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学史复习提纲doc.docx
- 文档编号:27397324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6.71KB
精品科学史复习提纲doc.docx
《精品科学史复习提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科学史复习提纲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科学史复习提纲doc
科学史复习提纲
1.科学史之父:
乔治.萨顿
2.对万物本源的探索
水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起源于水
四元素说:
•这四种元素,土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火则比气体还稀薄,他们在宇宙中受到两种神力的影响,发生分化和组合。
•这两种神力作用在人的身上,表现出来的是爱与憎;作用在万物身上,则是吸引和排斥。
•四元素说就是在它们的作用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比例结合起来,从而组成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各种物质。
3.居里夫妇的发现,居里夫人的获奖:
(看题库)发现放射性元素针和镭,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是历史上第1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
4.显微镜的发展史和关键人物
望远镜:
P200
1、1608年,荷兰的眼睛匠利帕希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仅使用两个双凸透镜组成,放大倍率约30倍,当时用于观察小昆虫。
2、1609年12月,伽利略制造出了一架放大20倍的望远镜。
3、1688年,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蝌蚪的尾巴,发现了五十多个血液循环,并最早发现了红血球。
显微镜:
P230—231
4、马尔比基用显微镜研究青蛙的肺发现毛细血管,研究蚕发现小动物有复杂的呼吸系统,并发现植物茎干内也有小管。
同时还用显微镜研究小鸡的发育过程,画出了小鸡和蚕的内部结构图提交给了学会。
5、列文虎克对磨制透镜着迷,而且自制的透镜质量极好。
他没有多少光学知识,所以没能造出复式的显微镜,但由于他的透镜放大倍率高,所以这种只有一个透镜的单显微镜也十分管用。
6、物理学家胡克自己制造了复式显微镜。
1665年,他发表了《显微图》一书,展示了他在显微镜底下看到的昆虫器官的精细图案。
在科学史上,胡克首创“细胞"(cell)一词。
5.哈维的贡献与著作:
威廉•哈维1578年4月1日生于英国肯特郡福克斯通一个富农之家,早年曾就学于剑桥大学,之后周游欧洲,来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医学院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医学院;
1602年,哈维获得帕多瓦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伦敦定居开业行医;
1607年,哈维被选为皇家医学院院士;
1615年,受聘为解剖学讲师;
1616年,为学院授课时,哈维公布了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理论;
1628年,哈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这部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
系统总结了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运动规律及其实验依据,确立了哈维在科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宣告了生命科学新纪兀的到来;
1657年6月3日,哈维在伦敦去世。
他立下遗嘱将其全部财产捐赠给皇家医学院。
哈维首先研究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他发现,心脏的每半边实际仍分为两个腔,上下腔之间有一个瓣膜相隔。
瓣膜只允许上腔的血液流到下腔而不允许倒流。
今天我们将上腔称为心房,下腔称为心室。
大动脉与左心室相连,静脉与右心房相连,而肺动脉和肺静脉则将右心室和左心房连通,形成小循环。
哈维还发现,心脏是一块中空的肌肉,不停地做收缩和扩张运动。
收缩时将血液压出去,扩张时将血液吸进来。
心脏的结构表明,它只可能吸收来自静脉的血液,也只可能将血液压往动脉。
哈维接着研究静脉与动脉的区别。
他发现动脉的壁较厚,具有收缩和扩张的能力,而静脉壁较薄,里面的瓣膜使得血液只能单向流向心脏。
结合心脏的结构,这意味着生物体内的血液总是单向流动的。
为了证实这一点,哈维做了一个活体结扎实验。
当他用绷带扎紧人手臂上的静脉时,心脏变得又空又小,而当扎紧手臂上的动脉时,心脏明显涨大。
这表明静脉确实是心脏血液的来源,而动脉则是心脏向外喷吐血液的通道。
体内血液的单向流动实验,证明了盖伦静脉系统双向潮汐运动的观点是错误的。
哈维提出血液是循环流动的,心脏有节律的持续搏动是促使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动力源泉。
6.细胞学说的发展和提出者
1、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栋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的小室,将之命名为“细胞”
2、1838年,施莱登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一文,他提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不仅自己是一种独立的生命,而且作为植物体生命的一部分而维持着整个植物体的生命。
3、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发表了题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的相似性的显微研究》的论文,指出一切动物组织,无论彼此如何不同,均由细胞组成,细胞是有机体,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他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
(施莱登和施旺都正确的认识到组织的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增殖进行的,但他们均错误的认为,原始细胞是通过类似结晶的过程由原始母液中产生的,新细胞也是在细胞质中以类似的方式形成的。
