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27430289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7.47KB
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docx
《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
又是一届新的高一,面对新的学生常常有很多感想。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
世界上任何变化,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科技的桩桩件件,都会发生蝴蝶效应,都会对教育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所以,教育总是变化的。
同时,教育也是最坚韧最牢固最不会变化的事情。
万物改变迅捷,人性进化缓慢,教育因此万变不离其宗。
为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建设,本学期拜读了朱永新博士的大作《致教师》。
谈到教师,人们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会说:
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很多时候,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评价都是过于神圣化。
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后,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喻,但更具人性。
书中这样写到:
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基础。
读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这种感觉让我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还记得自己刚站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手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一度曾使我信心受挫。
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奋斗10年了,但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
仍然充满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
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
我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于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对社会有贡献的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教师是什么?
教育学上已有答案,不过仍然有很多人还在探究。
毫无疑问,教师是份生存的职业,平凡中彰显伟大,普通中蕴藏幸福。
教师的伟大,人们往往归结为:
奉献和牺牲。
我们都渴望自己变得伟大起来,都希望被肯定,被赞赏。
但我们的内心却非常抵触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因为我们不是神仙,我们生活在真实的土地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精神领域,我们有寻找幸福的权利。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的生命带来不同。
教师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在于,我们不仅仅把教师当做谋生的职业,还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着别人的生命。
在从教生活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了不起的好老师符号,赋予自己一个自由心灵的躯体,勇敢、大胆地带着智慧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简言之,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来自于信仰。
《曼德拉传》塑造了一个人类共同的英雄曼德拉。
朱永新老师说:
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书,就是一位好老师。
受过27年的牢狱之灾,历尽磨难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曼德拉说: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然在狱中。
这样强大的心灵的形成离不开苦难和痛苦中的挣扎,更离开不了对生命执着的爱。
爱,不论在何时总比恨来得更加自然。
教师这个职业的底色依旧是她。
有了爱,教师才能有能力欣赏这条道路上的沿途风景,才能攀登更多的山峰,才能拥有强有力的武器去改变世界。
有了爱的信仰,才可能不徘徊,不犹豫,不后悔,才可能真正拥有梦想。
爱是一种信仰,把教师带到幸福的身旁。
我们继续探寻,以教师的现实生活为基。
我们看到一部分教师:
生活太平淡,没有刺激;生活太机械,没有情调;生活太繁杂,没有成就感。
昨天这个孩子逃学了,今天这个孩子打架了;昨天市领导来检查,今天教育局领导来检查。
我们在担惊受怕、啰嗦累赘、手忙脚乱中渐渐地对教师工作失去了信心。
我们继续探寻,我们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师:
生活美好,精彩纷呈,富有生命,乐此不疲,魅力无限,乐商十足。
原来,他们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和瓶颈当做获取巨大快乐的垫石,他们努力地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把教师当做事业来做,全身心投入。
他们一直相信:
穿越艰辛,自然收获美丽。
朱老师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
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达到第一种境界。
做第二种老师,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践行教育。
有良心的老师不是表格和评选程序测量出来的,而是每年教师节有多少学生还记得给你打电话、发短信、送鲜花、寄贺卡。
做学校骄傲的老师,实属不易,你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想你,同事领导念你,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这样的老师令人敬佩!
当然,做到这一点的老师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永远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很重要。
第四种老师,是于人于己都会创造故事和传奇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历史上有,当下也有,未来也有可能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旮旯处出现。
教师如何享受职业生涯带给我们的幸福感觉?
左拉说: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
穆尼尔纳素夫说: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拉美特利说:
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
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
历史名人对幸福的解读很多,总归:
幸福应该是在创造中的,幸福应该是在服务中的,幸福应该是在研究中的,幸福应该是与别人分享中的。
同理:
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服务、研究和与人分享。
如何做到创造、服务、研究和与人分享。
朱老师告诉我们:
与学生一起成长,终身学习,努力成为有特点、有个性的教师。
不必超越学生,但必须努力做一名让学生崇敬的人。
唯有成长,才有幸福。
一个人学会了阅读,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你前进的脚步。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
教师要实现成长,必须进行专业阅读。
朱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
不善于读书学习的教师,总是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人生苦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也不是为了当多大官,因为这些东西你是带不走的。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看风景。
行万里路,通透自然风景;读万卷书,品味精神风景。
肉眼能看到的风景是有限的,而真正的财富是精神的,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唯一能带走的是精神的财富。
朱老师说:
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为教师,要乐于选择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更要专注于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乐于重温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更要专注人文和科学。
每本书都是一部传奇,教师要善于阅读传奇人物、故事带给我们的震撼。
当然,我们必须接触管理,我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不能仅仅学习如何做一名老师,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人。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总之,阅读也要像牛顿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尝试从优秀到卓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你觉得阅读效果并不理想的时候,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说:
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
如何才算是善于思考?
