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7383958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9.23KB
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导学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进行编排,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2、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3、注意适度拓展,可让学生查查资料、讲讲故事、听听介绍、读读章节,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理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
三、单元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18、将相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把握个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懂得于是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学习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学习难点
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课题名称:
《将相和》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节:
2013年月日第节课
学习目标
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故事“完璧归赵”,感受蔺相如的智勇双全。
课前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有关句子)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削弱 胆怯廉颇 乘机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中的“将”是指( ),“相”是指( ),“和”是( )的意思。
通过( )这个故事,说明将相之间要( )。
2.这篇课文按顺序讲了三件事,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
3、请你查阅有关资料,把你对《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呢?
请你把故事的名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我能熟读课文,并能复述文章内容。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一)学生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二)学生按下列提纲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
.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
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
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三、合作探究,学习“完璧归赵”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
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
(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无惧无畏)
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四、达标检测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chēnchēng)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 型),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liáng liàng),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 充)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和读音。
2、我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称赞( ) 诚意( ) 隆重( )
3、蔺相如怎么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用“______”和“﹏﹏”画出蔺相如要撞璧的动作和语言。
5、我根据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
(1)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
A、展示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B、赢得送璧回国的时间。
C、使赵国完全占据主动,秦国理屈被动。
D、祝贺秦国取得宝璧。
(2)下面对“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秦王喜欢和氏璧。
B、秦王不怕失信于天下。
C、蔺相如又机智又勇敢,秦王很怕他。
6、蔺相如为什么要说:
“这块璧有点毛病,让我指给你看,”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将相和
事件人物
完璧归赵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课后反思
课题名称:
《将相和》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节:
2013年月日第节课
学习目标
1、学习“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两则故事。
2、了解故事来龙去脉,体会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比一比,组词语。
隆( ) 壁( )辞( ) 拒( ) 泰( )瑟( )
降( ) 璧( )词( ) 距( ) 秦( )琴(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理( )气( )( )心( )力
无( )之( ) ( )无不( )
负( )请( ) ( )无不( )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课文中将三个小故事连接在一起的句子抄下来,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5.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人?
把你喜欢的理由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生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二)学生自主学习“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理解人物形象
1、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
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说犯错,不能说有罪。
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以可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
)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四、达标检测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资料。
你知道为什么叫这块玉为和氏璧吗?
请你读读下面的故事,你就会知道它的来历了。
和氏璧的故事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①,献给厉王。
王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
王以欺君罪断和左足。
后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王仍以欺君罪断其右足。
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
文王派人问他,他说:
“吾非悲刖②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③,贞士而名之以诳。
”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
【注释】
①璞玉:
没有琢磨的玉。
②刖:
古代砍掉脚的酷刑。
③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伤心的是把宝玉叫做石头。
④贞士而名之以诳:
把正直的人说成是欺骗。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事件人物
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
渑池之会知错就改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勇于改过不畏强暴
负荆请罪识大局
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
《草船借箭》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节:
2013年月日第节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
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
)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
2、四人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
三、读课文,讲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做到能简单的讲述这个故事。
(意在使学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
)
课题名称:
《草船借箭》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节:
2013年月日第节课
教学目的:
进一步熟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步骤: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
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课件)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
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
(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
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
行吗?
好吗?
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
懂地理、巧安排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
识人心
识曹操
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
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
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老师读提示语,一、二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三、四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体会一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读后讨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
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板书设计:
11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机妙算懂地利、巧安排
识人心
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
《景阳冈》
课型:
略读课文
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节:
2013年月日第节课
20景阳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
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
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课题名称:
《景阳冈》
课型:
略读课文
课时: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节:
2013年月日第节课
第二课时
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默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
(武松打虎经过是文章的重点。
)
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
3.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件,重点体会:
(1)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来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着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
(2)武松将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大虫急要挣扎……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4.交流讨论:
这段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人物性格特点的?
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
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
(“从半空撺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
5.朗读指导。
6.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指导提示:
(1)在读的基础上,理清打虎经过的三个层次(猛虎出现、猛虎进攻、打死猛虎)。
(2)语言要简练。
(3)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注意适当运用文中的精彩词句。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
)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
4.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5.自由读第一部分,体会心理活动描写之妙。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
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
2.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目睹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习了评价一个人物。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好汉歌》再次响起)
的确,《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宏篇巨著,108位好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阅读呢!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武松打虎过程讲给父母听。
2.阅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
六、板书设计。
老虎:
扑、掀、剪
武松打虎 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武松:
跳、闪、躲、抡、
打、揪、踢、摁
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
《猴王出世》
课型:
略读课文
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节:
2013年月日第节课
21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学生准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课上讨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孙悟空)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
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自学情况,逐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
石猴是从哪来的?
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交流讨论。
(1)问题:
石猴是从哪来的?
(2)问题二:
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小结过渡:
了解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
1.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
(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皆可。
)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反馈交流:
(1)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
我进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
(2)石猴端坐上面道: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单元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