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水浒传》的人物对话艺术成就.docx
- 文档编号:27429789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75KB
简论《水浒传》的人物对话艺术成就.docx
《简论《水浒传》的人物对话艺术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水浒传》的人物对话艺术成就.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论《水浒传》的人物对话艺术成就
简论《水浒传》的人物对话艺术成就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语言则是通向人物内心世界的门扉,故扬子《法言》云:
“言,心声也。
”就像画人要着意画眼,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在塑造有血有肉、形象鲜明、各具特性的人物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时候,也莫不着意于写人物的语言。
高尔基曾经盛赞巴尔扎克“把人物的对话描写得活灵活现好像耳朵听见一般的技术”,对此总“忍不住惊叹”。
中国的古典小说没有大段的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绘,也较少外界环境的烘托,写人物的语言,便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极重要的艺术手段。
古典名著“《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功,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描摹一百八人的声口,“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无疑是获得这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读过这部名著的人,对它的作者驾驭文学语言的功力、把握人物性格的本领、深刻揭示生活本质的才能,无不由衷佩服,而对《水浒传》中人物对话艺术,尤其不能不给予高度评价。
金圣叹曾赞叹说:
《水浒传》作者写人物语言“真是奇绝本事!
”鲁迅先生也说:
“《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够让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研究一下《水浒传》人物的对话艺术,对深入探讨《水浒传》的文学价值,自当大有裨益;对今天作家们创造新的文学典型,也当能提供艺术上的借鉴。
一
语言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不过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工具。
但不同身份、地位、阶级的人自有其不同的感情。
他们的语言也自有其只适于“这一个”人的身份、地位、阶级的特征。
杰出的文学家总是善于分辨这种不同,挑选适合于表现“这一个”人性格特点,符合“这一个”人物身份、地位、阶级特征的语言,来塑造现实生活中各个不同阶级的文学典型。
《水浒传》第九回“林冲棒打洪教头”,写林冲发配至沧州牢城,一些“囚徒”前来看望他,告诉他管营差拨害人,要送人情物事与他,否则“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林冲便问:
“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钱,把多少与他?
”
差拨过来问:
“哪个是新来配军?
”林冲便向前答道:
“小人便是。
”
差拨见林冲没拿出钱来,便破口大骂,直骂得林冲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林冲连头也不敢抬。
等他发作过了,去取8两银子,陪着笑脸答道:
“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嫌小微。
”
巧得很,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平安寨”,写武松来到牢城营,也有囚徒前来看望,也告诉他差拨、管营勒索害人,要送钱给他们,武松的回答却是:
“感谢你们众位指教我。
小人身边略有些东西,若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与他,若是硬问我要时,一文也没。
”
差拨来了,也发话要钱,破口大骂,武松的回答是:
“你倒未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
半文也没!
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
金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
看你怎地奈何我!
没地里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
”
比较一下第九回和第二十八回中的这两段描写:
囚徒、差拨的话几乎一样;林冲、武松刚到牢城遭际也很相像,但活跃在纸上的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
这绝不雷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差不多全赖描写两人语言之力。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松只做过几个月的阳谷县都头。
身份、地位不同,性格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林冲受高俅陷害,但还抱有幻想,总想挣扎着回东京,有个出头之日,好与妻子团圆(虽然他写了休书),因此逆来顺受;武松是凭自己的力量为哥哥报仇,杀潘金莲、西门庆时便考虑到了后果,所以没有媚骨,只有硬气。
林冲在差拨面前自称“小人”,而呼差拨为“差拨哥哥”;武松呢,在囚徒面前自称“小人”,在差拨面前却自称“老爷”,直呼差拨曰“你”。
林冲送了8两银子给差拨,还要小心地陪笑脸说:
“些小薄礼,休嫌小微”;武松回答差拨詈骂的却是“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
林冲的是“林冲语”,“亦实是林冲身份”;武松的又“非武松说不出”。
《水浒传》作者正是借助于人物的语言来体现这两个人物的不同身份、地位,让他们自己表现自己,使得这两个人物各具性格、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的面前。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
梁山泊大聚?
