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雨果小说中的浪漫主义与乌托邦情结格式后综述.docx
- 文档编号:27377113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47KB
浅谈雨果小说中的浪漫主义与乌托邦情结格式后综述.docx
《浅谈雨果小说中的浪漫主义与乌托邦情结格式后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雨果小说中的浪漫主义与乌托邦情结格式后综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雨果小说中的浪漫主义与乌托邦情结格式后综述
浅谈雨果小说中的浪漫主义与乌托邦情结
作者:
单雯指导教师:
毛明副教授
(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海口,571158)
摘要:
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人道主义精神和乌托邦情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主要通过对雨果的两部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的分析研究,从审美理想,人生理想和对理想人物的塑造三方面来阐释雨果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手法与乌托邦情结。
关键词:
雨果;浪漫主义;乌托邦;《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TalkingaboutRomanticismUtopianComplexinHugonovels
Author:
ShanwenTutor:
ViceProfessorMaoming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
Hainannormaluniversity,Haikou,571158)
Abstract:
VictorHugowhoseworkswereintensivelytypicalofromanticstyle,humanitarianspiritandtheutopiancomplex,leftadeepimpressionongenerationaftergeneration,isinthefrontrankoftheromanticliterarymovement.ThistextthroughtheanalysistworomanticnovelsNotreDamedeParisandlesmiserables,aimstotoexpoundHugo'sromanticstyleofwritingandutopiasentiment,whichisembodiedintheaestheticideal,lifeidealandmoldingoftheidealcharacters.
Keywords:
Hugo;Romanticism;Utopia;NotreDamedeparis;LesMiserable
引言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富含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是世界文坛的巨匠,尤以浪漫主义小说闻名于世。
其小说形式独特、情节浪漫离奇、人物怪诞丰富、思想深邃缈远,而其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审美理想、一系列反传统的理想人物以及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理想,经过几个世纪的洗礼,一直到今天依然魅力无穷,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
雨果说:
“理想是艺术的动力”。
正是这些理想的力量推动雨果不断创作出令世人赞叹的杰作,在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给后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旨在通过雨果的两部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来分析雨果小说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手法与乌托邦情结。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风格在表现形式上,侧重于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放在创作的首要位置,同时强调主观与主体性,常常使用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出理想中的人物形象。
而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就如同西方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西方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美好得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极其美好的。
