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绿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411164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83.93KB
万亩绿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万亩绿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亩绿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亩绿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万亩绿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万亩绿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项目
1.2项目承办单位
临南蔬菜大市场科技园
1.3项目建设地址
某县临南镇
1.4项目建设内容
该项目集蔬菜采摘、淡水养殖、垂钓、观光、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区。
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
生态园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
本园将推出四大生态产品:
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
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休闲度假(营造生态旅馆,配套生态保健、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採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文化等)、娱乐逗趣(动物驯化逗趣、水上娱乐等)。
2、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
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大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等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和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申办国家和地方的科研和成果推广项目,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进行收购、深加工和销售,提高附加值。
3、生态产品生产:
包括园林苗木花卉、高档切花、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等绿色产品的生产。
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两类:
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本园的拳头产品;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
4、生态房产开发:
生态园优美的环境,为高附加值的生态房产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将是生态园获取高利润的主要项目之一。
1.5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自二00九年一月至二0一0年一月。
1.6总投资额及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其中:
大棚区投资1180万元;生态养殖区投资1100万元;生态农业区投资1140万元;生态植物园区投资1160万元;农村新型能源建设示范区投资1020万元。
资金来源:
申请上级扶持资金3300万元,单位自筹2300万元。
1.7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一
技术指标
1
大棚区
-
满足200人
生态养殖区
万只/a
0.8
土杂鸡
万只/a
1.2
蛋鸭
万尾/a
3
各种鱼
生态农业区
t/a
100
各种蔬菜
生态植物园区
株
6000
速生杨
万株
30
各种花卉、繁育苗木
t/a
40
反季节蔬菜
t/a
8
食用菌
只
3000
鸡
农村新能源建设示范区
M3/a
10000
沼气
t/a
4000
沼渣
2
公用动力消耗
耗水量
M3/a
1.82×105
耗电量
KWh/a
9000
3
劳动定员
定员
人
36
年360天
4
占地面积
M2
200010
建筑面积
M2
6600
绿化面积
M2
100000
二
经济数据
1
总投资
万元
980
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725.96
3
销售附加税金
万元
5.07
4
总成本费用
万元
264.6
5
利润总额
万元
461.36
6
税后利润
万元
257.91
7
所得税
万元
152.25
8
增值税
万元
46.13
三
财务评价指标
1
投资利润率
%
47.08
2
投资利税率
%
26.32
3
投资回报期
年
3.36
不含建设期
2、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中国设计研究院
工程咨询资格等级:
证书编号:
发证机关:
3、项目建设环境
3.1临南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临南镇地处鲁北平原,是市级中心镇。
位于某、济阳、齐河三县交界处,南距济南30公里,北距某县城10公里,是德州市和某南大门;下辖81个行政村,占地112平方公里,人口4.3万,耕地面积7.9万亩。
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104国道纵贯南北,境内40多条公路纵横交错,构成了“七横七纵”交通循环网;程控电话7000多部;徒骇河、引黄总干、王书干沟在南西北三面环绕;已开发油、气井200多眼。
市蔬菜生产明星乡镇、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先进单位。
在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13家科研院所的参与指导下,建成了规划占地2626亩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所产“齐欧”牌西红柿、韭菜是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产品,蔬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畜牧发展前景广阔,建成奶牛养殖专业村、生猪养殖专业村、黄牛养殖专业村多个。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是德州市经济发展强乡镇。
建成宝航面粉、兰田面粉、舜邑面粉、兴武面粉等日加工小麦200吨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4家,是鲁西北重要的面粉加工基地;先后引进忠诚再生橡胶、万钢玻璃、天宇汽车配件、鑫海棉业加工等民营企业,全镇已形成了以面粉加工、玻璃制品、机械加工、建材等为主体的工业格局。
交通便利。
104国道纵贯南北,境内40多条公路纵横交错,构成了“七横七纵”交通循环网。
与济南市济阳县接壤,北距德州40公里,南距济南30公里,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
某县临南镇在发展蔬菜生产中,着力培育临南蔬菜大市场,实施市场带动战略,有效促进了蔬菜生产和农民增收。
目前,全镇蔬菜大棚1.5万个,陆地菜2万亩,小拱棚8000亩,全镇蔬菜面积达4.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8%,1-11月,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5400元,占同期人均纯收入的70%。
产业优势。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副食品,又是特殊的鲜活农产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种菜赔钱,政府补贴增加,淡季供应不能保证,蔬菜产销工作面临许多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责任制的同时,一些城市进行了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酝酿和探索,搞了一些自产、自销、农商联营等多种经营形式的试点。
