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地理学案1七上.docx
- 文档编号:27387186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12.99KB
秋地理学案1七上.docx
《秋地理学案1七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地理学案1七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地理学案1七上
与同学们谈地理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理课是一门玉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2.初步了解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激发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欲、好奇心。
学习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2.怎样学好地理?
学习难点:
怎样学好地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1.在地理课上我们要探究的奥秘,要了解的、
的、的地理环境,以及一些和现象,理解
与的关系。
2.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和人类生活的世界。
3.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观念和意识。
4.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和的眼光分析问题。
5.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问题的多种技能。
(二)预习检测
1.不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是()
A.天气和气侯B.河流和湖泊C.思想和感情D.语言和宗教
2.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活动 ()
A.外出旅游B.观察天象、星座C.修路、架桥D.去医院检查身体
3.我们常说的“人类的家园”是指()
A.我们的家庭B.我们的家乡C.我们的祖国D.整个地球
二、合作探究
问题1:
地理课学习些什么?
问题2: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问题3:
怎样学好地理?
三、达标测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
4.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等。
学习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习难点:
学会观察地球仪和使用地球仪。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1.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
2.进行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____。
3.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利用拍摄的地球的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一个。
4.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
5.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_千米。
6.地球仪:
的模型。
(二)预习检测
1.我们常说的“人类的家园”是指()
A.我们的家庭B.我们的家乡C.我们的祖国D.整个地球
2.你所认识到的地球的形状是()
A.如棋盘似的正方体B.如倒扣的盘子
C.是一个球体D.是一个半球体
3.最先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4.地球赤道周长约是()
A.2万千米B.4万千米C.6万千米D.5万千米
5.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78千米 B.6371千米 C.6357千米 D.4万千米
6.地球的表面积是(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C.5.1亿立方千米 D.5.1平方千米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问题1:
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
问题2:
地球的大小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
问题3:
课本P4活动1、2。
探究点二:
地球仪
问题1:
在地球仪上如何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球事物。
问题2:
什么叫地球仪?
它有什么作用?
在地球仪(或图1.4)上找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
三、达标测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经线、纬线的概念和经纬度的划分。
2.了解经纬线的特点。
3.明确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习重点:
经纬线的特点
学习难点: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1.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线。
是最大的纬线圈。
纬线指示方向。
2.全球0°~30°为纬度地区,30°~60°为纬度地区,60°~90°为纬度地区。
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线,也叫线。
经线指示方向。
4.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______”、“_____”分别作为东经和西经的代号。
纬度分南纬和北纬,习惯上用英文字母“______”、“______”分别作为南纬和北纬的代号。
5.零度经线叫,零度纬线叫。
(二)预习检测
1.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A.赤道B.北回归线C.本初子午线D.南极圈
2.下列有关经纬线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每条经线长度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D.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都是一个圆圈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回归线B.赤道C.极圈D.本初子午线
4.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
A.20°E和160°W的经线圈划分B.0°纬线圈划分
C.0°和180°经线圈划分D.20°W和160°E经线圈划分
4.将下列经纬度与其相对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A.经度0°①北极
B.纬度0°②南极
C.北纬90°③本初子午线
D.南纬90°④赤道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纬线和纬度
问题1: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说说纬度在地球仪上是怎样排列的?
问题2:
课本P6活动1、2
探究点二:
经线和经度
问题1:
在地球仪上找出本初子午线,看看经度在地球仪上是怎样排列的?
