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7428219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2.19KB
高中美术《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美术《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美术《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教学设计
课时:
1课时授课年级:
高二
一、教材分析:
《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是教材的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与第十二课《后印象主义美术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内容进行截取,通过创新性对比介绍色彩大师梵高与莫奈的艺术作品及艺术主张,对比的手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内容。
本课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了解西方艺术文化的良好渠道。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相关的西方美术流派的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鉴于之前有学生提出过对于西方的一些艺术流派的艺术主张及艺术美感难以理解的问题,故选择第十一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与第十二课《后印象主义美术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部分内容进行截取,以色彩感知为出发点,既直观又深刻,故能加深学生对于印象画派及后印象画派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
1_x0001_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印象画派的艺术风格及手法;莫奈与梵高创作理念的不同;运用所学,能欣赏、评述莫奈与梵高的艺术作品,体会其中的美感。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
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怀,能感受到两位艺术家他们鼓足勇气去改革、创新,虽不理解却从未后退,反而越面对越勇敢,一直坚持着对艺术梦想的追求,直到被认可。
感受并学习执着、勇敢、信念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印象画派的艺术风格、印象派画家莫奈与后印象画家梵艺术风格中的不同点与相似之处;
五、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欣赏描述莫奈与梵高的艺术作品,能区分二人的作品;能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受。
六、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设计过程框架图: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方法设计
1.课前预习环节
准备教学道具,并引导学生小组内欣赏莫奈与梵高的作品(教学道具:
莫奈与梵高的高清范画)
学生谈自己对肌肤作品最初的感受。
初步体会莫奈与梵高画风的不同
自主探究法
2.导入环节
活动
(一):
观看视频,根据视频描绘画派的特点回答这是哪个画派?
问:
“视频里莫奈属于哪一画派?
”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材料并总结。
学生:
“印象画派”。
引起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谈话法
问:
“请总结该画派的作画方式与特点。
”
学生:
作画方式:
户外写生。
特点:
强调客观事物的瞬间色彩变化。
教师: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两位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
”(出示课题)
3.新授环节
一、色彩大师——莫奈
1.出示两幅作品《日出》莫奈、《日出》英国透纳
问:
“两幅风景画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哪一幅更贴近自然的光线色彩?
你能说出原因么”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找出答案。
答:
英国画家透纳的更真实。
掌握印象画派的总体风格
引导学生回答不要偏离主题。
观察发现发、自主探究法
教师问:
“透纳的风景画更真实,你指的是色彩真实还是客观形象?
答:
透纳的客观形象更真实。
答:
莫奈的色彩明度高,色彩更贴近日出时的色彩,但是莫奈的日出轮廓模糊。
答:
“莫奈户外写生”
问:
“造成二者画风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
问:
“请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来分析更深层的原因”
结论:
户外写生----印象派的作画方式
•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是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安定,工业化带来社会逐渐的变革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便于携带的照相机的兴起是再现变得简单,人们不再强烈需要绘画作为唯一的记录工具,时代需要莫奈一样的创造者,可以说工业与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艺术创作的革新。
学生答:
“19世纪的法国工业发达经济繁荣”
2.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欣赏莫奈的作品感受他笔下的风景色彩。
《甘草垛》系列
问:
“这些草垛没有感情色彩,没有历史意义,也没有突出的主题,那莫奈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
教师:
“不知道你平时注意过没有,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的光线下呈现的颜色是不同的”
总结:
它们是莫奈观察光线变化的最佳模特,有冷色调有暖色的作品,一天之中,一年之中的变化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继续来感受
《鲁昂大教堂》系列
莫奈为此教堂绘制了30余幅油画
教堂在莫奈的笔下色彩绚丽,仿佛由庄严的圣母变成了活泼的伊人。
学生思考并总结
生:
“为了表现不同时间段光线的变化。
”
进一步体会印象画派的总体风格
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
新授环节
4.总结环节与情感提升环节
3.问:
画面中物体色彩变化受什么影响?
师:
“在美术中我们称之为光源色的影响。
”物体色彩还会受到什么的影响?