)
4、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指出:
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是对细胞学说的补充。
7.DNA双螺旋结构
分子生物学起源于细胞化学的研究。
大约在1836年,著名瑞典化学家柏采留斯提出了"蛋白质”的概念。
1842年,李比希证实了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构成物质。
后来发现,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肽链,而氨基酸则是由氨基和梭基联成。
蛋白质越来越被证明是生物体内的主要组成部分。
1869年,瑞士生物化学家米歇尔(1844-1895)从病人绷带上取下来的脓细胞中,发现了一种与蛋白质不同的物质,称之为核素。
由于它呈酸性,后来改称核酸。
1911年,俄裔美国化学家列文(1869-1940)查明核酸有两种,一种是所谓核糖核酸(学术界俗称RNA),另一种是所谓脱氧核糖核酸(学术界俗称DNA)。
列文还建立了核酸的结构模型。
但这个模型过于简单,以致不能设想核酸在遗传中起什么作用。
受该模型的影响,许多人只好设想可能是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遗传信息。
摩尔根的基因学说建立之后,许多生物化学家致力于确定基因的物质基础。
事实上,从19世纪末开始,就已经有人提出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就是核酸,但受列文的核酸结构模型的影响,人们不相信遗传物质是由核酸构成的,这些观点因而也得不到学界的承认。
打开这一僵化局面的是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研究。
这种病菌有两种,一种有外膜,有传染性,另一种没有外膜,没有传染性。
1928年,英国生物学家格里菲思发现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无膜病菌变为有■膜病菌,这令他感到非常奇怪。
当时谁也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因而称为格里菲思之谜。
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1877-1955)领导的研究小组花了10年时间,最终证明了这种转化因子就是DNA。
艾弗里的工作用铁的实验事实证明了,DNA确实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艾弗里的工作也没有马上得到公认。
人们甚至怀疑艾弗里提取的转化因子并不是纯粹的DNA,可能还含有蛋白质。
只有德裔美国生物学家德尔布吕克(1906-1981)对此坚信不疑。
不久之后,他关于噬菌体的研究强有力地支持了艾弗里的结论。
德尔布吕克少年时喜欢天文学,后改学理论物理学,是玻尔的学生、薛定格的好友。
由于逐渐对生命的本质感兴趣,遂于1938年改行到美国组建了一个小组专门研究基因问题。
他选择噬菌体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这种小生命只有一个蛋白质组成,其中含有DNA,结构简单,繁殖又快。
他们研究了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发现它并不钻入细菌体内,而只是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菌体内。
这就证明了,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中,传递遗传物质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在艾弗里和德尔布吕克工作的鼓励下,生物化学家重新考察核酸的结构。
列文已经指出DNA有四种碱基,但他认为这四种碱基的含量相等,因而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核酸结构模型。
1952年,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1905-2002)通过精密的测定,发现四种碱基的含量并不相等,从而彻底动摇了束缚了人们数十年的列文模型。
人们不再怀疑DNA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了。
下一步就是要搞清楚DNA的化学结构以及它在蛋白质中产生什么样的化学作用,从而支配着蛋白质的合成。
时间已经到了本世纪的50年代,不仅关于生物大分子化学的研究已有一定水平,运用X射线等先进的物理学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晶体结构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这后一工作主要是在英国进行的。
1951年,英国生物物理学家维尔金斯(1916-2004)研究了DNA的晶体结构,给出了关于DNA纤维的X射线衍射图。
这些工作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打下了基础。
完成这一伟大工作的是美国生物学家沃森(1928-)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1916-2004)。
沃森本来是艾弗里创立的闻名世界的噬菌体研究小组的年轻成员,克里克则是英国结构学派的成员。
1951年11月,两人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相遇,很快发现双方都对DNA的分子结构极感兴趣,遂决定合作研究。
当时已经有好几个小组在做类似的工作。
一是英国的维尔金斯和女生物物理学家弗兰克林(1920-1958),他们已经拍下了非常清晰的X射线衍射图。
再就是美国的著名化学家鲍林(1901-1995)。
这两个小组实际上已经搞清楚了DNA的螺旋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抓紧时间研究已获得的数据,于1951年底提出了第一个模型。
这个模型是一个由三股链组成的螺旋结构,但后来发现,由于算少了DNA的含水量而设想的三股链是不对的。
第一个模型失败了。
1952年7月,克里克从查哥夫处得知DNA所含四种碱基含量并不相等,便提出了碱基配对的思想。
1953年2月,他们又得到了维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关于DNA结构的新照片和新数据。
沃森决定建立一个二链成对的DNA双螺旋模型。
1953年4月,他们终于将新的DNA结构模型在《自然》杂志上公之于世。
这是一个成功的DNA分子结构模型。
