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碧溪古镇传统民居装饰雕刻艺术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7409308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3.19MB
墨江碧溪古镇传统民居装饰雕刻艺术研究.docx
《墨江碧溪古镇传统民居装饰雕刻艺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江碧溪古镇传统民居装饰雕刻艺术研究.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墨江碧溪古镇传统民居装饰雕刻艺术研究
墨江碧溪古镇传统民居装饰雕刻艺术研究
ResearchontheDecorativeCarvingArtofTraditionalChineseResidencesintheoldtownofBixi,MojiangHaniAutonomousCounty
摘要
墨江碧溪古镇传统民居建筑装饰雕刻艺术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古镇居民通过对我国优秀传统建筑雕刻装饰文化的仿制与参考、融合与吸纳,并根据世居在墨江地区众多少数民族传统民居雕刻文化的精髓,按照古镇所处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工艺、宗教等具体诸多领域,历经上百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最终形成的具有雕刻纹样纷繁、民族特色显著、文化底蕴浓厚、雕刻工艺娴熟的地方性民居装饰雕刻艺术。
本文通过查阅、收集相关书籍、硕博士论文以及互联网信息等相关资料,并且多次前往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碧溪古镇进行资料信息的调查与采集,现场完成了对古镇民居院落、建筑及相关建筑装饰的测量、绘制工作,拍摄且收集了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建筑装饰图片资料,通过对当地村民进行了调研采访,详细地了解了当地建筑装饰艺术产生的背景。
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碧溪古镇民居装饰艺术进行较为系统的展示、分析与研究。
论文的撰写涉及到历史学、民俗学、建筑学等学科专业领域,以我国优秀古老的传统文化为研究依据,所述内容涉及具有独特、鲜明地域文化的碧溪古镇民居雕刻装饰艺术,并且对之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总结。
首先,论文对研究的区域及对象进行了界定,详细介绍了碧溪古镇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传统民俗,并且对如今当地民居的基本情况和分布范围进行了概述。
其次,以碧溪古镇民居装饰构件类型为基础,分构件类型地对当地民居装饰式样进行了介绍。
第三,以碧溪传统民居装饰艺术为源,探讨其装饰纹样内容和构成形式,从纹样造型、图案特点以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寓意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第四,通过对碧溪民居装饰雕刻艺术的归纳、总结,得出其所包含的当地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和艺术追求,对古镇民居装饰雕刻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第五,对如何传承与弘扬碧溪民居装饰雕刻艺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碧溪古镇民居雕刻装饰艺术根植于与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它不但传承了中国传统民居装饰的精华,而且丰富了我国民居雕刻装饰艺术的宝库,更重要的是其带有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生活文化表征,为我国悠久的装饰艺术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关键词:
碧溪古镇、传统民居、装饰雕刻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文化霸权国家的文化入侵,我国的本土文化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冲击,不论是艺术还是设计,都无一能够幸免,一时之间民族虚无主义盛行。
因此,我们不得不加大对于传承并保护本土优秀文化的关注力度。
著名学者吴良镛教授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表示略占下风的地域文化应当增强自身的内在活力,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若不是自觉地进行保护和发展,难免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不利于创新工作的开展,使得文化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
占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史学家因为自己的责任感而选择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我国的传统文化,寻找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新一轮的发掘。