朱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是思维的深刻性。
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搞明白不可;二是思维的敏捷性。
机智果敢地处理问题;三是思维的灵活性。
对待学生要随机应变;第四,思维的独创性。
不唯上,不唯书,不人云亦云,不依赖别人的思想和原则,不寻求现成的解决方案。
朱老师建议我们与学生一起进行专业写作。
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
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
苏格拉底说: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所有的成功都与痛苦相关。
但是,不是经历痛苦就会铸就成功。
如果仅仅是泪水,痛苦只会滋生软弱,迅速干涸。
只有经过咀嚼、反思、彻悟,痛苦才能够成为精神的财富、人生的养料。
记录这样的痛苦,本身就是在记录着一首关于生命的隽永史诗。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让每一天成为永恒。
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只有内心的自觉才是教师走向成功,乐于教书,提升认同感的必经之路。
我一直相信朱永新老师说的:
所有的环境都能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
朱老师告诉我们:
许多人经常埋怨自己的条件不好,条件不够,其实,所有的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
我们自己就是环境,就是条件。
完善自己,挑战自己,就是在改善环境,就是在创造条件。
不要等别人为你提供机会,而应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
做教师,要靠毅力,靠恒心。
从心理学的规律来说,人的意志的强弱、恒心的大小往往与克服困难的大小成正比,这是意志活动的一条规律。
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坚守在普通教育这条道路上更为重要。
人人都有成功的欲望。
朱老师提供了吉祥三宝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是专业阅读。
没有阅读的教师永远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名师;二是专业写作。
写作的过程是总结、归纳、剖析、反思与提升;三是寻找专业发展共同体。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教师可以不是诗人,但不能没有诗意的生活。
朱老师写的一首小诗,我特别喜欢!
教育是一首诗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动不安的灵魂里/有一个年轻的梦。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激情/在春风化雨的课堂里/有一脸永恒的笑。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创造/在探索求知的丛林里/有一面个性的旗。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智慧/在写满问题的试卷里/有一双发现的眼。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承传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寻找自己的生命原型?
朱老师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意义上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英雄教师作为原型。
就像李镇西老师的人生榜样、职业楷模、生命原型就是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先从读优秀教师的作品开始。
朱老师在《致教师》中特别提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尼尔的《夏山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巴普雷什学校》等作品。
寻找生命的原型,倾听内心声音的引导,更加从容的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做好老师!
朱老师在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佩!
回到教育的主人公孩子身上,教师每天面对的不一样的学生,或外貌美丽、或乖巧听话、或聪明能干、或长相普通、或沉默寡言,其实这些词汇都是我们给孩子们贴的标签。
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人人平等,人人重要。
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使者。
朱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知识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
只要老师不放弃,孩子才不会自弃。
协助无力的孩子挖掘潜力,协助迷失的孩子发现自我,正是教育的价值,也是教师的意义。
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
朱老师通过《致教师》告诉我们:
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怀、眼界、努力、思考、学习决定未来,说大一点就是决定未来的教育,决定未来的孩子。
他真诚地期望,教师学会关注窗外的世界,关注教科书以外的东西,关注正在剧烈变化的社会,关注国家的大事情,为培养祖国的脊梁而奋斗。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寻,对教师而言也不例外。
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缘由。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
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
例如: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
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
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
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
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
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
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
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
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
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
例如:
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
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健康隐患,开展了集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
这些不同的主题教育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时段可能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意识的集体预防性干预途径,这些特定的集体干预内容,可以在不同时段疏导学生的心理,防范于未然,则能大大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标中强调的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教师除了要从态度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
让我明白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述了一群充满活力,用心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
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
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我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那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而应对我们的教育,爱就应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
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非常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仅是这些。
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明白,"爱"是没有限制的。
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
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
"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
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
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
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
"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
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
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决定,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
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
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我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到达,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明白,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
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代替教育,但教育务必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
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非常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后所引发的一系类感想。
关心、关注、关怀每一个学生,是每位教师应该保持的工作作风。
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
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教师公平公正的教育。
教师应该一视同仁。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看待学生总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好”学生犯错老师总为其开脱,“差”学生犯错老师们总认为是学生的不对。
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职业的幸福感,而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而没有得到半点的快乐和安慰,他们总是让教师操心,让教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
因此,公平公正看待每一个学生,说来容易做到难。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不足,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今天学生学习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们的学生几年后发展的差异是很大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公平公正的待遇。
第二,要学会体谅和宽容。
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给予宽容。
第三,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
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第四,要多鼓励少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当教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何况我们的学生呢?
