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物理机械运动实验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371496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25.59KB
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物理机械运动实验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docx
《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物理机械运动实验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物理机械运动实验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物理机械运动实验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
(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A”或“B”)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v=
时间小于65.00.1625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均速度
v=
=16.25cm/s=0.1625m/s
(5)[6]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2.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
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_________)
时间t/s
路程s/cm
0
0
4
12
8
24
12
36
16
48
20
60
(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
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___________。
【来源】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机械运动
【答案】
匀速直线运动不合理。
用10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
由图像可知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物体速度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
(2)[2]由表中数据在图中标出对应点,然后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3]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的图像可知,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4]晓彤的实验中选择的试管太短,气泡运动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误差大,而且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三个气泡的速度本来就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3.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
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照片中A到G的长度L=8.4cm。
照片中A到G的长度
L/cm
①
③
纸锥的平均速度
v/(m·s-1)
8.4
②
④
(1)为了能够从已知的信息计算得出纸锥从A下落到G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格中将空缺的①②③④部分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
(2)观察纸锥下落的照片,可以得出纸锥从A到G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0.84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1.5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先增加后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由表格可知,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知道纸锥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纸锥的实际直径为8.0cm,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因此照片中纸锥和实际纸锥的比例是1:
10,故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为照片中A到G的长度的10倍,即:
H=8.4cm
10=84cm=0.84m,
故①和②应填:
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0.84;
[3][4]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记录从A到G的下落时间,单位s,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从A到G共曝光6次,故从A到G的下落时间为:
t=0.25s
6=1.5s;
故③和④应填:
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1.5;
(2)[5]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加速后匀速。
4.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为1cm、长约50c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小气泡。
(1)在此实验中,我们研究__________(玻璃管/水柱/气泡)的运动情况。
(2)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的。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快/慢)。
(4)实验中气泡经过A点开始计时,测出气泡从A点运动到10cm处、20cm处、30cm处、40cm处所用时间分别为13.0s、26.0s、39.0s、52.2s,把这些数据处理后按要求填入下表中,并计算出各区间相应的速度(小数点后保留
位)。
(_______)
区间
0~10
10~20
20~30
30~40
时间t/s
速度v/(cm/s)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气泡做____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6)根据测量结果,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上画出s-t图像。
(_______)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东台第一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气泡运动慢
区间
0~10
10~20
20~30
30~40
时间t/s
13.0
13.0
13.0
13.2
速度v/(cm/s)
0.77
0.77
0.77
0.76
匀速直线运动;各段平均速度相等(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
【解析】
【详解】
(1)[1]由于本实验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所以,在此实验中,我们是研究气泡的运动情况;
(2)[2]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距离气泡越来越近,所以,玻璃口的塞子是运动的;
(3)[3]物体运动的越慢,运动时间会越长,越容易测量时间,所以,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4)[4]根据题意知道,0~10cm对应的时间为13.0s,10~20cm对应的时间为
26.0s-13.0s=13.0s;
20~30cm,对应的时间为
39.0s-26.0s=13.0s;
30~40cm,对应的时间为
52.2s-39.0s=13.2s;
所以,
如下表所示:
区间
0~10
10~20
20~30
30~40
时间t/s
13.0
13.0
13.0
13.2
速度v/(cm/s)
0.77
0.77
0.77
0.76
(5)[5][6]根据表中数据知道,气泡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6)[7]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所示:
5.某同学在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要测自己骑自行车下坡时(不蹬脚踏板及不抓刹车手把),自行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1)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要求你认为应该选择的器材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该同学找了一段90m长的下坡路,并测得一些数据,请你帮他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t2=__________s,v=____________m/s。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路程(m)
前半程s1=45
后半程s2=45
全程s=90
时间(s)
t1=9
t2=
t=15
速度(m/s)
v1=5
v2=7.5
v=
【来源】云南省昆明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
;刻度尺;秒表;6;6;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
【解析】
【详解】
(1)[1]测量原理是v=
;
(2)[2][3]根据测量原理可知要测量长度和时间,故应该选择的器材有刻度尺和秒表;
(3)[4]后半程速度为
[5]全程平均速度为
(4)[6]比较
、
可知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
(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偏_______。
(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5)通过实验可知:
______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来源】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小大0.03小于
【解析】
【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
;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实验时间不能太短,即小车的速度不能太快。
所以斜面的坡度应该较小;
(3)[3]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AC段的时间
较小,即
会偏大;
(4)[4]由图可知
,
。
所以:
(5)[5]由图可知:
所以
。
7.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计时的电子秒表后,为了方便测时间并减小误差,在实验中应该增加的器材是_________,同时应_________斜面倾斜程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3)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秒表指针旋转不足一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则这三个平均速度中最大的是_________(选填“v1”、“v2”或“v3”);
(4)小明认为,测出小车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
_________(选填“A”或“B”)
A.可行,实验原理相同B.不可行,路程测不准确
【来源】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
金属片减小0.2v2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
(2)[2]为了方便测量,实验器材可以添加一块金属片,先后竖立在斜面的中点和最下端,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记下时间;
[3]减缓斜面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4]小车全程运动的距离
s=1m,
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0.2m/s;
[5]前半程:
s1=0.5m,
t1=3s,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v1=
≈0.17m/s,
后半程:
s2=0.5m,
t2=2s,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v2=
=0.25m/s,
v2>v3>v1,
所以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最大;
(4)[6]如果确定时间t,然后测量小车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小车运动的时间刚好是t时,到达的位置不易确定,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容易测量,导致平均速度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选B。
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其目的是________(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偏_____(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平均速度
_______m/s;若
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________m/s;
(5)下列图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过程的图象的是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来源】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1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v=
小增长大0.240.2③
【解析】
【分析】
【详解】
(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
;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运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一些,所计时间偏小,由公式v=
知所计算出的速度偏大;
(4)由图知,小车从顶端到底端时间tAC=5s,总路程:
sAC=120cm=1.2m,
故全程平均速度:
v1=
=
=0.24m/s;
上半段的路程sAB=0.6m,小车运动时间tAB=3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
=
=0.2m/s;
(5)由图知,BC段时间tBC=2s,sBC=0.6m,
所以:
vBC=
=
=0.3m/s,
vBC>v2,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图像中①表示小车静止不动,②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④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③正确.
9.小嘉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小车出发、经过中点、到达档板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则:
(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路程
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
段的平均速度
=________m/s;
(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时间0.240.2偏小
【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3]由题图可知,全称的路程是
,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4]由题意可知,
,
,小车通过
段的平均速度是:
;
(4)[5]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所以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会导致测量出的路程偏小。
10.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__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___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3)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选择大纸锥还是小纸锥,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选择大纸锥,因为它下落时间较长容易测量
B.选择小纸锥,因为它下落路径基本是直线
C.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纸锥
D.随便选择哪个纸锥对实验都没有什么影响
(4)实验中测出纸锥速度为1.06m/s,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A时间高度刻度尺秒表C纸锥每秒钟下落1.06m
【解析】
【详解】
(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
[2][3]实验中即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
(2)[4][5]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3)[6]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纸锥,可以增大下落的时间,故选C;
(4)[7]纸锥速度为1.06m/s,表示纸锥每秒钟下落1.06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物理机械运动实验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成都 外国语学校 物理 机械运动 实验 单元 综合测试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