1984年武汉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放开了蔬菜的市场和价格,紧接着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从而打破了延续三十多年的统购包销体制。
这一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在生产管理上由单一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在购销上由国家(集体)商业独家经营,改为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多渠道流通;在价格上由主管部门制定计划价格改为买卖双方议价成交,必要时地方政府出台临时性指导价格以防止菜价过度波动。
放开城门允许外地菜进入本地市场。
尽管在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初期,曾遇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有些城市也一度走过回头路,但由于改革从体制上和机制上促进了蔬菜业的发展,使市场机制、竞争意识、价值规律在蔬菜产销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优化了资源和要素在蔬菜产销中的合理配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蔬菜的供应形势明显好转。
完善的基础设施。
规划科学,水、电、路、气、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完备,金融、物流、商贸等服务设施配套,区内建有3万吨/日供水厂、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11万伏、22万伏变电站、装机容量24MW的热电厂各一处,装机容量48MW的热电联产项目正在建设,水、电资源充沛。
良好的市场供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带来了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提升。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身心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闲暇之余,渴望回归自然,崇尚田园生活成为当今时尚追求,对农业型闲暇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未来几年休闲观光农业将会红火起来。
历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兴建各类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为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产业优势。
一是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抓手,带领群众大做“菜”文章,推动了全镇经济的迅猛发展。
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冬暖蔬菜大棚1万多个,大小圆拱棚6000亩,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2002年以来,该镇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蔬菜产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被确定为进京市场准入蔬菜生产基地,所生产的“齐欧”蔬菜2006年通过省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畅销全国十几个省市。
二是养殖业不断壮大,养殖大户不断增多。
目前,全镇新发展富源肉鸡养殖、于庙鱼鸭混养、金源种鸡、广旺蛋鸭等养殖基地15个,吴家、宁楼、王寨、宋洼庄等养殖专业村20个,推动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把林木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镇品位、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和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来抓,以“建绿色临南,创生态城镇,推进大地园林化”为目标,突出育林基地、农田林网、绿色通道、围村林等重点工程,力促林业大发展,发展大林业。
目前,全镇总植树65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
2006年,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
四是注重发展民生事业,全镇81个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有60%的村实现了村内大街硬化,形成了“七纵七横”的交通循环网络。
五是注重社会和谐发展。
石家清真寺是我县唯一一处被评为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
狠抓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沼气池868个,大型沼气站1处,栽植绿化树木600多万株,形成“有路就有树,有村就有林,有田就有网”的壮观景象。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具备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有利条件,蕴藏着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综合开发的巨大潜能。
众多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某。
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使某投资的“洼地”效应、“扎堆”效应、“连带”效应和“磁场”效应大幅增强,吸引了香港泓淋电子、沈阳金德、南京雨润、山东金锣、山东如意科技、六和希望等八家上市公司在某投资办厂,其中沈阳金德集团投资20亿元在某建设了占地800亩的金德山东工业园;金锣集团投资5.8亿元建设了占地500亩的德州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并在香港、新加坡独立上市。
目前,全县外商投资企业已达400多家。
今年,某又与“宁波紧固件行业协会”签订了宁波紧固件产业整体搬迁到某经济开发区的合作协议,江北规模最大,占地1000亩的“宁波紧固件山东工业园”已经开工建设。
近年来,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6年全县GDP突破百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1亿元,已连续6年在德州市经济发展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
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每年上升50多个位次,已由2000年的全国435位上升到2005年的191位。
某还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和山东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等3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3.2临南镇大市场科技园概况
某县临南镇位于某、齐河、济阳三县交界处,辖81个行政村,总面积112平方公里,4.5万人口,8.3万亩耕地。
该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沟、渠、路、林、水、电力配套齐全,远离城市及污染源,属农田保护区。
该镇北与某县城相距10公里,南距省城济南市区45公里。
104国道纵穿南北,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七纵七横”的交通循环网络,全镇81个村全部通上柏油路;境内油气资源丰富,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三矿坐落镇中,现有油气井200多眼;农业以种植蔬菜、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其中蔬菜产业尤其突出。
2007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00元。