所以本文主要从审美理想、人生理想和对理想人物的塑造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雨果小说中的浪漫主义与乌托邦情结。
一.审美理想所渗透出的乌托邦印记
雨果的小说大都是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所创作出来的,他作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从自己
的审美理想出发,按自己头脑中所希望的样子对所收集的具体现实材料加以改造,进而进行一种理想化的创作。
他的审美理想,归结起来表现为对“真”、“美”、“善”的追求。
(一)自然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
雨果审美理想中的“真”即为自然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首先,在雨果的观点中认为“存在于自然中的一切也存在于艺术之中”。
针对当时古典主义学派墨守古老传统,视线局限于宫廷贵族世界,只突出表现王公将相和所谓优美、雄伟的事物,题材和体裁的狭隘等倾向,雨果以真实的名义反对古典主义这种对待自然和现实的片面性表现。
他强调创作要全面地反映生活的整体,要让自然和现实中的一切都能在艺术之中得到真实的反映,无论雅俗美丑。
他还号召作家在小说创作中遵从真实历史,再现过去历史的某一片断或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反映出历史的和民族的时代特征来。
如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特别选择中世纪建筑古迹巴黎圣母院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哥特式大教堂充满着浪漫的复古色彩,更因为它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是历史和时代的见证。
“在那个神权大于王权,宗教盖过法律的时代,巴黎圣母院是整个法国司法,治安和宗教的中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国家的头脑和心脏雨果选择巴黎圣母院来作为故事的背景,正是因为一方面它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以及人们的关注程度之高,另一方面它是揭露统治封建和教会黑暗再理想不过的场所”。
其次,雨果着重强调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在艺术创作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它可能使作品中的人事变得更富有深层含义。
他指出,艺术的真实固然离不开自然的真实,但艺术的真实不可能是绝对的真实,自然中的一切要“经过艺术的魔棍作用”,才能进入到艺术中来,这根“魔棍”即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特别是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认为艺术创作主要由人的主观精神决定,作家从心灵出发,对自然真实情况先进行感知,然后利用理性思维方式进行能动创作才能达到艺术真实。
由于雨果在小说创作中实践了自然之“真”和艺术之“真”的完美结合,因此作品中虽有形象饱满、夸张以至变形的人物,却没有神秘不可理解的形象;虽含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却并没有超出浪漫主义的范围。
《悲惨世界》就是典型:
作品中既有对人们生活细节的真实描绘、对社会的宽视角反映和对人物的传神刻画,又从头至尾贯穿着作家鲜明而强烈的情感;主人公冉·阿让身上更是闪耀着一种超乎常人的色泽,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从这点上,就可以将雨果与以现实为基础的现实主义者和完全无视现实的彻底的唯心浪漫主义者区分开来。
由此可见,雨果的“真”强调的是艺术真实和自然真实的相辅相成,两者不可割裂,共同存在于小说创作之中。
(二)雨果小说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小说的“美”与其小说的表现形式和他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密切相关。
雨果对小说的表现形式有着独到的看法,雨果认为,根本的思想一经选定、表现主题的情节一经构思成型,就“应该寻求一种使他的小说和生活相像的表现方式”。
于是,他提出了一种新小说,这种新小说兼具戏剧性和史诗性,不拘泥于某种表现形式或体裁,一切根据表现的需要而灵活变通;因此这种小说的情节多展现出真实多变的画面,分为各种惟妙惟肖的生活场景,以及与之相配合的陈设和人物的服饰。
人物则通过自己独特的说话行事风格来展示差异化的性格,在繁杂尖锐的冲突中表现思想,抒发情感;再加上维克多·雨果这位浪漫主义艺术大师巧妙的虚构、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等精心创作,小说显得真实而伟大、形象逼真又富于诗意、切合实际的同时也闪耀着理想色彩。
“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美丽善良的爱斯美拉达和她聪明的小羊的精彩表演,加西莫多在圣母院顶楼孤胆英雄式的抵抗,爱斯美拉达与加西莫多两个可怜人的尸骨一经分开即刻化为灰烬等情节,都堪称世界文学中的经典”。
