比例达到1:
1,这种情况促使岭南需要在以前的饮食中开辟出一条新道路,既能满足这些外来人口的需求,让他们对岭南产生家的感觉,又能在发展不迷失本地传统。
这就是新岭南文化中新的饮食文化,不再偏隅一角,而是更加包容的接受外来饮食。
说起饮食文化,又不能不提岭南独特的凉茶文化。
多年前王老吉横空出世,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红遍了大江南北。
顾名思义,凉茶在元代释继洪撰修的《岭南卫生方》中将道教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提到的治疗岭南热毒的汤药称为“凉药”。
这就是凉茶的来源,它在最早的岭南文化中主要是为了清热解毒。
因为岭南一年以夏天为主,温度异常的高,这就需要凉茶来起到解除火毒的功能。
岭南文化之所以发生朝新岭南文化发展的趋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的飞速发展。
凉茶也不例外,据广东省中医院余自强提到:
“"现在很多人坐在办公室面对着电脑,劳动强度减少了,户外的活动也减少了,阳气推动的功能得不到锻炼,同时空调对人体季节性的影响,造成了现代人的体质阳虚为多,正因为如此,人体不能承受大量寒凉物质的刺激,加上现代人生活条件确实好了,进食了高脂肪的食物,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还有熬夜加班和喝酒应酬,毒素在体内的积存带来一系列的身体问题,传统凉茶偏重于去火功效,基本上没有排毒的功效,无法帮人体排出毒素。
”[6]所以凉茶不再单单是清热解毒,而是趋于更加多元化的养生。
3.2以岭南的三大主体文化看异同
3.2.1潮汕文化
在笔者看来,旧潮汕文化的发展主要在社会的变换下自然形成,发展缓慢且传播面不够广;各种文化间的交流很少,许多文化都十分纯粹地存在着;人为有意识地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力度不够强,政府对民间文化的关注度极低。
而新的潮汕文化通过新科技、政府和相关的专业人士的力量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对文化的关注度与传播度,也增加了人们对各种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有人说岭南文化过于肤浅、轻巧、不厚重深沉(没有历史感和忧患意识),没有崇高追求而只有世俗沉迷……这些都能从岭南文化的平民性、世俗性看出。
纵观历史,我们的确发现以前的岭南文化的确十分平民化,现实化,没有深沉厚重的道德礼仪,没有抽象难懂的崇高思想,它有的最多的只是面对现实,重商务实。
我们想新岭南的文化还有些重要的区别就在这上面了吧。
新岭南文化不仅对岭南文化有了总的概括和新的认识,而且还发展、深化和升华了岭南文化。
这在潮汕文化的变化里是能看出的。
以前的潮剧、潮州音乐还有快要灭绝的女子唱歌册都仅仅只是用来娱乐或是谋生的,而在新岭南文化里这些非物质文化的艺术已经有了它们的灵魂,有了藏在它们背后的东西。
这是后人对前人思想的新认识,也是我们对这些艺术的升华。
潮汕陶瓷和麦秆画,也被作为文化遗产受到应有的保护和研究。
还有汕头地区特有的“营大老爷”的习俗,到现在还鲜活地存在着,也许在人们不再封建迷信后,“营大老爷”这一活动不再有它原来的意义,但它背后存在的美好愿望仍旧受到肯定。
着就是新岭南的新宽容思想吧。
我们从这些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中寻求出我们祖先的故事,让潮汕文化有了它自身的特产,带上了浓重的历史气息,也让我们对潮汕文化有了新的思考。
新岭南文化不再只是一味地注重现实,它开始融入了许多来自中原的东西,它是中原海外以及它本身的有机结合。
3.2.2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由汉族文化融合了许多土著民族文化形成的。
它包括客家围龙屋、客家古村落等民居文化,客家山歌,广东汉乐等民俗文化,广东河源紫金花朝戏等民间文化,以及芋子包,清汤米线等饮食文化。
客家人多移民。
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变迁的历史。
在历史上大的动乱下,为了生存,客家人逐渐迁移到岭南地区。
就凭这一点,可以看出客家人为求生存,坚忍不拔的品质。
随着广府文化的崛起,客家文化由于贪图于安逸的定居环境,经济逐渐落后。
但正如前文所言,新的客家文化中不变的是他们本性中坚忍不拔的性格。
为了力求不被淘汰,客家人走上了一条开拓进取的路。
与其说新的客家文化,不如说客家文化的现代化。
3.2.3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在学术研究上影响力没有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大。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因其远离都城,位于沿海,所以其开放性、包容性成为了显著特征。
从改革开放以来,广府文化变得是经济,改得是制度,流动的是人口,但其精神却坚持在心,它包容了内陆的求富人,融合了西方的交流人,共求迈向现代化、全球化的大路。
例如粤语,来到广州的外来地人口越多,粤语走向全球的范围就越广。
相比较以前的广府文化,现在的新广府文化秉持着其传统精神,却更加多元,更加科学合理。
其他地方的人一提起广府文化,在以前会想到吃早茶,粤语,粤剧,而现在想到的更多是广府商人的敢打敢拼,广府经济的发达。
从这些可以看出广府文化志在发展,不容小觑。
结论
岭南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发展繁衍至今,在时代的淘洗下,以其新的面貌呈现。
新岭南文化在传承传统岭南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取其精华,弃其糟耙,不断的革故鼎新,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最大程度的展现着现代人的生活,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岭南文化优秀的文化源泉滋润着新岭南文化的茁壮成长,新岭南文化源于岭南文化,却已经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M],新世界出版社
[2]不详,介绍[EB]
[3]胡春华,广州调研报告[R],2013
[4]胡春华,广州调研报告[R],2013
[5]南方网,中岭南学术大讲坛[EB],
[6]余自强,科普[EB],
指导教师对本设计(论文)的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工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