它由两条右旋但反向的链绕同一个轴盘绕而成,活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生命的遗传密码就刻在梯子的横档上。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时生物学史上最划时代的事件。
它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标志着生物学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
以此为开端,生物学各个领域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因此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1、鲍林——对DNA纤维的X一射线衍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DNA的三股螺旋模型。
2、威尔金斯——研究了DNA的晶体结构,给出了关于DNA纤维了X射线衍射图,在潜心研究下一直认为DNA是单股螺旋。
3、富兰克琳一最早认定DNA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并旦运用X射线衍射技术拍下来清晰而优美的DNA照片。
还精确地计算了DNA分子内部结构的轴向与距离。
发现碱基在螺旋结构的内侧,磷酸基团在外侧。
4、沃森和克里克由于算少了DNA的含水量,所以第一个三股链模型失败了。
1953年,他们得到了威尔金斯和富兰克琳关于DNA结构的新照片和新数据,同时结合鲍林的工作启示、卡伽夫规则及其1948年得出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的结论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得出了DNA双螺旋模型。
)
8.产婆术的发现者:
苏格拉底
9.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
伽利略的著作和科学贡献:
《星空信使》《水中浮体对话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与数学证明对话集》。
发现了惯性原理,研制了温度计和望远镜。
1609年12月,伽利略制作了一架放大20倍的望远镜。
1610年3月,伽利略将他的新发现写成了《星界的报告》一书,在书中报告了他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新天象:
月亮并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完美无缺;木星有四颗卫星,它们绕木星而不是绕地球转动;银河是由大量恒星组成的。
1610年回到了故乡佛罗伦萨,继续从事他的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
1612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太阳,发现了太阳黑子,并且从黑子的缓慢移动推断太阳是在自转,周期为25天。
次年,他将这些发现写在了《关于太阳黑子的信札》一书中。
1623年,伽利略发表《试金者》一书,对当时学术界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做了入木三分的评论。
他批评了以权威而不是事实作为最终论据的做法。
1624年至1630年间,伽利略断断续续的写作他的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最终于1632年出版,但很快遭到罗马教会的查禁。
1633年,教会判他终身监禁。
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在阿切特里的别墅里安然去世。
次年牛顿出生。
伽利略1610年以前的早期工作主要在动力学方面。
发现了著名的落体定律,在斜面上下落物体的下落距离同所用时间成正比。
这个定律表明,落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重量无关。
1637年伽利略写出了《两门新科学》。
该书次年在荷兰出版。
所谓两门新科学指的是材料力学和运动力学。
在《两门新科学》中,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定量概念终于以公理的形式被创造出来了:
“匀速运动是运动指质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经过的距离也相等”,“匀加速运动是指运动质点在相等的时间间隔离获得相等的速率增量”。
10.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得意门生
1)苏格拉底:
“产婆术”
所谓“苏格拉底讽刺”,是对待自觉有知而实则无知者的方法。
苏格拉底佯装自己无知,从对方已经认定的概念出发,沿着对方的思路提出一系列问题,结果使对方陷于自相矛盾的境地。
苏格拉底对这些方法的运用在柏拉图写的对话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
2)柏拉图:
《理想国》
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有一种神圣和高贵的东西,追求纯粹的思想是他的一大它特色。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重视经验考察,特别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哲学目的在于找出事物的本性和原因,因而发展了一套“物理学”,以穷事物之道理。
11.HPS的解释与含义
1.HPS教育是对“科学史(HistoryofScience)>科学哲学(PhilosophyofScience)和科学社会学(SociologyofScience)w教育的简称。
2.HPS教育旨在于扩展科学教育的视野和科学教育的内容,提倡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视角理解科学,筛选、编排科学教育内容,以期使科学教育能真正地、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
12.然素说的奠基人:
德国化学家贝歇尔和他的学生斯塔耳。
13.中国的第一张世界地图:
利玛窦制作的《坤舆万国全图》
12.欧几里德的贡献:
欧几里得将公兀前七世纪以来希腊几何积累起来的丰富成果整理收集起来,并且加以系统化,他从少数已被经验证明的公理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方法演绎出许多定理,写成了十三卷的《几何原本》,使几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演绎的科学。
14.文艺复兴的意义与发源地
发源地: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意义:
1)人的发现。