形式的完美、表现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细节描写的栩栩如生是雨果小说“美”的重要内容,而其“美丑对照原则”则是包涵了雨果“美”的精髓。
雨果对美的最高理想就是崇高优美,但他认为在一部成功的作品中不能出现类似于“崇高”和“崇高”这种同性质的对照,“美”也是如此。
相反,滑稽丑怪正好提供了一个出发点,它“不仅能反衬出崇高优美,而且能使读者带着更新鲜敏锐的感觉朝着美而上升”。
滑稽丑怪作为配角在这种相互对照关系中产生了奇妙的作用,能使主角崇高优美在作品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读者也更能通过阅读触碰到小说的灵魂,感悟到小说所传达的真谛,这是雨果的美学理想。
雨果还提出,小说如同现实一样,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形体和心灵同时发挥作用。
人物以及情节在这种双动力的推动下一时滑稽突兀,一时惊心动魄,或滑稽突兀和惊心动魄具存。
在雨果看来,滑稽丑怪是其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只有一种固定典型,丑却有万种姿态,在小说中“有时它聚类成群地以各种完整的性格出现,有时又具有风度和雅致,有时引人发笑,有时又沉默、隐蔽,有时制造恐怖,有时又把刺耳的声音和谐地混合在心灵的最高尚、最悲哀、最虚无飘渺的音乐中”。
因而滑稽丑怪也成为雨果小说艺术中另一种形式的美。
(三)人道主义思想之精髓—“善”
“善”是雨果小说的道德标准,也是其著名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比如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以极大的悲悯之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人民的穷苦生活,虽然这些人们衣衫褴褛,举止粗俗,却拥有远远胜过在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生活的人的美德。
在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丝梅拉达而攻打圣母院的磅礴场面中,作者将整个背景场面烘托得极具慷慨,悲壮,惊心动魄,其中还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展露出来的英勇精神和捣毁圣日尔曼教堂以及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
目的就在于揭露宗教虚伪的本质,宣告禁欲主义终将消亡的结局,歌颂巴黎社会底层人民的善良,勇敢,正直,友爱的美好品质。
它同时也反应出了雨果在当时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人道主义思想,他的创作使得艺术的自由和描写的对象都得到了大大的扩展。
同时更显露出雨果的乌托邦情结。
作者将心灵善良的人们与当时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一大背景做对比,从而严厉谴责了当时的黑暗宗教社会。
反映人民的进步理想和对自由的向往,其丰富的想象推动了创作,也进一步推动了乌托邦文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雨果在小说中始终站在劳动人民和正义的一边,认为“善必然战胜恶”,“使人不成其为人”的社会终究会分崩离析,善良人性也终将复归。
他看到了人道主义的力量,长期崇信以“仁慈博爱”为核心的的感化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和改造人类的有效手段,把人道主义看作是救世良药,希望全社会的人们都能互相关爱,在平等、自由博爱的基础上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新秩序。
他的这种人道主义思想在《悲惨世界》里达到了极端的程度,其作品创作中集中整整两卷的大篇幅来塑造卞福汝主教的形象,把他塑造成为仁慈博爱的化身,超脱一切世俗欲望的纯净透明的道德模范,就如中国神话里手持柳枝向人间抛洒甘露的观世音菩萨一样,他把仁爱的光辉撒向人间,是救人于苦难,引领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一个人间上帝。
虽然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在现实里显得不切实际,但却表现了他美好的愿望,深刻影响着雨果的人生理想和其作品创作中对理想人物的塑造,且贯穿于其小说创作的始终。
二.人生理想所迸发出的乌托邦火花
雨果的人生理想主要包括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
前者主要表现为雨果对个体理想生活环境及忠贞不渝爱情的憧憬,后者则集中体现为雨果对理想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设想和要求。
(一)何为乌托邦
“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意义为‘有理想,或者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它的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即是‘没’‘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托马斯·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始人,他在自己的作品《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位航海家航行时遇到奇乡异国乌托邦的奇妙见闻。
