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乌教学计划.docx
- 文档编号:27442610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7.21KB
巴乌教学计划.docx
《巴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乌教学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乌教学计划
巴乌教学计划
巴乌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
让孩子们学习巴乌,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起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一.一期学习内容:
1.了解巴乌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巴乌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颤音,倚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
4.吹奏人们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歌,小调等乐曲《小夜曲》《欢乐颂》《映山红》《月光下
的凤尾竹》等。
二.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巴乌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音程,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
演奏记号,调号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通过对巴乌的学习来提高学员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调整。
篇二:
葫芦丝巴乌计划
2008年葫芦丝训练计划
葫芦丝、巴乌教学计划
葫芦丝、巴乌是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人民常用的一种舌簧乐器,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因之衍生的葫芦丝文化发源于我州,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学习葫芦丝和巴乌的学生越来越多,演奏层次也越来越高,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课时9、7
一、教学内容:
葫芦丝的基本构造,及其乐器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
通过第一课来认识乐器的基本构造,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充分的认识乐器。
三、教学过程:
1、按孔方法(指法)及部位
2、葫芦丝的保养与维护
3、葫芦丝的构造与简介
4、演奏姿态
5、气息运用
6、入门练习(音阶)低音5的练习,课本练习第1、2、3条。
四、音乐知识讲解
1、讲解连音线和延音线的作用与区别,并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2、乐理小知识一:
音符时值的知识、拍号的知识、休止符的基本知识,并针对课本练习曲进行讲解示范,学生进一步练习。
五、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9、14
一、教学内容
低音“5”的认识与演奏
二教学目的:
通过低音“5”的练习,来完成葫芦丝、巴乌的手形、按孔、指法的教学,同时讲解吹管乐器的气息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单个检查或一起演奏。
表扬练得好的同学,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加强训练。
2、第二课1-4条练习、
讲解吐音和连音的演奏技巧,并示范没一条,教给学生怎么数节拍,强调一定按节拍进行练习。
3、钢琴伴奏来练习有感情的熟练的演奏第二课的1-4条。
四、音乐知识
4、音乐小知识二的讲解:
什么是附点音符并演奏师范、什么是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5、演奏必读:
气息的运用,讲解葫芦丝气息越到高音气息越要小的技巧。
五、课堂总结,宣布下课,布置作业。
第三节课时9、21
一、教学内容
低音“6”“7”的认识与演奏,以及相关的练习曲。
二教学目的:
通过低音“6”“7”的练习,来完成葫芦丝、巴乌的手形、按孔、指法的教学,同时讲解吹管乐器的气息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单个检查或一起演奏。
表扬练得好的同学,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加强训练。
2、低音7的练习1-2条练习曲,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强调节拍的把握,演奏时教师可以帮学生数节拍。
3、《摇啊摇》
4、《我有一只小羊羔》
第一第二条让学生自己练,五分钟后老师检查,再重点纠正不足。
《摇啊摇》、《我有一只小羊羔》先让学得好的示范,或者老师师范,学生模仿。
强调连音和吐音的转变。
5、跟钢琴有感情的演奏《摇啊摇》、《我有一只小羊羔》
四、音乐知识部分
1、节拍与节拍规律
四二拍:
强、弱四三拍:
强、弱、弱
四四拍:
强、弱、次强、弱
2、演奏必读:
咕音的避免。
3、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做示范,并完成上面的练习。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第四节课时9、28
一、教学内容
“1”的指法练习及其相关的练习曲,熟悉“1”的指法。
二、教学目的
通过低音“1”的练习,来完成葫芦丝、巴乌的手形、按孔、指法的教学,同时讲解吹管乐器的气息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单个检查或一起演奏。
表扬练得好的同学,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加强训练。
2、“1”的练习1-6条
强调连音和吐音的结合和转换,重点把握节奏节拍的准确度,和气息的运用。
3、教学方法:
前四条学生自己练习教师指导。
五六条教师按小节或乐句进行范奏教学。
四、音乐知识的讲解
力度记号的认识与把握。
教师在讲解的同时,还要根据练习曲的内容做示范。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第五课时10、12
一、教学内容
“2”全音符的练习及其相关的练习曲。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2”的指法,及其相关的练习曲,掌握音符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单个检查或一起演奏。