问题2:
课本P8活动1、2。
三、达标测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
2.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和高中低纬度位置。
学习重点:
学会用经纬线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某一点的确切位置。
学习难点:
判断经纬网上各点的相互位置。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1.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由和交织成的网,就是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是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地点的。
3.经纬网在航海、、、以及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二)预习检测
1.下列表示低纬度的是()
A.0°——30°B.30°——60°C.60°——90°
2.关于图1-1中P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
B.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
C.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W
D.P点的纬度是20°S,经度是15°E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
经纬网
问题1:
根据经纬度数,判断各点所在的高中低纬度位置。
A.117°E,39°NB.123°W,24°NC.151°E,82°SD.123.6°E,1.9°N
问题2:
课本P10活动1。
问题3: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标出各经度的东经、西经的符号,各纬度的南纬、北纬的符号。
(2)图中A点的位置是,。
A点在东西半球中的半球,在南北半球中的半球。
(3)B点的位置是,。
B点在东西半球中的半球,在南、北半球中的半球。
三、达标测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2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学习重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学习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分别是、。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
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
2.方向:
自向。
3.周期:
。
4.产生的现象:
同一地方产生,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不停地旋转。
2.方向:
自向。
3.周期:
。
4.产生的现象: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的变化。
5.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6.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
(二)预习检测
1.下列自然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各地热量的差异B.昼夜更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D.四季变化
2.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方向都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顺时针D.逆时针
3.地球自转的时间是()
A.一天B.一年
4.地球公转的时间是()
A.一天B.一年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地球的自转
问题1:
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观察分析: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时针方向转动。
问题2:
仿照书P11图1.14,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观察并思考:
①此时地球仪上被照亮的部分占地球仪的;未照亮的部分占地球仪的,此时,中国是,美国是。
②在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称昼半球,未被照亮的部分称夜半球。
那么,昼半球占地球的,
夜半球占地球的。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我们称为晨昏线。
③沿地球自转方向轻轻拨动地球仪180°,此时中国是,美国是。
沿地球自转方向连续拨动地球仪,观察中国和美国昼夜更替情况,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昼夜更替?
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问题3:
课本12页活动1、2
问题4:
课本13页活动3
探究点二:
地球的公转
问题1:
地球公转有什么特征?
地球公转产生了什么现象?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怎样?
我们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什么季节?
三、达标测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2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2.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学习重点:
五带的界线及特征。
学习难点:
四季的形成;五带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1.地球公转的特点:
(1)地轴是,
(2)地轴的空间指向。
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方向都是。
(2)北半球三个月为春季,三个月为夏季,三个月为秋季,三个月为冬季。
(3)南北半球季节。
3.我们把23.5°N和23.5°S这两条纬线称为。
23.5°N称为,23.5°S称为。
66.5°N称为,66.5°S称为。
4、人们根据各地获得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
(二)预习检测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A.周期B.方向C.绕转中心D.产生的地理现象
2.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哪带()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
3.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
A.相同B.相反
4.当我们开始愉快的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5.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
A.热带B.温带C.寒带
6.在下图中,标注北半球四个节气的时间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
地球的公转
问题1:
书P15活动1、2、3。
问题2: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何变化?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春分
夏至
6月22日前后
秋分
冬至
南回归线
问题3:
地球公转不仅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还引起哪些变化呢?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状况
四季划分
春分
3月21日前后
昼夜平分
春季3、4、5月
夏至
6月22日前后
白昼最长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探究4:
地球上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探究5:
阅读课本14页图1.19回答问题:
(1)地球上有哪五带?
(2)五带的界线是什么?
(3)五带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4)五带的气候特点?
三、达标测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3节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
2.记住地图上的常用图例
3.理解比例尺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大小。
会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学习重点:
比例尺的计算。
学习难点:
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1.地图的语言是、、。
2.阅读地图,要学会使用。
3.比例尺是指比缩小的程度,即:
比例尺=
4.阅读地图,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
面对地图,通常是“、”。
5.阅读地图,还要学会认识。
(二)预习检测
1.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
6000000B.1:
60C.1:
12000000D.1:
12000
2.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通常是()
A.上北下南,左东右西B.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上南下北,左西右东D.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3.有指向标的地图,其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般为()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
4.在地面上盖房子,四面开门,每一扇门都面向正南,试问这房子盖在什么地方()
A.赤道上B.北极点上C.南极点上D.本初子午线上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
学会阅读地图
问题1:
看课本P16图1.22台湾岛地图,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
根据图中的比例尺,计算两座城市的实地距离。
问题2:
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线段式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表示方式?
