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7376277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5.35KB
历史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docx
《历史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一、学教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形成运用历史地图和文史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思维,自主培养利用史料比较、分析历史现象并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的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二、学教内容
本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课时,属于新授课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是:
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学习内容:
能够运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史料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评价洋务运动,能够利用年代尺理清洋务运动的概况。
能够从中日横向对比中找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对学情的分析要基于两个角度——
1.学习前的知识准备:
通过第八单元第一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全面了解从1840年开始,中国频繁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史实。
本课时内容开始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内外危机加重,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历程,洋务运动是探索的开端。
经过调查,学生课前对“洋务运动”这段历史所知甚少,同时,八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的败因”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特点,为学生抽象思维活动提供形象材料,在充分铺陈史实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对史实进行理性思考,否则,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只能是“无米之炊”。
2.学习前的心理预期: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如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观看影视片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措施及其影响。
面对世界工业文明大潮的冲击,清朝后期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发生重大转折,面临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反复思考“中国向何处去”,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而洋务运动是近代化探索的开端,其采取的具体措施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而本课的一个重要课标依据是“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无论从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还是课标的要求看,洋务运动的措施和影响都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措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时代的进步性,为什么会走向失败,原因非常复杂,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课型
新授课,在呈现方式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即教师提供学习资源(教材),组织并诱导学生以任务为课堂教学中心环节,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模式,使学习者运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七、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课前准备
布置课本阅读任务:
P98—100,下发学习任务单。
学生阅读课本。
课前预习,解决自主学习内容
课堂导入
师:
经过之前第一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列举1840年以来中国遭受外来侵略的几次重大战争?
师:
那么同学们知道在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清政府使用哪些武器装备吗?
教师在学生个别举例后呈现图片(鸦片战争中的弓箭、木质帆船,甲午战争中的铁甲舰队,洋枪洋炮)并简单介绍
师: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甲午战争之间相隔才不过30年,中国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武器装备获得了巨大的改变?
这得归功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开展的洋务运动,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洋务运动,看看它在近代史上留下了哪些印记,对拯救近代中国命运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按时序回答: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生可能回答:
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使用弓箭、大刀,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使用大炮。
学生通过查看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先进的武器设备,感受洋务运动给当时清政府带来军事上变革的震撼。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巩固。
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设计既期望了解学生,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题引入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
二、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及积极影响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学教测评
师:
洋务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呢?
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
展示两则资料,资料1是恭亲王奕䜣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向皇帝递交的奏折文字资料,资料2是李鸿章的文集强调西方器物的厉害。
请同学们根据资料回答,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
师:
在介绍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前,先来区分几个概念。
洋务是泛指与西方国家的一切事物。
洋务运动是指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向西方学习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改革。
而洋务派则是指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僚。
这场运动就是由洋务派掀起的。
师:
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阅读课本98-100页,在年代尺上空白地方填上信息。
师:
同学们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理清了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那么每项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请同学们根据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任选一类措施进行解答。
如在政治方面,洋务运动创办军事企业,训练新式海陆军。
教师提供江南制造总局的相关图片和文字,提问学生洋务运动的军事措施有什么作用?
在经济措施方面,展示两则资料,资料3是民用企业兴起后,外商的损失严重,资料4是官僚、地主、商人在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刺激下,也纷纷投资近代企业,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
在文化教育措施方面,教师提供文字资料,最早的新式学堂同文馆所学的课程,以及清政府派遣幼童赴美留学视频。
师:
同学们再回顾下年代尺上洋务运动整个过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怀着雄心壮志,开展一场自救运动,经过30多年的苦心经营,也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就,然而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一场声势浩大的救亡图存的改革就这么落下帷幕。
洋务运动让我们看到了想要救中国,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是举步维艰的。
那么,洋务运动失败为什么会失败呢?
合作探究:
结合100页两则资料、中日改革表格内容,联系学习单上的相关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中国
日本
政治
经济
军事
教育
社会生活
师:
如果当时的中国,也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先进的思想,那么中国是否能够走上独立自强的道路?
“小试牛刀”:
1.鸦片战争后,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
其中,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2.洋务运动中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措施是()
A.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一批近代企业
B.创办京师大学堂,“中西并用“广育人才”
C.修建京张铁路,废除科举制度
D.创办大生纱厂,提供引进外资
3.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学生经过老师的提示,从材料里提取信息。
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当时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
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
利用西方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学生通过自主梳理,在年代尺上填出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理解脉络。
学生可以任选一项举措,针对文字图片视频史料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得出: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对外来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对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发展大有帮助
——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
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任务单上的资料,分析表格上的各项举措,比较中日同样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失败了,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强国道路。
小组合作,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如官僚贪污,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学习政治制度,也没有改变落后愚昧思想,因此没有让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学生畅所欲言,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学生完成练习,参考答案:
1.B2.D3.C
通过史料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利用年代尺作为学习历史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与思路。
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有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洋务运动的措施及其影响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从材料里提取信息的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习惯。
关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中日措施比较表格,形象直接,学生可以马上得出中日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差异,而文字史料的呈现,则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只改变器物,不改变制度与思想,中国不能实现独立富强。
提出这种假设性问题,是想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理解早期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与不易,落实课程目标,达到情感升华。
练习以选择题为主,直观且可在课堂上使用,效果直接。
课堂归纳、综述
指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列出学习大纲。
简要回顾所学知识,架构本课体系。
作业布置
1.阅读课本并完成作业本
2.通过本课学习,知道评价历史事件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那么评价历史人物也一样。
请同学们自行搜集李鸿章的相关资料,尝试评价李鸿章。
六、教学板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 人教版 初中 三年级 上册 洋务运动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