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考前仿真模拟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7384173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74.03KB
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考前仿真模拟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考前仿真模拟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考前仿真模拟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考前仿真模拟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
考前仿真模拟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7.化学与生活、科技及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感染“新冠病毒”,坚持每天使用无水酒精杀菌消毒
B.高铁“复兴号”车厢连接关键部位所使用的增强聚四氟乙烯板属于无机高分子材料
C.2020年3月9日,发射了北斗系统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其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高纯度二氧化硅
D.蜡蛾幼虫会啃食聚乙烯塑料袋,并且能将其转化为乙二醇,这项研究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D
【解析】A.为了防止感染“新冠病毒”,坚持每天使用75%酒精杀菌消毒,故A错误;B.高铁“复兴号”车厢连接关键部位所使用的增强聚四氟乙烯板,聚四氟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C.2020年3月9日,发射了北斗系统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其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高纯度单质硅,故C错误;D.蜡蛾幼虫会啃食聚乙烯塑料袋,并且能将其转化为乙二醇,将高分子化合物降解为小分子,这项研究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D正确;答案选D。
8.紫苏醇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紫苏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苯甲醇互为同系物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5种(不含立体异构)
D.能与金属钠反应,还能发生氧化、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A.该物质分子中无苯环,只含有醇羟基,因此与苯甲醇不能互为同系物,A错误;
B.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B错误;
C.该物质分子结构不对称,环上有五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因此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5种,C正确;
D.物质含有醇羟基,可以与Na发生置换反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1LpH=9的CH3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9NA
B.标准状况下,22.4LNO与11.2L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D.过量铜与含0.4molHNO3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0.2NA
【答案】D
【解析】A.25℃,1LpH=9的CH3COONa溶液中,溶液中的c(H+)=10−9mol/L,而溶液中的c(OH−)=10−5mol/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相同,则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5NA,与题意不符,A错误;B.NO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生成四氧化二氮,则标准状况下,22.4LNO与11.2L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A,与题意不符,B错误;C.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体,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C错误;D.过量铜与含0.4molHNO3的浓硝酸反应,稀硝酸也能与Cu反应,则电子转移数大于0.2NA,符合题意,D正确;答案为D。
10.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
阴极上先析出铜
金属活动性:
Mg>Cu
B
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Na2A和NaB溶液的pH
Na2A溶液的pH较大
酸性:
H2A C 加热浸透了石蜡油的碎瓷片,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石蜡油分解一定产生了乙烯 D 室温下,取相同大小、形状和质量的Fe粒分别投入0.1mol/L的稀硝酸和10.0mol/L的浓硝酸中 Fe粒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剧烈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A项、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阴极上先析出铜说明氧化性: Cu2+>Mg2+。 则还原性: 镁强于铜,故A正确; B项、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Na2A和NaB溶液的pH,Na2A溶液的pH较大,说明A2—水解程度大于B—,酸性HA— C项、加热浸透了石蜡油的碎瓷片,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有烯烃生成,不能确定是否有乙烯生成,故C错误; D项、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在浓硝酸中产生钝化现象,两个反应属于不同的反应,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11.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周期。 常温下,元素W与X可形成两种液态物质;Y、Z两种元素可组成二聚气态分子(如图所示),其中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W与Z具有相同的负化合价 B.