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7444039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212.10KB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常见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大米饭B.西瓜C.牛肉D.黄瓜
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熄灭酒精灯
C.
滴加液体D.
倾倒液体
3.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羊毛B.塑料C.合金D.天然橡胶
4.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A.3H:
3个氢原子B.2Fe3+:
2个铁离子
C.3P2O5:
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4O:
4个氧元素
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75%的酒精溶液作医疗上的消毒剂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来防腐
C.用加入明矾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剂
6.铝片能压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抗腐蚀性
7.物质X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C2H4B.CH3OHC.C2H5OHD.C2H6
8.下列属于合金的是
A.玻璃钢B.钢铁C.黄金D.合成纤维
9.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正确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用热水浸泡可以恢复: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墙内开花墙外能闻到花香: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10.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气体,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丁物质质量比为5:
3
11.小雪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
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A.水能灭火B.没有达到着火点
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
12.过氧乙酸是常用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2H4O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
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2
D.过氧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13.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
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
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14.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金属与溶液混合的六种方案(如图所示),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组合是( )
A.①②B.⑤⑥C.④⑥D.②③④
15.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石蕊溶液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D.用熟石灰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16.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铜与稀硝酸可以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现将一定质量的铜加入到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反应后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1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碱性液体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液体一定呈碱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Na2SO4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N2
O2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C
MnO2
KCl
溶解、过滤、蒸发
D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A.AB.BC.CD.D
19.如图下列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CO2的化学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B.
通过图中两枚铁钉的生锈情况对比,可知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
C.
通过该实验可知,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若火点
D.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不同种物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20.如图下列图象中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二、填空题
21.化学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1)生活中可加入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生活中一般通过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举例说出一种生活中防止铁质菜刀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
(3)在电解水时,往往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者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__。
(4)生石灰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
(5)某物质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且医疗上能治疗胃酸过多,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2.如图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时溶液的pH变化图象。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图象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溶液逐滴加入到另一种溶液中。
(3)图象中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B点时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为______(填离子符号)。
(4)若向B点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现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依据图所示的3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I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
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再开始给A处的玻璃管高温,目的是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A处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该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图Ⅱ是检验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点燃甲烷之前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然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图Ⅲ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并计算产率。
图示是同学们做该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④中盛液体的仪器A名称为__________。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__________、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3)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操作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5)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中,去除的主要是__________杂质,如泥沙等。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X__________。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A作为发生装置,在试管口常放一团棉花,作用是______。
若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代号),利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将B、F、G装置连接,可以验证气体的某些性质。
①若蜡烛熄灭,石蕊溶液变红,则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若蜡烛燃得更旺,石蕊溶液变红,则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是(用文字描述)__________。
(4)若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6.A-L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9所示,其中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为红棕色固体,I为红色单质,B、D和L为气体,F中含有两种元素(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I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7.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探究常见酸、碱、盐的性质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已知信息及查阅资料】
(1)老师告诉,初中阶段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常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2)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3)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以及硝酸钠溶液均显中性,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以及碳酸氢钠溶液都显碱性。
小组同学首先测定了溶液的pH,进而排出了溶质是氯化钠、硫酸钠和硝酸钠的可能,他们的根据是______。
【提出猜想】猜想一:
氢氧化钠 猜想二:
碳酸钠 猜想三:
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小军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__________,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他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
②小军另取少量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进而推测出猜想二正确。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小刚认为该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只有碳酸钠,也可能是原溶液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发生了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组认真讨论了方案以后,将小军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了几滴酚酞溶液,根据现象断定溶液中确实还存在氢氧化钠。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氢氧化钠,瓶内溶液已经__________(选填“完全变质”或“部分变质”)。
