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英雄雨来语文实践活动8 小学语文实验版教材下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7413632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36KB
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英雄雨来语文实践活动8 小学语文实验版教材下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docx
《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英雄雨来语文实践活动8 小学语文实验版教材下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英雄雨来语文实践活动8 小学语文实验版教材下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英雄雨来语文实践活动8小学语文实验版教材下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
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英雄雨来、语文实践活动8(小学语文实验版教材下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小英雄雨来》语文实践活动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认读14个字。
2.能给课文列提纲。
能给各部分拟小标题。
体会各部分的关系。
3.理解重点词语,品味重点句,能做简单的批注。
4.朗读课文。
能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写下来。
5.了解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对鲁迅先生产生敬仰之情。
理解并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理解并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做简单的批注。
能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写下来。
2.能给课文列提纲。
能给各部分拟小标题。
体会部分间的关系。
22詹天佑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本单元的精读篇目。
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
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能给课文列提纲。
3.理解重点词语,能做简单的批注。
4.朗读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做简单的批注。
学情分析:
选入这篇课文的意图之一,是以詹天佑这个人物或以铁路建设为拓展点,引导学生练习搜集有关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本文之前要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课上选准时机交流资料,课后还可补充詹天佑对祖国铁路建设贡献的资料。
除了资料信息的拓展,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较多,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应加强自学,注重指导。
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建议让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进行批注交流,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
“有情有趣是教学”。
2.合作探究法.
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在教学实践中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加深“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理清层次结构。
3.学习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理清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了解人物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出示詹天佑图片)请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2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生字表、字典,努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⑴指读:
嘲笑周密讥笑攀山越岭勘测线路开凿隧道
⑵指读“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要挟”是什么意思?
⑶出示句子“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竣工”是什么意思?
“藐视”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⑷指名检查读书,达到正确流利。
2.詹天佑是怎样的人?
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高度概括的句子。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
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课文2到7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
3.结合课后1题,理清段落层次。
(1)默读全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结合课后1题,试着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并概括段落大意。
(2)交流反馈,比较修改。
(3)指导给课文列提纲:
列提纲即将文章的结构及内容要点用语言写出来。
列提纲是透视文章的骨架,所以,必须在通观全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知道重点段的层次。
语言要概括凝练。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
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讨论交流:
(1)当时的情况怎样?
(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
“要挟”什么意思?
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
(2)当地的情况怎样?
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
(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
)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
(“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
)
(3)全国的反映如何?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轰动)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詹天佑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啊!
)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
(殷切希望铁路修筑成功)
4.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
5.有感情地朗读。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形近词组词、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能做简单的批注。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做简单的批注。
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整体认识詹天佑。
1.(课件出示:
中国地图网)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张中国铁路网时,你的目光也许被那一条纵横交错延伸向远方的铁轨所吸引。
(课件:
火车声)让这隆隆的火车声带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去感受一下100多年前中国人自己修筑第一条铁路的情形!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控制着我国铁路的修筑权,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
在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下,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让我们响亮的呼唤这个掷地有声的名字——(学生齐读詹天佑)。
(课件出示:
詹天佑头像)
2.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主要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
(板书: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二、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
1.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样克服的?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边读边做批注,学习方法可以采用朗读、画图、演示等方法。
2.找一个同学把自学提示给大家读一遍。
3.作者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你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就自学哪一方面。
先自学然后组内交流讨论。
4.全班交流:
交流一:
修筑铁路的第一步就是勘测线路。
有请学习勘测线路的同学汇报一下学习情况。
①指名说(遇到的困难),谁来补充?
②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从哪儿体会到他工作严谨的?
(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谁能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读出来?
假如你就是詹天佑,你会怎么勉励工程人员呢?
谁来读读这句话来勉励一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
(不是)
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请女生读)
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请男生读)
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既严厉而又勉励工程人员——(请男女生齐读)
③詹天佑就是这样经常勉励工程人员的。
你还对哪句话有所体会?
④
你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身先士卒、事必躬亲、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
请大家读读这几句,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小结:
是啊!
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
我们仿佛看到了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油灯下布满血丝的眼睛。
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努力打动别人。
指名读(配乐)
⑤教师追问: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
(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
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
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段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
指名读──齐读: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从哪体会到他的爱国之情呢?
(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指名读
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么读?
练读→指名读
教师小结:
是啊,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
(板书:
爱国精神)
交流二:
詹天佑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有请学习开凿隧道的同学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
①你准备向大家先介绍哪个隧道?
②请同学们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同样是隧道,詹天佑采取的开凿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可见,山势不同开凿方法也就不同。
)
③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课件演示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施工图)
④居庸关采取两边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八达岭采取中部凿井法,詹天佑能够根据不同的山势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
詹天佑为什么能这么巧妙地开凿隧道呢?
你体会到了詹天佑怎么样?
