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7408722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06KB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x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研组
主备人:
张瑞轻
主讲人:
董丽萍
一、文本分析: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
以第一章为例,这是《论语》的首章,也是编选《论语》者不会缺少的一章。
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
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
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
“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
那么如何“正己”呢这需要时时警惕,事事用心,无时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啊)要做到时时警惕,自然要“学而时习之”,此处的“时”,朱熹释为“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而程颐释为“重习也”,均强调了学习不可中断。
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
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
这一主题同样也在其它各章体现了出来——以往我们将之作为学习方法阐述的内容均不能单纯地视作对知识的学习,更应体现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对颜回的赞颂则体现出了高尚品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孔子还通过自身的感受体现了高尚品德带给人的自豪感。
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文章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
《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士人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
学习本文,应遵循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原则,在起始阶段无需将“而”“之”“于”“其”等文言虚词的含义讲得抽象而难懂,学生可以翻译,了解区别就可以了。
而对于文意的理解,可以通过老师穿插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样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讲相关的故事,让他们在具体的内容中了解文章的内容。
至于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无需讲得过深,从字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能够释读全文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注释、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义。
2、通过结合事例、编讲故事把握各章所蕴含哲理。
3、通过结合背景,历史事例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三、教学准备:
参考书目:
《论语》、《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
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故事导入,化深为浅)
公元前480年,在鲁国按例举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猎,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猎到了一头异兽,无人能识。
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到去请教以博学多识著称的孔子,没想到孔子见到这头已死的异兽时竟然流下了眼泪。
他说,这是麒麟啊,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现的异兽,怎能出现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并且惨死在猎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伤的歌曲:
“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这首被后世称为《获麟歌》的歌曲充满了悲凉之情。
那么,孔子为何会对这头麒麟的死如此悲伤他究竟在悲叹谁的命运呢就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孔子。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发言)
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
“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
七天后,孔子去世了。
他的学生们都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尽礼而去,唯有子贡守了整整六年方才离去。
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孔子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的名誉。
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
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
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世纪。
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
可是,当时那些权势煊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家族至今传承不绝。
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为后世敬仰的万世师表今天我们学习的《论语》十二章,只表现了孔子思想的一个小小片断,但管中窥豹,我们也可以从中去感受这位伟大哲人的思想印记。
2、简介《论语》(整体把握语言特点,明确学习目标)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以及学生的学生们的课堂笔记,不过也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课堂笔记,有一个数据称这部书在全世界的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而我们熟悉的成语大都源于古书,《论语》被称为出现成语最多的书。
这部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的人生目标——“仁”,这也是中国历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
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人格修养有哪些具体内容,他的治学态度与处世方法各是什么这些内容又是如何体现出“仁”的内涵。