有人说,艺术家的眼睛和平常人不一样。
我同意,比如莫奈能看到彩色的影子还能将这一切的色彩变化都是通过画家的眼睛进行调和后跃然纸上。
因此,我们还能在莫奈作品中看到一些色彩的补色关系,请看著名的日出印象。
生1:
光线影响,
学生2:
“环境色影响。
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其代表园林有哪些。
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
4.总结:
莫奈的画忠实地记录着当时人们的生活。
“总结:
莫奈的画忠实地记录着当时人们的生活。
“富裕、悠闲、自由、轻松,莫奈的画摆脱了欧洲学院传统的沉重与压力。
传统的绘画总是在夸张生命的激情,重复诉说历史或社会悲剧,而莫奈希望把现代人从历史暗郁严肃的魔咒中解脱出来”,所以大众喜爱莫奈,正因为莫奈所画的正是他们的生活,贴近他们的向往,贴近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与盼望。
莫奈的伟大在于,他们鼓足勇气去改革、创新,虽不理解却从未后退,反而越面对越勇敢,一直坚持着对真实光影的追求,直到被认可。
这种执着、勇敢、信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二、梵高部分:
1886年一个年轻人来到了艺术之都巴黎,在这里他立志成为一名画家,并从几位印象派大师的画作中获得了启发.
让我们来看一下他前后画风的转变《吃马铃薯的人》《横穿阿涅尔塞纳河的桥》
问:
画面的哪些因素发生了转变?
生:
色彩明度提升了。
初步感受梵高的艺术作品独特的美感
深入感受梵高作品中的重要的艺术语言----色彩
解决教学重点内容
学生在
潜移默化中总结梵高作品色彩特点
解决教学难点
观察发现法
问:
你能猜到他是谁么?
教师再提示:
问问看吧,在你心中谁是一个饱受折磨的疯狂的艺术家?
生:
教师:
选择只有一个,实际上也只有这么一个答案——文森特。
梵高
在梵高的一生中一直有着孩童般的信念,他的艺术革命会被人们所知晓。
生:
摇头思考中
梵高
下面就让他的“画”为我们讲他的故事吧!
1问:
你能从这些画中读出什么情绪?
图例1:
梵高《夕阳下的播种者》米勒《播种者》
米勒这幅《播种者》,画的虽然是普通人,下层人,但是跟以往人们的画法很不一样的,他用的是一种仰视的眼光,把农民的形象塑造的非常高大,表达的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而且他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去画农民的劳动。
这幅播种者是梵高对米勒作品的另一种表现,梵高的版本呼应了米勒对播种者的赞美,主体色调采用钴蓝和橙色的对比色调。
这是大胆的做法,对,他在人们眼里一向是不可理喻的人!
整幅画彰显给人明亮醒目的视觉效果。
夕阳照耀散发的光芒采用了斑驳的笔触,以及在西山将要日落之时,夕阳仍然陈浮现出完整光芒四射的状态,但是米勒作品中的播种者是站在土壤中而梵高的播种者好像漂浮在一张漂亮的毯子上,这一幕就像头顶烈日下田间劳作场景,仿佛融入了一个正在上演的奇迹中,这是一次情感的大迸发,更加坚定无疑的表达出来文森特的内心的呐喊----渴望生活!
以色彩强烈对比为主
2问:
“主要依据画面中哪些信息去体会画家强烈的情感?
”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梵高喜欢使用强对比关系的色彩,例如喜欢用蓝色与黄色,也喜欢使用红色与绿色,可以说他的画面是色彩上演的戏剧。
3.欣赏评价练习,巩固、深入理解的作用:
⑴.对比欣赏两幅《向日葵》,学生谈感受。
教师介绍,梵高一生一共创作了11幅向日葵。
而金黄色背景这幅就是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创作的。
画家用单纯的对比色表现如熊熊火焰般的向日葵。
仿佛是带有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黄色是太阳的象征,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的房间,他曾说过:
‘我想画上半打向日葵来装饰我的房间,用纯净或调和的黄色,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笛子上,从最淡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
’
⑵.《星月夜》
接下来再来欣赏《星月夜》
伴随着强烈笔触的蓝色调代表了不开心,给人阴沉的感觉,画中的树是柏树倒确是黑色如同火舌一般,令人有不安的感觉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在这种强烈的视觉对比中体现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表达对农民的崇敬采用不同的手法:
米勒《播种者》
以构图的创新为主。
梵高《夕阳下的播种者》以色彩强烈对比为主
生:
“色彩”
学生感受,说出自己的体会
答:
金黄色。
学生思考中。
答:
“太阳、阳光温暖、大地”
答:
“母亲。
”
答:
第一幅《向日葵》显得压抑,第二幅感觉更阳光开朗,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很喜欢这种活动形式
(观看视频。
)
4.问:
欣赏了梵高的这些作品,你能找到他最爱的颜色是什么吗?