期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真正领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使得其能够为当下的建筑装饰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
我国民族历史悠久,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是绵长的文化在徜徉,在这一过程中,建筑装饰综合了生产活动、地理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民族的特色,因此带有一定的价值型色彩。
部分建筑装饰带有浓厚的中国化色彩,能够彰显出我国的工艺特色,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物品存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体系才得以丰富。
本文即以墨江碧溪古镇民居装饰雕刻作为优秀传统工艺和装饰艺术的典型实例,探讨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1.2研究目的
装饰雕刻是历代匠人们在漫长的艺术创作发展过程中,独造出的一种极具时代特征和文化意蕴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碧溪古镇的民居装饰雕刻艺术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汉文化有着现象与本质间的内在联系。
这些雕刻上面绘制了诸多图形纹样,透过这些图形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亦或者说是代表民间百姓们思想、文化的载体,以其客观存在性和功能完整性而成为人们代代相传一直延续下来的艺术文化产物。
因此可以说,象征表意成为人们传递内心情感时运用的更高层次的客观反应载体。
在对民居装饰图形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其背后深层次的含义进行探究,可以得知这些图形其实就是人类对于自己的认知。
综上,笔者研究的大方向将从于碧溪古镇民居装饰雕刻图案的内容、艺术成因、以及保护与传承等几条线索同步展开,期望在这一分析过程中能够全方位认识民居雕刻装饰的纹样图案及其富含的文化象征意义,透过其精雕细琢的现象,揭示其所不为人知的特性本质,探寻其出现的潜在规律,同时还可在此基础之上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色彩。
这对于学习当地的文化,保护当地独具特色的民居雕刻艺术都将不可估量的作用。
1.3研究意义
民居装饰雕刻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其作为重要装饰艺术载体的价值,二是其所蕴含的艺术文化较为完整。
正因如此我们现在理应感谢那些巧夺天工的匠师们,是他们吹去了建筑装饰表面覆盖的历史尘埃,使得这些文化遗产得以大放光彩。
民居的建筑装饰不仅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筑艺术的瑰宝,在这些装饰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它们是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以及人文观念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强烈地展现出了人们和谐共存、相互同生的格局面貌,也同时充分体现了古镇文化、百姓思想与宗教礼仪文化相结合的内在品质。
因此,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主要有:
1.通过对碧溪古镇民居装饰雕刻产生的历史根源的研究,了解其装饰雕刻艺术产生的客观条件,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出其内在艺术内涵。
2.以装饰构件以及团的纹样为依据进行归纳整理,期望在这一过程中较为深入地认识到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刻含义,剖析、归纳这些已有的图案纹样以及图案组合,明确地掌握碧溪古镇民居装饰图案多样的艺术表现方式。
进一步地总结出碧溪古镇民居雕刻艺术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当地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通过对碧溪古镇民居雕刻艺术的存在价值和传承方式的思考,着重致力于碧溪古镇民居珍贵雕刻装饰的保护、继承,探寻并且开发其可行经济价值,发展旅游经济。
1.4研究内容
本文选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为:
第一,以碧溪古镇的民居建筑特色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同时综合考虑建筑的类型及其空间布局等特斯安,找出碧溪古镇民居建筑的普遍性特点。
第二,具体分建筑构件研究碧溪古镇的民居装饰。
这就包括了对建筑构件历史起源的研究、建筑构件装饰的审美艺术研究、建筑装饰构件所映射出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详细说明装饰艺术的表达方式、审美特色;并分屋顶、木结构、石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通过对碧溪古镇民居分建筑构件分析得出碧溪古镇民居装饰的表意特征。