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Z>Y>X>W C.Y2Z6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工业上可电解X与Y形成的熔融化合物制取Y的单质 【答案】B 【解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周期”,由此可推出W为氢元素(H);由“元素W与X可形成两种液态物质”,可推出X为氧(O)元素;由“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可推出Y为第三周期元素铝(Al);由“Y、Z两种元素可组成二聚气态分子”结构,可确定Z与Al反应表现-1价,则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从而确定Z为氯(Cl)元素。 A.W(H)与Z(Cl)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中,都可表现出-1价,A正确; B.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Al3+>H+,B不正确; C.Al2Cl6分子中,由于有2个Cl原子分别提供1对孤对电子与2个Al原子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 D.工业上制取金属铝(Al)时,可电解熔融的Al2O3,D正确;故选B。 12.某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LiCoO2中的Li+穿过聚内烯微孔薄膜向左迁移并嵌入石墨(C6表示)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xLi++Lil-xCoO2 B.放电时,该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放电时,b端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池总反应为LixC6+Lil-xCoO2 C6+LiCoO2 【答案】C 【解析】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电解池在工作时,阳离子移向阴极,因此石墨极是阴极,含钴的是阳极,据此来分析各选项即可。 A.充电时,阳离子( )从阳极脱嵌,穿过薄膜进入阴极,嵌入石墨中,A项正确; B.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原电池是一类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项正确; C.根据分析,b为电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误; D.根据分析,整个锂电池相当于 在正极和负极之间不断嵌入-脱嵌的过程,D项正确;答案选C。 【点睛】锂电池正极一般选用过渡金属化合物来制作,例如本题中的钴,过渡金属一般具有多种可变的化合价,方便 的嵌入和脱嵌( 嵌入时,过渡金属化合价降低, 脱嵌时,过渡金属化合价升高,因此无论 嵌入还是脱嵌,正极材料整体仍然显电中性)。 13.丙三酸是一种有机酸,用H3A表示。 25℃时,向1mol•L-1的H3A溶波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滴加过程中各种含A微粒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 c(H2A-)>c(Na+)>c(H+)>c(OH-) B.25℃时,H3A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5 C.b点溶液中: c(Na+)+c(H+)=3c(H2A-)+3c(A3-)+c(OH-) D.当该溶液中c(HA2-)=c(A3-)时,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7mol•L-1 【答案】D 【解析】由曲线分析可知,a点溶液中c(H3A)=c(H2A-),b点溶液中c(HA2-)=c(H2A-),c点溶液中(HA2-)=c(A3-)。 A.a点是H3A和H2A-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浓度相同,溶液显酸性,溶液中: c(H2A-)>c(Na+)>c(H+)>c(OH-),故A正确; B.25℃时,H3A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K2= ,c(HA2-)=c(H2A-)时,pH=4.58,则K2=10-4.58,数量级为10-5,故B正确; C.b点溶液中c(HA2-)=c(H2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Na+)+c(H+)=c(H2A-)+2c(HA2-)+3c(A3-)+c(OH-)=3c(H2A-)+3c(A3-)+c(OH-),故C正确; D.当该溶液中c(HA2-)=c(A3-)时,溶液的pH=5.83,c(H+)=10-5.83,此时溶液中的氢离子主要是HA2-电离产生的,所以c(H+)水=c(OH-)水= =10-8.17mol•L-1<10-7mol•L-1,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c点溶液中(HA2-)=c(A3-),溶液的pH=5.83,溶液显酸性,说明HA2-电离程度大于A3-的水解程度,所以会抑制水的电离,则25℃时,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c(H+)<10-7mol•L-1。 26.(14分)二硫化钼(MoS2,其中Mo的化合价为+4)被誉为“固体润滑剂之王”,利用低品质的辉钼矿(含MoS2、SiO2以及CuFeS2等杂质)制备高纯二硫化钼的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中加入氢氟酸是为了除去杂质Si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在“氧化焙烧”过程中主要是将MoS2转化为MoO3,在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若氧化焙烧产物产生烧结现象,在“氨浸”前还需进行粉碎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氨浸”后生成(NH4)2Mo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向“氨浸”后的滤液中加入Na2S后,钼酸铵转化为硫代钼酸铵[(NH4)2MoS4],加入盐酸后,(NH4)2MoS4与盐酸反应生成MoS3沉淀,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高纯MoS2中仍然会存在极微量的非整比晶体MoS2.8等杂质,在该杂质中为保持电中性,Mo元素有+4、+6两种价态,则MoS2中Mo4+所占Mo元素的物质的量分数 为__________。 (6)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是一种无公害型冷却水系统金属缓蚀剂,可以由MoS2制备。 在制备过程中需加入Ba(OH)2固体除去SO42−,若溶液中c(MoO42−)=0.4mol/L,c(SO42−)=0.05mol/L,常温下,当BaMoO4即将开始沉淀时,SO42−的去除率为____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已知: 259℃,Ksp(BaMoO4)=4.0×10−8,Ksp(BaSO4)=1.1×10−10]。 