2)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为这个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3)文艺复兴打破了以神学为核心的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进步扫清了道路,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
4)否定了封建特权。
5)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6)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无价的瑰宝。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科学的骄傲,它的基本原理和定理直到现在仍是科学教科书的一部分。
15.胡克的贡献:
弹性定理,显微镜。
16.启蒙运动的旗手
1、伏尔泰,《哲学通信》;卢梭,《论不平等的起源》《爱弥尔》《社会契约论》和《忏悔录》
17.爱因斯坦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生于德国。
1902年6月经同学之父推荐,在伯尔尼专利局获得了一个临时的“三级技术专家”职位。
1905年,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五篇论文,其中三篇每篇均是划时代的成就。
一篇论文发表在《物理学年鉴》第17卷第132-148页,是关于光电效应的。
当时人们已经发现,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可以发射出电子,但奇怪的是,光的强度只与电子的多少有关,而不能使电子的发射能量变大。
对这一点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
爱因斯坦将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此之前提出的量子观点大胆推广,指出光是由一定能量的光量子组成。
正是这些光量子激发了金属内部的电子,而且,只有一定能量的光量子能被金属吸收,并激发一定能量的电子。
这就解释了光电效应。
由于这篇论文,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奖。
第二篇论文发表在《物理学年鉴》第17卷第549-560页,是关于布朗运动的。
布朗运动是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显微镜下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长期以来得不到解释。
分子运动论建立之后,曾有人从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观点解释布朗运动,但爱因斯坦第一个从数学上详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最伟大的成就就是第三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力学》,刊于《物理学年鉴》第17卷891-921页。
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提出了他举世闻名的相对性理论即相对论。
这是他多年来思考以太与电动力学问题的结果。
他从同时性的相对性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全新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并在新的时空理论基础上给动体的电动力学以完整的形式。
以太概念不再是必要的,以太漂移问题也不再存在。
如果迈克尔逊的实验导致了零结果,那么它正是一次成功的实验,证明所谓以太漂移根本就是虚幻的。
(括号内的是整理的)
(1、第一篇:
关于光电效应。
指出光是由一定能量的光量子组成。
正是这些光量子激发了金属内部的电子,而且只有一定能量的光量子能被金属所吸收,并激发一定能量的电子。
2、第一个从数学上详尽地解释了布朗运动。
3、提出了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1)、推论:
尺缩效应、质量可变、质能关系式E=MC的平方、钟慢效应
2)、意义:
1、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了牛顿、麦克斯韦理论,它不仅能统一地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而且还导出了一系列新的普遍性的结果。
2、创立了相对论的时空观
3、论证了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的相互关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
同时性的相对性
尺缩钟慢效应
1908年10月23日,爱因斯坦终于得到了编外讲师的职位。
次年,当上了副教授。
1912年,爱因斯坦当上了教授。
1913年,应普朗克之邀担任新成立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
广义相对论还指出,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
广义相对论首先解释了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大预言是引力红移,即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应向红端移动。
广义相对论的第三大预言是引力场使光线偏转。
(广义相对论1、推论:
引力的实质=时空弯曲;引力场方程一一宇宙学方程
2、三项预言:
水星近日点进动、引力红移、光线弯曲)
1955年4月18日,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去世。
18.造纸术的改进:
蔡伦
19.达尔文的斗犬:
赫胥黎
20.开普勒
21.氧气的发现历程:
1、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
1774年,加热氧化汞,制得氧气给氧起了名字:
脱燃素的空气
2、瑞典化学家舍勒大约在1771年,他加热一些与氧结合不太紧密的物质制出了“火空气”(氧气)舍勒制取氧气的方法(1773年前加热氧化汞、硝石、高镒酸钾以及碳酸银、碳酸汞的混合物,书稿于1775年送给出版商,但是《火与空气》到1777年才出版
(1774年,拉瓦锡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以验证这种看法。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金属燃烧的结果是与部分空气相化合。