问题3:
怎样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问题4:
在地图上如何辨认方向。
(1)在普通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探究5:
课本18页活动1。
三、达标测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3节地图的阅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地图的种类。
2.了解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应用,能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用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3.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确定旅行线路等。
学习重点:
地图的正确选择。
学习难点:
1.正确选用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2.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1.地图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和两大类。
2.自然地图包括、、、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农业图等。
3.去公园游览应选择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图;了解国际时事,应该查阅图。
4.去一个城市游览,想知道城市的位置,应该参考比例尺地图。
想了解这个城市更多的情况,就要选择比例尺地图。
在城市地图上找到某个景点,想知道这个景点的布局,还要选择更比例尺地图。
(二)预习检测
1.一位同学想了解我国的首都-----北京在哪里,应查阅()
A.中国政区图B.城市导游图C.中国气候图D.世界政治地图
2.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3.小华想从地图上查找2012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伦敦的位置,他应查()
A.中国政区图B.世界地形图C.世界政区图D.世界气候图
4.下列比例尺最小的是()
A.1:
10000B.1:
200000C.1:
1000000D.1:
120000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
选择适用的地图
问题1:
完成下面地图的选择。
(1)我想知道日本在哪里。
(2)我想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我家较远,我得想一想怎样乘车。
(3)听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发生了冲突,我想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哪里。
问题2:
如何选择适当比例尺的地图。
(1)去杭州旅游,想知道杭州的位置,应选择(大小)比例尺地图。
(2)想知道杭州在浙江省的位置,则要选择(大小)比例尺地图。
(3)想知道杭州市的景点布局,则应选择(更大更小)比例尺的杭州市旅游图。
问题3:
课本P22活动1
问题4:
课本P22活动2
三、达标测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学习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
2.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图。
3.在等高线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4.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二)预习检测
1.甲地的海拔1500米,乙地的海拔500米,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1500米B.500米C.100米D.1000米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8693米B.9003米C.8690米D.8999米
3.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ABC
DE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
等高线地形图
问题1: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
读图1.34,哪些数值是海拔,哪些数值是相对高度?
问题2:
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作用?
问题3:
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问题4:
山顶、山脊、山谷和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
问题5:
课本P26活动1
问题6:
课本P26活动2、3
三、达标测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学习重点:
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学习难点:
绘制地形剖面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
2.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五种。
3.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和缓的地形是;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这种地形是;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较大的地形是;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广阔的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是。
4.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和坡度的。
(二)预习检测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
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B.巴西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3.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主要有:
、、、、
五种。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分层设色地形图
问题1:
课本P28活动1
问题2:
课本P28活动2
探究点二:
地形剖面图
问题:
怎样绘制地形剖面图?
完成课本P28图1.43
三、达标测评
第一章复习
复习目标:
1.熟悉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2.能熟练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明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3.能阅读地图。
复习重点:
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复习难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葡萄牙的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千米;最大周长千米;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模型叫。
人们用颜色、符号和文字在地球仪上表示地球上的地理事物。
4.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
纬线圈有长有短,最长(4万千米),赤道向两极递减。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等长。
度数的起点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的划分
以赤道向南向北各分度
以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度
代号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
以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以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特殊线
赤道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线 20°W
160°E 180°经线
5.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会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和判断方向。
二、地球的运动
1.自转和公转比较
自转
公转
方向
旋转中心
地轴
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左右)
产生现象及原因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不透明球体,只能照亮一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时间早,更早看到太阳]
四季、五带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不变,因此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形成四季和五带(纬度不同受热不同)]
2.二分二至日及四季(课本P13图1.18)
节气(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位置
日期
北半球季节
北半球月份
南半球季节
春分
赤道
春季
3、4、5
秋季
夏至
6.22
6、7、8
秋分
赤道
秋季
9、10、11
春季
冬至
12.22
3.五带(课本P14图1.19)
名称
范围
有无太阳光的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特点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终年炎热
北温带
北回归线、北极圈之间
四季分明
南温带
南回归线、南极圈之间
四季分明
北寒带
北极圈以内
终年寒冷
南寒带
终年寒冷
三、地图的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