本文是在长时间对碧溪古镇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地品味我国民间乡土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了解建筑装饰的内在意义,对碧溪古镇民居建筑构件装饰的全面收集、整理中得出结论从而撰写完成的。
第三,通过对碧溪古镇民居建筑装饰中雕刻艺术存在意义与价值的深入分析,讨论在新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对这一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5研究方法
本文是以墨江碧溪古镇传统民居中的雕刻装饰作为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通过整理和记录传统民居中雕刻装饰的图案风格,装饰特点等内容。
充分挖掘其艺术魅力及存在的社会价值。
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查阅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
借助学校的图书馆以及阅览室等,寻找同本文研究对象相关的理论资料;借助期刊杂志等渠道,期望较为全面地对碧溪古镇相关历史文化以及民居建筑进行了解,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地方性文献资料。
之后对所收集获得的文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搭建起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田野调查。
在确定了本文的理论研究依据,并已完成框架的搭建工作之后,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完成调研计划的制定工作,即在墨江碧溪古镇进行实地调研活动,所采取的调研方式包括实地测绘,书面记录以及相机拍摄等,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活动了解碧溪古镇民居装饰图案的内容和特征,走访古镇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和居民,在走访的过程中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古镇的历史所在,学习其乡土民俗。
若是发现民居装饰存在损坏应当及时查明了解缘由,留下记录。
第三,整理通过实地考察绘制的图纸与拍摄的照片资料,并按建筑构件进行分析、研究。
分别从建筑构件的造型,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类,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色彩的建筑雕刻装饰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活动归纳其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第四,比较和分析。
碧溪古镇的民居建筑集中建造于明清时期,通过收集整理,将不同时期的同一雕刻装饰放在一起进行纵向比较。
通过对碧溪古镇建筑雕刻艺术中具有象征含义的图案纹样进行归类,辨别出每种图案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在各式各样的图案纹样中发现普遍的本质规律,得出碧溪古镇民居雕刻的艺术特征。
第五,归纳总结。
综合绘制、收集得到图纸、照片及各种材料并进行系统地分析,从造型样式、纹样风格、选用题材、审美内涵等方面对碧溪古镇建筑雕刻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本研究课题结论。
1.6国内外研究现状
碧溪古镇作为曾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历经了数百年历史的风吹雨打,在这一过程中居民装饰的地方性色彩也越发浓厚起来,笔者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初步拟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接下来笔者将对其研究的现状、进展以及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就目前来看国内专家学者主要对墨江碧溪古镇所在的普洱地区传统古民居建筑进行收集、分类、比对和分析,这些文献大多针对该地区或者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建造技术,建筑形式等内容。
对于该地区民居院落的装饰雕刻研究的文献资料极少,目前笔者还没有査阅到相关的专著及论文。
就笔者现在能查阅和收集到的关于装饰雕刻的文献资料列举如下:
《考工记》完成时间是春秋和战国的更替时期,也是我国现存的历史可追溯的手工业技术著作,该书带有明显的官方规范性色彩,尤其是“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个章节,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工程的设计及建造工作,而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建筑以及城市规划的史书典籍。
该书重点叙述了周代的王城布局,同时也对当时的建筑特色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描述,其中无论是建设体制还是礼制都略有涉及,这也为我们现在对建筑及装饰雕塑背后的等级制度进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中在“梓人为笋虡”这一章节中,详细讲述了动物雕刻的技巧。