六、计算题
28.小明用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重量为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大米饭富含糖类,故A不正确;
B、西瓜富含糖类和维生素,故B不正确;
C、牛肉富含蛋白质,故C正确;
D、黄瓜富含维生素,故D不正确。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A.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图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应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图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竖直、悬空正放,防止胶头滴管接触到试管壁而造成药品被污染,图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取用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B
【解析】
【详解】
A、羊毛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B符合题意;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
D、天然橡胶不属于合成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解析】
【详解】
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氢原子表示为3H,此选项正确;
B、表示多个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Fe3+表示2个铁离子,此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P2O5表示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此选项正确;
D、4O表示4个氧原子,不是4个氧元素,元素不讲个数,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A
【解析】
【详解】
A、酒精可用于消毒,用75%的酒精溶液作医疗上的消毒剂,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防腐,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加入明矾是促进悬浮杂质沉降,不能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离子,所以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有咸味,但它有毒,不能代替食盐作调味品,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解析】
【分析】
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性质。
【详解】
铝片能压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的物理性质。
7.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所以一个M的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2H5OH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8.B
【解析】
【详解】
A、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钢铁是铁合金,B符合题意;
C、黄金属于纯金属,C不符合题意;
D、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
【详解】
A、变瘪的乒乓球用热水浸泡可以恢复:
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C、墙内开花墙外能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当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相互组合而形成水分子,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解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详解】
A、由图可知,每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丁物质质量比为:
(12+2+16):
18=5:
3,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解析】
【详解】
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吸热,能降低纸船周围的温度,使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
B、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正确;
C、纸是可燃物,错误;
D、纸船与氧气接触,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过氧乙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4):
(16×3)=6:
1:
12,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4):
(16×3)=6:
1:
12;故C正确;
D、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每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
【详解】
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溶剂质量相同而丁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所以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
C、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
丙>乙>甲>丁,故C正确;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故D错误。
故选:
C。
14.C
【解析】
【详解】
A、①铁能硫酸铜反应,说明铁>铜;②铁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说明锌>铁,从而证明锌>铁>铜,故A正确;
B、⑤铜不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了说明铁>铜;⑥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了锌>铁,从而证明锌>铁>铜,故B正确;
C、④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铜位于氢的后面,⑥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了锌>铁;无法比较铜与锌、铁的活动性,故C错误;
D、②铁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说明锌>铁;③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铁位于氢的前边;④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铜位于氢的后面,从而证明锌>铁>铜,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B
【解析】
【详解】
A、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吸热,使温度升高,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区别,故选项说法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铵和氯化铵都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
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6.D
【解析】
【详解】
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后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A错误;
B、由于不能确定硝酸是否完全反应,故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硝酸,故溶液中溶质除硝酸铜外还可能含有硝酸,B错误;
C、由于硝酸铜溶液显蓝色,故反应后的溶液为蓝色,C错误;
D、反应前溶液为硝酸溶液,反应中消耗铜的质量大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故选D。
17.C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氧化物,A错误;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当温度一定的饱和溶液析出溶质晶体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错误;
C、碱性液体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液体一定呈碱性,C正确;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D错误。
故选C。
18.B
【解析】
【详解】
A、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将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的原则,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同时二氧化碳也不支持燃烧,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C
【解析】
【详解】
A、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
B、左边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铁钉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C、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符合题意;
D、溶质相同,溶剂不同,碘能溶于酒精,不溶于水,该实验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C
【解析】
【详解】
A、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刚开始加热温度没有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因此固体质量不变,当达到碳酸钙分解温度时,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但不为零,此选项错误;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总量,此选项错误;
C、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方程式可知,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减少,至反应结束后不变,此选项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21.
(1) 肥皂水 煮沸
(2)用完后及时洗净擦干
(3)增强水的导电性
(4)氧化钙
(5)NaHCO3
【解析】
(1)
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
生活中防止铁质菜刀生锈的方法为用完后及时洗净擦干;
(3)
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
2;在该实验中,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4)
生石灰的化学名称是氧化钙;
(5)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钠,且医疗上能治疗胃酸过多,化学式为:
NaHCO3。
22.
(1)
(2)NaOH
(3) Na2SO4和H2SO4
和
(4)蓝色
【解析】
(1)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实验过程中,溶液由酸性变成中性,直至碱性,说明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另一种溶液中,故填:
NaOH。
(3)
由图示可知,在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说明加入的NaOH完全反应,有剩余的硫酸,所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H2SO4和Na2SO4;在B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加入的NaOH有剩余,所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2SO4和NaOH,故B点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张家口市 桥西区 中考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