【他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加热锡和铅,两种金属表面均起了一层金属灰。
从前的实验都表明,带有金属灰的金属比原来的重要。
但这次他却发现,整个容器在加热后并不从前重要。
这就是说,如果金属肯定增加了重量,那么空气必定失去了重量。
空气若有所失,便会在密闭容器里形成部分真空。
果不其然,当他一打开容器,空气马上涌了进来,因为容器重量立见增加。
(看)】
1779年,拉瓦锡建议将“最宜于呼吸的空气”称作“氧”,意思是“可产生酸的东西”,因为他认为各种酸里都含有这种气体。
氧化的概念一旦建立,拉瓦锡就能比他的同时代人更深刻地理解许多化学反应的过程。
他意识到,所谓的“固定空气”,其实就是由碳和氧化合产生的,而许多燃烧实验其实就是与氧气的化合过程。
关于燃烧“氢”生成水的实验再一次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
22.色盲的发现者:
道尔顿
23.法拉第的科学贡献:
法拉第电磁感应,即变磁生电
不仅独自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无人能及,而且运用他自己创造的“场”和“力线”概念,建立了电磁感应定律。
1845年,法拉第发现了磁的旋光效应即著名的法拉第效应。
1851年发表的《论磁力线》一文中说,只要导线垂直地切割磁力线,导线中就有电流产生,电流的大小与所切割的磁力线数成正比。
24.牛顿的生平和贡献
成就:
在数学上,他提出二项式定理发明了微积分;在天文学上,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辟了天文学的新纪元;在力学中,他系统总结了三大运动定律,创造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在物理学、光学中,他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发表《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
光学上提出白光由七色组成,成为光谱学基础;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于英国。
1661年6月,牛顿以减费生身份进入剑桥三一学院。
1667年,牛顿回到剑桥,当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次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669年,牛顿的数学老师巴罗辞职,举荐牛顿接替,于是年仅27岁的牛顿当上了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
1686年,完成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人们简称《原理》)。
1701年,牛顿辞去了三一学院的教职。
1703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主席,以后连选连任,直至去世。
1704年,他出版了《光学》一书,总结了他从前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1727年3月20日凌晨一点多,牛顿在睡梦中安然长眠,终年84岁。
他被安葬在威斯特明斯特教堂,一个安葬英国英雄们的地方。
25.维萨留斯的贡献:
维萨留斯的《人体构造》一书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基础,被后人称为“解剖学之父”,指出了盖仑学说的错误。
19.卢梭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提出自然教育理论,《爱弥尔》,《社会契约论》等
26.爱琴文明的两个阶段: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27.世界上的第一所大学:
1158年在意大利创立的波仑亚大学。
28.弗兰西斯•培根和罗吉尔培根的名言
1)弗兰西斯•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2)罗吉尔培根:
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
29.进化思想的发展历史
1)居维叶认为,历史上地球表面曾出现过几次大洪水。
每次洪水都将所有生物全部毁灭,其遗骸在相应地层中形成今日所见的化石。
大洪水后,造物主再次创造新的生命。
由于造物主的每次创造都有所不同,导致了地层中化石形态的不同。
2)赖尔接触到了赫顿的火成论以及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加上更进一步的实地考察,使他逐渐产生了地质渐变的思想。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观点:
1、变化的动力: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并认为这两者即使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2、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
3、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
4、认为物种经过不断的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
5、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
3)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广泛引证了生物在人工培养下的进化现象、在自然条件下的多样性分布、生物化石所呈现的时间上的生物进化现象,以说明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物种进化规律。
达尔文的主要观点:
1、提出相似的物种都是相互联系的,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自然界中存在着优胜劣汰的竞争,旧种被消灭,新种不断产生,呈现物种的连续变化
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4、变异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5、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30.为何希腊人爱好科学:
首先,希腊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科学 复习 提纲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