古代的艺术家们在仔细观察动物的基础之上,对其形态以及习性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所雕刻出来的装饰较为生动逼真,并且根据自己的研究将动物大致分成五类同时结合笋虡的结构功能,选择与之相符的题材,使得雕刻出来的装饰能够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
所以,“梓人为笋虡”除了是木工工作的体现,同时也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带有十分浓厚的艺术性色彩。
不可否认,这一章确实是在论述笋虡雕刻的艺术,但是考虑到其所讲述的装饰法则带有普遍性色彩,其对于后世的建筑装饰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我国第一部大篇幅讲述木结构建筑修建的专业性著作,《木经》汇集了历代工匠以及作者喻浩的实践经验,全书较为详细,一共花了三卷讲述木结构建筑修建。
然而遗憾的是该著作现在已经没有全本,我们对其的了解也仅限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简单的叙述,这也使得世人多对其不甚了解。
从相关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该书甚至对房屋内部的构件尺寸以及比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各部分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适应。
这种设计法则兼具了实用性和美观性,即使是放在现在来看,也不失为一个设计的好方案。
因此这一设计原则的提出对于当时的建筑设计以及技术的提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后世的技术交流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后又有《营造法式》一书,该书在很大一部分内容上也都从《木经》中汲取了经验。
《营造法式》一书最早出版于1103年,其中详细地阐述了建筑工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其出版方为北宋官方,因此该书带有十分明显的规范性色彩,值得一提的是其基础为《木经》。
从地位来看,该书无论是完整性还是技术水平,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书籍历史上都有着较高的地位。
全书一共34卷,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一是释名,二是木作制度,三是功限,四是料例,五是图样。
该书对唐宋以来的技术经验进行了归纳整理;同时也从概念层面对相关建筑术语进行了规范;选择“才”作为模数,明确了构建的用材;至于编造预算以及施工的组织也有了明确的规定。
总而言之,该书对后世建筑装饰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具体包括古建筑的形制,施工的做法等。
《工程做法则例》由清工部于1734年颁布,详细讲述了建筑建造的方法,带有一定的规范性色彩,全书卷数为74。
在前二十七卷中,花了大量的笔墨对二十七种不同的建筑物进行明确的规定,具体包括结构、尺寸等;在第28-40卷中,具体论述了斗拱,论述的内容包括做法、安装以及尺寸;除此之外也对门窗、瓦作等做法进行了叙述,还对其用料进行了预估;该书还绘制了27种建筑物的图纸,具体包括平面、立面和剖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也正是因为其规定过于精确,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缺乏大小的变化,而且该书并未记录带有时代特征的建筑式样,这也是这部书最大的遗憾所在。
但是整体来说,这些遗憾并不能掩盖其作为后世研究建筑装饰宝贵资料的价值。
楼庆西在其《乡土建筑装饰艺术》的开始作为上篇首先列举了乡土建筑的木结构、门窗、屋顶、墙体、石构等部位的装饰式样。
下篇为论述内容,重点介绍了乡土建筑装饰的形态、内容以及技艺等,同时也对建筑的创作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
该书对建筑装饰的介绍范围十分广泛,从形式到内容均有涉猎,充分彰显了乡土建筑艺术的独有魅力。
在《中国传统建筑雕饰》一书中,王其钧选择与雕饰的分类作为切入点,尽可能多的展现出带有特色的建筑雕饰,其内容之广泛,小到寺庙、官府,大到陵寝、宫殿,同时还涵盖了带有地方性色彩的民居住宅以及园林。
书中所述内容图文并茂、生动而具体,对于研究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空间、环境或装饰艺术,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朱广宇在《图解传统民居建筑及装饰》一书中,借助整理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的契机,使用绘制图形的方法来全是建筑装饰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对装饰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其形制、造型等,图文并茂,条理清晰,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重点关注了我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功能及其艺术色彩,充分强调了我国传统建筑及其装饰的美学色彩,并对其背后的象征意义进行了介绍。
