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385044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60.80KB
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做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与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不同,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机构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
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还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在西洋,对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
象征着团体的“神”有两个观念:
一是每个人个人在生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
因而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
人对人得互相尊重权利,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乱用权力,于是他们有了宪法、国会。
宪法观念是和信阳公务观念相配合的。
国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务,但是国家也得保证不侵害人民的权利,在公道和爱护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恰恰相反,在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我们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与此不无关系。
因为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
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效力路线图为是朋友,相配的是中信。
孔子曾总结: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然而,连孔子都很难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缺乏具体性,只有一个广被的“天下归仁“的天下,这个和“天下’相配的“仁”也不能比“天下”观念更为清晰。
所以凡事要具体说明“仁”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这样等于要说明”天下”时,还得回到”父子、昆弟、朋友”这些具体的伦常关系。
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种“爱”的观念——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
在信仰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
而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
另外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兼善”的,就是”相同”的。
而儒家最反对那一套,如孟子曾说:
“服务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达成的网络。
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社会关系的亲疏是由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亲疏决定的。
B.在这样的社会结构格局中,“神“是团体的象征,也是人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还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
C.在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中,团体内,人人平等,个人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而团体也必须保障个人的权利。
D.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中,“克己”“修身”是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亲属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乡土社会没有产生像西洋一样的团体格局,是因为彼此的道德观念不同,信仰对“神”的信赖与膜拜,造就了其独特的宪法观念与公民观念。
B.差序格局在形成过程中有各种路线,可是由于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缺乏具体性,所以连孔子也无法具体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
C.西洋的宗教观念和宪法观念,都与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紧密管相关,两者都突出体现了团体内每个个体和团体的关系相等的原则。
D.在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各种道德要素都与私人关系有关,在传统的道德里,很难有适合于整个社会的笼罩性的道德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从己向外推出去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由此形成的道德观念也是与自我密切相关的。
B.孔子多次提及“仁”却难以说明“仁”的普遍性含义,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差序格局中缺乏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
C.虽然我们的传统道德系统中缺乏部分差序的兼爱,但是讲究“孝悌忠信”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超乎个人利害关系的社会义务。
D.孟子反对“兼善”,是因为他认为“比而同之”违反了儒家的差序人伦,个体任何行为的选择都应该根据他人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而有所不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傅雷小传
从1932年末一直到1966年离开人世,不管是炮火连天的战争的日子,还是在天灾人祸时期,或是在政治动乱的时日,傅雷几乎就再没有离开过家,离开过他的书斋。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翻译事业中去,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原则,不与周围腐朽的世界相妥协。
傅雷一生的功绩,就是把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伏尔泰、梅里美的名作介绍给中国的读者,他以自己的天才丰富了中国的当代文化,其作品在当时及以后都对青年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傅雷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他在致罗新璋的信中说:
“文字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当时自认为满意者,事后仍会发现不妥”,在动手翻译之前,他总是把原著看过四五遍,弄懂弄通了,领会了其中的神韵、风格,这才开始译。
遇上不懂的地方,他从不敷衍,从不马虎,往往先写信向法国友人请教,弄明白了,才往稿纸上写。
傅雷的朋友刘抗先生有一段回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傅雷性格的另外一面。
刘抗回忆说,“我新婚之夜,他乘我们酒楼宴席未散,先行潜入新房,把香粉倒在烟灰缸里,把衬衫吊在天花板上,把皮鞋挂到窗外去,把唱片藏在绣枕下……令人啼笑皆非。
”这和一般人心目中傅雷的严肃形象是不同的,但这也是真实的傅雷的一个侧面。
傅雷还是孤傲清高的。
施蛰存说他如干柴烈火,可以一怒而死;杨绛写他在54年全国翻译者大会上,身未到场信到场,指摘一通同行的专业瑕疵,虽不点名也把有的译作的主人气哭了;他跟刘海粟翻脸也是,怨刘海粟没有厚待一位美专的学生,盘剥人家的酬劳。
这些都是稍谙圆熟委婉的人就避免的纷争是非,傅雷却过不了那道义之槛一一跟人较劲。
傅雷性情火烈,对孩子更是一点即爆,傅聪、傅敏常常挨打挨罚。
傅雷对待孩子虽然严厉,却是出于爱心,所以在他发现傅聪在音乐上有天赋之后,便积极培养他,先后为他请了几个钢琴教师。
傅雷也只是到了后来才明白,他是把自己童年时经历的一切,自己的孤独、痛苦以及过重的期望都挪置在了傅聪的身上。
傅雷也剖白过自己这种脾气的缘由:
“对善恶美丑的爱憎心极强,为了一部坏作品,为了社会上某个不合理现象,会愤怒的大生其气……”
在建国初期,傅雷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热情所鼓舞,曾经走出书斋,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之中,正是这个时候,他出任过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作协**处**等职。
但是在1958年4月,上海作协整风时他被划为右派分子,虽然在1961年被“摘帽”,但这极大地挫伤了傅雷的热情与积极性。
从此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书房,拿起了笔,重新开始了翻译的事业。
1966年傅雷夫妇未能躲过时代的风暴,因不堪红卫兵侮辱,选择了自尽。
中国翻译界的一代巨匠,在漫漫黑夜中离开人世。
50年后,我们为什么还是想起这个风声鹤唳的年代中典型知识分子?
