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8特训五docx.docx
- 文档编号:27439175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03.78KB
浙江选考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8特训五docx.docx
《浙江选考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8特训五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8特训五docx.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选考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8特训五docx
特训(五)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波是电磁波
B.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答案 AD 光波是电磁波,故A正确;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B错误;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错误;偏振现象是横波的性质,故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故D正确。
2.(多选)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聚变
D
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
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答案 BC γ射线是光子流,A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从高能级轨道跃迁到低能级轨道,其绕核运动的电子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B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聚变,C正确
Bi的半衰期是5天,所以100克
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25克,D错误。
3.(多选)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在运动到最大位移时,具有最大值的物理量是( )
A.回复力B.速度C.动能D.势能
答案 AD 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回复力和势能最大,速度和动能均为零,故选A、D。
4.(多选)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2s时刻与0.4s时刻的速度相同
B.物体在0.6s时刻与0.4s时刻的速度方向相反
C.0.7~0.9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在减小
D.0.9~1.1s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减小
答案 AB 由图知0.2s与0.4s时刻图线的切线斜率相等,说明物体在这两个时刻的速度相同,故A正确;物体在0.4s时刻与0.6s时刻图线的切线斜率一正一负,故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确;0.7~0.9s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增大,物体的加速度在增大,故C错误;0.9~1.1s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减小,物体靠近平衡位置,则速度增大,故D错误。
5.(多选)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
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
B.机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都依赖于介质
C.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
答案 CD 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横波,故A错误。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必须依赖于介质,没有介质不能形成机械波;电磁波不需要借助介质传播,所以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所有的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故C正确。
波速公式v=λf适用于一切波,即对机械波和电磁波都适用,故D正确。
6.(多选)关于如下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
B.乙图中CT利用β射线照射人体
C.丙图中回路电阻和向外辐射电磁波造成振荡电流能量的减小
D.丁图中夜视系统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答案 AC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定位,从而进行捕食的,故A正确;CT是利用X射线照射人体的,不是利用β射线,故B错误;丙图中回路电阻和向外辐射电磁波造成振荡电流能量的减小,故C正确;丁图中夜视系统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D错误。
7.(多选)如图所示为LC振荡电路某时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正在充电
B.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正在增加
C.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正在增大
D.此时刻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大
答案 BCD 图示时刻,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通过图示电流方向,知电容器正在放电,电流在增大,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减小,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总是阻碍电流的增大。
故B、C、D正确,A错误。
8.(多选)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温度计放在c的下方,示数增加最快
B.若分别让a、b、c三种色光通过一双缝干涉装置,则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小
C.a、b、c三种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
D.若让a、b、c三种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一介质沿某方向射入空气中,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答案 AB 在c的下方热效应显著,把温度计放在c的下方,示数增加最快,故A正确。
c光的波长最长,a光波长最短,由于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故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小,B正确。
由图看出,c光的折射率最小,a光的折射率最大,由公式v=
分析可知,a、b、c三种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增大,故C错误。
c光的折射率最小,a光的折射率最大,由临界角公式sinC=
分析得知,a光的临界角最小,c光的临界角最大,若让a、b、c三种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一介质沿某方向射入空气中,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光一定不能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
