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模版.docx
- 文档编号:27406241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94.70KB
福州市高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模版.docx
《福州市高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高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模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市高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模版
福州市高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作者:
-----------------------日期:
福州市2010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
福州教育学院语文科章肖涛
一、对试卷的评价
今年我省的高考语文试卷在结构编排上较去年稍有变化,即按“古代诗文阅读”“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阅读”“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共五大块顺序排列。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利于考生厘清答题思路和水平的发挥。
试卷充分考虑了整卷的阅读量、书写量,今年的阅读量和书写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写作”部分错别字扣分,由原来的最多扣3分改为最多扣5分,以期引起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高度重视。
今年作文题采用了材料作文,这则材料可引发考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有利于突出考生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思辨能力”是学生作文(特别是议论文)亟待加强的写作能力。
这种命题方式能有效地规避“套作”的现象。
在“语言运用”部分,分值由去年的10分增为13分。
时文评述所选材料是我国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节日文化的交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文化。
材料可引发考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试题要求用150个字(去年为100字)加以阐述,注重考查思维和表达能力。
文言文阅读部分增设了“内容信息筛选”题,这种题型难度不大,但要求考生从总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这种“信息阅读”能力(包括论述类文章阅读、科普文章阅读)是信息社会中一种重要的能力。
鉴于我省高中语文教材存在两种版本的现状,试卷的命制也充分考虑到了非选考部分的公平性问题。
具体题目体现在默写题中,要求默写的名句名篇(由去年的8篇增为13篇)都是课标规定的篇目,以及两种教材的共有篇目。
命题选用的材料没有因地区差异而存在不公平问题。
试卷对“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测试形式做了探索。
为了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保证阅读评分的可操作性,“文学名著”的考查仍然定位于检测学生是否“读书”,评分标准作了适当的改革,答案要求宜粗不宜细。
“文化经典”的阅读考查则根据广大师生的建议,适当降低了难度,旨在考查考生了解经典文化的情况。
试题中多次引用古诗句设题,增加试卷的文学色彩,诗歌鉴赏部分选择了宋代诗人郭祥正的《访隐者》,该诗侧重描写景色和人物形象,打破了往年“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窠臼;在考题设置上,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遣词炼字、人物形象和主旨的分析,强调诗歌鉴赏依据的是文本语言,由言体情,对诗歌鉴赏教学有导向作用。
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和实际运用的考查。
“语言运用”部分,所选材料为5月份报刊登载的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报道,这样的题目设置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文明”的教育,又能在现实情景中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总之,今年的试题稳中求变,并且打破了往年样卷为命题的唯一模式,在总原则(客观题约占20℅,主观题约占80℅)不变的情况下,对命题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值得肯定。
二、得分情况
大阅读部分
【案例1】
选择题得分情况(抽样)
题号
2
3
4
6⑶
7
9⑴
10
11
13甲
13乙
16⑵
分值
3
3
3
2
5
3
3
3
5
5
2
均分
1.98
2.52
1.20
1.44
4.74
2.10
2.58
2.46
3.81
4.50
1.76
难度
0.66
0.84
0.40
0.72
0.95
0.70
0.86
0.82
0.76
0.90
0.88
选择题总分:
32;平均分:
甲24.59,乙25.28;难度:
甲0.77,乙0.79
分析——
1.今年提高了选择题的难度,对选择题命制的技术有了新的研究。
2.进一步研究阅读试题的命制的目标、形式:
⑴不同文体考查的目标有所不同。
⑵阅读能力,除了理解,除了信息的搜集、筛选、整合、验正,还有概括、转述、阐发、批判……以增加、丰富命题的角度、思路。
这些新动向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案例2】
第6题(古诗鉴赏,6分)得分情况(抽样)
题号
(1)(1分)
(2)(3分)
(3)(2分)
分值
0
1
0
1
2
3
0
2
百分值%
64
36
4
36
60
0
28
72
均分
0.36
1.56
1.44
3.36
难度值
0.36
0.52
0.72
0.56
分析——
1.64%的考生找不出“踏”字,反映中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语言教学重视不够,方法不对路,应该回到“根本”上;
2.第
(2)小题满分几乎没有,反映出学生答题的不完整,也反映了评卷严重的趋中现象;
3.第(3)小题72%的考生选择正确,说明该题难度低,区分度小。
【案例3】
第16、17题(13分)得分情况(抽样)
题号
16(3分)
17(10分)
(1)
(1分)
(2)
(2分)
(1)(3分)
(2)(7分)
分值
0
1
0
2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百分值%
88
12
12
88
4
54
26
16
0
0
0
2
18
68
10
2
均
分
0.12
1.76
1.54
4.92
1.88
6.46
难度值
0.12
0.88
0.51
0.70
0.63
0.65
第16、17题平均分:
8.34,难度值:
0.64。
分析——
1.第16题第
(1)小题,88%的考生没有指出“美轮美奂”的错误,其中有一点须引起命题者反思:
这个词的适用对象正在扩大,因此这道题变成有争议的题目;
2.第16题第
(2)小题,88%的考生选择正确,难度偏低;
3.第16题第
(1)小题,这么简单的概括,得2分以上(满分3分)的考生只有60%,这反映了中学教学不够扎实,空洞的、不得法的讲解、分析过多;说明语文能力的训练不科学、不到位。
——首要的问题是对语文能力的认识、定位问题,包含:
⑴中学语文必须训练哪些能力?
