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docx
- 文档编号:27436306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57.51KB
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docx
《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
一、感冒
定义:
感冒是由肺卫失和引起,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历史沿革:
1、感冒之名首见于:
《仁斋直指方》★
2、明清,将感冒与伤风互称★
3、时行感冒首见于:
《类证治裁》
治疗原则:
解表达邪
归纳:
┬发病:
与人体正气强弱、卫气调节功能密切相关
├病因:
六淫邪气、时行之邪
├病机:
卫表失和,肺失宣肃(肺卫功能失调)
├病位:
肺卫
└病性:
表证、实证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1、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
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齐
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2、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银翘散加减
3、暑湿感冒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4、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加减
2、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定义: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的以咳嗽或伴咯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历史沿革:
1、“肺体属金,譬若钟然”:
《医学心悟》★
2、咳嗽分为外感、内伤:
《景岳全书》★
治疗原则:
外感:
宣肺散邪
内伤:
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归纳:
┬病因:
1、外感六淫2、内邪干肺
├病机:
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病位:
1、在肺2、与肝脾密切相关,久病伤及心肾
├病性:
虚、实
└病理因素:
内伤痰火,痰有寒热,火分虚实1、外感──六淫实邪
2、内伤
痰
寒痰
热痰
火
实火
虚火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
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
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
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桑杏汤加减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健脾燥湿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三、哮病
定义:
哮病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历史沿革:
1、首创哮喘之名:
朱丹溪
2、提出哮喘未发以扶正为主,既发以攻邪为急的是:
朱丹溪★
治疗原则:
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归纳:
┬病因:
┬外邪侵袭──风寒、风热、烟尘、花粉、异味刺激等
│├饮食不当──过食生冷、嗜酸碱咸、甘肥等
│└体虚病后及精神因素等
├病位:
肺、脾、肾
├病机:
夙痰伏肺,痰气搏结,壅塞气道,肺失宣肃
│┬伏痰遇外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
│└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病性:
发作为实,平素为虚,可兼表证
│┌寒↔热
└转化┼虚↔实
└日久→喘脱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发作期
1、寒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
哮证发作痰鸣喘邪实正虚辨标本
寒哮寒痰射麻专定喘汤方主热哮
痰哮二陈三子加风哮于此分三类
华盖四逆补肝雄缓解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3、痰哮
涤痰除壅降气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4、风哮
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华盖散
疏肝解郁
四逆散加味
滋阴养血潜阳熄风
补肝汤加味
缓解期
1、肺虚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
2、脾虚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
3、肾虚
补肾摄钠
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
定义:
喘证是由于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肺气壅塞,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历史沿革:
喘证虚、实论治:
张景岳
治疗原则:
祛邪利气,培补摄纳
归纳:
┬病因:
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情志所伤4、劳欲久病
├病机:
┬肺肾气机升降出纳失常,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位:
┬肺和肾
│└涉及肝脾
├病性:
常见虚实夹杂┬实喘在肺
│┌实喘易治└虚喘在肺、肾两脏
└病势:
┼虚喘难治
└严重阶段可见肺肾俱虚,孤阳欲脱,影响到心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实喘
1、风寒闭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
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
痰浊二陈三子合肝气乘肺五磨专
尚有水凌心肺证真武葶苈治水方
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喘脱此证须注意参附急救合重镇
2、表寒里热
宣肺泄热
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
清泄痰热
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
化痰降气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肝气乘肺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6、水凌心肺
温阳利水泻壅平喘
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虚喘
1、肺气虚
补肺益气
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2、肾气虚
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加紫石英,灵磁石,沉香,蛤蚧等
五、肺痈
定义:
肺痈是由于风热毒邪雍滞于肺,热壅血瘀,血败肉腐,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至脓血相兼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属内痈之一。
历史沿革:
1、首见于《金匮要略》
2、《备急千金要方》:
苇茎汤
治疗原则:
清热祛邪
归纳:
┬病因:
┬感受外邪┬外感风热┬→肺受邪热熏灼
││└风寒郁而化热┘
│└痰热素盛┬嗜酒太过┬→酿湿生痰,痰热蕴肺
│└恣食辛辣煎炸┘
├病机:
热壅血瘀┬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阻滞血络,痰瘀互结
│└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破溃外泄
├病位:
肺
├病性:
┬实热证(里证)
│└后期可表现为气阴两虚证
└病势:
顺证、逆证,看溃疡期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1、初期
疏散风热清肺散邪
银翘散
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
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
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2、成痈期
清热解毒化痰消痈
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
排脓解毒
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
益气养阴清肺
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六、肺痨
定义:
肺痨由于正气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种慢性虚弱性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历史沿革:
1、《十药神书》:
现存肺痨第一部专著
2、《医学正传》:
补虚、杀虫
治疗原则:
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归纳:
┬病因:
┬感染痨虫┬接触病人
││└吸入空气
│└正气虚弱┬禀赋不足、营养不良
│└酒色劳倦、病后失养
├病机:
┬肺虚卫外不强,或因其它脏器病变耗伤肺气
│└导致肺虚,痨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病位:
┬肺
│└与脾肾相关
├病性:
┬阴虚
│└可导致气阴两虚,甚至阴损及阳
└病势:
其邪辗转,乘于五脏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1、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月华丸加减
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
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
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2、阴虚火旺
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气阴耗伤
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
温补脾肾滋阴养血
补天大造丸加减
七、肺痿
定义:
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常伴有气短气促为主症的肺脏慢性虚损性疾患。
历史沿革:
治疗原则:
补肺生津
归纳:
┬病因:
┬久病损肺(痰热久咳、肺痨、肺痈、热病后等)
│└误治津伤(汗、吐、下)
├病机:
┬肺胀虚损,津气严重耗伤,以致肺叶枯萎
│└因津伤则燥,燥盛则干,肺叶弱而不用则痿
├病位:
┬在肺
│└与脾、胃、肝等密切相关
└病性:
内伤虚证(虚寒、虚热)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1、虚热
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痿如草木萎不荣日炽霜杀叶萎弱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火多滋阴润肺麦门施草姜姜草虚寒卓
上热下寒麻升施肾虚血瘀七血过
2、虚寒
健脾益气温中祛寒
甘草干姜汤加减
3、上热下寒
寒热平调温清并用
麻黄升麻汤加减
4、肾虚血瘀
纳气定喘活血化瘀
七味都气丸合血府逐瘀汤
八、肺胀
定义:
肺胀由于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瘀阻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肺叶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发绀,心悸浮肿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历史沿革:
1、肺胀病理因素为痰、瘀:
《丹溪心法》★
2、肺胀首辨虚、实:
《证治汇补》★
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
归纳:
┬病因:
┬外因:
感受外邪(发病条件)
│└内因:
久病肺虚(发病基础)
│↓
│内伤久咳、哮喘等
├病机:
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理因素:
┬痰浊
│├水饮
│└瘀血
├病位:
┬肺
│└涉及脾、肾、心、肝
├病性:
本虚标实
└转归:
难以根治,易发生变端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1、外寒里饮
温肺散寒涤痰降逆
小青龙汤
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
外寒里饮证须辨仲景青龙力最雄
二陈三子养亲汤痰浊壅肺应精选
越婢加味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
补肺参蛤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2、痰浊阻肺
化痰降逆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3、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
4、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熄风
涤痰汤或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5、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补肺汤合参蛤散
6、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九、痰饮
定义:
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首创痰饮病名
治疗原则:
温阳化饮
归纳:
┬病因:
┬外感寒湿┬
│├饮食不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谷不得化为精微输布全身,水液停积为患
│└劳欲所伤┘
├病机:
三焦气化失司,阳虚水液不运,水湿聚而成饮
├病理基础:
中阳素虚,脏气不足
├病位:
肺、脾、肾
│四饮─┬痰饮──饮停胃肠(肠间沥沥有声;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
│├支饮──饮支胸膈,凌心射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心悸)
│├悬饮──饮流胁下,压迫肺胀(肋间饱满,咳唾引痛)
│└溢饮──饮溢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
└病性:
总属阳虚阴盛,因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痰饮
1、饮停于胃
和中蠲饮
小半夏加茯苓汤
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
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虚标本明
饮停于胃小半夏饮留于肠己苈黄
饮邪化热宜清逐甘遂半夏最相宜
邪停胸肺柴枳夏十枣葶苈泻胸胁
气滞络痹对证治香附旋覆真应当
泻白沙参麦冬汤标本兼治虚热退
支饮溢饮法一同化饮方选小青龙