9.(多选)按照玻尔的理论,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
当一个氢原子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B.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
C.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不同波长的光
D.氢原子可能辐射3种不同波长的光
答案 BD 当一个氢原子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生4→3,4→2,4→1三种情况,切记不是大量氢原子,故C错误,D正确;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轨道半径减小,根据公式k
=m
可得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故A错误,B正确。
10.(多选)如图甲所示为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时刻t的波形图,如图乙所示为质点b从时刻t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该简谐横波波速为0.4m/s
C.再经过12.5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0.5m
D.再经过12.5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10cm
答案 AB t时刻,从图乙可知质点b速度沿-y方向,甲图中采用波平移的方法可知波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正确;由甲图得到波长为λ=4m,由乙图得到周期为T=10s,故波速v=
=
m/s=0.4m/s,故B正确;t=12.5s=1
T,则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s=4A+
×4A=100cm,故选项C、D错误。
11.(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振幅为
cm,波速为2m/s。
在t=0时刻,平衡位置在x=1m处的质点a位移为1cm,平衡位置在x=5m处的质点b的位移为-1cm,两质点运动方向相反,其中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此时质点a、b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列简谐横波的波长可能为
m
B.质点b的振动周期可能为2s
C.质点a、b的速度在某一时刻可能相同
D.质点a、b的位移在某一时刻可能都为正
答案 AC 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a、b间是半个波长的波形,有
=4m,得λ=8m,周期T=
=
4s;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a、b间是1.5个波形,有
=4m,得λ=
m,周期T=
=
s,故A正确,B错误。
质点a、b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
的奇数倍,质点a、b的速度可能均为零,但位移不可能同时为正或同时为负,故C正确,D错误。
12.(多选)关于原子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的光谱规律
B.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一定会放出能量
C.将放射性物质放在超低温的环境下,将会大大减缓它的衰变进程
D.铀核
U)衰变为铅核
Pb)的过程中,共有6个中子变成质子
答案 BD 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不能解释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A错误;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一定会放出能量,选项B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无关,选项C错误;铀核
U)衰变为铅核
Pb)的过程中,质量数减少32,可知α衰变的次数为8次,经过8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16,但是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减少10,可知发生了6次β衰变,每一次β衰变中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故共有6个中子变成质子,故D正确。
13.(多选)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不同频率的光。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
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
A.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用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D.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
答案 CD 氢原子在能级间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即Em-En=hν。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为1.51eV,小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A错误;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3.4eV,大于可见光的能量,故B错误;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E=E2-E1=-3.4eV-(-13.6)eV=10.2eV>
6.34eV,而使金属铂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的逸出功,故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光,能量最小,频率最小,故D正确。
14.(多选)在南极洲2438m的冰层下,巨型望远镜——冰立方中微子望远镜能发现以光速穿过地球的中微子,这是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亚原子粒子。
中微子与水中
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即中微子
H
n
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0和0
B.若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即
e
e→2γ。
已知正电子与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则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16.4×10-14J
C.若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则正电子与电子相遇后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
D.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正电子,中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小于正电子的物质波波长
答案 AD 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为0和0,A正确;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ΔE=Δmc2=2E,解得光子能量E=
=8.2×10-14J,B错误;相遇前总动量为零,相遇后总动量也为零,故不可能转变为一个光子,C错误;Ek=
mv2,p=mv,联立两式得,粒子的动量p=
。
物质波的波长λ=
=