故事中描绘的是一个人类理想的国度:
“财产公有,人民平等,完全按需分配原则,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全民所有,每个人都从事生产劳动,但却有着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有益的科学究和娱乐活动,那里没有象征堕落的场地,如酒店妓院,也没有罪恶。
”
事实却是乌托邦的作者们几乎不认为这样的国家有实现的可能性,至少要以他们所描绘的那种完美形态付诸现实生活是不可能的。
但他们也并非是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像“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
如同柏拉图《理想国》中所显示的,“通常目的是:
藉由扩大对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的描绘,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
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莫尔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
譬如雨果就在自己的作品《悲惨世界》中将设想的善良人士与己当时所处社会的罪恶现象作出了巧妙的对比,构成了一幅超乎现实的绚丽画面作者把善恶相结合,使雅俗并存,表现了事物永恒的双面像,给人们展现出了一副美丑鲜明对比的理想世界。
从而也就达到谴责后者的目的。
“乌托邦主义”是人类情境所固有的,也被作者们用来描写如今社会尝试将某些理论转换成可付诸现实的一种尝试。
有时候“乌托邦”也会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却根本无法实现的愿望和计划等等。
总之“乌托邦”只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一个憧憬而已。
(二)雨果小说中的生活理想
在雨果的小说中,有不少描绘美好生活的浪漫主义场景。
例如另一部作品《海上劳工》,作品中的人物毫无羁绊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自食其力且不为物质所困、不为繁琐的人际关系所累,简单质朴之中充满着平和的快乐。
他们与原始生活所不同的是拥有现代文明;他们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是在遵循特定生活规则与秩序的同时,又享有更多的自由和自我;基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在爱情方面,雨果似乎并不注重作品中人物感情发展的最终结果,也不沿袭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旧俗套,他更在乎的是至纯至真爱情的忠贞不渝和自我牺牲精神。
因此,他作品中的爱情基本上是以暗恋和苦恋的形式进行。
这些感人至深的爱情同时也反映了雨果的乌托邦情结,向往乌托邦式的爱情,希望生活在一个美好,人人平等,没有歧视的理想王国。
(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浪漫主义作家的显著特点,即追求理想、讲求尽善尽美、一般都不满现实;希望摆脱丑恶的现实,创造理想社会与理想世界。
而且他们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借助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者依托想象勾勒出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雨果的一生,可谓经历丰富,亲历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这一系列不平常的政治变革。
作为法国历史和时代的见证人,他从社会变革当中吸取经验教训,以相对深远和现实的眼光,对社会的存在形式提出了较为进步的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设想。
雨果曾提出:
“教条、法律和自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三大桎梏,是套在人民脖子上的三大枷锁。
”但在纠缠着人类的苦难里,“更混杂着一种内在的苦难,最沉重的枷锁,便是人们自己的心”。
雨果把人道主义看作是使人类摆脱束缚,消灾除难的良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理想,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雨果希望在平等、自由、博爱的基础上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新秩序。
“以信条反对教条,以原则反对戒律、以真实反对虚伪、以自由反对专制”。
他的这一社会理想集中体现在小说《悲惨世界》里冉·阿让化名马德兰开办工厂并当选为海滨小城市长的那段经历之中。
马德兰当选市长之后,乐善好施,兴办公共福利事业。
为工人建医院,为孩子建学校、津贴穷教员,创设济贫院,为老弱病残者提供救济金,使大家都过上了舒适安乐的生活。