我们觉得,《傅雷家书》里一句话解释的恰如其分: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任何时代,“赤子孤独”都是可贵的。
(摘编自李云雷《听傅雷讲艺术》、王丹阳《赤子的孤独:
50年后忆傅雷》等)
相关链接
①傅雷曾感慨:
“我的生活比他(卓别林)平凡的多,也恬静得多(而且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成功),我也非常孤独,不慕世俗虚荣,包括虚名。
”(《傅雷:
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孤独灵魂》)
②傅雷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代巨匠,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有用毕生精力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梁实秋。
草婴先生在翻译俄罗斯文学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而傅雷从事的是法国文学的翻译。
傅雷的译文集现在有十五卷,500万字,这是他毕生的劳动成果。
但在傅雷的著作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傅雷家书》。
(叶永烈《解读傅雷一家》)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雷在朋友刘抗的新婚之夜潜入新房捣乱,他常常惩罚儿子,他指着同行的专业瑕疵,他看似对不同的人和事态度不同,但都是出自爱心与关切。
B.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严厉甚至严酷,是因为他把自己童年时经历的孤独,痛苦以及过重的期望挪置在了孩子的身上,把对社会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C.从翻译名作出任要职,到最后自尽,富勒医生起伏跌宕,他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几十年笔耕不辍,用一生的不苟且不妥协,诠释了节烈和刚正。
D.从书斋中走出来,投身于社会运动,最后又回到书斋中,富勒医生几乎都幽闭在书斋中,作为典型的知识分子,傅雷的性格只适合平凡恬静的生活。
5.材料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馥蕾多面的性格特征?
请简要说明。
(4分)
6.文中说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请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借面
安勇
半年前我爸意外去世后,这个家就抽去一根顶梁柱子,那年我才9岁。
所有的重量一下子都压在了母亲的肩上。
但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那时我不懂事,看到别的人家吃面条,馋得直流哈拉子。
每次听我这么说,母亲的心都酸酸的不是滋味。
但家里的白面几个月前就已经吃光了,除了伸手向别人借,母亲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
母亲切完给猪吃的菜,看一眼天上的太阳,就拿着一只空瓢出了门。
母亲在东院二婶家的门前停下来,犹豫了片刻,理一理额前的头发,硬着头皮推开了院门。
母亲是个要强的人,过去还从未向人伸过手。
二婶正站在房门口喂鸡。
嘴里“咕咕咕”地叫着,手里的玉米粒撒到地上,一群鸡就争抢着跑过来。
二婶见她进来,脸上堆满笑亲热地打了声招呼。
母亲喊一声“二婶”,脸上就飞起了一片羞涩的红晕。
那句话在喉咙口打了几个滚儿,狠狠心还是说了出来。
二婶听说要借面,脸上的笑就消失得不见了踪影,一拍大腿说:
“哎呀妈呀!