问:
为什么?
问:
“看到金黄色你会联想到什么?
”
问:
“这些物像让你想到了谁?
”
问:
知道为什么吗?
在法语里“向日葵”是“落在地上的太阳”的意思,它向阳而生代表温暖,在色彩心理学里面,黄色象征这母亲,大地,太阳,也代表着温暖。
他画向日葵也是在画他自己。
教师:
大多数人认为梵高画向日葵是为了追寻艺术梦想,但是更深层次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寻求“补偿”。
简单的说就是我越缺乏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这被称之为“补偿”心理。
梵高生平叙述片段:
你们知道吗?
梵高一生中最缺乏的就是“亲密关系”了。
家庭对他的冷漠造成了他孤僻极端的性格,这样的关系让他在人际关系中屡屡受挫。
可以说,在梵高的人生中,他只和自己的弟弟提奥建立的相对亲密的关系,可以说他缺乏关爱,一生中都在寻求安全感,寻求温暖和爱。
5.再次深入体会梵高作品
问:
你们看着幅蓝色背景的向日葵与黄色背景的向日葵,你分别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情绪?
答案:
早期的向日葵,画面中有暗沉的冷色调,那时的他,深深陷入严重的抑郁情绪之中;到了后期,画面洋溢着明快的暖色,黄色,此时,他已逐渐从艺术中得到了一定的治愈和补偿。
因此,我们看到他笔下的向日葵,与其说是花,不如说是一颗颗燃烧的火球,梵高的人生,也如同这些火球,灿烂而短暂,梵高所处的社会,没人能理解他,没有人支持他,一个人住在破旧的屋子里,即使是这样他还能始终保持着对艺术创造的热情,这些作品记录了他爱自然,爱学习,爱工作,那渴望被世界理解的灵魂。
他把生活中遭受的苦难转化成了画布上激情洋溢的美。
他柔和了热情与痛苦来表现人世间的激情喜悦与壮丽。
5.总结后印象画派梵高与印象画派莫奈作品色彩特点,找不同点以及共同点
6.用1—2句话向喜欢的莫奈或梵高的作品表白,可以是诗歌等其他形式。
(意在让学生深入体会这些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7.让我们送一件礼物吧,给两位不管困境还是逆境中敢于追求自己梦想的画家吧。
假设梵高穿越百年来到现代,看到后人对于他艺术作品的评价他会作何感想。
《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
——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相关的西方美术流派的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鉴于之前有学生提出过对于西方的一些艺术流派的艺术主张及艺术美感难以理解的问题,故选择第十一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与第十二课《后印象主义美术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部分内容进行截取,以色彩感知为出发点,既直观又深刻,故能加深学生对于印象画派及后印象画派的理解。
《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生欣赏了很多莫奈与梵高的绘画作品,特别是给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分发了高清的原图绘画作品,学生可以更近距离的体会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手法、特别的可以最真切的体会两位艺术家的用色手法,可以说是即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学生对此纷纷给予好评!
此外本节课设计较为新颖,在教学的尾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
“用1—2句话表白一幅你喜欢的莫奈或梵高的作品,,诗词歌赋皆可,形式不限。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这些艺术作品的认知水平,体现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在最后以致敬所有“追梦人”为主题还欣赏了一段“梵高穿越到现代看到大家对于自己作品肯定”的视频,触动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情感上有了共鸣与提升。
本课还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欣赏课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使学生围绕欣赏获得艺术的再创造,借鉴艺术家的思维灵感,使知识内化到学生心中。
《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色彩大师梵高与莫奈》是教材的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与第十二课《后印象主义美术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内容进行截取,通过创新性的对比介绍色彩大师梵高与莫奈的艺术作品及艺术主张,对比的手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内容。
第三单元着重于艺术风格及创新的介绍,侧重中西美术历史中重要时期的总体特点,以及不同时代特点的差异与创新演变的描述,意在使学生体会中西美术这两颗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的差异与共同点,既能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也能激发学生得的爱国主义情怀。
本课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了解西方艺术文化的良好渠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 高中 美术 印象派 印象 色彩 大师 梵高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