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画板环境下利用三角函数线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精品.docx
- 文档编号:27385755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8.17KB
几何画板环境下利用三角函数线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精品.docx
《几何画板环境下利用三角函数线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何画板环境下利用三角函数线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几何画板环境下利用三角函数线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精品
《几何画板》环境下
利用三角函数线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①加深对三角函数线的认识,学会利用三角函数线解决问题;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软件《几何画板》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③掌握一定的多媒体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动手与思考能力,以及对图形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的能力。
培养归纳总结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形抽象的函数结论的统一,一维函数线与二维函数图像的对比,培养了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与协作,培养的合作精神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属于研究性学习课,具体内容是:
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生成关于三角函数线的动态效果,从而增强利用三角函数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探究角大小的变化与三角函数线(即相关的三角函数值)变化之间的变化规律。
难点:
分析出三角函数性质变化之后,进一步探究三角函数在某范围上的图像。
三、教学对象分析
1、个性心理特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行动规律。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只能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师要尊重其个性发展,让其自主探究学习。
2、媒体操作能力:
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可以自己操作电脑。
但学生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对数学软件《几何画板》不够熟悉,还不能进行操作,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要上预备课,主要学习《几何画板》软件的使用。
目标使学生能使用几何画板制作简单的几何图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操作。
3、知识方面
高一的学生通过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函数线有一定的了解,有了知识方面的准备。
本节课让学生自己操作软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及交流来发现规律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内容特点,本堂课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研究式。
对于教材提出的几个问题,在课前进行思考的基础之上,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效果,验证并解决问题。
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
以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借助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绘图功能生成关于三角函数线的动态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使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探求新知、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1、单元计划
课程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
如何利用三角函数线发现三角函数的性质
单元问题
①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值域。
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0,2π)上的单调性。
③正切函数在
上的单调性。
④延伸探究:
正弦函数、预先函数、正切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
⑤除了上述几个性质,还也没有其他性质。
延伸探究:
函数周期性变化。
2、过程设计
进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备注
复习旧知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复习关于三角函数线的相关概念:
在给出的图中指出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在给出的图中指出角α的正弦线是MP、余弦线OM、正切线AT。
注意点:
三角函数线是一个有向线段
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探究:
①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值域
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0,2π)上的单调性
③正切函数在
上的单调性
回顾预习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先预习和分析到结果,通过这节课的课堂进行验证。
复制文件夹“三角函数线(学生用)”到桌面,运行几何画板课件。
几何画板第一次打开时,需要对参数进行初始化,在程序重新运行之后才能正常使用。
探究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值域:
(即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在变化的时候的限制)
此时,教师进行操作示范指导。
学生操作电脑,利用几何画板,拖动角α终边的点P,观察随着角α的变化,正弦线和余弦线的变化
现象:
正弦线、余弦线随着角α的变化在伸长或缩短,但是在变化的过程之中,都有上限1和下限-1。
正切线可以向上或向下无线伸长。
结论:
正弦线、余弦线的变化范围都是[-1,1],即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值域都是[-1,1];正切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值域是R。
探究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上的单调性。
(复习回顾:
函数单调性的判断:
主要是看函数值随这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还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
学生操作电脑,利用几何画板,拖动角α终边的点P,观察随着角α的变化,正弦线和余弦线的变化;
正弦函数在
,函数值随着角x的增大而增大,即正弦函数在
上是单调增函数;同理:
在
上是单调减函数;在
上是单调增函数;
余弦函数在(0,π),函数值随着角x的增大而减小;在(π,2π)上随着角x的增大而增大;即余弦函数在(0,π)上是单调减函数;在(π,2π)上是单调增函数。
探究3:
正切函数在区间
上的单调性
学生探究
正切值随着角x的增大一直在增大,即正切函数在
是单调增函数。
延伸探究:
通过正弦线的变化,你能发现正弦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
角x与角-x的正弦线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
提问:
余弦函数呢?
是否同样具有奇偶性
角x与角-x的余弦线是同一个有向线段
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值域是 [-1,1] ;正切函数的值域是R
②正弦函数在
上是单调增函数;同理:
在
上是单调减函数;在
上是单调增函数;余弦函数在(0,π)上是单调减函数;在(π,2π)上是单调增函数。
③正切函数在
是单调增函数。
④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思考:
对于函数性质,在以往的学习中,都是在函数图像中显示函数的几个基本性质,能否在函数图像上进一步对上述几个性质进行验证。
探究结果
指导学生进行画y=sinx,y=cosx,y=tanx函数图像进行函数性质的验证。
利用几何画板的绘制函数图像的功能,直接绘制出y=sinx,y=cosx,y=tanx的图像进行验证。
此时引导学生发现,函数图像的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延伸探究
y=sinx,y=cosx,y=tanx的图像周期性的变化的。
例如正弦函数的在每个(2kπ,2kπ+2π]上的图像都和争先函数y=sinx,(0,2π]上的图像一样。
利用三角函数线进行解释。
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一样的。
故2π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周期。
补充结论:
(先补充关于函数周期性的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都是周期函数,2π时他们的一个周期。
课后思考:
正切函数还有没有其他的比2π小的周期?
问题探究
问题1:
已知x ∈(0,2π),解不等式sinx>cosx
答案:
问题2:
已知x是第三象限角,下列式子恒正的是:
(1)sinx+cosx
(2)tanx+cosx(3)sinx+tanx
答案:
(3)
思考:
变化:
已知x ∈(0,2π),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试解不等式sinx+cosx>0
答案:
课堂总结
三角函数线与三角函数值的对应相等,使三角函数值具有形象性。
三角函数的几个基本性质时三角函数内容最重要的部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三角函数图像的学习,我们将更加的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这些基本性质。
六、教学反思:
(一)成功:
利用几何画板,描述出函数线随着角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效果,学生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基于动态的函数性质。
在静态的板书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静态的表示三角函数值和三角函数线,学生只能靠想象去感觉三角函数线的变化,同时对于去理解基于动态的函数性质也同样有困难。
在学生操作电脑的过程中,发现原来很难理解的东西,到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下,时多么的简单而且完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这对于减轻学生学数学的畏惧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利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不足:
1、操作方面。
考虑到学生对几何画板的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已经尽量进行了人性化和简化处理,但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时无法避免出现问题,例如:
学生不小心动了某条线,导致整个图像的变形,由于不动几何画板的操作,从而对产生的问题感到不知所措。
以后在制作此类课件的时候,尽量更加的人性化和简单化,增加相应的操作说明。
校本选修课要开设“几何画板”的操作课,使学生能更好的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作图功能去解决数学问题。
2.课时设计方面。
在课时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第一次到机房上数学课的新鲜感,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在面对众多摄像机的时候的紧张,所以在小组发言的时候,过多的耗了许多时间。
所示在课时上,本节课比较紧张,在习题探究并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草草收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几何画板环境下利用三角函数线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精品 几何 画板 环境 利用 三角函数 探究 性质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