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导入专业文档.docx
- 文档编号:27397292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8.66KB
雷雨导入专业文档.docx
《雷雨导入专业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导入专业文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雷雨导入专业文档
雷雨导入
这是雷雨导入,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雷雨导入第1篇
高中语文雷雨(节选)教案
曹禺
教学重点
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媒体设计: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学法指导
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
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
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二、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
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
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
4.戏剧的语言:
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
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三、《雷雨》的标题和情节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
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
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
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鲁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弟。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检查预习:
1、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
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关系。
2、把这幕话剧分成两场。
明确:
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
三十年后侍萍与周朴园相见,揭露封建阶级的伪善、冷酷、凶残和罪恶。
第二场:
写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与周萍会面。
通过周朴园与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了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
四、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
1、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我们回归文本。
从它的一幕一场中去品味《雷雨》。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雷雨》第二幕的第一场戏,也就是课文节选部分中的第一场。
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
提出思考题:
A、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B、分析人物性格。
(播放电影《雷雨》片断)(4分钟)
结合课文内容,解答思考题A。
2、同学们,在这场戏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鲁侍萍身份的确定是一个点,接下来我们再来思考:
⑴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
找到依据。
⑵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
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⑶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3、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
接下来,我们充分发挥大家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
A、周朴园爱鲁侍萍吗?
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你觉得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B、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
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在同学们进行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曹禺先生曾经做过这样的阐述。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禺先生用一种悲悯的姿态来解读他自己笔下的人物。
但是,老师同样希望同学们以自己的眼光读懂你自己眼睛中的《雷雨》,能够读出自己。
(教师从讨论区中择取一些精彩的观点进行集体赏析)
①周朴园④⑤
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
②鲁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
③鲁大海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
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
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
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
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五、课外研究拓展
1、我们说《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我们刚才通过智慧的碰撞,已经开始解开一些谜。
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等着我们去解。
比如:
A、《雷雨》的命名B、曹禺创作《雷雨》的前后历程
C、周萍和繁漪、四凤的感情纠葛D、周朴园和他的三个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较谈
2、当然,大家也有自己的命题。
接下来每人提出一个有关《雷雨》和由《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命题。
3、学生提出命题,并发布在课堂上。
六、写作特点
对话个性化是这个剧本的突出特点。
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处理上,也都相应地有所变化。
比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周朴园由未认出侍萍打听30年前梅小姐的情况,到认出侍萍始而惊愕,继而威吓,进而以钱封口,用词和语气前后有很大的变化,充分显示出当侍萍已死去不再威胁他的地位、声誉时,他可以不忘掉她,一旦侍萍站在面前,他的资本家的本来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他对当年侍萍的怀念都服从于作为资本家的他的利益了。
又如鲁侍萍对周朴园,开始尽量克制,显得平静,等到周朴园露出真相,她就悲愤加交地斥责,充分显示了她刚强、自尊、质朴的性格。
另外,面对周萍打鲁大海,侍萍欲言又止,随即改口的一段话,把她当时的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是又一特色。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和过去交织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许多人物之间都有双重关系——周朴园与鲁侍萍既同居又是主仆关系,周朴园与鲁大海既是父子又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周萍与鲁大海既是兄弟又是资本家少爷与工人的关系,周萍与四凤既是兄妹又是恋人、又是少爷与女仆的关系等等。
这种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使剧情紧凑,起伏跌宕,吸引读者,同时具有深刻广泛的社会意义。
雷雨导入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
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四、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五、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
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1)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2)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3)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本利益的冲突。
(4)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5)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6)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
根本性质的冲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
(投影:
“钱谷融语”。
全体齐读)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
”——钱谷融
曹禺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来把握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二、品读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发现、讨论、分析、概括周朴园的性格,教师点拨归纳。
重点研读段落举例:
(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半晌。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
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小结:
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
难怪曹禺先生会这样说: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
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所以人艺著名演员郑榕也很有感慨地说:
“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
”但不论如何,要把握人物内心,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应从语言入手,且要重视对关键台词和关键舞台说明的分析。
三、练习
四、作业:
品味戏剧语言,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随笔。
雷雨导入第3篇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抓住作品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提供解读人物形象的视角,创设情境,预设问题,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和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鉴赏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一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现代戏剧。
在中国文学史上,《雷雨》可称为中国现当代戏剧的扛鼎之作。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篇目中重中之重,故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可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话剧,所以在学习时应该在课下先给学生们提供话剧的知识,让他们做好充分的预读准备,以便在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快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感悟戏剧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揣摩人物语言,归纳人物性格,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培养文学评论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朗读分组讨论设问点拨评价效果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戏剧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的生存境遇的
关注,对人的理解,能够以平等的姿态进入戏剧人物或他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从创设情境中分析讨论归纳出周朴园这一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讨论理解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评价。
【教具安排】powerpoint课件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
1、教师活动:
投影展示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1)、什么是戏剧和戏剧文学?
