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安塞腰鼓.docx
- 文档编号:27433106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2.64KB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安塞腰鼓.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安塞腰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安塞腰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安塞腰鼓
14、安塞腰鼓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赞美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汉子的阳刚美,表现了要冲破贫困的生活条件和思想上对自己的束缚阻碍的愿望,告诉我们作为人就要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品味赏析关键语句,体会散文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铿锵激越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3.理解散文是对生命的热烈赞颂,是对民族魂魄的礼赞,感受其中生命的奔腾和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四、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旨,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五、教具准备
安塞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的录像、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生字词。
2.充分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结构。
3.学生主动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目标:
品味赏析关键语句,体会散文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重点:
品味赏析关键语句,体会散文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难点:
品味赏析关键语句,体会散文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文化,如古朴高雅的旗袍,香醇可口的美酒,格调清新的文赋,舒缓缠绵的乐曲……(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大家说,这是什么表演?
对,是腰鼓,是安塞的腰鼓!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点击一段安塞腰鼓的音乐)
听,那是什么声音?
如此雄伟,如此震撼人心?
对,这便是安塞腰鼓,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那片神奇而又古老的黄土地,去感受一下那雄浑的安塞腰鼓。
(点击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的录像)
看到了么,那飞扬的尘土?
看到了么,那豪放的舞姿?
听到了么,那震耳的呐喊?
听到了么,那惊天的鼓声?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的就是刘成章的著名散文《安塞腰鼓》。
二、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刘成章笔下的“散文”确有大气象、大境界——像是苍苍茫茫的黄土高原,像是狂风骤雨般的安塞腰鼓!
他写得最多、最好的一类散文是所谓“风情——神韵散文”。
1986年的《安塞腰鼓》使他此类散文又跃上一个新高度。
《安塞腰鼓》的气魄是震撼人心的。
如果说贾平凹的《秦腔》是他从“秦腔”里发现并写出了秦人的精神“表征”的话,那么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即是他从“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中发现并攫出了陕北人的元气和神魂!
《安塞腰鼓》是—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三、关于腰鼓:
陕西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影响广泛,种类繁多,秦腔、秧歌、民间锣鼓、皮影、泥塑等闻名国内外。
它们与陕西久远的人文、历史组成了陕西独具魅力的特色。
陕西锣鼓节奏明快、粗犷雄劲,表演气氛热烈,场面壮观。
陕西锣鼓又分为多种,其中陕北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咸阳牛拉鼓最为有名。
安塞县素有“鼓之乡”的美称,历史悠久。
据传在秦汉时期驻守在万里长城的士卒,视鼓为战斗中必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和异常情况时,就以击鼓来报警;在作战失利时,作为求援讯号。
两军对垒时,则以击鼓助威,鼓舞士气。
取胜后则以击鼓来庆贺。
传到民间后,截为小筒状,蒙牛、羊皮于两端,成为今天的腰鼓。
其表演形式可分为文、武腰鼓。
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武腰鼓表现激烈,粗犷雄壮,动作幅度大。
男鼓手叫“踢鼓子”,女鼓手叫“拉花”。
打腰鼓的人数可多可少,人少的时候可以单打、双打或者对打;人数多的时候叫多人打,可以多至数百人。
打腰鼓时要求鼓手挥腿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
1986年,安塞腰鼓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过,并远赴日本进行演出。
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四、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并注释。
(多媒体显示)
瞳仁(tóng):
瞳孔中有人像(就是看它的人的像),因此通称瞳仁。
也作瞳人。
羁绊(jī):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颤栗(zhàn1ì):
哆嗦,发抖。
蓦然(mò):
突然。
恬静(tián):
宁静。
冗杂(rǒng):
繁杂。
戛然(jiá):
突然。
磅礴(pángbó):
(气势)盛大。
亢奋(kàng):
极度兴奋。
烧灼(zhuó):
热情激荡。
晦暗(huì):
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五、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六、学生自读,体会语气、节奏、感情。
提示(投影仪):
鼓声起之前,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中间主体部分,激越、昂扬、饱满、迸发,快中有层次;鼓声落,读者若有所思玩味不已状,稍慢。
七、学生集体朗读,揣摩文章的结构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方法:
学生自读,提出疑问,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文章的结构如何?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
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4.“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5.“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6.大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7.有关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联系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8.学生合作探讨,教师适当点拨明确(多媒体展示):
(1)用“茂腾腾”来形容后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
“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沸腾着生命的激情,“茂腾腾的后生”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按照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来结构全文。
(2)“那么一股劲”是要打破人们身上的各种束缚,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了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根本。
可能是贫瘠的土地、封闭的生活、落后的思想……
(3)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
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4)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安恬的风格,而安塞腰鼓则使原始的、粗犷的生命力量得到宣泄,只有在北方才会有如此风格的文化。
(5)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是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但即使是实写,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6)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霸世界的辉煌文明。
逐渐地,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
但“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活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
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各种政策,积极开发大西北,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所以不管在多么困难的情形下,我们都要珍爱生命;只要生命存在,“希望”就有可能变为现实。
(7)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
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
“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我们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打破套在我们身上的种种枷锁,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而要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8)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寻美”和“评价”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和壮美,课文中也反复出现一句话,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叹,请找出来。
学生找出:
“好一个安塞腰鼓!
”
结构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这一句话。
明确:
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内容赏析
出示问题:
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
它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学生讨论主旨: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这股力量,有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
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不必患得患失。
二、品味语言
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次。
请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进行评点。
(教师提示:
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
教师举例:
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学生间互相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归纳。
a.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b.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c.从修辞上说: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句内部的排比: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d.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三、拓展延伸
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教师范读。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学生反复朗读,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
如: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模仿课文,写作练习
1、听一段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以下面任意一个句式为例仿写。
(1)这琴声,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2)每一个音符都……。
每一个音符都……。
每一个音符都……。
每一个音符都……。
2、请几位同学把所写的段落交流一下,教室可请学生点评也可自己作适当点评。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作业:
A.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可事先准备一个表演录象)
B.积累词语,收集文中好字好词。
C.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注音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A、晦暗(huì)闭塞(sāi)亢奋(kàng)飞溅(jià)
B、恬静(tián)羁绊(jī)烧灼(zhuó)冗杂(rǒng)
C、颤栗(chàn)骤雨(zhòu)震撼(hàn)磅礴(bàng)
D、瞳仁(tóng)戛然(jiá)辐射(fú)蓦然(mò)
2、下列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亢奋:
极度兴奋。
②忘情:
忘记了自己的感情。
③羁绊: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④蓦然:
突然,猛然。
⑤晦暗:
这里指天气昏暗。
⑥冗杂:
繁杂。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黄土高原上,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观众的心也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A、爆突然颤抖寂静
B、演蓦然颤抖恬静
C、爆蓦然颤栗寂静
D、演突然颤栗恬静
4、排比句的作用是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
就构成形式看,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句子与句子的排比、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请指出下列排比的类型
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属于之间的排比。
⑵“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属于之间的排比。
⑶“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属于之间的排比。
⑷“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属于之间的排比。
5、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
二、整体感悟
1、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文中多次运用“好一个安塞腰鼓”等句,在结构和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1.“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是怎样一幅情景?
请写出你想像中的这个情景。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
3.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和“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
4.课文为什么要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隆隆”的声音?
5.你认为作者通过《安塞腰鼓》歌颂了什么?
安全提示:
回家路上请注意安全,要严守交通规则,马路如虎口,请从右侧靠边走,不要多人并排走,更不要在马路上嬉闹行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14 安塞 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