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XX地区人口基础信息库及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7402735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963.42KB
终稿XX地区人口基础信息库及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
《终稿XX地区人口基础信息库及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稿XX地区人口基础信息库及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终稿XX地区人口基础信息库及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XX地区人口基础信息库及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1概述
1.1前言
新时期,人口信息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制定人口发展评估体系,监控人口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逐步形成以统筹人口自身协调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导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体系。
1.2背景
人口基础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之一,现行人口管理模式和信息应用模式是一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各个相关部门只是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对人口信息进行管理,相互间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种“条块分割”式的、孤立的人口信息管理和应用模式的弊病已显端倪:
一方面是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的片面性而曝露出来的“管理真空”与漏洞越来越明显。
随着社会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的孤立与行业的相对封闭导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难度加大、经济诈骗犯罪突出、假冒伪劣产品盛行、恶意拖欠资金、贷款等问题严重,这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中发办17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等十二个业务系统,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初步形成我国电子政务的基础框架。
”每个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都离不开多部门合作,拿人口基础数据库来说,公民出生登记的信息在公安部门,长大后受教育的信息在教育部门,就业、失业的信息在公民信息部门,公民及家庭还会发生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等信息在金融部门,将来退休了还要进入社区。
为进一步加强人口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新人口服务管理、提高人口工作的宏观决策水平,满足兵团各级政务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于人口基础信息的共享需求,按照“十二五”时期兵团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对于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信息化将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由此新疆建设兵团提出了搭建新疆建设人口库的总体构想:
全面收集、整合个人社会行为轨迹信息,建设完备的人口信息库,实现行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并充分利用人口信息资源,开发公共服务产品,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2业务需求综述
2.1需求理解
2.1.1应用层次
人口基础信息的应用可分为三个层次:
人口信息基准、信息应用和业务协同。
一、人口信息基准
人口基础信息应用可提供准确、全面、唯一识别的基础信息,保证各级政府部门人口信息采集、处理、交换的准确性和可识别性,同时,通过逐步整合各业务系统的相关信息,可以达到高度共享的目的。
二、信息应用
人口基础信息的应用方式主要是个人信息应用和统计信息应用。
个人信息应用指对个人信息进行查询、引用、比对等直接使用;统计信息应用指对个人信息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的使用。
三、业务协同
通过人口基础信息的变化,引发各部门业务系统对人口信息的联动处理,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和工作协同,提升管理智能和政务效率。
2.1.2应用主体
人口基础信息的应用主体可分成三类:
兵团司令部、师级单位和公民个人。
一、兵团司令部
兵团司令部领导需要利用人口基础信息中的个体信息和统计信息辅助行政管理。
例如,兵团司令部领导需要掌握人口的出生、死亡、生育、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以满足对人口的管理、社会资源调配、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二、师级单位
师级单位领导在行政管理中需要了解准确的人口基础信息,以便了解本地区人口情况,还可以利用人口信息为本地域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三、公民个人
公民个人在各项社会事务、经济活动中经常会遇到确认个人身份、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对人口基础信息的核查可以核实公民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1.3信息需求
一、人口基础信息的层次结构
根据人口基础信息的应用目的、范围和个人隐私敏感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基本信息层、扩充信息层和应用共享信息层。
(一)基本信息层:
存储公民基础的,相对变化频率较小,使用范围广泛,且个人隐私敏感度较低的信息。
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出生地、民族等。
(二)扩充信息层:
存储应用共享需求较为普遍,有一定的个人隐私敏感度的信息。
主要包括公民的户籍住址、照片、居民身份证签发信息、婚姻状况等。
(三)应用共享信息层:
存储部门间由特定的共享应用需求和个人隐私敏感度较高的信息。
包括公民现居住地、户成员信息、工作单位、职业等。
二、人口基础信息的建设
人口基础信息建设是指人口基础信息的获取和维护。
人口基础信息是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以电子政务外网为依托,整合卫计委、民政、公安、劳动保障等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所掌握的相关信息,构成人口信息库,满足司令部及各师各级职能部门之间人口基础信息的校验、引用、共享与交换的需求,也可为公民个人提供人口信息服务。
该数据库从逻辑上可以各师为单位进行划分,实现地师级范围内的人口信息应用,允许对人口基础信息中的应用进行拓展,满足本地区的数据交换及应用需求。
根据人口基础信息的来源和维护方式的不同,在信息建设方面存在两种建设模式。
模式一:
单一职能部门提供来源和维护,其他部门协助该部门补充、核准。
例如,人口基本信息、户籍地址、照片和居民身份证签发信息等是由公安部门提供信息来源和数据维护,民政、劳动保障、等各部门进行补充和核准。
模式二:
多个职能部门共同维护模式。
例如,文化程度信息,由教育、公安、劳动保障部门共同承担对该信息的维护和更新。
对于人口基础信息的维护,由于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不一、模式各异,可根据自有系统的特点和结构,确定向人口信息库维护的实现方式,提供“网格化、分布式”更新维护机制。
2.1.4功能需求
人口信息库共享需要以多种方式向政府部门、个人提供各种形式的人口信息应用服务。
应用服务的功能需求主要是:
一、统计分析与辅助决策