近年来,该镇先后荣获市蔬菜工作先进单位、蔬菜生产“明星”乡镇、德州市经济发展强乡镇、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先进单位、县林业生产三年综合考核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镇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突破口,努力在做大做强蔬菜富民产业上大做文章,加快了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我镇“齐欧”牌西红柿、韭菜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产品。
为切实提升我镇“齐欧”牌蔬菜的档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下一步,我镇计划依托某宏联种苗公司,建设1万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温室,发展高标准冬暖大棚和大拱圆棚2000个,韭菜3000亩,并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农业设施、科技推广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建设3.5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做强我镇的“齐欧”蔬菜品牌。
4、承办单位概况
临南镇蔬菜大市场位于临南镇南部,104国道西侧,南距省城济南30公里,西距德州70公里,北距天津300公里,北京400公里,交通便利,位置优越,2005年被农业部评为定点蔬菜批发市场,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信息中心评为农业部定点市场信息联网先进单位。
该大市场始建于1993年3月份,占地面积200亩,总投资1200万元,有建筑面积1500平方的办公楼两幢,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一幢,载重量30吨的电子地磅一台,以及6000平方米的轻钢结构半封闭交易大棚两个。
目前,市场有物资供应、试验示范、科技咨询、蔬菜运输四个服务机构,是一个集产、供、销、餐饮、住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批发市场。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场,使“龙头”高昂,借助大市场的优势,以大市场为依托,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四高”方针,99年3月份,在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市农科所等13家农业科研院所的参与指导下,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多亩、总投资2000万元的某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
建成一批标准试验示范温室,全力打造某县蔬菜产业结构调整的制高点。
几年来,先后示范种植并推广了美国红提葡萄、美国2003、法国托马雷斯、以色列艾玛70、台湾新亚8号、五彩樱桃西红柿等20多个国内外名、优、稀、特、新品种和二氧化碳施肥、微滴灌等先进技术以及一年两茬或一年三茬的轮作套作种植模式,真正做到了引进一批、示范一批、推广一批,为农业科技新成果在全县及周边地区大面积的推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临南蔬菜大市场的推动下,全县蔬菜规模逐年膨胀,截止2007年底,全县已发展蔬菜面积达2.6万余公顷,蔬菜业已成为某农业的一大支柱性产业。
5、可行性研究依据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2《中华人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5.3国家环保产业“十一五”规划
5.4国家及省市其他有关政策、法规、规定等
5.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5.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
5.8某县城市总体规划及临盘镇发展规划
5.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和调查材料
6、可行性研究范围
6.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6.2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
6.3项目建设方案
6.4环境保护与节能措施
6.5项目组织管理及劳动定员
6.6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6.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6.8效益分析
6.9结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背景
1.1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自进入20世纪70年代,全球用于对付害虫的农药达12000多种。
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约2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每年使用农药达3亿公顷次。
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自然界原来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
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的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害人体健康,加上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引起湖泊、水库的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摧残,伴随农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序,中国正在渴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尽管各国对生态农业的称谓不同,但其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
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公顷。
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
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工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
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作、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
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化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生态园可规划集自种、自乐、观光、采摘、垂钓、特色餐饮、健身娱乐等活动于一体,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度假、旅游、观光、休闲的绿色生态园区。
整个园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以沙壤土为主,适合种植、养殖、加工等多种经营项目。
交通便利,水、电、通讯设施配套,路、林、沟、渠布局合理,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用城郊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集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又有机地与观光、休闲、旅游功能相结合,力求充分利用、挖掘、开发现有的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和再造资源有机结合,提高整个生态农业园的品位,建成结构清晰,功能合理,环境优美,高科技、高效益的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园,充分体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主题,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为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创造地方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生态园收入,使生态园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
