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论述.docx
- 文档编号:27422430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4.30KB
特岗论述.docx
《特岗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论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论述
河南特岗考试专题(四)——论述题
1.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2.试述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从宏观角度看,其研究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从微观角度看,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3.试述课堂提问的要求。
(1)合理地设计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4.试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④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5.试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6.一名优秀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教师的知识素养;
(3)教师的能力素养; (4)职业心理健康。
7.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8.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
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应对教师专业化形成系统的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
(2)制定法律法规; (3)提供经济保障。
另一方面,教师个人需要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出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
(2)恒于研究; (3)勤于反思; (4)勇于实践。
9.试述学生的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0.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第三,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
11.试述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12.试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首先教师方面应该做到: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学生方面应该做到: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老师。
最后,其他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13.试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14.试述活动中心论的优缺点。
.
优点:
(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了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局限性:
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与顺序,从而使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不能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教育质量很难保证。
因此,表面上看它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实质上却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另外,以儿童为中心,容易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
15.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有哪些?
(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3)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4)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16.试述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①合理性(相对优越性),即指课程设计以及课程计划的编写是否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否确实改进了已有的课程;
②和谐性,即课程计划的制定不仅要考虑未来人和社会的发展,还应考虑当下人和社会的要求;
③明确性,如果缺乏明确性就容易造成使用者的混淆,以致增加困惑和挫折感。
④简约性,过于复杂的课程设计可能不易被理解或无法被接受,导致实施困难;
⑤可传播性,即课程计划向各地学校推行的难易程度;
⑥可操作性,实施、使用的方便程度。
(2)教师的特征
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的参与; ②教师的态度; ③教师的能力; ④交流与合作。
(3)学校的特点
①学校领导和行政部门的态度与工作; ②学校支持系统的保障;
③学校环境的氛围支撑,这包括学校环境所形成的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
(4)校外环境
①政府机构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力量,学校的课程计划与学校所在地的需要越一致,就越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②社会各界如新闻媒介、社会团体、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成为推动课程实施的无形动力。
17.论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18.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19.试述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一类教学方法运用极为广泛,主要包括: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两种。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四种。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
20.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③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21.论述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4)探索个别化教学。
22.试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准确;
(3)教学结构合理; (4)教学方法适当;
(5)讲究教学艺术; (6)板书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3.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4.试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1)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①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
②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
③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
④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
⑤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2)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①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
②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
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
④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⑤坚持知和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⑥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
25.试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6.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7.试述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8.试述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29.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30.如何上好多媒体课?
(1)紧扣教材重点,有的放矢;
(2)个性突出鲜明,富有创意;
(3)适度的艺术性,激发情趣; (4)讲究画龙点睛,适度动用;
(5)信息量适度,以学生为主; (6)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31.试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 (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32.试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4)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3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4.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是什么?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三者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有机体。
35.设计教案的要求有哪些?
(1)端正态度,高度重视;
(2)切合实际,坚持“五性”;
(3)优选教法,精设课型; (4)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5)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6)内容全面,及时调整。
36.课堂板书有哪些要求?
(1)精选内容,突出重点;
(2)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形式灵活,布局合理; (4)文字精当,科学性强;(5)书写规范,示范性强;(6)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37.试述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
(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
(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38.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身姿稳重端庄,自信得体;
(2)表情真实自然,适度适当;
(3)衣着朴实整洁、美观大方。
39.说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唯一的标准;
(2)处理好说课和备课的关系,说课不能照教案说;
(3)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关系,说课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
(4)说课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说”字,切忌“读”和“背”;
(5)准备说课教案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40.教师招聘面试时的语言表达应注意哪些问题?
(1)忌自己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插话;
(2)忌语言的反复追加;
(3)忌确定性的两个极端; (4)忌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
(5)忌随便扩大指代范围; (6)忌口头禅和伴随动作。
41.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1)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认知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情绪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知过程;
(3)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过程;
(4)人的情绪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情感。
42.试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其次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如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再次要考虑学生本身状态,如不易过度疲劳,讲课内容符合学生需要,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
同时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间接兴趣。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形成有意注意;讲授新的内容时,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有意注意,等等。
43.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44.试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的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45.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学生目前和将来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条件。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需要做到五个方面。
(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手段和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除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基础外,还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绘画、手工、雕刻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想象活动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46.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47.思维品质的特性是什么?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特性是:
(1)思维具有广阔性与深刻性;
(2)思维具有独立性与批判性;
(3)思维具有灵活性与敏捷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48.试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以及防止遗忘的方法。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
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7)掌握复习的量。
49.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怎样才能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状况并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
(1)教师只有明确了良好情绪的标准,才能正确识别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况。
良好的情绪有以下几条标准:
①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③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④良好的情绪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③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问题; ④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⑤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50.什么是焦虑?
焦虑对学习有何影响?
如何使学生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
(1)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对于学生来说,最常见的焦虑来源是考试。
(2)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学习效率,特别是过度的焦虑会使学生焦躁不安,记忆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引起疾病的产生。
(3)要使学生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教师应注意以下工作:
首先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估计,以确立适合学生能力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学生合理设置自己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再次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缓解焦虑的办法,最常见的就是放松训练、深呼吸等等。
51.根据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
②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
②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