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docx
- 文档编号:27443246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78.17KB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成分
1.(xx河北定州中学月考,8)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2.(xx浙江杭州一中月考,42)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xx海南单科,16,2分)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4.在1977年,科学家竟然在火山口附近超过300℃热泉水中,发现了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的硫细菌。
下列对这些硫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
B.利用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
C.利用热能合成有机物
D.在生态系统中为分解者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一段时间内,若甲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6.(xx湖南益阳月调研,30)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
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
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7.如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加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xx浙江选考,18)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
B.食物网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是不会改变的
D.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无关
2.(xx海南单科,17,2分)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
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
3.(xx天津理综,1,6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4.(xx宁夏平罗中学第一次月考,9)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而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
A.通过一个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竞争
B.通过一个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内互助
C.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选择,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各营养级能量之和
5.(xx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21)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蚯蚓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6.(xx山西临汾一中月考,24)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存在硫细菌,该细菌能利用氧化硫化物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生活在热泉附近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硫细菌为食。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细菌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
B.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都属于分解者
C.能量能随着硫元素的循环而被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D.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7.(xx广东珠海摸底考,24)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二、非选择题
8.(xx海南单科,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
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 (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 表示初级消费者。
9.(xx课标Ⅱ,31,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10.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 营养级。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 。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
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
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只。
11.(xx浙江台州选考评估,29)某原始森林被砍伐,多年后形成新的森林,但其物种组成会发生一些变化。
某兴趣小组调查该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请分析回答:
(1)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称为 。
(2)该森林中,有的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有的动物生活在草丛中,还有的动物在树上摄食,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
要调查该森林中灰喜鹊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
若该森林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DDT,上图几种生物中,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 。
(3)除图示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环境以及 。
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这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答案全解全析
A组 基础题组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成分
1.D 酵母菌、蘑菇都是分解者;乳酸菌是消费者;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紫菜和苹果树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都属于生产者。
2.B 生态系统包括其结构(①)和功能,其结构又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②)和营养结构(即③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项正确。
3.D 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这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
4.A 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是自养生物,A正确;硫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硫细菌利用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C错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D 结合图根据生物体所含有机物总量可知,图中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故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乙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选D。
6.C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A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B正确;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消费者则通过捕食获取能量,C错误;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由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D正确。
7.D 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能量的10%~20%,B错误;食物链越长,鹰得到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C错误;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这样鹰就会有充足的食物,鹰种群密度可能不断增大,D正确。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A 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A正确;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食物网不能表达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B错误;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错误;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而言,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就越强,D错误。
2.B 分析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需要参考生物个体的大小。
第一、二营养级分别是栎树(体型很大)和昆虫,所以第二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于第一营养级的,A错误;与第二营养级生物相比,第三营养级生物含有的能量少,并且生物个体较大,所以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少于第二营养级的,同理可知蛇的数量会更少,故选B。
3.D 由图可知:
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
4.C 通过一个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A、B错误;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而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这说明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选择,有利于生物的进化,C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D错误。
5.B 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蚯蚓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C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错误。
6.D 硫细菌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最低营养级,A错误;硫细菌为生产者,因此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都属于消费者,B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错误;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
7.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二、非选择题
8.答案
(1)间接
(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物质循环等知识。
(1)红树林具有的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
(2)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无机环境),分析图示可知:
A表示CO2,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
9.答案
(1)
(2)捕食 消费者(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1)根据能量传递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小,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
(2)从食物网可知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
①物质循环;②能量流动;③信息传递。
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10.答案
(1)4 五
(2)竞争和捕食 (3)1000
解析 由题中食物网示意图可知:
(1)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为生物戊,该生物占有第三、四、五3个营养级,其中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
(2)乙和丙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3)由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N==1000(只)。
11.答案
(1)次生林
(2)垂直 标志重捕法 狐狸
(3)分解者 逐级递减
解析
(1)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称为次生林。
(2)该森林中,有的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有的动物生活在草丛中,还有的动物在树上摄食,属于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灰喜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最常用的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逐级增多,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狐狸的营养级最高,则狐狸体内的DDT浓度最高。
(3)食物链中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成分除食物链中成分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xx湖北黄石期初调研,30)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
A.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B.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2.(xx宁夏平罗中学第一次月考,15)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化学能→光能→热能
B.兔子产生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属于草的同化量
C.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狼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
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4.(xx海南单科,25,2分)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5.(xx山西临汾一中月考,25)下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
B.若实行灭虫灭鼠,一段时期内牧草间的竞争会加剧
C.Q与(Q1+Q2+Q3)的差值为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
6.(xx江苏单科,10,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
7.(xx宁夏平罗中学第一次月考,1)在碳循环中,生物之间碳的传递形式是( )
A.CO2B.碳酸盐C.有机物D.化石燃料
8.(xx江苏启东中学第一次月考,20)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
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D.共同进化
9.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对信息传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行为信息
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C.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D.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
10.(xx湖北襄阳五中开学考,38)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11.(xx湖北荆州高二期末,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捕虫板是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昆虫成虫,该过程所涉及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蜜蜂跳“8”字舞告诉同伴采蜜的方向属于行为信息
C.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xx云南玉溪一中一模,6)下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
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
C.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2.(xx海南单科,18,2分)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3.(xx课标全国Ⅲ,5,6分)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4.(xx福建理综,4,6分)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5.(xx河北沧州一中第二周测,17)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
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
C.施放过量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
二、非选择题
6.(xx课标全国Ⅲ,31,8分)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丰富度是指 。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
7.(xx课标Ⅱ,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
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8.(xx安徽理综,29Ⅱ,9分)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 。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见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 、 。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
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
9.(xx广西名校第一次模考,31)某草原食物链草→兔→狐中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单位是J/(hm2·a)。
生产者
固定的
太阳能
初级消费
者摄入量
初级消费
者同化量
初级消费
者呼吸量
次级消费
者摄入量
次级消费
者同化量
次级消费
者呼吸量
A
B
C
D
E
F
G
(1)能量从兔传递到狐的效率是 (用表中字母答题)。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种群密度。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取样时应注意 。
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50只兔,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
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
野兔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比真实值 。
(偏大,不变,减小)
(3)能量沿食物链草→兔→狐流动时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
(4)狐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狐的气味躲避猎捕。
可见,信息能够起到 的作用。
(5)狐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其通过自身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若草的种类减少,则与原来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 。
答案全解全析
A组 基础题组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A 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该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所以能量金字塔可用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稳态 环境 单元 30 生态系统 结构 夯基提能 作业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744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