你咋不早说呢,头天晚上还有点儿,今儿个早晨刚吃没。
你要是不信,我拿面口袋来给你看。
”二婶说着话,就转身进了屋。
母亲的脸更红了,愣了一下,就赶忙转过身逃跑似的往外走。
母亲一溜儿小跑,走出了几十米,脸还在火烧火燎地发烫,屈辱的感觉像块磨盘似的重重地压在她的心上。
她甚至对儿子升起了一丝怨恨,怪他不该嘴馋,平白无故地想什么面条吃。
也怪他都9岁了,还不能体谅家里的难处。
这些想法在她的心里翻了儿个来回,最后,咬一咬牙,还是推开了胡大嫂家的院门。
胡大嫂正在灶前做午饭,听到院门响,看见她手了拿着的那只空瓢,就猜出了了八九分她的来意,赶忙操起一只空盆迎了出去。
胡大嫂不等她开口,愁眉苦脸地扬一扬手里的那只盆说:
“大妹子,你瞅瞅俺家这日子过的,吃了上顿没下顿,我正想着出去借点儿米,先把晌午饭答兑到锅里去。
”听到胡大嫂的话,她的头突然一晕,眼前就转起了一团金星。
直到胡大嫂又说了句:
“你来,是有啥事儿吧?
”她才猛然反应过来,嘴上忙不叠地答,“没事儿,没事儿,没啥事儿!
”就急三火四地往出走。
走到院门口时,胡大嫂的话又追了上来,“有啥事儿别抹不开吱声,咱左邻右舍地住着谁跟谁啊!
”
母亲没有应声,深深低着头,脚步匆匆地往家走,泪珠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转。
她已经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会再向人借面了,如果儿子回来就告诉他,以后也别再馋什么面条吃。
母亲一路走一路想,不提防和一个人撞在了一起。
抬起头,母亲就看到了西院的三奶。
三奶已经六十多岁,走路颤巍巍的,还拄着一根棍子,家里的日子过得也很不好。
母亲见是三奶,忙掩饰住心里的委屈,艰难地露出了一丝微笑。
三奶看一眼她的脸色,再看一眼她手里拿着的那只空瓢,心里就明白了她的遭遇。
一把抢过她手里的瓢问:
“是米,是面,还是盐?
”母亲忙摇头否认。
三奶却突然生了气,撅起了嘴,用棍子指着她说:
“到底要什么,你痛快地说,不说就是瞧不起你三奶,拿三奶当外人。
”母亲只得从牙缝儿里挤出了一个“面”字。
三奶二活不说,转身就往家里走,再出来时,手上抖抖地端了一瓢面。
三奶拍拍她的肩膀说:
“以后有啥难处,就和三奶说,有我锅里的,就有你碗里的。
”母亲接过面时,再也忍不住,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面条擀好了,锅里的水翻起了花,母亲并不急着下面,伸手去陶罐里摸出一只鸡蛋,打进开水里。
想了想,又摸了一只打了进去。
晌午,我正饿得慌时,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刚好盛进了碗里,上面还躺着两只元宝似的鸡蛋。
我吃得匆匆忙忙,吃出了一头的白毛汗。
边吃还边说真解馋。
吃完面条我把碗放在窗台上,招呼一声就跑出了门。
母亲拿起窗台上那只碗时,见里面竟然还剩下了半碗面条,看来儿子只吃掉了两只鸡蛋和半碗面。
就在心里埋怨一句儿子,让自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却一点儿都不懂得珍惜。
母亲随手拿起筷子,打算把剩下的面条打扫干净。
母亲手中的筷子伸进面条里时,忽然触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翻开面条时,她先看见了笫一只鸡蛋,再往下翻一翻时,她又找到了第二只。
母亲的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落进了碗里。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二婶见到母亲推开院门,一开始脸上堆满笑容,后来听说母亲借面,笑容消失殆尽,通过表情的变化,写出了二审善变,小气势利的性格。
B.小说注重写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母亲借面,先是犹豫,羞于启齿,未借着面后是委屈,埋怨,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向三奶借面,借着面后欣喜感激。
C.小说在细微处善用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如对胡大嫂这个人物就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他虚伪自私的性格。
D.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在于二婶和胡大嫂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三奶善解人意,慷慨热情的美好形象更加鲜明。
E.小说从一瓢面出发,写了母亲为了借面收起自尊,处处碰壁,到后来三奶借面给母亲,最后,儿子巧妙地回馈母爱的故事,写透了人情冷暖。
8.小说在刻画母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三次写到了母亲的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题文】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黄葆光,字元晖,徽州黟人。
应举不第,以从使高丽得官,试吏部铨第一,赐进士出身。
由齐州司理参军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校书郎,擢监察御史、左司谏。
始莅职,即言:
"三省吏猥多,如迁补、升转、奉入、赏劳之类,非元丰旧制者,其大弊有十,愿一切革去。
"徽宗即命厘正之,一时士论翕然。
而蔡京怒其异己,密白帝,请降御笔云:
"当丰亨豫大之时,为衰乱减损之计。
"徙葆光符宝郎。
辽人李良嗣来归,上《平夷书》规进用,擢秘书丞。
葆光论其五不可,大概言"良嗣凶黠忿鸷,犯不赦之罪于邻国,逃命逭死,妄作《平夷》等书,万一露泄,为患不细。
中秘图书之府,岂宜以罪人为之?