此外相关的著作还有,沈福煦、沈鸿明的《中国建筑装饰艺术文化源流》,徐华铛的《中国古民居木雕》,唐壮鹏的《传统民居建筑与装饰》,吕品晶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装饰》,岳翠贞的《中国古建筑装饰图集》等等。
相关建筑装饰方面的论文有,昆明理工大学孙丹婷的《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精神》,该文分别从白族艺术的门类、类型以及木雕制作的主要工具及工序等几个方面展示了白族建筑装饰的文化及其艺术特色。
哈尔滨师范大学王子璇的《云南纳西族民居建筑装饰西部研究》,其内容首先从纳西族民居概况展开,分析和介绍了纳西族民居的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和造型特点。
再次,从当地纳西族民居装饰的艺术风格入手从取材、视觉元素构成到表现形式再到工艺形式的表现,无一不在对纳西族的民居装饰进行阐述。
针对屋顶、梁柱、门窗等具体部分结合人文思想加以叙述影响纳西族民族装饰文化的相关因素。
最后对纳西族建筑装饰进行总结思考并进行展望。
1.7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早关注我国建筑及其装饰的外国学者是英国的皇家建筑师钱伯斯,他对我国古建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他在自己的中国之行之中,运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中国的建筑之美,也正是因为他的游行,中国热开始在欧洲国家之间盛行,各国学者纷纷借助这一热潮推出了相关著作,如法国学者沙田宅的《华北考工记》等,正是因为这些著作的问世,我国的建筑艺术才得以在西方世界迅速传播开来。
清朝末年,日本的河崎诚近来到我国天津,一住就是二十年,在这二十年的时间中,他对我国的祥瑞符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话费了大量的时间搜集相关素材,并且将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汇编成书《吉祥图案题解》,并于1928年在日本东京成功出版。
该书后又由知识出版社进行了翻译,并于1988年出版发行。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者爱博哈德开始专注于我国历史民间文化的研究,并且于1983年出版了德文版的《中国文化象征词典》,后又出版了该书的英文版。
该书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动物、植物、日常生活等均有涉及,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配图,考虑到该书主要讲述的是我国的吉祥图案,因此插画也多是与此相关的图案。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目前的研究成果尚有未涉及的地方,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第一,装饰方面,碧溪古镇的部分建筑装饰被破坏,其本土性色彩不复存在,再加上后天的人工修饰,其原本的特色逐渐被消磨殆尽,若是遇上一味地模仿原本样式的情况,难免不会为装饰增添可以的矫揉造作色彩,这就使得建筑装饰失去了其本身的美感。
第二,研究方面,相关文献的资料研究只局限于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环境特色,少数会涉及到建筑的建造技术。
大部分研究都是选择以历史、民族、文化等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专门针对碧溪古镇建筑装饰的研究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因此,怎么通过装饰的雕刻来探索碧溪古镇的民风民俗,甚至是了解当地的生产活动,可以说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所在。
课题的创新之处
笔者在本文的研究中,首先对碧溪古镇的建筑装饰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敢为界定,明确其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对其的研究对探索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借助研究建筑装饰艺术的契机,突破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的空间限制,期望在这一研究过程之中能够实现建筑形态同装饰环境之间的融合,使得人们认识到这些历史遗产的珍贵所在,秉承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理念,汲取大量传统优秀艺术的养分,将传统民间民族艺术的精髓发扬光大。
第二章墨江碧溪古镇及其传统民居建筑概况
2.1自然环境
碧溪,古称碧朔,位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9公里处,这里北面是大龙树山、东面是那雷山、西面是箭场山、南面是补干河与那雷河交汇流入须立河的出口。
周边环山面积为4.52平方公里,使之形成中间的小坝子。
坝子与半山间是阡陌纵横的稻田和耕地,半山以上是四季常绿的思茅松、名贵的柏树、椿树,箐边为竹林。
古镇坐落于坝子北部坐北朝南的大龙树山缓坡之上,占地面积(护城河以内)0.6平方公里。
古镇地处低纬度山地,所在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被北回归线穿城而过,属于亚热带气候。