【答案】 (1)SiO2+4HF=SiF4↑+2H2O (2)7: 2 (3)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浸出速率MoO3+2NH3•H2O=(NH4)2MoO4+H2O (4)MoS42−+2H+=MoS3↓+H2S↑ (5)1: 5 (6)97.8% 【解析】 (1)杂质SiO2与氢氟酸反应产生SiF4、H2O,反应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2)高温焙烧,MoS2与O2反应产生MoO3和SO2,反应方程式为: 2MoS2+7O2 2MoO3+4SO2,在该反应中Mo、S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所以MoS2作还原剂,O元素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被还原,O2作氧化剂,则在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 2; (3)“氧化培烧”进行“氨浸”前需对焙烧物进行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提高浸出速率;氨浸后生成(NH4)2Mo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oO3+2NH3•H2O=(NH4)2MoO4+H2O; (4)(NH4)2MoS4在溶液中应该电离出NH4+和MoS42−,MoS42−在酸性环境下生成MoS3沉淀,另外的生成物只能是H2S气体,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MoS42−+2H+=MoS3↓+H2S↑; (5)设在1mol的MoS2.8中Mo4+与Mo6+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x+y=1,根据化合价代数之和为0,则有4x+6y=2.8×2,解得x=0.2,y=0.8,所以该杂质中Mo4+与Mo6+的物质的量之比 =0.2: (0.2+0.8)=1: 5; (6)当BaMoO4即将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Ba2+)= =1.0×10−7mol/L,由于Ksp(BaSO4)=1.1×10−10,则此时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c(SO42−)= mol/L=1.1×10−3mol/L,所以SO42−的去除率为 ×100%=97.8%。 27.(14分)烯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实验室主要用浓硫酸或浓磷酸作催化剂使醇脱水制取烯烃。 某同学使用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 设计方案如下: (一)主要仪器和试剂 仪器: 50mL圆底烧瓶、分馏柱、直形冷凝管、10mL量筒、分液漏斗、100mL锥形瓶、蒸馏头、接液管。 试剂: 10.0g(10.4mL,0.1mol)环己醇、5mL浓磷酸、氯化钠、无水氯化钙、5%碳酸钠水溶液。 (二)查阅实验所涉及的反应物、催化剂、产物的各种物理性质,列表如下: 化学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 161.1 稍溶于水 磷酸(85%) 98 1.83 213 易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9 83.3 微溶于水 (三)实验流程 请回答: (1)加热过程中,若忘记加沸石,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粗产品分去水层所需要用到的主要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用浓磷酸代替浓硫酸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主要副产物为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5)在提纯环己烯时,用等体积的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加入3~4mL5%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水浴蒸馏最后得到7.0g产品,则反应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先停止加热,待反应液冷却后再加入沸石 (2)分液漏斗 (3)浓磷酸氧化性比浓硫酸弱,防止浓硫酸氧化有机物 (4)环己醚 (5)降低环己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产品损失除去产品中少量的磷酸 (6)85% 【解析】 (1)加热过程中,若忘记加沸石,应先停止加热,待反应液冷却后再加入沸石,故答案为: 先停止加热,待反应液冷却后再加入沸石。 (2)由实验流程以及表格中环己醇、浓磷酸、环己烯的溶解性可知,将粗产品分去水层的实验操作为分液,因此所需要用到的主要实验仪器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 分液漏斗。 (3)浓硫酸的氧化性强,加热时易氧化有机物,而浓磷酸的氧化性比浓硫酸弱,故使用浓磷酸更好,故答案为: 浓磷酸氧化性比浓硫酸弱,防止浓硫酸氧化有机物。 (4)醇在浓磷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但同时也可能发生分子间取代反应,生成环己醚,故答案为: 环己醚。 (5)因环己烯微溶于水,故洗涤时用饱和食盐水可降低环己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产品损失;因产品中还有残留的磷酸,加入5%碳酸钠溶液是为了除去产品中少量的磷酸;故答案为: 降低环己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产品损失;除去产品中少量的磷酸。 (6)加入的环己醇为10.0g,根据以下关系式分析: 环己醇~环己烯 100g82g 10.0gx ,解得x=8.2g,理论上应生成的环己烯为8.2g,反应的产率为 ×100%≈85%,故答案为: 85%。 28.(15分)2019年10月27日,国际清洁能源会议(ICCE2019)在北京开幕,一碳化学成为这次会议的重要议程。 甲醇、甲醛(HCHO)等一碳化合物在化工、医药、能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1)甲醇脱氢法可制备甲醛(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均为气态),反应生成1molHCHO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 已知: CO2(g)+3H2(g)=CH3OH(g)+H2O(g)∆H=-49.5kJ/mol 则反应CO2(g)+2H2(g)=HCHO(g)+H2O(g)∆H=______kJ/mol (2)氧化剂可处理甲醛污染,结合图象分析春季(水温约为15℃)应急处理被甲醛污染的水源应选择的试剂为____(填化学式)。 (3)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可用于工业上合成甲醇: CO(g)+2H2(g)⇌CH3OH(g)∆H=akJ/mol ①按 =2投料比将H2与CO充入VL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定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a___(填“>”或“<”)0;压强p1、p2、p3由小到大的关系是______。 ②在温度为T1℃,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CO发生上述反应,起始时c(H2)=c(CO)=2.0mol/L。 