表扬练得好的同学,不足的地方进一步
加强训练。
2、“2”全音符的练习
3、从低音“5”到“2”的音阶练习。
4、《牧童》
5、《粉刷匠》
四、乐理知识:
(1)音的高低,音区的分配。
(2)按空部位及手形
音乐知识的讲解要配合教师的示范进行。
五、教学方法前两条教师带学生共同演奏,《粉刷匠》《牧童》由教师先视奏,学生自己练习。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第六课时10、19
一、教学内容
“3”的全音练习,及其相关的练习曲。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3”的指法,及其相关的练习曲,掌握音符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单个检查或一起演奏。
表扬练得好的同学,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加强训练。
2、第一条“3”的全音练习
3、第二条“3”下行音阶全音练习。
4、第三条从低音“5”到“3”的全音练习
5、《小夜曲》
6、《吹起芦笙跳起舞》
7、《草原圆舞曲》
四、教学方法
1、前三条学生自己练习,教师指导检查。
2、后三条教师示范教学给学生时间练习,教师检查。
五、注意问题
1、《小夜曲》的节拍的把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准确度要高
2、《吹起芦笙跳起舞》注意连音和吐音的的结合
3、《草原圆舞曲》注意跳音的的把握,和三拍子的感觉。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第七课时10、26
一、教学内容
“5”的全音练习及其相关的练习曲。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5”的指法,及其相关的练习曲,掌握音符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单个检查或一起演奏。
表扬练得好的同学,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加强训练。
2、第一条“5”的全音练习,并讲解越到高音,乐器使用的气息、力度越小。
否则容易吹环
簧片。
3、的二条“5”的下行音阶三拍练习
4、《其多列》
5、《牧童》
6、《唢呐配喇叭》
7、《阿里郎》
四、音乐知识讲解:
弱起小节、反复记号,讲解时,教师要正对相应的练习曲进行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进行进一步巩固练习。
五、教学方法
1、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单个检查或一起演奏。
表扬练得好的同学,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加强训练。
1、前两条学生自己练习,教师指导检查。
2、《其多列》《牧童》《唢呐配喇叭》教师指导学生练习,难点部分教师范奏。
3、《阿里郎》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学习。
六、注意问题、
1、前两条注意节拍问题
2、《其多列》《牧童》《唢呐配喇叭》注意连音和吐音的连接。
3、《阿里郎》注意三拍子的感觉。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第八课时11、2
一、教学内容
“6”的全音练习及其相关的练习曲。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6”的指法,及其相关的练习曲,掌握音符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单个检查或一起演奏。
表扬练得好的同学,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加强训练。
2、第一条“6”的全音练习。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指导,并讲解越到高音,乐器使用的气息、力度越小。
否则容易吹环簧片。
3、低音“6到中音”6“的音阶练习。
注意高低音的转换问题以及力度的控制问题。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太阳》
5、《独龙族民歌》注意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的把握问题。
。
八分音符半拍,两个十六分音符半拍,注意两个半拍的结合。
6、《农夫怨》
7、《打水姑娘》注意连音和吐音的转换问题。
四、教学方法
1、前两条学生自己练习,教师指导
2、后四条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练习。
五、注意问题
1、《独龙族民歌》注意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的把握。
2、《农夫怨》注意八分附点音符“”的把握
3、《打水姑娘》注意连音符和吐音的转换。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第九课时11、9
一、教学内容
“4”的全音符练习及其相关的练习曲。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6”的指法,及其相关的练习曲,掌握音符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问题。
三、教学内容
1、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单个检查或一起演奏。
表扬练得好的同学,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加强训练。
2、第一条“4”的全音符练习
3、第二条“4”的下行音阶练习
4、第三条“4”和其他音符的转换练习
5、《欢乐颂》
6、《划小船》
7、《四季歌》注意十六分音符“”的把握及其运用。
8、《新年好》
四、教学方法
1、前三条教师指导学生自己练习
2、《欢乐颂》《划小船》《四季歌》《新年好》先教师范奏,学生模仿最后一起合奏。
五、注意问题
1、葫芦丝巴乌中的“4”指法复杂,需反复练习,此音较单薄,不像其他音丰满优美,故吹“4”时不要太用力。
2、注意“4”指法转换时要快准。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第十课时11、23
一、教学内容
本课相关的练习曲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的指法,及其相关的练习曲,掌握音符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问题。
把握音乐的情感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单个检查或一起演奏。
表扬练得好的同学,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加强训练。
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注意前十六后八“”的节奏性练习及其运用的把握。
教师做示范,学生重点模仿。