(2)、什么是戏剧三要素?
(3)、戏剧情节分为几部分?
2、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踊跃作答。
3、设计目的:
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挖掘潜能,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戏剧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引出导语,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
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2、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思维情感转化到悲剧的制造者——《雷雨》的主角周朴园身上。
3、设计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创设氛围。
三、初步感知人物
1、教师活动:
出示周朴园有关图片,选取3、4位学生谈初读《雷雨》时对周朴园的印象,总结肯定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都不同,告诉同学们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
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投影)
2、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结合图片谈初读《雷雨》时对周朴园的印象。
3、设计目的:
进一步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周朴园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供鉴赏人物的第一视角
1、教师活动:
投影展示黑格尔的名言。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
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
2、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读黑格尔名言,了解“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
住了人物的灵魂”的硬道理。
3、设计目的:
通过黑格尔的名言旨在告诉学生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分
析人物形象的第一要素,为下面情境一的分析讨论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方法论。
五、创设情境一
1、教师活动:
(1)投影展示情境一,让学生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朴:
沉思无锡?
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
哦,好地方。
(2)预设问题,分组讨论:
体验“我们”在表意上的作用?
通过贯穿全戏
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
(3)投影展示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4)预设问题,分组讨论:
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
那作者为什么
反复强调30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
2、预设学生行为:
阅读情境一两人的对话,找出对话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三十年前”,结合老师提供的人物关系表的阅读资料,运用教师介绍的方法分组讨论分析周朴园的形象,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纠葛有个整体把握。
3、设计目的:
使学生能通过提取关键词语“三十年前”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纠葛有个整体把握,并培养学生从表格图形中获取主要信息的读表能力。
六、提供鉴赏人物的第二视角
1、教师活动:
(1)、投影展示佛洛伊德的格言,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
——(奥地利)弗洛伊德
(2)提示学生可用心理学分析法来说明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
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了人物的心理。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语言的高超。
2、预设学生行为:
在明确周、鲁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时,学生自然明了“无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的“好”是有着特定内涵的,从而对两人的感情纠葛及周朴园多情的一面有更深的把握,佩服作者语言的高超。
3、设计目的:
使学生感悟周、鲁爱情的刻骨铭心,沉浸在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中,分析周朴园多情的一面。
七、创设情境二
1、教师活动:
(1)、发问:
可是,这段甜蜜的爱情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而导致两人分手,是什么事呢?
(2)、投影展示情境二,和学生共同回顾鲁侍萍的一段话。
鲁:
哭?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
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3)、请一位女生读这段话,男生点评,教师指导。
教师事先把两个你们改成你,让学生找出课文与老师给的文字的不同,让学生体验“你们”与“你”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感受,联系上下文语境,体会鲁侍萍复杂的心情。
2、预设学生行为:
女生读,男生评,气氛很热烈。
学生找出了“你们”和“你”的变化,体验二者在表情达意上的不用感受,体会鲁侍萍复杂的心情。
3、设计目的: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作品语言的感悟能力。
八、提供鉴赏人物的第三视角
1、教师活动:
(1)投影展示曹禺创作雷雨的相关材料: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
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2)教师点拨:
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1894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
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2、预设学生行为:
对周朴园这一角色产生同情的同时能感受到封建社会对男女青年爱情的迫害,并对此产生强烈的不满。
3、设计目的:
通过点拨,使学生们了解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而且周朴园那时年轻,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感受周朴园角色的无奈。
九、创设情境三
1、教师活动:
(1)发问:
“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作者的补充很重要,那么,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
(2)投影展示情境三周朴园的几段话。
周朴园:
你静一静。
把脑子放清醒点。
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
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祢补我的罪过。
(3)、预设问题,分组讨论:
这两段话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4)对学生讨论给以肯定评价,明确周朴园的怀念确实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不能因动机的自私而否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真实性。
2、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热烈讨论,辩论的很激烈。
3、设计目的:
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周朴园的怀念确实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不能因动机的自私而否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真实性”。
十、创设情境四
1、教师活动:
(1)、发问:
此时,大家眼里看到的是一个爱得深、痛得切的、是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雷雨 导入 专业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