须细化。
⑵这些能力怎样训练?
方式、方法、途径,可操作。
⑶能力达标怎样检测?
应重质量,而不应重数量。
⑷语文科的考试要充分体现、突出学科特点,真正考的是“语文”。
不仅明白文本“写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探讨“怎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
正确、规范书写汉字(学生答案、作文中暴露出错别字逐年增加,要引起高度重视。
)
4.第17题第
(2)小题,评卷趋中现象严重,96%的考生集中在4分、5分、6分这三个分数。
对这类题目,命题、评卷方面都值得研究。
命题,应考虑答案的设置、评分的可操作性。
【案例4】
1.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情况:
文学类,96375份,占34.6%;
实用类,174448份;占62.63%;
未明确选择、空白:
7716份,占0.03%。
2.大阅读成绩(满分80):
抽样电脑统计
甲类——平均分53.49,难度0.67;平均分52.63,难度0.66
乙类——平均分55.02,难度0.69;平均分53.98,难度0.67
相差:
1.53分相差:
1.35分
3.得分率情况:
0.70以上:
第1、3、7、10、11、12、13甲、13乙等题
0.60以下:
第4、6、14甲、15甲、15乙等题
分析——
1.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难度不易控制;
2.总体得分较高,影响了区分度,中等与中上考生拉不开,中上类考生、中上类学校吃亏,不利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
附录:
第1题(默写名句名篇,6分)得分情况(抽样)
分值
0
1
2
3
4
5
6
百分值%
0
6
2
8
12
30
42
全题均分
4.84
全题难度值
0.81
第2、3、4题(选择题,9分)得分情况(抽样)
题号
2(3分)
3(3分)
4(3分)
分值
0
3
0
3
0
3
百分值%
34
66
16
84
60
40
均分
1.98
2.52
1.20
难度值
0.66
0.84
0.40
第5题(翻译,6分)得分情况(抽样)
题号
(1)(2分)
(2)(4分)
分值
0
1
2
0
1
2
3
4
百分值%
28
40
32
4
4
24
44
24
均分
1.04
2.80
3.84
难度值
0.52
0.70
0.64
第7、8题(10分)得分情况(抽样)
题号
7(5分)
8(5分)
分值
0
3
5
0
1
2
3
4
5
百分值%
2
8
90
6
8
6
22
40
18
均分
4.74
3.36
难度值
0.95
0.67
第7、8题平均分:
8.10,难度值:
0.81。
第9题(6分),第10~12题(9分)得分情况(抽样)
题号
9
(1)
(3分)
9
(2)(3分)
10(3分)
11(3分)
12(3分)
分值
0
3
0
1
2
3
0
3
0
3
0
1
2
3
百分值%
30
70
10
50
32
8
14
86
18
82
0
4
36
60
平均分
2.10
1.54
2.58
2.46
2.56
3.64
7.60
难度值
0.70
0.51
0.86
0.82
0.85
0.61
0.84
第13~15题(文学类,15分)得分情况(抽样)
题号
13(5分)
14(4分)
15(6分)
分值
0
3
5
0
1
2
3
4
0
1
2
3
4
5
6
百分值%
6
44
50
14
22
28
28
8
6
24
26
22
10
10
2
平均分
3.81
2.02
2.24
难度值
0.76
0.51
0.37
第13~15题(文学类)平均分:
8.07,难度值:
0.54。
第13~15题(实用类,15分)得分情况(抽样)
题号
13(5分)
14(4分)
15(6分)
分值
0
3
5
0
1
2
3
4
0
1
2
3
4
5
6
百分值%
2
20
78
2
10
38
30
20
0
4
46
44
4
2
0
平均分
4.50
2.56
2.54
难度值
0.90
0.64
0.42
第13~15题(实用类)平均分:
9.60,难度值:
0.64。
1至17题(80分)得分情况一览表(抽样)
赋分
平均分
难度
各部分
平均分
难度
1
6
4.84
0.81
4.84
0.81
默写6分
2
3
1.98
0.66
9.54
0.64
文言阅读15分
3
3
2.52
0.84
4
3
1.20
0.40
5
6
3.84
0.64
6
6
3.36
0.56
3.36
0.56
古诗鉴赏6分
7
5
4.74
0.95
8.10
0.81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
5
3.36
0.67
9
6
3.64
0.61
3.64
0.61
文化经典阅读6分
10
3
2.58
0.86
7.60
0.84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1
3
2.46
0.82
12
3
2.56
0.85
13甲
5
3.81
0.76
8.07
0.54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4甲
4
2.02
0.51
15甲
6
2.24
0.37
13乙
5
4.50
0.90
9.60
0.64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4乙
4
2.56
0.64
15乙
6
2.54
0.42
16
3
1.88
0.63
8.34
0.64
语用、时文评论13分
17
10
6.46
0.65
计
甲、平均分53.49,难度0.67;乙、平均分55.02,难度0.69
写作部分
平均分约为45.66分,比去年略有下降。
此次作文的命题具有开篇所列举的优点外,尚有一些遗憾之处:
诸如材料字数偏多,考场学生阅读理解费时间,中心思考点有点隐蔽。
有的学生盯住材料的局部,一个劲地责怪或叹息格林兄弟不善于“坚持”。
有的考生抓住材料个别字眼,竟然写了与材料丝毫不相关的童话故事,还有的呼吁提倡多读童话等。
另外,由于材料的限定性强,考生对材料的开放性运用显得极度谨慎,缺乏冒险精神,缺乏求新诉求,故创新探索的佳作不多。
这些是造成今年作文平均分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此读懂材料是最关键的一环,也就是审题立意的问题要解决好。
由于新材料作文有别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绝大部分的新材料作文倾向于辩证思维,写作议论文是首选。
但对议论文的写作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不能过关,罗列材料、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以叙代议、逻辑条理不清等现象仍十分严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全卷平均得分98.24分,难度值0.65,比去年略有下降。
三、今后教学建议
(一)、认真研究2010年考纲和考试说明,确保教学对路。