根据业务部门和决策机构的要求,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按照人口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分析,为业务部门提供不同主题的信息产品和应用服务,为政府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二、核验
通过与人口信息库比较,对公民身份信息的存在性、真实性予以确认。
三、比对
将相关部门业务应用系统提交的信息与人口信息库中对应信息进行比较核对,并将相关结果予以返回。
一次性比对的信息可以是批量的,即批量比对;比对时间是可以设定的,即定时比对;比对的时间也可以是即时的,即实时比对。
四、业务协同
通过设置相应规则,系统可以将人口信息库中信息的变化自动地通知相关部门,帮助业务部门之间建立业务协同关系,进行相关信息传递。
2.1.5性能需求
由于人口信息库存储大量人口信息,同时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大批量数据的交换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因此要求系统一方面应能够满足数据交换、查询、更新维护、备份和恢复等功能对吞吐能力的需求。
另一方面还应满足数据处理、比对、统计、决策分析等功能对处理能力的需求。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新疆建设人口信息综合问题分析
一、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发展不平衡
地区、部门之间人口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口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由于体制和技术原因,有些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进程不一,数据库建设尚不完善,网络平台还需健全,数据信息有待鲜活等等。
二、人口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人口管理职能分散在各部门,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和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人口信息系统建设还处于分散、相互独立的阶段;建成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由于标准不统一、应用软件多样,造成信息整合困难,软件硬件重复投资。
三、人口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程度低
有关部门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系统建设处于各部门自行发展的阶段,还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难以实现数据互补更新,影响了人口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能满足兵团司令部、各级师团和公民对人口信息应用的普遍需求,造成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四、没有统一的人口信息标准规范
各部门在人口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可参照实行的统一的人口信息标准规范,系统之间兼容性差、数据的交换共享困难。
因此实现人口信息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相关部门、机构一些情况来看,由于彼此相互隔绝,缺乏制度化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结果造成信息出自多门,重复采集,浪费资源,迫切需要整合形成综合、全面、统一、准确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
五、缺乏对人口信息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利用
人口信息资源不同于其他传统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及管理有着很大的特殊性,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加强研究。
特别要对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人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进行研究,以促进人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发展。
3.2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建立人口信息库是有效实施人口战略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支撑
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信息是反映地情的重要信息资源,是社会的基础信息,是各级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和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由于各部门对人口管理和发展存在差异,统计口径也不一致,造成人口管理、统计的基础和基数始终不能统一,致使司令部不能得到准确的人口及其分布状况。
因此,根据科学的发展观,兵团司令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以其他部门为补充和核准的,具有权威性、基准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解决目前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满足有效实施人口战略和政府进行宏观决策需要,全面提高各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口管理的信息支撑能力,对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和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
二、建立人口信息库是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
目前,兵团司令部根据自身职能需要建设了很多涉及人口的信息系统,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政、教育等部门都有一些应用,但其应用系统处于分散、分割状态,信息不能共享和补充,业务缺少协作和沟通,形成诸多信息孤岛。
一是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应用系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存在严重的信息冗余现象,在政府管理中带来管理漏洞和重复;二是缺乏规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造成了大量信息闲置、信息不一致和无法相互补充;三是重复建设导致管理成本高。
人口信息库的建立,提高了人口信息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强政府监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对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公安部门发现、打击犯罪,为现实斗争服务方面,以往公安部门开展的“网上追逃”、“网上打拐”等网上战役,只能对公安部门掌握和管理的人口进行排查,上海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中的外来人口信息实现了与公安在逃人员信息库的信息比对,一次就发现公安部通缉在逃人员80余人;比如,社会保障部门掌握的社保人员中存在死亡仍领取保金的现象屡见不鲜,如能实现与人口信息库的互联,将避免社保资金流失;再比如,人口信息库的建立和普遍应用,可实现基础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部门采集,多部门使用,可以把一定区域、乃至全兵团的涉及人口的信息管理连接在一起,使信息、知识、人力以及创新的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各种资源,真正实现共享,以人口信息照片为例,如果各部门都能共享居民身份证照片,将使各部门避免采集照片,大量以往必须由各部门行政人员手工作业的工作,在网络状态下进行,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同时,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公民负担。