x,排座次之后,安排了个菊花会。
众兄弟饮酒赏菊,忠义堂前筛锣击鼓,堂上吹弹歌唱,语笑喧哗,觥筹交错,宋江乘着酒兴,作《满江红》词一首,令乐和单唱。
当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像一块巨石,激起千重波浪:
武松叫道: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
黑旋风便圆睁怪眼,大叫道: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
鲁智深则说:
“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
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
宋江呢,一面对李逵大喝:
“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
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
”一面“便叫武松:
‘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
其他头领跪下告道:
“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
”吴用则劝道:
“……他是个粗卤的人,一时醉后冲撞,何必挂怀……”
在这场风波中,若干人同时说话,“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后如历历在人眼前、声声入人耳中。
李逵、武松、鲁达都出身于下层,皆不满于刚刚大聚义就要招安,但三个人上山前的身份、地位及生活经历又各不相同,性格有别,声口也不一:
李逵有种莽性,他的话恰如旋风呼啸,雷霆轰鸣;武松、鲁达的气愤不满之中暗透出一股悲凉,鲁莽之中现出几分精细。
吴用上山前是个“村学究”,上山后又一直是山寨中的军师,他懂得,若要这样接受招安,“纵使招安”成功,“也看得俺们如草芥”,一定要杀得官军“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
因此不满于宋江要杀李逵的举动,但话说得含而不露。
然而毕竟有军师的身份,其他头领只能求宋江宽恕李逵,他则可以正面劝解,甚至带点责备:
“何必挂怀!
”宋江呢,对李逵是“大喝”:
“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
”而且要杀要斩,对武松却叫“兄弟……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只是婉转地责备,到底是“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也有权谋”之人。
各人的话,只有各人自己能说,别人决不能出口,恰如各人有各人的身份、地位、生活经历,变更不得,交换不得一样。
更有一点值得提及的是,这几个人物的语言,在整部《水浒传》中,无论是语调、语气,还是句子的长短,语言的思想倾向,始终保持着本身的特点,使人物的性格在总的方面前后贯串起来。
鲁智深擒了方腊,宋江对他祝贺:
“……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鲁智深答道:
“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又劝他:
“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
”鲁智深又“摇首叫道:
‘都不要,要多也无用。
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宋江依然想着“荫子封妻”“光耀祖宗”;鲁达却显得十分清醒,只要“得个囫囵尸首”,因为他明白,当今朝廷,“就比俺的直裰做皂了”,洗杀也不得干净,等待他们的可能是身首异处的悲剧。
话说得何等凄凉!
可李逵,即使做了鬼,说起话来也还是那样如电闪雷鸣:
“皇帝,皇帝!
你怎地听信四个贼臣挑拨,屈坏了我们性命?
今日既见,正好报仇!
”
《水浒传》作者惨淡经营,按照生活本身的面貌,从语言的思想、语音语调,到话语的文、野、短、长,逐一进行推敲,“一样人,还他一样说话”,并通过语言的妙用,使自己笔下的人物闪烁着个性化的光芒。
柴进上山之前,总是三句不离家有“先朝丹书铁券”。
吃殷天锡欺,还对李逵说:
“李大哥,你且息怒,没来由,和他粗卤做什么?