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
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走亲访友,短途旅行,避暑纳凉暑假里的每一天就在欢欢喜喜、充充实实的高温天气中悄然度过。
眼看着假期一天天接近尾声,心里不由得暗生焦急之情《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还原封不动地放在原处。
终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忙不迭地翻看了这本书的第一页,照本书说来,大概可以称为最后通牒效应吧。
本以为心理学之类的书很枯燥,都是些抽象的专有名词和概念,没想到每篇文章正文前的经典实验、故事及问题情境,唤起了我阅读正文的兴趣。
看此书,就像在听一位哲人娓娓道来,书中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效应和规律阐释得如此清晰明了,连我这种理解能力欠缺的人恍若也读懂了其中的道理,受到了些许启发。
那些案例似曾相识,几乎都发生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而很多效应我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
不过,冠之以头脑风暴效应、南风效应、蝴蝶效应等专业名词,我们的教育活动似乎也凸显出它的深度和价值来了。
读到书中真实的谎言一文,我不禁对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让上了名单的后进生在8个月后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在心理学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这种效应在教育中也屡见不鲜。
我班上有个姓马的男孩子,年龄偏小,贪玩好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成绩在班上差不多稳居倒数第一,孩子们嫌弃他,不愿和他玩,常常喊他大笨蛋。
为了纠正孩子们的错误想法,为了使马同学重拾自信心,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些许进步,我努力让马同学感受到我对他的期望。
一年级期末评语栏内,我这样给他写道:
大凡后来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小时候大都是调皮又聪明的,不过他们后来都是把聪明仔细地用到学习上去了。
新学期,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会越来越棒在课堂内外,相比其他孩子,我更关注马同学。
上课时,他偶尔会专心听讲,我立即表扬他:
你们看马同学眼睛炯炯有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哦做作业了,他偶尔字写得比较工整,我马上夸奖他:
你稍一认真,字就写得端端正正,真能干尽管他差不多每次最后一个把课文背出,每次测试成绩总在六、七十分间徘徊,可我仍然没有放弃对他的期望,坚持指导他背好每一篇课文,订正好每一样作业,每一张试卷。
也许我的不离不弃感动了马同学,小家伙在期末复习阶段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铅笔字:
周老师,您放心,我会努力的,我的目标是90分以上!
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要求上进的孩子!
我的内心涌起一股暖流,摸着他的头说:
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
果不其然,这孩子在期末考中取得了90。
5的好成绩,位居倒数第二,他那胖乎乎的小手兴奋地拉着我的衣角说:
周老师,我考到了。
虽然马同学目前仍然属于班中的后进生,但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次较大的进步。
我想: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学生一定能感受到这种期望,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优秀的,从而提高自信心,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
我们何不用一种发现的眼光,期望的心理,鼓励和培养的态度和行动,用我们的智慧启发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上一定会产生独特的罗森塔尔效应。
但愿我们真实的谎言下,能创造出更多的神奇。
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名为互悦机制的心理效应也很有教育价值。
班级里的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表现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相互喜欢,我认为这种两情相悦应建立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之上,从而彼此产生好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班级和谐的氛围。
一次,他这桌的孩子把饭倒翻了,我赶紧拿了扫把打算清扫。
金同学立马放下手中的调羹,扯着大嗓门向我喊道:
周老师,让我来,你去吃饭好了!
说着,一个箭步过来就把扫把拿走了,很快就把地上的饭粒扫得一干二净。
看着他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对他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回到教室,我第一时间表扬他:
金同学虽然年纪小,却工作认真,勇于承担责任,真是个小小男子汉!
从此,他努力以男子汉的标准要求自己,脏活重活抢着干,还主动为班级、为同学干这干那。
金同学还会和同学吵架,我故意把原因归结为因为块头大,力气大,才不小心把同学弄哭,还给他戴上高帽子:
你是班上的大哥哥,一定能保护好班上的同学们。
每次,他都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渐渐的,孩子们喜欢上了金同学,金同学也喜欢上了大家。
正如书中所说,走进教室,回到家里,告诉我们的孩子吧,他们是被接纳的,是被喜欢的,也许这会成为孩子新生活的开始。
这就是你喜欢他,他喜欢你的心理效应带给我们的惊喜。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以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及鲜活的案例介绍和演绎了众多心理效应,条条效应都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方法,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学习用书。
如仰八脚效应教我们为师者不仅要可敬,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读书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