三、建立和不断完善人口信息库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的迫切需要
人口信息库建设是推进兵团电子政务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先导性工作。
通过建立人口信息库,能够为电子政务提供人口基础数据平台,有效实现信息共享,满足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电子政务的需要。
而且,社会管理、经济建设的许多方面,政府各部门以及宏观经济管理等领域,都急切呼唤一个具有可共享和交换的人口信息库,急切需要高质量、高可用性的人口信息库支持。
同时,人口信息库的建立,必将促进和带动一批与之相关的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将推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司令部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措施为经济的发展营造环境,注入活力,保证经济的有序、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规范市场经济规则。
因此,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在人口信息库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口信息的核查,并扩展部分应用,建立个人诚信,提供个人的信用评级,对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创造了条件,为电子身份认证提供了基础数据。
四、建立人口信息库,对探索新的人口管理体制,推动政府管理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的行政运作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革,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这种调整和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从我国目前人口管理制度上看,主要是以户籍管理制度为主,原有户籍制度主要为社会治安服务,而从现代化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完善体制来看,人口不仅可以为治安服务,更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因此,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口信息库,实现各部门相关信息的互补和联动,优化流程,职能调整,对推动政府管理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逐步形成新型的人口信息管理和共享的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电子政务对人口信息资源的需求。
五、建立人口信息库可以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人口信息库的建设,为公众获取与人有关的各种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而便捷的信息和服务,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者的角色将得到强化,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将得以提高。
如人口信息库可向政府部门和公民提供决策数据支持,人口信息查询等公共服务。
随着应用的发展,还可以开展更广泛的服务。
如上海市以人口信息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实行“一站式综合服务”,改变过去传统管理模式,变以政府为中心为以市民为中心,市民所办事务涉及多个部门的一地办结;“一线通呼叫服务”实现集约化的电话呼叫服务,使广大市民只需记住系统内任何一个业务部门的电话,可以询问各类相关问题,享受便捷的声讯服务;“一机通查询服务”实现系统联网查询多项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公民的日常生活。
综上所述,为实现电子政务,加强政府监管能力,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人口信息库已势在必行。
3.3人口库的建设意义和重要性
人口基础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之一,现行人口管理模式和信息应用模式是一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各个相关部门只是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对人口信息进行管理,相互间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种“条块分割”式的、孤立的人口信息管理和应用模式的弊病已显端倪:
一方面是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各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
4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
4.1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建设,能够带来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推进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
人口信息库的实施,可以建立人口基础信息的互联互通标准,整合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人口信息,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数据平台,为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坚实的信息后盾。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建成人口信息库,有利于政府加强对人口的宏观管理、提高政府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有效提升政府办事效率,满足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对人口基础信息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长期需求。
三、有利于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全面建设信用社会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其中公民信用体系建设是建设信用社会的重要基础。
通过人口信息跨部门、跨地区的共享和交换,能有效满足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对人口基础信息的需求,为公民信用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4.2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本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
一、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
(一)节约政府行政成本:
●通过建设人口信息库,实现为各部门提供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和交换服务,将逐渐解决各部门业务系统因起点、标准不一所造成的人口信息不一致、信息孤岛问题,节约各部门分头建设人口信息库的成本。
●通过建设人口信息库以及配套的机制,实现人口基础信息“一口采集、多部门使用”、“一次采集、反复使用”,大大节约了以往各地区、各部门分头采集、录入、校核、维护相关人口信息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立统一的人口信息库、共享平台和交换标准,可减少部门间分头制定交换标准、技术方案以及建设点对点交换平台所导致的巨大的重复投资。
(二)节约信息盲点造成的机会成本
建成人口信息库可以方便、快捷地为社会及个人提供权威性的个人信息,为建立全社会的公民信用体系提供信息基础,减少公民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信用成本支出,降低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为防范信用风险而需要的额外支出。