他虽是倚势欺人,我家放着有护持圣旨,这里和他理论不得,须是京师也有大似他的,放着明明的条例,和他打官司。
”斯斯文文,充满幻想,语言之中流露出贵族后裔的优越感。
李逵则明白叫着:
“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
我只是前打后商量。
那厮若还去告,和那鸟官一发都砍了。
”话说得粗野,句子短促,这正是李大哥的性格。
因为出身微贱、经历坎坷,对世事的洞察,从这件事看来,却强似有教养的柴进。
《水浒传》作者当然不可能运用阶级观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塑造文学典型,但他们洞察社会、熟悉生活,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身份、各个阶级的人,了解他们的谈吐举动、性格特点。
而且《水浒传》的作者们忠于现实,所以,他们能不自觉地,却又是相当准确地抓住不同身份地位人物的不同语言,体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二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亲兄弟三人,三人“都不通文墨”,都是以“打鱼为生”,都“曾在泊子里做私商勾当”,“与人结交”都“真有义气”。
论身份、地位、阶级出身,三个人不可能有两样。
在《水浒传》作者的笔下,这亲兄弟三人却各有特性。
这性格的差别,也多通过三人的语言表现出来。
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写吴用与三阮到酒店喝酒,阮小二客气,对吴用道:
“先生,休怪我三个弟兄粗俗,请教授上坐。
”小二显得老成,其实并不“粗”。
吴用也客气地推让,阮小七却有点耐不住“道:
‘哥哥只顾坐主位,请教授坐客席,我弟兄两个便先坐了。
’”与小二比,小七显然来得心直口快。
当小二告诉小五、小七吴用此来,要买十数个重十四五斤的鲤鱼,阮小七马上就说:
“要是每常……我弟兄们也包办得。
如今便要重十斤的也难得。
”阮小五则说:
“教授远来,我们也对付十来个重五六斤的相送。
”吴用还要十四五斤的,阮小七又接口说:
“教授,却没处讨。
便是五哥许五六斤的,也不能勾……”又显得三兄弟中越小性越直。
当吴用要“沽一瓮酒,买些肉,村中寻一对鸡”,夜间与三阮同一醉时,“阮小二道:
‘那里要教授坏钱,我们弟兄自去整理,不烦恼没对付处。
’”阮小七却说:
“既是教授这般说时,且顺情吃了,却再理会。
”又是小七直爽。
怪不得吴用也说:
“七郎只是性快。
”这里所举的只是阮氏三雄与吴用的几句应酬话,但简单的几句白描,却使三兄弟性格的细微差别跃然于纸上。
在吴用的诱说下,兄弟三人都明白地表示了对梁山泊的羡慕之情。
三人和吴之间又有一段对白,写得更妙:
……阮小二道:
“我虽然不打得大鱼,也省了若干科差。
”吴用道:
“恁地时,那厮们倒快活。
”阮小五道:
“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
I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
我们弟兄三个,空有一身本身,怎地学得他们?
”吴用听了,暗地欢喜道:
正好用计了。
阮小七说道: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
”吴用道:
“这等人学他做什么……倘或被官司拿了也是自做的罪。
”阮小二道:
“如今该管官司没甚分晓,一片糊涂,千万犯了弥天大罪的倒都没事,我弟兄们不能快活,若是肯带我们的,也去了罢!
”阮小五道:
“我也常常这般思量,我弟兄三个的本事又不是不如别人,谁是识我们的?
”吴用道:
“假如便有识你们的,你们便如何肯去。
”阮小七道:
“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够见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
”
三阮都羡慕梁山泊强人,阮小二只说:
“也省了若干科差。
”有对梁山泊人的赞扬,但较谨慎;阮小五则说:
“怎地学得他们?
”明白地表示了对梁山泊人生活的赞赏和羡慕;阮小七竟说:
“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
”更热切了。
三个人都有意于造反,阮小二只说:
“也去了罢!
”有羡慕,有不遇的惆怅。
阮小五则说:
“……谁是识我们的?
”(该用?
!
)更显得急迫,只剩下不遇的惆怅和愤愤然了。
阮小七更干脆:
“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够受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
”真是“悲愤无说处”了,那种向往之情,比两个哥哥强烈得多了。
怪不得金圣叹说:
阮小七“写得另是一样气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个快人:
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销尽。
”
高尔基曾经把文学称作“人学”,这是因为文学家要研究各式各样的人,塑造各种人物的形象以再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如果作家只注意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物的性格差别,只注意表现这种差别,即所谓人物的阶级性,那么,一部书就只能写得两人,《水浒传》中的阮家三兄弟便只能写得三人一面了,哪还有不朽的巨著《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正是在塑造不同身份阶级地位文学典型的同时,更着力于塑造同类人物不同性格的文学典型,作品才像生活本身那样摇曳多姿,人物才一人一个样。
即使是一百八人以外的一些较次要人物,作者也总竭力把他(她)写成“这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浒传 简论 人物 对话 艺术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