(总结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板书:
创新精神)
交流三:
成功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的隧道,但是,到了青龙桥附近又遇到了困难,詹天佑是怎样克服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下面让我们有请学习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同学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
①哪个同学自告奋勇地代表你们小组把你们画的示意图讲给大家听听?
②(课件带领学生乘坐火车体验“人”字形线路。
)下面让我们一起乘坐这趟火车,亲身感受一下“人”字形线路。
③同学们,你们觉得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好吗?
为什么?
④看了詹天佑的设计,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
(总结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或者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
三、感情升华,总结全文
1.是啊!
詹天佑真了不起!
正是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新,用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两段。
读了这两段,你的心情如何?
小结:
詹天佑让所有的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他真不愧为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所做的贡献,请同学们默读。
3.写一写:
(课件出示:
詹天佑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卓越的贡献,请你用对联、诗句、碑文、颁奖词等不同形式概括他伟大而光荣的一生。
)(配乐学生创作)
让我们面对詹天佑的铜象,宣读你所写的。
(课件出示:
詹天佑头像)
4.总结全文:
詹天佑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毅然接受任务,他这种崇高的帝国主义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和超群的智慧首创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人”字形线路,采用新方法开凿隧道,成功地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在我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光荣的名字。
(课件出示:
詹天佑头像)
5.资料拓展:
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
在极度紧张的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
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
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8岁。
)
板书设计:
22詹天佑
勘测线路爱国精神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创新精神
2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材分析:
写人的文章,大都是通过记叙几件关于这个人的事或表扬或批评这个人的性格品质。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四件事,赞扬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其中1个多音字“传”)
2.能给各部分拟小标题。
体会第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
3.能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写下来。
4.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对鲁迅先生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给各部分拟小标题,体会第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
理解课文,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课篇幅较长,所以课前应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可从检查预习开始,借此了解学情,以便有的放矢的教学。
对学生来说难点是如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从而很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所以要注意通过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通过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教学方法:
检查自学法研读交流法
教学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有关鲁迅生平和著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对鲁迅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能做个简单的介绍吗?
(交流资料)对,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
今天我们再学习关于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
3.看看课题,想想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二、预习课文
1.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自己体会,读不懂的,课上和老师、同学讨论。
3.学习生字新词。
三、全班交流
1.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悼冠咳嗽唁硼敷镊(传:
多音字)
(2)分辨字型: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3)句中理解词语:
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
(4)组词
仪()悼()逝()餐()搞()
议()掉()晰()参()稿()
冠()悟()摊()咳()嗽()
寇()梧()滩()核()漱()
2.本文作者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读读有关语句。
3.分角色读课文,指导读正确、读流利。
4.课文共有几段?
(作者用隔行的方法把课文分为五部分)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
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段:
伯父跟“我”谈《水讲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
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
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
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5.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小标题和段意有区别,小标题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词语或短语;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深切怀念;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6.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四、理解内容
(一)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二)汇报自学结果
要求:
每小组汇报一件事,其他小组可作补充。
1.从第一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子女。
)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带着感情读,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体会到伯父这句话里含义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指名再读,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心为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2.从第二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敢于斗争)。
指名读有关语句。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抓住“黑洞洞”“碰壁”深入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黑洞洞”,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
)再指名分角色朗读,体会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3.第三件事讲了什么?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救助车夫,关心车夫,更关心穷苦人民。
)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伯父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
(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4.从第四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和前文的几件事中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
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爱憎分明)
5.小结:
体会这四件事说明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6.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但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去世,去世时有许多人来哀悼他。
①默读第一段,思考: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学生边听边勾出。
(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②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当时“我”理解吗?
(板书:
爱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全文
1.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板书:
因果)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用笔写出来并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请阅读《鲁迅》这本书。
附:
板书设计
2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因深切怀念受人爱戴
果谈《水浒传》关心子女
爱憎分明谈碰壁敢于斗争
为别人想的多救助车夫关心穷苦人
为自己想的少女佣回忆
24*小英雄雨来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课文以序号为标志自然分成六大部分。
本文虽是略读课文,但由于篇幅较长,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本身提供的有利条件,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
2.默读课文,给各部分内容加小标题,体会课文各部分内容与表现雨来品质的联系。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给各部分内容加小标题,品味重点句,理解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句,理解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故事情节清晰,引人入胜。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统揽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积极探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关于体会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品味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
所以要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感悟到写作文也要注意各段之间的关系。
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
抓住重点部分导读。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蕴,确认价值指向的导读目标。
引领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法探究交流法
教学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做到对文本了然于胸,烂熟于心,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最后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境地,从而锤炼学生的语感能力、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找来管桦小说的原著读一读。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同学们最喜欢读小英雄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根据地的人民配合八路军对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其中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雨来就是其中的一个。
2.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3.引导学生质疑:
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
二、分组学习
1.读通课文,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了解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
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
大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英雄雨来语文实践活动8 小学语文实验版教材下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 天佑 伯父 鲁迅 先生 英雄 语文 实践 活动 小学语文 实验 教材 下册 单元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