而且他还很重视技术的革新和工业的发展,使海滨蒙特猗成了一个在贸易上几乎和伦敦、柏林处于竞争地位重要的工业中心。
创造了很多工作岗位,消除了这座海滨小城的事失业,贫穷和苦难,因而深受人们的爱戴。
最值得尊崇的是,马德兰市长在这个城市树立高尚的道德范例,使男工有信念和毅力,女工有好作风,人人都有贞洁观念,都希望做一个诚实的人。
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憧憬是:
“联合渐渐代替对立,而统一又渐渐代替联合,宗教被上帝代替,牧师被父老代替,代替祈求的是美德,代替田亩的是土地,代替语言的是言词,代替法律的是权力,义务代替动力,工作代替卫生,和平代替经济,活的生命代替宣传,进步代替目标,自由代替权威,人,代替人民。
简单说来,未来的图景便是如此”。
不可否认雨果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者,当时他并没有透彻得了解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思想,因而并未没能把握住社会变革的关键,单纯把人道主义当成了变革社会最根本的手段,但他所创作的小说却受到了他所阐述的一些对理想社会和理想生活的看法和观点的深刻影响,因而闪耀着理想的光芒,具有不可低估的进步意义。
三.理想人物的塑造中所折射出的乌托邦光芒。
雨果在浪漫主义小说中寄托审美理想、展望理想社会、追求理想生活,主要就是通过塑造性格多样的理想人物来体现的。
(一)以“卞福汝”主教为代表的“圣人”形象
雨果小说中最高尚的人物形象,就是集仁慈和善良为一体的、具备了一切美德的、是一种体现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圣人”形象。
如小说《悲惨世界》中的汴福汝主教,他和蔼可亲,谦卑,淡漠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对待什么事情,他从来都是正直、诚实、公平、聪明、谦虚、持重的,他每一时刻都是被祈祷,上祭,布施,安慰他人,种园地,实行仁爱、节食、招待过路客人,克己恕人,学习、劳动这些事情充满着”。
汴福汝是雨果人道主义的典型代表,在对冉·阿让的以德报怨的感化上就显示了他的力量,仅凭言行就挽救了冉·阿让被扭曲的灵魂,改变了他的一生。
表现出博爱精神和道德感化的力量,即前文所提到的“善”的力量。
(二)以“冉·阿让”为代表的“超人”形象
雨果小说中最伟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超越于现实生活之上的“超人”形象,他们以与普通人无异的外表湮没在芸芸大众中,独特的只是多些曲折离奇的生活经历。
一到某些关键时刻,他们就会爆发出一种超乎常人的力量,迅速从群众中脱颖而出。
雨果在塑造这些“超人”形象时,往往将他们放在特殊的环境中来突出他们非凡的性格。
如在《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经历青年时代的悲惨生活,并没有以满腔怨恨报复这个社会,相反地在接受了卞福汝主教的感化之后,以博爱仁慈得平和心态度过坎坷的后半生;又如《海上劳工》中的吉利亚特在恶劣的环境中,用简陋的工具与海洋生死搏斗,两人都表现出超凡的能力和超凡的意志。
作者正是借这类形象歌颂了理想中的人物。
(三)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典型美形象
雨果小说中的理想形象还有最独特的两种,即所谓“典型美”和“缺陷美”。
雨果塑造的“典型美”形象的代表人物就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女主角—爱斯美拉达,她内外兼美,不需要外在华丽装饰来点缀。
拥有这种美的人物形象具有“超自然的心灵”,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美到无可挑剔。
在故事中她似乎是美神和天使的化身,集真、善、美于一体。
她有着震撼人心的美丽外貌和特殊气质,给人以美的享受“她舞着,滚圆洁白的双臂高举过头,把那巴斯克手鼓嘣蹦敲响,俊俏、纤弱的脸庞蜜蜂似的转动,金色胸衣平滑无纹,色彩斑斓的衣裙飘舞鼓胀,双肩袒露,裙子散开,不时可见美妙线条的小腿,秀发如漆,目光似火,真的,这是一个火精,一个山林女仙,一个女神,曼纳路斯山的酒神祭女!
”不仅如此,包含在这样惊为天人的外貌之内是同样纯净美丽的灵魂,她毫不做作的善良使得她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比如,她曾奋力挽救了甘果瓦一位误入乞丐王国的诗人;虽然混迹于流浪人之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虽然屡遭迫害,但始终坚守着清白和贞洁,面对克洛德的淫威,表现得宁死不屈,从不苟且偷生。
她不记恨伽西莫多曾经对她的伤害,尽管加西莫多畸形可怕,她也并不嫌弃,在他受刑时还送水给他喝,给他干枯的心灵洒上了甘露;而对于爱情,爱丝梅拉达始终抱着至死不渝的坚贞信念,毫不怀疑心上人对自己的背叛;因而她的毁灭恰恰唤起了读者心底对真、善、美的追求。
(四)外表丑怪内心崇高的灵魂美形象
雨果还刻画了一系列具有缺陷美的人物。
雨果认为,外在缺乏美并不是真正不美,正如他在“美丑对照原则”中提到的“美和美很难产生对照”,缺陷却可以使美更加突出,而且通过反衬所表现的出的这个美是更高理想的,能净化人类心灵的灵魂美。
雨果曾作过一个假设:
“取一个在形体上丑怪得最可厌、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他安置在社会组织的最底层最被人轻蔑的一级上;用阴森的对照的光线从各个方面照射这个可怜的东西;然后,给他一颗与外在极不相符的灵魂,结果怎样?