3、初读课文,疏通文义。
学习方法:
(1) 配合音乐,读出古文韵味。
(2) 结合注释,自学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3) 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
(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出来)
提示:
(1) “乎”“矣”“哉”“也”“夫”均为语气词。
“乎”,一般在问句结尾,或反问、或疑问,根据上下文而定。
“矣”“哉”“也”不翻译,“也”的用法与《咏雪》一课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不同。
“焉”有时也可以作为语气词,它的用法则不同,在书上已经有解释了。
(2) “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一样,都是代词,所代内容根据文本而定。
“学而时习之(代学习的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学问和事业)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点)”。
(3) “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这个字出现的较多,因此我们放在文中解释。
(4) 圈出三类字:
通假字,如“说”“有”。
语义与用法与今天有所区别的字,如“传”“故”“新”“乐”“饭”以及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字。
(要求学生解读)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心欲,不逾矩。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4、理解文意。
学习方法:
(1) 以关键字为核心,结合字型理解含义。
(2) 结合具体故事,深入浅出,理解各章含义。
(3) 结合自己生活,通过自编故事,说出自己对各章的理解。
(4) 以首章为核心,围绕首章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孔子的人格修养,具体的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提示:
(1) “学而时习之”一章中,前两个反问句强调了什么内容(自己的快乐)而最后一个问句说明这种快乐是一种高尚的快乐。
那他为什么而快乐呢我们先来第一句。
这一句中“而”字需要翻译吗这里的“而”仅仅表示“学”与“时习”两个词组之间有一个先后顺序。
看甲骨文中的“学”,形状象几个人在建造房屋。
建造房屋除了要模仿别人的行为,还需要什么(思考房屋的结构,地基等等内容)也就是说,学习需要领悟其中的精神。
房屋是大家的栖身之所,因此古人如此造字,表现了“学”的重要性。
领悟了新的精神就够了吗在甲骨文中“习”写成在太阳之上鸟飞翔的样子。
鸟要学会飞翔,不能停止,“习”强调了什么(反复练习钻研),因此翻译成了“复习”。
为什么这一内容需要按时复习,不能一刻懈怠呢(因为这不仅仅是普通的知识,而是对道德的追求,这是不能松懈的。
)
补充材料: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
“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启发学生保全自己的肢体很难,保全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是很难的。
(2) “有朋自远方来”。
为什么这些人会从远方而来从甲骨文来,“朋”的原意是指货币的单位,两串钱为一朋,缺一不可,说明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亲密无间)“友”为两只手,也可以理解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就是做生意。
而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诚信)因此,“朋”说明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与孔子之间是互相信任并且亲密无间的。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信任孔子呢“朋”的另一种解释是“凤凰”,凤凰一出现,百鸟就会追随它飞翔,为什么(物以类聚)。
孔子就是“凤凰”,这些人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因此都愿意追随他。
大家说,这些人是什么人呢(孔子的学生们)
补充材料:
孔子周游列国时,屡遭打击,他的学生虽然也有过怨言,但没有一个人离开他。
孔子也很欣慰,不时地赞赏过他的这些学生们。
(3) “人不知而不愠”。
这里的“而”需要翻译为“却”,语义发生了转折。
他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他的追求与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丧失这一道德,他就不会生气,也唯有具备高级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补充材料:
孔子曾经在陈蔡之间被围七天,没有粮食吃,跟随的人都饿得站不起来了,但孔子却还在弹琴唱歌。
面对弟子的质疑,孔子说出了一番堂堂正正的言论:
“君子达(通)于道之谓达(得志),穷于道之谓穷(困顿)。
今丘也拘(坚守)仁义之道,以(因为)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因此)知松柏之茂也。
……陈、蔡之厄(灾难),于丘其幸乎!
”这番话之前从没有人说过,之后就成为了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被他们用各种方式实践着。
而这些人也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4) 这一章分成三段话,表面上看讲了学习方法,交友原则和个人修养,但核心却只有一个,是什么(表达对道德的追求)这是修养人格的最重要内容,这一修养使孔子的人格完善,并且能够影响远人。
孔子如何修养自己的人格(永不松懈)这是人格修养的基础,那么,孔子及他的学生们又围绕这一点补充了哪些原则呢(学生列举相关语句,老师指出其中的关键字含义)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语义很虚的转折,可不译。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随。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见解。
可以,可以凭借。
为,成为。
而,表示先后关系,可不译,也可译为“就”。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却”。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其中。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切,恳切。
近,当前。
其,这。
而,表并列,可以译为“并且”。
(5) “三省吾身”一句中,甲骨文中的“省”的主体是一只眼睛,而一个箭头直射眼睛,说明什么(要注意观察自己)看清别人的弱点容易,但看清自己的弱点就不容易了,所以需要多次反省。
曾子所反省的内容与前面孔子所说的内容有什么相同(强调了对别人、对朋友要讲诚信,学习的知识要反复复习)“传”字在甲骨文中的本字就是两个人传递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被密封了起来,说明非常重要。
这个字本来指传递信件,也可以引申为重要的物品。
因此,必须不能遗失,就需要人们手把手传递,少了一个人都传递不到目的地。
同样,我们的学习也要按时,不能有一天懈怠。