全年日照实数2161.2小时,平均气温为摄氏17.8度,其中,最冷的一月为11.5度,最热的六月为22.1度,为明显的立体气候。
年平均降雨量1338毫米,蒸发量为1696.7毫米。
这里仍是古今东西昆明经元江到达墨江、下思茅;南北越南、老挝入江城,过墨江达新平、彝洲(楚雄)的互通交通要道。
2.2历史沿革
特殊的区位优势,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业绩。
明永乐四年(1406),境内设立了隶元江军民府所属的恭顺州,州府驻地就是碧朔。
直至明嘉靖十二年(1533),州治驻地才从此迁往他郎。
初期碧朔归属于儒林里,一直到民国初年,重新归到德化乡范围之中。
1919年碧朔改名为碧溪。
民国二十一年(1932)称碧溪区,1938年,再乡镇扩大化的工作中,正式更名为碧溪镇。
1949年全国解放之后,又更名为碧溪区,1966年根据相关规定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改名为碧溪公社,1984年再次更名为碧溪区,1987年又将区改为乡,一直到2005年才将乡再度撤销,并将其纳入联珠镇的管辖范围之内,一直到今天未曾在发生过名称的变化。
2.3文化背景
古镇在解放前就有300多户人家,其中,张姓、黄姓、冯姓、何姓人最为多见。
最初来到碧溪居住的姓氏便为张姓,大概从元代开始,他们从江西一个小地方一路逃难而来,路上还在新平县的一些寨子住过一段时间。
约二百年前,黄姓则是因为获得了墨江新安的银矿洞开采逐步由江西老梗脚而来,因为很多原因导致矿洞塌陷无法正常开采便迁到了碧朔长期居住。
在一百余年以前,为了躲避战乱,冯姓也从江西到了碧朔。
何姓则是在清朝末年,从石老寨迁至坤勇进行金子开采,发财后在碧朔买了房产田地长居于此。
现有哈尼、彝、拉祜、傣、汉族杂居,形成多元性和开放性的文化。
从茶马古道源远流长的历史来看,碧溪是其中的一个必经之地。
很早以前,云南很多的物资流转运输都依靠着“茶马古道”的交通网。
茶叶产地便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而茶叶的最终消费点便成为了古道的结止地。
茶叶成为了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流通,也是贯彻整个茶马古道的重要中介。
从茶马古道上传递过的不止是茶叶物资,还有文化的传播。
在一些文献资料上曾记载,历来较为重要的产茶山脉都分布在普洱和西双百纳附近,所以,茶马古道曾在历史上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那时候,公认的茶马古道的线路便是从云南西部的西双版纳、普洱开始,首先路过大理、丽江等地到达四川的甘孜地区,然后到达西藏的昌都地区,再经过林芝地区到达拉萨,最后经由樟木口岸出口到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地。
碧溪在这条“国际通道”上作为一个枢纽驿栈有着重要作用,因由着大量的商队通过而逐渐繁荣起来。
从北走可以通过新平、楚雄到大理、丽江再到拉萨;向东可通过元江、玉溪到昆明再到越南河;向南可以走到普洱、西双版纳。
所以,历来碧溪就是茶马古道上最为重要的一个驿栈,是商人们歇息的必经之地。
那时候,普洱茶叶、墨黑盐通过茶马古道运到昆明及四川、西藏,甚至到达尼泊尔印度等国外。
鼎盛时期,日均有超过一千多匹马路过碧溪。
当太阳快要落山时,便有着在镖局护送下的各个商家的马队响着铛当的铃声,一一走进碧溪,那画面很是壮观。
正是由于这川流不息的马队,带来了碧溪的繁荣昌盛。
直至建国,在碧溪每家每户都有饮马井、拴马柱,能同时容纳上百匹马的马店就有8家以上,能为马帮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
现今最为有名的普洱茶就是出产于碧溪须立的上贡清政府的名茶“须立茶”。
据史料记载,普洱茶最为著名的产地——墨江,就从须立产出了贡品“须立茶”。
在坊间流传着对“须立茶”的详实记载:
“100年前的清朝时期,云南普洱府下辖的碧朔城南有座山,名叫须立。
山上有百株茶树,叶子较大,受着阳光照拂,享着雨水滋润,散发出的茶香味飘荡在整个山上,味道怡人。
而山中的须立寨中的王老哥,一名哈尼族人,就是这些茶树的主人。
”喝过这茶,不但能使人精神气十足,还能祛除疾病。
渐渐这须立茶在他郎抚彝厅中声名鹊起,于是通判将茶献给了普洱府,府伊将茶敬献给巡抚,巡抚觉得这茶甚香甚好,便又敬献给朝廷,正好朝廷在举办宴席,便用于宴席之上。
宴会之上,因为百官闻到茶香便纷纷围过来细看,茶叶外形如针般细,尖头泛着银光,温润亮泽,颜色绮丽秀美。
而经常喝须立茶的老臣子,竟然治好了缠绵已久的高血压,老将军的眼病也被治好了。
皇上品喝须立茶以后,忍不住赞赏“我仅是喝了你从云南弄来的一壶茶,便尝出这是世上难得之物啊,你做事很周全,想的也很周到,以后就每年送些这茶来。
”碧溪的须立茶,就是这样成为了清朝的贡品茶。
2.4宗教信仰
碧溪的民众主要信仰的是一种佛、儒、道合一的宗教。
当地有过“财神庙”“张氏祠堂”“仙人庙”等十几所寺庙。
很大一部分在六十到八十年代被拆毁了。
而据说,这些寺庙曾在五十年代之前香火鼎盛,其中以建在庶碧山的“仙人庙”香火最盛,有很多僧人和道士在寺中。
现在,在碧溪保存最好的也仅有一座“武庙”,与墨江县的“文庙”正好相对称,只是比之规模较小。
以前,农历三月三时,碧溪上的民众们便自发去“仙人庙”赶庙会,为家人祈福。
后来由于“仙人庙”被毁,这种赶庙会的活动也没有了。
农历七月,碧溪民众也会自发进行祭祖活动。
通常是在家中的祠堂或祖先灵位前献饭菜、香烛、酒水等进行祈福,保佑家人,保佑收成。
一般在碧溪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集中在清明节、祭祖节、朝阳节上,在寺庙或祠堂中用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墨江碧溪 古镇 传统 民居 装饰 雕刻 艺术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