2、饮邪化热
清热逐饮
甘遂半夏汤
3、饮留于肠
攻逐水饮
已椒苈黄丸
悬饮
1、邪停胸肺
和解少阳宣利枢机
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
攻逐水饮
十枣汤或葶苈大枣泻肺汤
3、气滞络痹
理气和络
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
滋阴清热
泻白散合沙参麦冬汤
支饮
温肺化饮
小青龙汤
溢饮
解表化饮
小青龙汤加减
九、心悸
定义:
心悸是指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出现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病症。
历史沿革:
首见于《黄寺内经》
治疗原则:
补益气血,调理阴阳
归纳:
┬病因:
1、体虚劳倦2、七情内伤3、感受外邪4、药食不当
├病机:
┬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
│└或痰、饮、水、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病位:
┬在心
│└与肝、脾、肾、肺功能失调有关
└病性:
┬本虚:
阴阳气血不足
└痰浊、血瘀、水饮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1、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
阴虚火旺补心丹阳虚不振用桂枝
苓桂术甘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治
惊悸怔忡当细辨斟酌病情分虚实
2、心脾两虚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归脾汤
3、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痰浊阻滞
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导痰汤
6、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苓桂术甘汤
7、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桃仁红花煎
8、邪毒侵心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银翘散加减
十一、心痛
定义:
心痛是由于心脉挛急或滞塞引起,以膻中部位及左胸膺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历史沿革:
1、《金匮要略》:
宣痹通阳★
2、王肯唐《证治准绳》:
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死血心痛★
3、《世医得效方》:
苏合香丸治“卒暴心痛”
4、《时方歌括》:
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5、《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治疗原则:
补益气血,调理阴阳
归纳:
┬病因:
1、寒邪内侵2、饮食失调3、情志失节4、劳倦内伤5、年迈体衰
├病机:
心脉痹阻
├病理因素:
┬寒凝、血瘀(标)
│└痰阻、气滞
├病位:
┬在心
│└涉及肝、脾、肾
└病性:
本虚标实
本虚:
气、血、阴、阳亏虚标实:
气滞、寒凝、痰浊、血瘀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1、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血府逐瘀汤
阴寒痰浊并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
标实宜通虚温补血府逐瘀活法立
栝蒌半夏或白酒痰壅寒凝证有异
心肾阴虚用六味阳虚参附合肾气
气阴两虚仔细辨生脉散合养营汤
2、痰浊内阻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瓜蒌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瓜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
4、心肾阴虚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六味地黄丸加减
5、心肾阳虚
益气壮阳温络止痛
参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6、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生脉散和人参养营汤
十二、不寐
定义:
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史沿革:
首见于《难经·四十六难》
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归纳:
┬病因:
1、饮食不节2、情志失常3、劳逸失调4、病后体虚
├病机:
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理因素:
痰、火、瘀、虚
├病位:
┬在心
│└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病性:
虚、实,或虚实夹杂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1、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丸
不寐虚实道理深肝郁化火龙胆斟
痰热内扰胃不和温胆为法崇经云
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长沙妙绝伦
心胆气虚安神志是疾尚虚医精神
2、心脾两虚
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归脾汤
3、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
4、肝郁化火
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龙胆泻肝汤加减
5、痰热内扰
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温胆汤加黄连、瓜蒌
附一:
健忘
健忘是由于脑力衰弱,记忆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1、心脾不足
补养心脾
归脾汤加减
健忘证关心脾肾归脾汤方思虑斟
六味地黄肾精耗劳心过度枕中神
2、肾精亏耗
滋阴补肾
六味地黄丸
3、劳虑过度
补肾宁心益智安神
孔圣枕中丸
附二:
多寐
多寐是阴盛阳虚所引起的嗜眠证,其特征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喊之即醒,醒后复睡。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1、湿邪困脾
燥湿健脾醒神
平胃散
湿困脾弱多贪眠阴盛阳虚气不前平胃六君随证用脾肾亏虚理中研
2、脾胃虚弱
益气健脾
六君子汤
3、脾肾亏虚
温阳益气
理中丸
十三、汗证
定义: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证。
治疗原则:
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脱者固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归纳:
┬病因:
1、病后体虚2、表虚受风3、思虑烦劳过度4、情志不舒5、嗜食辛辣
├病机:
┬腠理不固,或营卫失和,津液不固
│├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迫津外泄
│└※血不养心,心不敛营,神气浮越,心液不藏(汗为心之液)
├病位:
心、肝、肺、脾
└病性:
虚实之分,虚多实少
┬虚:
自汗多气虚,盗汗多阴虚
└实:
肝火,或湿热郁蒸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自汗
1、营卫不和
调和营卫
桂枝汤
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
心肾亏虚保元方芪附汤方亦显功