宜厚其禄赐,置诸畿甸之外。
"又言:
"君尊如天,臣卑如地。
刚健者君之德,而其道不可屈;柔顺者臣之常,而其分不可亢。
苟致屈以求合,则是伤仁,非所以驭下也;苟矫亢以求伸,则是犯分,非所以尊君也。
"帝感悟,命近臣读其奏于殿中。
自崇宁后,增朝士,兼局多,葆光以为言。
乃命蔡京裁定京阳请一切废罢以激怒士大夫葆光言如礼制局详议官至七员检讨官至十六员制造局至三十余员岂不能省去一二上副明天子之意时皆壮之。
政和末,岁旱,帝以为念。
葆光上疏曰:
"太师蔡京强悍自专,不肯上承德意。
太宰郑居中、少宰余深依违畏避,不能任天下之责。
"疏入不报。
且欲再上章,京权势震赫,举朝结舌,葆光独出力攻之。
京惧,中以它事,贬知昭州立山县。
又使言官论其附会交结,泄漏密语,诏以章揭示朝堂,安置昭州。
京致仕,召为职方员外郎,改知处州。
州当方腊残乱之后,尽心收养,民列上其状。
加直秘阁,再任,卒,年五十八,州人祠之。
(节选自《宋史•黄葆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命蔡京裁定/京阳请一切废罢/以激怒士大夫/葆光言/如礼制/局详议官至七员/检讨官至十六员/制造局至三十余员/岂不能省去一二/上副明天子之意时皆壮之/
B.乃命蔡京裁定/京阳请一切废罢/以激怒士大夫/葆光言/如礼制/局详议官至七员/检讨官至十六员/制造局至三十余员/岂不能省去/一二上副明天子之意/时皆壮之/
C.乃命蔡京裁定/京阳请一切废罢/以激怒士大夫/葆光言/如礼制/局详议官至七员/检讨官至十六员/制造局至三十余员/岂不能省去/一二上副明天子之意/时皆壮之/
D.乃命蔡京裁定/京阳请一切废罢/以激怒士大夫/葆光言/如礼制局详议官至七员/检讨官至十六员/制造局至三十余员/岂不能省去/一二上副明天子之意时皆壮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3分)
A.不第,又叫“落第”、“下第”,指科举考试不中,“及第”与之相反。
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学生的出身多为官宦子弟,亦有家境贫寒者。
C.擢,只提拔、提升。
表示提升官职的还有声,拔,陟,晋,迁、徙等词语。
D.致仕,指古代官员辞官退休,也称致事,致政的,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葆光了解时局,善于论事。
他请求革除相关弊端,得到皇帝的认可。
辽人李良嗣投奔大宋,朝廷提拔他任秘书丞,黄葆光层层剖析,提出反对意见。
B.黄葆光生性耿直,不畏权势。
蔡京假装请求全部罢兼任官员,他挺身而出上言明议,他关于旱灾的奏疏送入后没能上报,他不畏蔡京权势,欲再上章。
C.黄葆光刚者易折,屡受陷害。
他因蔡京的中伤,被贬知昭州立山县,又因蔡京指使言官论葆光附会交结、泄露秘语罪,被贬安置昭州。
D.黄葆光尽心治理深受百姓爱戴,方腊起义时候,他在除州进行治理,百姓将他的治绩上报,他去世后,州人为他修建祠堂祭供他。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中秘图书之府,岂宜以罪人为之?