3、《山楂树》
4、《多年以前》
5、《红河谷》
四、教学方法
1、本课稍有难度,教师逐句示范教学
2、学生自己练习,篇三:
巴乌课堂教学一基础知识
第一讲基础知识
一、巴乌简介
巴乌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
用竹管制成,有七个个按孔(前六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
演奏时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
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
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葫芦丝和巴乌在音色上区别不大。
巴乌的簧片是裸露的,葫芦丝的簧片在葫芦里面,音域通常是一样的。
但是葫芦丝有多个管,发的是复音,而巴乌是单音。
二、巴乌结构图示(同葫芦丝)
三、按孔方法及部位
注意的问题: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多有不利。
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得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
一般手指抬到距管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四、演奏姿势
吹奏葫芦丝的姿势分坐、立两种,通常称为坐式和立式。
(一)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时采用这种姿势。
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
切忌过分挺胸或歪斜。
(二)坐式
就是坐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合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稍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
切忌过分放松或僵硬。
五、气息的运用
吹奏葫芦丝的气息与竹笛、竖笛的气息截然不同。
竹笛、竖笛吹奏低音时气流要轻缓,而吹奏葫芦丝的低音(
低音“”音除外)气流要强;竹笛、竖笛吹奏高音时气流要强,而葫芦丝的高音只能缓吹,如果用气过猛可能导致无乐音或损坏簧片。
同学们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
(1)吹奏低音“”时气流要急,而且气息要下沉,有一种下坠的感觉;
(2)吹奏中音“123”时气流要适中;
(3)吹奏高音“56”时气流要渐缓,气息要有所控制,有一种上提的感觉;
(一)风门
指吹奏葫芦丝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叫“风门”。
注意的问题:
1.“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
2.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与吹奏竹笛截然不同);
3.“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
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情况应上下嘴唇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往里收。
(二)口风
指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叫“口风”。
注意的问题:
1.“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
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主要有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振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振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
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音(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
2.“风门”的急缓变化是靠腹部、横膈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配合好。
(三)口劲
指控制“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时上下嘴唇和两肌肉反复收放活动的力量叫嘴劲。
注意的问题:
1、“嘴劲”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
2、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
特别提示:
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吹奏葫芦丝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超吹气息)。
其原因是由于它自身条件而限定(音域)。
六、呼吸方法练习
呼吸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那么如何运用呼吸使葫芦丝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而气息是音能的来源,是决定成声体振动过程的力量。
能否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在葫芦丝吹奏中得以应用,这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我们知道,在吹奏时无论是音的强度或是它的延续,都要看吹奏者的呼吸如何?
呼气愈长,发出的声音就愈长,反之亦然。
所以,要做到吸气短暂、迅速而无杂音,呼气平稳、均匀而延长。
如何能满足呼吸的基本要求,需掌握科学的方法。
目前被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呼气时也容易控制,那么所谓的呼吸是指“吸气”与“呼气”两个方面,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如何吸气
当拿起葫芦丝含住吹孔时,首先两边嘴角要微微张开,舌头自然向后缩一点,同时用嘴和鼻子很快将空气吸人,形成吸气,(要注意吸气不要留有太大痕迹,否则会带动气箱里的簧片而发出基音),这时胸腔及腹部有明显的扩张感,此时必须注意肋间肌肉和腹部肌肉动作协调,以求完成合理吸气,即胸腹式结合吸气。
练习方法:
将点燃蜡烛吹灭,通常你会下意识的深吸一口气,这时吸气往往自然松弛,为胸腹结合式。
(二)如何呼气
我们要想吹响管乐,吸气只是为呼气作准备,管体要靠气流振动方可发出声音来,所有呼气则是真正吹好管乐器的重要手段。
那么呼气如何为最佳,首先呼出的气流越均匀,则发出的声音越平稳,呼出的气流越充实,则发出的声音越宽厚。