竹叶石膏清内热热郁于内用是方
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
阴虚火旺归六黄心血不足用归脾
脱汗急以参附汤茵陈五苓治黄汗
战汗病情须详辨随证治之最相宜
2、肺气虚衰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
3、心肾亏虚
益气温阳
保元汤或芪附汤
4、热郁于内
清泄里热
竹叶石膏汤
盗汗
1、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
归脾汤
2、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当归六黄汤
脱汗
益气回阳固脱
参附汤加味
战汗
扶正祛邪
随证治之
黄汗
清热利湿
茵陈五苓散
十四、血证
定义:
血证是因热伤血络、气不摄血或瘀血阻络等导致血液不循经运行,溢于脉外,以口鼻诸窍前后二阴出血,或肌肤紫斑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历史沿革:
1、《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治吐血三要法:
①宜行血不宜止血②宜补肝不宜划肝③宜降气不宜降火2、《血证论》治血四法:
①止血②消瘀③宁血④补血
治疗原则:
治火,治气,治血
归纳:
┬病因:
1、感受外邪2、情志过极3、饮食不节4、劳倦过度5、久病或热病等
├病机:
┬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引起血不循经,血溢脉外
│└分两大类:
┬①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实火、虚火)
│└②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病位:
心、肝、脾、肺、肾
├病性:
初病多实,久病多虚
└病势:
与血证的原因、出血量的多少及兼症有关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鼻衄
1、热邪犯肺
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桑菊饮
血证病机归热虚鼻齿咳吐便尿斑
鼻衄热迫肺胃肝桑菊玉女龙胆煎
归脾汤补气血亏局部用药效更添
齿衄胃火循经冲加味清胃攻火炽
肝肾阴亏相火浮知柏地黄茜根终
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
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筛
吐血由胃呕吐出泻心十灰胃热著
肝火犯胃龙肝泻气虚血溢归脾主
尚有痰阻胃络证化瘀止血失笑散
便血肠道湿热致地榆散或槐角施
若由脾胃虚寒生黄土汤方温而止
尿血实热小蓟饮虚热知柏地黄斟
脾虚归脾汤堪用肾虚山药功中肯
紫斑血热妄行伤清热凉血清营汤
虚火茜根散增损气不摄血归脾汤
2、肝火上炎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3、胃热炽盛
清胃养阴凉血止血
玉女煎
4、气血亏虚
益气摄血
归脾汤
齿衄
1、胃火内炽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加味清胃散
2、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
咳血
1、燥热犯肺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桑杏汤
2、肝火犯肺
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黛蛤散合泻白散
3、阴虚肺热
滋阴润肺降火止血
百合固金丸
吐血
1、胃热壅盛
清胃泻热凉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3、瘀阻胃络
化瘀止血
失笑散
4、气虚血溢
益气摄血
归脾汤
便血
1、肠道湿热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地榆散
2、脾胃虚寒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黄土汤
尿血
1、下焦热盛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2、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
补脾摄血
归脾汤
4、肾气不固
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无比山药丸
紫斑
1、热盛迫血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清营汤
2、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茜根散
3、气不摄血
补脾摄血
归脾汤
十五、痴呆
定义:
痴呆是由于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治疗原则:
补虚益损,解郁散结
归纳:
┬病因:
1、年迈体衰2、情志所伤3、久病耗损
├病机:
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病位:
┬在脑
│└与心、肝、脾、肾有关、
└病性:
本虚标实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1、气血亏虚
益气养血安神宁志
归脾汤
神机失用致痴呆气血亏虚用归脾
七福饮治髓海虚心肝火旺须黄连
洗心汤疗痰蒙心瘀血内阻清任方
2、髓海不足
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七福饮
3、心肝火旺
清热泻火安神定志
黄连解毒汤
4、痰浊蒙窍
健脾化浊豁痰开窍
洗心汤
5、瘀血内阻
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通窍活血汤
十六、厥证
定义:
厥证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治疗原则:
醒神回厥
归纳:
┬病因:
1、情志内伤2、体虚劳倦3、亡津失液4、饮食不节
├病机:
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病位:
1、在心肝2、涉及脾、肾
└病性:
虚、实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气厥
实证
理气开郁
五磨饮子加减
厥证气血痰浊辨痰厥豁痰用导痰
气厥五磨通关散补气四味回阳上
血厥通瘀煎加减养血独参养荣汤
食厥消食和中法盐汤神术保和丸
虚证
益气回阳
四味回阳饮
血厥
实证
理气降逆祛瘀
通瘀煎加减
虚证
益气养血
急用独参汤,继用人参养荣汤
痰厥
行气豁痰
导痰汤加减
食厥
消食和中
先盐汤探吐,以祛食积,继以神术散合保和丸
十七、痫病
定义:
痫病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因气机逆乱、神机失控而致精神恍惚,甚至突然昏仆,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样叫声,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的病证。
治疗原则:
开窍醒神,祛邪补虚
归纳:
┬病因:
1、七情失调2、先天因素3、脑部外伤4、其他
├病机:
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
├病理因素:
痰为主
├病位:
心、肝
└病性:
初期实证,日久虚实夹杂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歌诀
发作期
1、阳痫
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
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
痫证形成多先天分为发作休止期
阳痫解毒合定痫五生二陈治阴痫
脾虚痰盛六君子肝肾阴虚大补元
肝火痰热分两方龙胆泻肝合涤痰
2、阴痫
温阳除痰顺气定痫
五生饮合二陈汤
休止期
1、脾虚痰盛
健脾化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学习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