由于中子和电子的动能相等,中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中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小于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D正确。
15.(多选)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2kg的垒球,以20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40m/s,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200N
B.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400N
C.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120J
D.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40J
答案 AC 设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为F,由动量定理得F·t=m(vt-v0),取vt=40m/s,则v0=-20m/s,代入上式,得F=1200N,由动能定理得W=
m
-
m
=120J,选项A、C正确。
16.(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辐射出A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3能级吸收光的波长小于A光波长
B.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在相同介质中的全反射临界角比A光大
C.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A光大
D.只要用波长小于A光波长的光照射,都能使氢原子从n=1能级跃迁到n=2能级
答案 BC 根据Em-En=hν,知n=2能级与n=3能级的能级差小于n=2能级与n=1能级的能级差,再由λ=
则有从n=2能级跃迁到n=3能级吸收光的波长大于A光波长,故A错误。
n=2能级与n=1能级的能级差大于n=3能级与n=2能级的能级差,因此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的频率较低,折射率较小,依据sinC=
可知其在相同介质中的全反射临界角比A光大,故B正确。
n=2能级与n=1能级的能级差大于n=3能级与n=2能级的能级差,因此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的频率较低,折射率较小,依据v=
可知其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A光大,故C正确。
要使氢原子从n=1能级跃迁到n=2能级,则光子能量必须是两能级的差值,即ΔE=-3.4eV-(-13.6)eV=10.2eV,故D错误。
17.(多选)如图所示,三小球a、b、c的质量都是m,都放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b、c与轻弹簧相连且静止,小球a以速度v冲向小球b,碰后与小球b黏在一起运动。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总机械能不守恒
B.三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总机械能也守恒
C.当小球b、c速度相等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大
D.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小球c的动能一定最大,小球b的动能一定不为零
答案 AC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a与b碰撞过程机械能减小,故A正确,B错误。
a与b碰撞后,弹簧被压缩,弹簧对b产生向左的弹力,对c产生向右的弹力,a、b做减速运动,c做加速运动,当c的速度大于a、b的速度后,弹簧压缩量减小,则当小球b、c速度相等时,弹簧压缩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故C正确。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小球c的动能一定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分析可知,小球b的动能不为零,故D正确。
18.(多选)1905年,爱因斯坦把普朗克的量子化概念进一步推广,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在给出的与光电效应有关的四个图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当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锌板带正电,验电器带负电
B.图2中,从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中可以看出,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
C.图3中,若电子电荷量用e表示,ν1、νc、U1已知,由Uc-ν图像可求得普朗克常量的表达式为h=
D.图4中,由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像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或
hν0
答案 CD 用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照射锌板,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验电器与锌板相连,则验电器的金属球和金属指针带正电,故选项A错误;由图2可知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只能说明光电流大小与光的强度有关,遏止电压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选项B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Uce=hν-W0,可知Uc=
ν-
Uc-ν图线的斜率为
即
=
解得h=
故选项C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知道Ek-ν图线的纵轴截距的绝对值表示逸出功,则逸出功为E,当最大初动能为零时,入射光的频率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则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故选项D正确。
19.(多选)波源S在t=0时刻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下运动,形成向左右两侧传播的简谐横波。
S、a、b、c、d、e和a'、b'、c'是沿波传播方向上的间距为1m的9个质点,t=0时刻均静止于平衡位置,如图所示。
当t=0.1s时质点S第一次到达最低点,当t=0.4s时质点d开始起振。
则在t=0.5s这一时刻( )
A.质点c的加速度最大B.质点a的速度最大
C.质点b'处在最高点D.质点c'已经振动了0.1s
答案 BC 因t=0.1s时,波源S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所以T=0.4s,t=0.4s时,d开始起振,所以v=
=
m/s=10m/s,λ=vT=4m,t=0.5s时,波向波源S两侧都传播了
个波长,波形如图所示,由图可得B、C正确。
20.(多选)如图所示,一简谐横波在某区域沿x轴传播,实线a为t=0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b为t=0.5s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b与x轴交点P的坐标为xP=1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0时刻P质点的位移为5cm
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可能为30m/s
C.这列波的波源振动频率可能为2.5Hz
D.t=1.5s时刻P点一定处于波谷位置
答案 BD 因xP=1m=
×
则由数学知识可知,t=0时刻P质点的位移为y=10sin45°=5
cm,选项A错误。
若波向右传播,则在0.5s内波传播的距离x=λ+xP=8n+1(m)(n=0,1,2,…);波速v=
=