使游客不仅能感受回归自然的惬意,还能饱览现在科学技术,进行现代农业的教育。
1.2某县环境保护的背景
近年来,某县围绕胡锦涛总书记“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要求,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2006年10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和第八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全省精神,改善某县水、大气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某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碧水蓝天”行动。
2007年初,某县提出以奖代补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具有较强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效益的项目,适当的给予奖励,以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投资环保、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促进和谐发展。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时尚追求,并且已形成发展生态旅游的一种趋势,人们梦想回到山青水秀,花朵飘香和风景如画的伊甸园,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农家游、生态游成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领域,发展非常迅速。
从国内生态园市场容量来看,其市场正处于发展期,市场占有率正在迅速扩大。
其特点是投资小、赢利大,有良好的经济收益,获利空间非常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对食品卫生和质量的监控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有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更加严格,食品生产的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生态农业正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其发展的必要性简述如下:
2.1符合国家政策
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年本)》鼓励发展类项目中明确规定:
“20、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包括青贮饮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气化、培育食用菌等);37森林、野生动物、湿地、荒漠、草原等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为国家鼓励发展项目。
本项目利用沙河古道建设生态示范园为国家鼓励建设项目
2.2生态农业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导模式
生态农业之所以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为,是因为生态农产品可以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
西欧是全球最大的生态农产品消费市场,2000年生态农产品消费总额达到95。
5亿美元,其消费额在未来几年里会连年增长,生态食品已不再是一种时髦,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生态农业有朝一日将会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2.3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卫生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现在社会对绿色食品的青睐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每一个人都有对食品的需求,市场之大可想而知,根据对国内外市场的调查和分析,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对优质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多且缺口较大。
2.4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要求生产专业化,程序系列化、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大田种植,畜禽养殖商品化,管理智能化。
某县是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全国商品粮基地示范区,棉花、西瓜、花卉、肉食鸡开发成就全世公认,承担过多项国家、省科研课题并获得科技成果进步奖。
项目建成后将引进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品种,优化组合生产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是培育新世纪农业经济增长点的最佳形式之一。
2.5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需要
省“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提出把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作为产业与结构调整的重点,要求高层次、宽领域地发展新兴服务业,包括发展旅游业,要求丰富旅游内涵、开发符合21世纪人类追求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探险、度假、乡村、农业等特色观光旅游,发展商务、会展、购物、健身、修学等各种形式的旅游,形成观光与度假、自然与人文、陆地与海洋相结合的全省旅游网络,近年来,某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农、商、工业发展迅速,但旅游业几乎成为空白,项目建成集可持续性、观赏性、游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旅游基地,带动假日经济的发展,提高某的知名度,带来相应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2.6城乡一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进行,城市污染严重、绿化面积不足,城市人口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随着节假日增多,休闲旅游成为消费热点,生态园建成后将成为某及周边县市节假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
1、项目建设地址
某县临南镇
2、项目建设条件
2.1地形、地貌
某县临南镇地处鲁北平原,正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冲积淤积土层,为第四系新近代沉积地层,形成年代近,地形比较平坦,高差在0.3m——0.5m左右。
项目所处地域为缓坡平原区,地面高度在10.5至20.3米(海拔高度)之间。
形成了地势由西南向东部倾斜,自然比降约计l/60000。
地形比较简单,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根据地质资料,场地以软土层为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震裂度为七度。
勘探结果表明,场区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地面稳定性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观光农业 示范园区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