练习方法:
同样是吹蜡烛的过程,把所吸的气释放出去,将蜡烛吹灭的过程就是呼气。
七、手指按孔发音图示(●表示按孔,○表示开孔
)篇四:
葫芦丝教学计划——刘杨
葫芦丝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带兴趣班大约有120人,参加本班训练的学生都是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老队员30人,新队员90人,老队员中部分同学已具有一定的吹奏基本功和较好的音乐素养,但人数相对太少,六年级的刘瑜同学、杨帆同学水平较高能达到四级水平,但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第一期学习内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颤音、倚音、虚指颤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4、吹奏人们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歌、小调等乐曲《小羊羔》《金孔雀轻轻跳》《《小夜曲》《欢乐颂》《划小船》《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双吐、三吐、颤音、波音、叠音、打音、虚指颤音、滑音、震音)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音程、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
《小羊羔》《金孔雀轻轻跳》《小夜曲》《欢乐颂》《划小船》《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等乐曲。
6、通过对葫芦丝、竖笛的学习来提高学员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的调整。
五、教学计划:
9月份:
(1)教会学生附点四分音符的奏法和附点八分音符演奏方法。
(2)长音的虚颤音奏法。
(3)在运用以上的奏法教会学习演奏乐曲《金孔雀轻轻跳》《小羊羔》。
10月份:
(1)自由拍的演奏方法;
(2)单吐音和双吐音的练习;
(3)打音的吹奏方法,颤音的吹奏方法,学习演奏乐曲《小夜曲》《欢乐颂》《划小船》。
11月份:
(1)自由拍的吐音方法练习;
(2)吐音和滑音相结合的练习;
(3)倚音的吹奏方法,学习演奏乐曲《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
12月份:
(1)虚颤音和连音相结合的练习;
(2)吐音和连音相结合以及十六分音符及断音相结合的练习;
(3)活指练习,学习演奏乐曲《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
六、措施方法:
1、明确活动目的,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主,卓有成效地开展这一音乐活动。
2、解决曲目及吹奏基本功重难点,尽量利用分散减少难度的直观教学。
3、乐队分声部合奏时注重实效性、一点点啃骨头,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合,一个乐段一个乐段的练并注意乐曲细节的处理。
4、给学生提供舞台,提供各种形式,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长处,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定期进行汇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
5、自身专业业务素质应不断提高,做到勤学苦练。
葫芦丝、巴乌教学计划----中音艺术学校
一期学习内容
1:
了解葫芦丝、巴乌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
学习葫芦丝、巴乌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
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和初级的乐理知识。
5:
通过对葫芦丝、巴乌的学习来提高学员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的调整。
一期学习目标
1:
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巴乌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
规范的学习单吐、长音等演奏技法。
3:
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节奏、拍号等基本乐理知识。
4:
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
学习预选曲目:
《婚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金孔雀轻轻跳》、《苗家姑娘过山来》、《沂蒙山好风光》、《马兰花开》、《打水姑娘》、《祈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望春风》、《山楂树》、《阿里郎》等乐曲。
注:
具体学习曲目根据学生的喜好选取,也可以由学生自选预选曲目以外同类程度的乐曲。
二期学习内容
1:
在一期的学习基础上,学习更多的演奏技法。
2:
学习较复杂的音符、节奏、节拍、休止符等乐理知识。
3:
学习如何美化音色,控制音准、音量。
4:
综合运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更为优美动听地吹奏乐曲。
5:
在提高艺术修养、调整心态和性格的基础上,达到增加肺活量、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
二期学习目标
1:
在正确手型和良好气息运用的基础上,能较熟练的演奏一些乐曲。
2:
学习双吐、三吐、叠音、颤音、滑音、打音、波音、倚音等综合技法。
3:
能够准确、专业的视唱和演奏简单乐曲。
4:
学习在筒音(全按时)做5的指法时低音3和中音4的吹奏。
5:
学习预选曲目:
《月光下的凤尾竹》、《金凤吹来的时候》、《姑娘生来会唱歌》、《瑶族舞曲》、《甜蜜蜜》、《人们向往的地方》、《月牙五更》、《军港之夜》、《绿岛小夜曲》、《高山青》、《康定情歌》、《月夜》、《清清玉湖水》、《阿瓦人民唱新歌》、《会唱歌的金葫芦》等乐曲。
注:
具体学习曲目根据学生的喜好选取,也可以由学生自选预选曲目以外同类程度的乐曲。
三期学习内容
1:
在熟练掌握了一、二期演奏技法外,又增加了气震音(也叫腹震音)、虚指颤音、快速吐奏、循环换气等高难度技法。
2:
学习多种指法,及手指和气息的高度配合。
3:
学习多首大型独奏曲,要求能够用学过的演奏技法清晰地表现不同风格的乐曲。
4:
着重培养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要求对陌生乐曲有简单的试奏能力和基本表现力。
逐步达到有自己的演奏风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巴乌 教学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