m/s=16n+2(m/s)(n=0,1,2,…);若波向左传播,则在0.5s内波传播的距离x=(n+1)λ-xP=8n+7(m)(n=0,1,2,…);波速v=
=
m/s=16n+14(m/s)(n=0,1,2,…),当n=1时,v=30m/s,选项B正确。
若波向右传播,波的频率为f=
=
Hz=2n+0.25(Hz)(n=0,1,2,…);若波向左传播,波的频率为f=
=
Hz=2n+1.75(Hz)(n=0,1,2,…),可知频率不可能为2.5Hz,选项C错误。
t=1.5s时刻也就是从虚线波位置再传播1s,则波形向右移动(16n+2)m或向左移动(16n+14)m,故此时P点一定处于波谷位置,选项D正确。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8分)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
图1
图2
(1)请在图1所示的器材中,用实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
(2)已知电流从左侧流入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
若原线圈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向下,将原线圈放入副线圈后闭合开关,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则副线圈应选图2中的 (选填“甲”或“乙”)线圈。
(3)某次实验中,正确连接电路后将原线圈放入副线圈。
闭合开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无偏转,然后移动变阻器滑片发现指针有偏转,则可能的故障是 。
(4)正确连接电路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滑动变阻器电阻随时间均匀减小。
在电阻均匀减小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幅度的变化情况是 。
A.稳定不变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1)见解析
(2)甲 (3)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有断路 (4)B
解析
(1)将电源、开关、变阻器、原线圈串联成一个回路,再将电流计与副线圈串联成另一个回路,电路图如图所示。
(2)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则可知,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由于原磁场向下,且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副线圈应是甲线圈;
(3)闭合开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无偏转,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或与电流计相连的电路不闭合,而当移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指针有偏转,说明与原线圈相连的回路中,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有断路现象。
(4)滑动变阻器电阻随时间均匀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及数学知识可知,电流增大得越来越快,则副线圈磁通量的变化率会逐渐增大,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逐渐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
22.(10分)实验小组的同学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实验前他们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导出了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其中L表示摆长,T表示周期。
对于此式的理解,四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同学甲:
T一定时,g与L成正比;
同学乙:
L一定时,g与T2成反比;
同学丙:
L变化时,T2是不变的;
同学丁:
L变化时,L与T2的比值是定值。
其中观点正确的是同学 (选填“甲”、“乙”、“丙”或“丁”)。
(2)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
A.长约1m的细线 B.长约1m的橡皮绳
C.直径约2cm的均匀铁球 D.直径约5cm的均匀木球
E.停表 F.时钟 G.分度值为1mm的米尺
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分度值为1mm的米尺,他们还需要从上述器材中选择:
(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
(3)他们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单摆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其上端固定,下端自由下垂(如图所示)。
用米尺测量悬点到 之间的距离记为单摆的摆长L。
(4)在小球平稳摆动后,他们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则单摆的周期T= 。
(5)如果实验得到的结果是g=10.29m/s2,比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大,分析可能是哪些不当的实际操作造成这种结果,并写出其中一种:
。
答案
(1)丁
(2)ACE (3)小球球心 (4)
(5)振动次数n计多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解析
(1)由于重力加速度g是确定的,故丁同学理解正确。
(2)根据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应选A、C、E。
(3)摆长是指悬点到球心的距离,不是摆线长。
(4)T=
。
(5)由g=
知可能是L测量值偏大,或T测量值偏小。
23.(6分)如图所示,ABC为由玻璃制成的三棱镜,某同学运用“插针法”来测量此三棱镜的折射率,在AB左边插入P1、P2两枚大头针,在AC右侧插入两枚大头针,结果P1、P2的像被P3挡住,P1、P2的像及P3被P4挡住。
现给你一把量角器,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作出光路图,并用所测量物理量(须在图中标明)表示三棱镜的折射率n= 。
(2)若某同学在作出玻璃界面时,把玻璃右侧界面画成AC'(真实界面为AC),则此同学测量出三棱镜折射率比真实值 (选填“大”、“小”或“等于”)。
答案
(1)如图中①所示
(2)小
解析
(1)光路图如图中①所示。
根据折射定律得三棱镜的折射率n=
。
(2)若把玻璃右侧界面画成AC'(真实界面为AC),实际的光路图如图中①所示,错误的光路图如图中②所示,由图可知,在AB界面上折射角的测量值偏大,根据折射定律n=
知,折射率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24.(8分)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到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 、 、 、A。
(2)本实验的操作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沿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的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中还应注意 。
答案
(1)E D B
(2)见解析
解析
(1)滤光片E可以从白光中选出单色红光,单缝D是为了获取线光源,双缝B是为了获得相干光源,最后成像在毛玻璃屏A上,所以排列顺序为:
C、E、D、B、A。
(2)在操作步骤②中应注意放置单缝、双缝时,必须使缝平行。
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选考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8特训五docx 浙江 选考版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特训五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