在今后的教学备考中,要针对2011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究2010年考纲和考试说明,掌握新规律,探讨新方法。
深入领会精神,把考试要求落实到每个专题中。
每个专题应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再深入领会,细心吸收,精心选题,重点突出,忙而不乱,稳扎稳打,确保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工作踏实对路。
待2011年新考纲和考试说明出台后,再做适当调整。
(二)备考工作要增强计划性,避免盲目性。
增强总复习的计划性、科学性,深入掌握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并实施到总复习的各个阶段,全面落实考点指导和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复习课中出现的新问题灵活调整部署。
这样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1、复习的进度及策略。
高三语文复习备考,我们仍然可以借鉴以往成功的经验,采用三轮复习的备考策略。
第一轮复习:
以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能力系统为目标,确立更高层次的语文观。
课文复习侧重课内知识梳理和写作素材积累两个方面。
每复习完一个模块都进行小测。
以古诗文阅读、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及写作五个系统为主线,分类进行专题复习,对每个专题按考点展开,有针对性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语文知识能力系统。
第二轮复习:
在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能力系统的基础上,确立科学的考试观。
重专题,重方法,重突破。
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讲评为辅。
要摸清学生的薄弱点,寻找突破点,辨明易混点,尤其是要突破理解、分析、鉴赏和评价这些重点和难点。
第三轮复习:
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补缺补漏;调整心态,确立正确的竞争观。
第三轮重整合,重应试技巧、应变能力和调适状态。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高考试题发展的趋势,应引导学生适当阅读报刊、收看电视(时事节目),留心身边的世界,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思想认识。
部分学校编印“时文阅读”的做法应当尝试,“时事评说”的短文写作训练要加强。
2、专题复习时要注意的事项。
①名篇名句背诵,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学生利用早读课不间断背诵,教师随时抽查。
②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实词的积累、虚词的运用、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也应强化训练。
在此基础上,理解语段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③诗歌鉴赏从两方面去训练,一是从哪里入手鉴赏,二是怎样组织语言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出来。
④文学名著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把握主要的故事情节,教师适当检查落实情况。
文化经典阅读指导学生掌握孔子、孟子的主要思想。
⑤论述类文本阅读(论文、杂文、评论)是必考题,应着重训练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立意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⑥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选作题,要了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⑦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选作题,要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特征和主要的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⑧辨析并修改病句,侧重对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的指导。
仿写、扩写和缩写,应对所给材料有足够的理解,才能仿得像,扩得真,缩得精;因此,应着重训练对题意认真分析,对原材料仔细揣摩。
然后慎重下笔,轻松得分。
图文转换主要教会学生转换的方法,及语言组织的简明扼要。
修辞方法应该掌握常见的9种方法,侧重讲对联、歧义句,及其在各题型的应用。
高考出现的“时文评说”,必须对所提供的文本资料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进行分析、评说。
⑨作文训练分散穿插在其它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进行。
有条件的学校尽量能做到每两周写一篇作文,并作讲评后继续原题写作,直到基本过关。
作文的训练分两步走。
第一步,面向全体同学,着重训练在审好题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
写记斜文,要通过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去突显话题,演绎主题。
写议论文,要明确地摆出观点,层层深入地去论证。
当然也可鼓励部分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去写杂文、小说或剧本等体裁,以立异来求创新。
在写作时注意文题的拟定,开头和结尾的技巧。
这样力保大部分同学能得保险分(45分左右)。
第二步,对一些冲击高分层的同学,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增设文章的亮点,以求获得发展等级的高分。
文章的亮点,可以是新颖的构思,也可以是深远的立意,还可以是曲折动人的情节,甚至可以是三两句散布在文中的富于生活哲理的精辟议论。
这样力求一部分同学能得高分。
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会取得2011年语文高考的好成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州市 高考 语文 质量 分析 报告 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