这卑下的造物在你眼前变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雨果的这个假设在加西莫多这个人物的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研读《巴黎圣母院》全篇可以看出他是善良的化身,是雨果根据“美丑对照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
“伽西莫多长相十分丑陋:
脸是几何形的,鼻子是四面体的,牙齿参差不齐,就连嘴都是马蹄形的,他还是驼背,一只眼晴,耳朵聋,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与丑陋都降临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逼真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他受尽了世俗人们的嘲笑与摆弄,内心却是极其崇高纯真的,是一位极富有正义感的“丑陋之人”。
他内心对爱丝梅拉达的爱慕也混合着同情尊重以及感激,他的这种爱是质朴、无私且永恒珍贵的。
故事的最后,当他知道杀害少女的凶手是他曾经爱过的义父时,毫不犹豫地惩处了凶手克罗德,然后选择与爱丝梅拉达的尸体共眠,继续保护她那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通过这一形象,雨果给世人树立起一个人类灵魂美的典型。
读者在欣赏雨果的小说时,往往会逐渐淡化这些人物的外表,而被他们崇高的灵魂所感动,这就是他们能成为雨果小说主角的意义所在。
传统的典型美给人更多的是自然美感,而缺陷美更突出了美的精髓,即心灵之美。
雨果也恰恰是通过这种极端的美丑对比,以及绝对的邪恶与崇高的对立,使其创作的小说具有一种超乎现实的乌托邦情节。
四结语
19世纪初,随着历史潮流不断向前发展,禁欲主义逐步失去赖以生存的历史土壤而最终宣告破产。
此时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纷纷对理想社会的未来做出了高度设想,其中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极大提高。
在这个完美的想象中,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爱情的权力,正如《巴黎圣母院》中主人公加西莫多和爱丝梅拉达一样,他们的爱情凄美得近乎脱离正常人类社会的认知范围和生活经历,又如《悲惨世界》中冉·阿让,颠沛流离一生最终获得救赎,引起读者的无限感叹,然而这也正是作者雨果所寻求的命运的真实内涵。
总之,雨果是个富于理想的浪漫主义作家,这两部典型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故事离奇曲折,充满悬念的乌托邦情结穿梭其中它以神秘气氛强烈的场面、巧合离奇紧张曲折的情节、以色彩浓烈,爱憎分明的抒情、以大胆夸张的手法、以奇妙丰富的想象力和生花妙笔塑造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理想人物,展示了作者浪漫主义最突出的特点。
他的审美理想和人生理想不仅拓宽了小说的形式,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深化了小说的思想,而且表现出人性觉醒和美的力量,进一步体现了其创作中显著的乌托邦情结,因而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浪漫主义光芒。
尽管一个世纪过去了,雨果的小说依旧历久常新,熠熠生辉。
注释:
[1]雨果:
《论文学》,柳鸣九.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129页。
[2]雨果:
《论文学》,柳鸣九.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45页。
[3]周化嫒.《简评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乌托邦情结》[J].《电影文学》,2012(10)。
[4]雨果:
《论文学》,柳鸣九.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
[5]雨果:
《论文学》,柳鸣九.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
[6].沈露儒.《论雨果浪漫主义小说中的理想因素》[J].《江西社会科学》,2005(02)。
[7]雨果:
《论文学》,柳鸣九.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35页。
[8]雨果:
《论文学》,柳鸣九.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47页。
[9]沈露儒.《论雨果浪漫主义小说中的理想因素》[J].《江西社会科学》,2005(02)。
[10]莫尔.《乌托邦》,胡凤飞.译.北京出版社2007版,第67页。
[11]周化嫒.《简评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乌托邦情结》[J].《电影文学》,2012(10)。
[12]柏拉图.《理想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79页。
[13]莫尔.《乌托邦》,胡凤飞.译.北京出版社2007版,第68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雨果 小说 中的 浪漫主义 乌托邦 情结 格式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