二、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
(一)节约办公经费
通过人口信息库及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各项与人口信息相关的调研工作,大大节区了以往通过函调、实地核实等方式开展政府事务所需耗费的大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二)维护经济秩序,降低金融风险
通过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的公民身份信息核实等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信用缺失造成的金融风险,防范经济诈骗,促进整个社会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
5建设方案总述
5.1建设目标
一、搭建新疆建设人口信息库:
紧密依托兵团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和资源,采集兵团公安局、人口和卫计委、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人口信息资源,整合户籍信息、婚姻信息、育龄妇女信息、流动人口信息、优抚救助信息、社会保障信息等自然人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资源,构建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的人口信息库,实现兵团全员人口基础信息的集中管理与充分共享,为兵团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数据决策支持和人口信息服务。
二、人口信息决策分析应用平台:
基本形成分地区人口预测、人口城镇化评估、人口健康与教育素质分析、人口政策与人口老龄化的辅助决策支撑体系。
从而实现对人口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
三、制定人口信息库与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民政信息系统、计生信息系统、统计信息系统之间访问接口、信息传输和业务交互的相关协议。
四、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公安、民政、计生和统计等部门业务信息系统与人口信息库数据的定期交换,对人口信息库数据的实时查询、对比、引用和核实。
五、探索人口信息库建设、管理、运行的长效机制。
5.2建设思路
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集中管理、促进发展”的建设指导思想,由兵团信息中心牵头建设一个可行的、覆盖人口的信息管理平台。
在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要参考各监管部门已建系统的数据架构,同时必须发布全省统一的人口信息交换标准;遵循统一规划、分阶段开发、试点先行、统一上线的思路。
5.3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一、对兵团公安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参建部门所掌握的人口信息资源进行全面调研梳理,了解各部门所掌握的人口数据项,明确各部门对于人口基础信息的共享需求;
二、采集兵团公安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兵团民政局、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人口基础信息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比对,落地形成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三、基于人口信息库,开发部署人口基础信息综合统计分析决策应用平台,为兵团各级领导提供全人口总人数、分布情况、各个年龄段人数等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为政府领导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同时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人口信息公共服务;
四、利用兵团已有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编制人口基础信息主题目录,对外提供人口基础信息检索定位服务;
五、可协调实现人口信息库与兵团其他部门(如兵团国土资源局或兵团办公厅应急办)GIS系统的衔接;
六、开发部署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交换前置系统及ETL工具;
七、制定规范的人口基础信息共享交换流程和数据入库比对规则;
八、制定“人口信息库管理规范”和各类数据标准规范,包括:
人口信息库数据元规范、人口信息库数据核查规范、人口基础信息共享与应用框架等。
5.4总体架构设计
本项目总体框架采用面向信息监管的理念设计,用六层两翼图形式描述系统总体结构,说明系统实现运转状态应具备的所有条件。
系统运行时详细设计如下图所示:
一、综合门户
统一门户为兵团司令部提供统一的、多渠道、个性化的方式提供访问和服务。
通过门户中业务协同应用模式,提高访问处理能力。
门户要对人口数据进行展现集成,把所需展现数据纳入到门户的统一管理,并实现各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
同时,门户建设要为后续的系统建设提出门户标准和规范,实现与后续建设系统的无缝集成。
二、应用层
本项目遵循面向人口信息统计展现的设计理念实现业务应用,主要建设三大应用子系统系统即新疆建设人口信息综合统计决策分析、人口信息查询系统、新疆建设人口比对处理系统
三、应用支撑
应用支撑层是保证各业务系统运行的公共资源,包括ETL工具、数据交换平台、消息中间件、工作流、统计报表平台等。
四、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中心是系统的核心资源所在。
该层主要负责对新疆建设兵团信息中心和外部部门间人口领域数据的整合与收集,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实现数据加工形成人口标准化数据,其他各业务系统可通过交换平台对数据资源中心数据以服务的方式进行数据获取并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数据加工,对外返回加工后的数据资源。
五、基础运行层
基础运行层主要为整体提供硬件支撑环境,主要是支撑上层软件运行的硬件及网络设备,包括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存储系统、备份系统、信息安全系统、IT运维系统等多个部分,针对服务器平台完成相应的指标分析、方案规划和设备选型建议。
将严格遵循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规范。
一方面,系统开发遵循标准和规范,其规划和建设需要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维护离不开应用系统的实践,标准和规范必需符合应用系统的实际需求,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建设,标准和规范也要根据应用系统的开发经验不断完善。
5.5业务场景
本次项目中主要使用业务平台角色包含四大类:
司令部领导、师团级领导、业务人员、系统维护员。
针对司令部领导:
平台可为司令部领导进行定制化服务,利用人口库及应用系统,司令部领导可根据自身需求查看与人口相关的报表、统计展示、数据展示、流动人口情况、地师级单位上报的人口数据以及其他部门共享的人口数据。
针对师团领导:
利用人口库及应用系统,师团级领导可根据自身需求查看与本师团地域内人口相关的信息、数据报表、统计展示、流动人口情况等人口数据。
针对业务人员:
业务人员通过应用系统及人口库中提供的业务定制接口获取业务数据、制定业务数据,同时对上级单位可上报数据。
例如:
地师级业务人员可通过交换平台及应用系统可对省新疆建设兵团信息中心报送本师人口相关数据,省新疆建设兵团信息中心结合业务考核评估数据对其的上报数据进行工作绩效考核。
针对系统维护员:
系统维护员可利用中间件等支撑软件,实现报表设计、数据建模等设计态工作,同时对于发布的报表、数据模型可用于应用系统,并实现对应用业务系统的监测,以帮助系统维护员快速掌握业务系统运行状态。
5.6总体设计原则与路线
5.6.1设计原则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平台具有涉及范围广、难度大、性能要求高、业务间关系相对复杂等特点,考虑到这些特点,总体设计必须具有下列特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终稿 XX 地区 人口 基础 信息库 数据 资源共享 应用 平台 项目 建设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