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图中的M点对应的转化率,则在该温度下,对应的N点的平衡常数为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工业上利用CH4(混有CO和H2)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制取H2,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逆=k•c(CO)•c3(H2),k为速率常数,在某温度下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CO浓度(mol/L) H2浓度(mol/L) 逆反应速率(mol·L-1·min-1) 0.1 c1 8.0 c2 c1 16.0 c2 0.15 6.75 由上述数据可得该温度下,c2=_____,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常数k=____L3∙mol-3∙min-l。 (5)用甲醇可以制备甲胺(CH3NH2),甲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 25℃时,甲胺的电离常数Ka=9.25×10-7。 该温度下,反应CH3NH2+H+ CH3NH3+的平衡常数K=___(填数值)。 【答案】 (1)+34.5 (2)Ca(ClO)2(3)①<p3<p2<p1②4.17(4)0.21.0×104(5)9.25×107 【解析】 (1)由图可知1molCH3OH分解为1molHCHO和1molH2需要吸收能量463kJ/mol-379kJ/mol=84kJ/mol,所以图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i: CH3OH(g)=HCHO(g)+H2(g)∆H=84kJ/mol,又已知ii: CO2(g)+3H2(g)=CH3OH(g)+H2O(g)∆H=-49.5kJ/mol,由i+ii可得方程式CO2(g)+2H2(g)=HCHO(g)+H2O(g),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反应∆H=84kJ·mol-1+(-49.5kJ/mol)=34.5kJ/mol; (2)分析图像可知,水温约为15℃时.选择Ca(ClO)2处理被甲醛污染的水源时,甲醛去除率更高; (3)①据图可知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小,即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H<0,即a<0;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所以p3<p2<p1; ②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所以M点和N点平衡常数相等,M点CO的转化为40%,初始投料为2.0mol/L的H2和CO,则列三段式有: 该反应平衡常数 ; (4)根据v逆=k•c(CO)•c3(H2),由表中数据可得: c13= ,c2= ,所以有 ,解得k=1.0×104L3·mol-3·min-3,带入c2的等式可得c2=0.2mol/L; (5)甲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所以其电离方程式为CH3NH2+H2O CH3NH3++OH-,所以Ka= ,反应CH3NH2+H+ CH3NH3+的平衡常数K= =9.25×107。 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在照相底片的定影过程中,未曝光的溴化银(AgBr)常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解,反应生成Na3[Ag(S2O3)2];在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使Na3[Ag(S2O3)2]中的银转化为Ag2S,并使定影液再生。 将Ag2S在高温下转化为Ag,就达到了回收银的目的。 (1)铜、银、金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相邻周期,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2)Na、O、S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3)S2O32-离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心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Na3[Ag(S2O3)2]中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______。 A.离子键B.共价键C.范德华力D.金属键E.配位键 (5)在空气中灼烧Ag2S生成Ag和SO2,SO2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其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 SO2易溶于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碳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的晶体是已知最强的还原剂之一,碳的某种晶体为层状结构,钾原子填充在各层之间,形成间隙化合物,其常见结构的平面投影如图所示,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___。 (7)现在人们已经有多种方法来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X射线衍射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对金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出金晶体的晶胞属于面心立方晶胞(与铜的晶胞相似)。 若金原子的半径为am,金的密度为ρg·cm-3,金的摩尔质量为Mg·mol-1,试通过这些数据列出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d104s1 (2)S2-、O2-、Na+ (3)sp3 (4)ABE (5)3V形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和水均为极性分子,且SO2和水反应 (6)KC8(或C8K) (7)NA= mol-1 【解析】 (1)铜为29号元素,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答案为: 3d104s1; (2)Na、O、S简单离子中,S2-的电子层数为三层,Na+、O2-的电子层数为二层,且O的核电荷数小,离子半径大,所以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O2-、Na+。 (3)S2O32-离子,其中心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4)Na3[Ag(S2O3)2]中存在的作用力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 (5)在空气中灼烧Ag2S生成Ag和SO2,SO2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 其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 SO2易溶于水,原因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和水均为极性分子,且SO2和水反应。 (6)从常见结构的平面投影分析,在一个三角形内,K原子占3× = 个,而C原子占4个,所以其化学式可表示为KC8(或C8K)。 (7)金晶体的晶胞属于面心立方晶胞(与铜的晶胞相似)。 若金原子的半径为am,设晶胞的边长为x,则x2+x2=(4a)2,x=2 m,金的密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考前 最后 仿真 模拟 理科 综合 化学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