宜厚其禄赐,置诸畿甸之外。
(5分)
(2)苟致屈以求合,则是伤仁,非所以驭下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注】①尧夫,范仲淹次子。
彝叟,范仲淹第三子纯礼。
本诗写于宋神宗西宁年间(1068-1077),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出于政治不得意时期。
②青春,即春季。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人与鲜于子骏,范氏兄弟聚饮南园,酩酊大醉,当即写下此诗赠好友。
B.首联写园林偏僻,连绵春雨初停,寒气袭人,反正出于朋友相聚的喜悦。
C.“卧对满窗月”,此举使人从视觉的角度写酒醒后,银色的月光洒满窗。
D.“万象”只有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景象,“群动”意谓宇宙间的各种声响。
E.颈联“万向寂”“群动绝”远近结合,写四周景色,一派沉寂,悄无声息。
15.全是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雎鸠是一种水鸟,雌雄都有固定的配偶,出双入对。
《诗经·关雎》开篇提到这种鸟,是为了给“,”两句起兴。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到蜀中要塞剑阁崔嵬高峻,有着“,”的险要地势。
(3)《赤壁赋》中,苏轼劝说友人,月亮有圆有缺,但终究没有增减,从变化的一面看“”从不变的一面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必羡慕呢!
第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我们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发达国家不能对发展中国家颐指气使,而应充分尊重他们的正当权益。
②当年央视的《百家讲坛》凭借一整天,刘心武等主讲人的独特魅力,其收视率一路攀升,其他同类型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③如果我们只是将“知”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付诸“行”那么这种所谓的“知”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④这个江南小镇和港纵横,河中鱼虾语言和建筑鳞次栉比,建于明代的36座石桥将九条古街连接起来,形成一派优美的水乡风光。
⑤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学校,如今已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了,但依旧好为人师,受到全校师生的敬重。
⑥在中国古代底层,农民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胼手胝足,创造着他们所属时代的绝大部分物质财富。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18.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虚实浓淡等技巧,不仅表现出他对传统哲学的思考,还传达出他对书法本体的体验,即在相互渗透中彰显中国书法和谐统一的诉求。
B.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举办g20峰会可以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声,希望“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于更多国家进行良性互动。
C.在“中国教育改革论坛”上,一位著名学者指出,我们要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宗旨,培养与造就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领域人才。
D.里约残奥会上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让人们看到了勇敢勃发的生命力量,自强不息的生命态度,领略了残疾人体育的别样魅力。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审美主义的现代含义现代含义具有多面性特征。
①如果我们追本溯源,②发现,从康得起,审美主义自身就是有某种限度的。
康德把审美判。
康德把审美判断力规定为人的一种“特殊”认识机能,③拥有这种“特殊”认识技能的人才,具备审美判断力,④不拥有这种“特殊”认识技能的人,也就不可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判断力。
⑤因为有了这种对于审美判断力的限定性规定,⑥我们才将康德的审美主义称为“有限度的审美主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就会
只要
但
只是
所以
B
可是
将会
/
可是
正是
因此
C
但是
就会
只有
而
正是
/
D
然而
将会
只是
/
只是
故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回南天”是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天气现象,其显著特点是空气暖湿,雾多雾重。
这种天气一般出现于每年3.4月间,①:
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定期相遇”且“势均力敌”,从而在华南地区形成潮湿闷热,雾多雾重且持续多日的“回南天”。
每当这种特殊天气到来时,②如关毕门窗或使用除湿机,以防止某些物品霉变。
因为“回南天”③,人们一般“不太欢迎”它的光临。
21.下面是某网站“分享计划”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各字。
(6分)(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正在八楼屋内看动画片的十岁男孩小华,一气之下用小刀将工人的一根安全绳割断,致使其悬在半空,动弹不得,消防大队紧急出动才将工人救下。
事后,警方和家长对小华进行了批评教育,家长向受害者诚挚道歉,并赔偿了一条新的安全绳。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人们对这类“柔性教育”的讨论,“熊孩子”教育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以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上 学期 期中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