“温故而知新”一章中,“故”指旧的知识,“新”指新的理解与体会,为什么温习旧知就会得到新体会呢我们看“新”的甲骨文,指砍掉树木的旁枝,以便它长出新枝来。
学习也同样如此,我们对旧知识,要如同给大树修枝一样来整理它,就会发现了规律,新知识也会如树木般长出新枝来。
“为”的甲骨文,是指用手牵大象的鼻子,使大象成为驯服的家畜。
同样,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也可以成为老师,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
“思”字从篆文来看,是由头与心组合而成的,在古人看来,头与心均能诞生思想,是什么可以自头脑至心,贯穿不绝呢(人的想法)“罔”就是陷阱,从篆文来看,人陷在罗网之中,没有一个缺口可以使自己逃出去,因此光学习不思考学习的意义,只能让自己被大量的知识缠绕起来,无法挣脱。
“殆”的篆文指一个人站在了高台之上,四周无依无靠,那你说会有什么感觉(恐惧)因此文中解释为有害的。
一个人总是胡思乱想,就会有许多害处。
“善”的篆文由“羊”与“言”组成,原意是指吉祥,这里就是指人的优点好处。
子夏的话与上文有什么联系(补充说明了学习的内容应广博,学习的态度应诚实,还要多提问,多思考,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活动:
根据自身经历,说小故事解读这些内容)
补充材料:
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
师襄子说:
“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
“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
“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孔子说:
“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
“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说:
“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
“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
”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
“老师说这乐曲就叫做《文王操》啊。
”
(6) 孔子因得贤材而教而感到快乐,那么文中又是如何表现孔子对学生们的具体评价,并且如何表现孔子在追求道德过程中的快乐的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其,这。
乐,乐趣。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曲,弯曲。
其,这。
(7) 在这几句中,“乐”字反复出现。
我们看甲骨文与篆文中的“乐”,均是表现了乐器。
音乐需要声音纯正,需要音符和谐,这样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乐趣。
那这一特点如何体现在这几句话中呢(颜回“不改其乐”,孔子视富贵如浮云,均是因为他们的立身纯正,因此他们的生活尽管穷困,但却是和谐的。
其根本原因就是孔子把追求道德作为自己的乐趣,他坚信这种道德必然实现,因此即使生活穷困也不会后悔。
)
补充材料:
孔子知道大家心里不高兴,问子路说: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路说:
“也许我们还不够仁吧人们不能相信我们;也许我们还不够有智慧吧人们不肯去推行我们的道。
”孔子说:
“是这样的吗由,如果仁者一定会让人相信,怎么会有伯夷、叔齐如果智者的道一定会得到推行,怎么会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了,孔子让子贡(端木赐)进来,问子贡说: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贡说:
“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
夫子为何不稍加贬损呢”孔子说:
“赐,良农能种植谷物却不一定能收获谷物,良工的技艺高明却不一定能顺应物理。
君子能修其道,却不一定能为世俗所容。
现在呢,你不求修道而求为世所容。
赐,你的志向并不远大呀!
”子贡出来了,孔子让颜回进去,问颜回说: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
“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
虽然这样,夫子推行您的道就是了,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
道之不修,是我的耻辱;道已大修而不为天下所用,那是诸侯的耻辱啊。
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笑着说:
“不错啊,颜家的孩子!
假如你有很多钱的话,我可以给你做管家呀。
”
(8) 孔子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会生气,那他就不会难过吗面对重重打击,他又是如何坚守自己的志向(列举相关语句)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夺取。
(9) “逝”字的偏旁一般解读为拾阶而上,但我从这句话同样产生了联想,可以比作流水,走过的道路是不能回头的,因此我们要珍惜这随时而逝的时光。
孔子的晚年也曾经感叹,说如果自己五十岁就学习《易》,则可以终身无大过了。
五十岁已是“知天命”的年龄,孔子还在学习,可见他对时间的珍惜,他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
“夺”字的古文写作鸟儿从手中飞走,鸟儿是有生命的,就带有冲破的意义了。
换而言之,“夺”字所表现的是指用强力夺取。
这种力量大到可以从千军万马中夺取统帅,但却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意志。
可见,孔子对自己理想的坚守与无所畏惧。
补充材料:
在宋国时,宋国大夫桓魋欲杀孔子。
孔子说: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表现出了一种大勇。
5、体会精神(归纳上文所学内容,总结感受)
(1) 在我们学习了上述的内容之后,大家总结一下孔子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的具体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提示:
人格修养:
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治学态度:
善学善思,时时温习旧知
处世方法:
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或穷困或改变。
(2) 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可结合具体的故事来说)
(3) 总结:
孔子真正的魅力源于他高尚的人格以及坚韧的个性,他坚守理想,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弟子们在他去世后定居在他的墓地周围,后人们也因此将他视为“万世师表”。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他伟大的精神力量。
共性意见:
文言文的字词句翻译教学要作为教学重点
个性意见: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
2017年10月14日
教学反思:
吟咏,诵读,字字落实。
指导学生了解文中谈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养品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十二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