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北斗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7369202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48.24KB
浙江省北斗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北斗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北斗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北斗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北斗联盟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政治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以下不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的是()
A.人们进行生产时普遍使用的是极其简陋的石制工具
B.人们进行生产时普遍使用的是极其简陋的金属工具
C.人们劳动对象最初仅限于植物、小动物、昆虫,后来扩展到土地、种子、野兽、牲畜等
D.原始人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也比较低下
【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人们进行生产时普遍使用的是极其简陋的实质工具在原始社会。
该选项是从生产工具的角度进行了正确的分析。
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
B: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是在奴隶社会,而不是在原始社会,B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C:
劳动对象最初仅限于植物、小动物、昆虫,后来扩展到土地、野兽等。
该选项从劳动对象的角度对生产力状况进行了正确的分析。
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
D:
在原始社会,人们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也比较低,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
故本题选B。
2.《疯狂原始人》讲述了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的庇护下生活,每天他们要和同伴们一起去面对野兽、自然灾害、食物匮乏等挑战,由此,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成年人分配产品②生产资料归族长所有
③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④共同劳动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产品为平均分配,①说法错误。
②: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共同所有,②说法错误。
③④:
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的庇护下生活,每天他们要和同伴们一起去面对野兽、自然灾害、食物匮乏等挑战,表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共同劳动,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故③④入选。
故本题选D。
3.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这里的“一定阶段”是指()
A.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
B.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
D.原始的氏族议事会被国家代替
【3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这里的“一定阶段”是指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开始出现剩余产品,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引起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A符合题意。
B:
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只是说明私有制产生,B与题意不符。
C:
奴隶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
C与题意不符。
D:
原始的氏族议事会被国家代替,奴隶制国家出现,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
4.中国率先进入封建社会,为什么两千多年一直走不出封建社会死循环,究其原因是中国在科学技术上一直停留在传统经验水平,生产力没有再进步。
这说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封建的国家政权始终在维护封建制的生产关系
C.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D.“君权神授”钳制了劳动人民的思想
【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中国率先进入封建社会,为什么两千多年一直走不出封建社会死循环,究其原因是中国在科学技术上一直停留在传统经验水平,生产力没有再进步。
这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正确。
BCD:
材料没有涉及封建的国家政权始终在维护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也没有涉及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和“君权神授”钳制了劳动人民的思想,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芦柴棒,是夏衍的作品《包身工》中的一人物形象,形容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包身工”,她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每天劳作,却永远吃不饱,穿不暖。
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
③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发生
④资本主义劳动雇佣关系的存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
芦柴棒,是夏衍的作品《包身工》中的一人物形象,形容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包身工”,她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每天劳作,却永远吃不饱,穿不暖。
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有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主义劳动雇佣关系的存在,①④正确。
②: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会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的特点,与材料无关,②排除。
③:
材料旨在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未涉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发生,③排除。
故本题选B。
6.科学社会主义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旗帜。
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③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科学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②正确。
③: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③说法错误。
④:
空想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其历史意义是()
①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
④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同时也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②④正确。
①: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①与题意不符。
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再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8.选择复兴之路,在当时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不可能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
这是因为
①无数仁人志士无法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
②辛亥革命无法彻底铲除封建势力统治的根基
③中圉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④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的知识。
③④:
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同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③④正确。
①②:
“无数仁人志士无法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辛亥革命无法彻底铲除封建势力统治的根基”并不是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①②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
1.排除法。
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
2.代入法。
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3.组合法。
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9.有学者说:
“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A.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B.促进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C.导致了社会主导力量的改变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9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C:
从材料该学着的观点来看,新的知识分子和北伐军代替了从曾国藩等幕府中来的士和袁世凯训练的新兵,这说明五四运动导致了中国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改变,C应选。
A:
我国的国家政权没有改变,A不选。
B:
说法正确,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但与题干不相干,B不选。
D:
与题干意思不符,D不选。
故本题选C。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始终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统一战线
②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相互衔接
③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④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不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并非始终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统一战线,故①说法错误。
②: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不存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相互衔接,故②说法错误。
③④:
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领导权,由无产阶级领导;二是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三是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故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1.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改造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1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C:
三大改造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由此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C应选。
ABD:
ABD与题意不符,不选。
故本题选C。
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于()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
【1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B: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八大召开于1956年,B符合题意,应选。
ACD:
从以上分析可知,ACD从时间上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故本题选B。
1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C.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一五”计划不等同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是工业而非农业,A不符合题意。
B:
“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B符合题意。
C:
“一五”计划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无关,C不符合题意。
D:
“一五”计划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两弹一星”的成功,大庆油田的开采等,但也存在“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失误。
这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B.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科学理论的支持和引导
D.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1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失误。
这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B符合题意。
C:
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科学理论的支持和引导,C不合题意。
D:
本题强调过程的曲折性,不是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排除D。
故本题选B。
15.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
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
C.伟大转折
D.动荡岁月
【1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题干的时间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诞生是1921年,A不合题意。
B:
曲折探索的时间是1966年,B不合题意。
C:
伟大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是1978年,C符合题意。
D:
动荡岁月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时间是1966〜1976年,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1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由题干的信息可知,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由邓小平主持推行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由此可判断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C符合题意。
A:
1958年开始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A不符合题意。
B:
农业生产合作社存在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B不符合题意。
D: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是通过多次土地制度变革,逐步转变为国家集体土地所有的。
第一次是土地改革是1949.9~1953年春,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经历了三次创业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二个创业高潮点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实行B.建立4个经济特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
C: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故催生第二个创业高潮点出现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C正确。
A:
从1985年开始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A不符合题意。
B:
1980年建立4个经济特区,B不符合题意。
D: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改革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18.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
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
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③确立了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的主导地位
④把农村改革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8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党中央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实现正确领导,是4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实现奇迹般的发展的根本原因,①入选。
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接力奋斗是4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实现奇迹般的发展的根本原因,②入选。
③:
中国仍然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但还没有确立在世界政治经济的主导地位,③不选。
④:
经济建设是是各项工作的中心,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
19.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
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列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有( )
①邓小平理论: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③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①③错误。
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②正确。
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0.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多次用典,阐述“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
我们自信“风景这边独好”的理由是
①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道路自信
②形成了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树立了文化自信
③在党的领导下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高度的制度自信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
题目中,“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的诗句加以强调,之所以自信“风景这边独好”是基于我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道路自信,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了制度自信,①③正确。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②排除。
④: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四个自信”( )
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②相互独立,各自发挥重要作用
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①③④正确。
②:
选项②的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面关于新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时代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迈向共产主义
B.新时代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同步实现全体人民富裕的时代
C.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发展,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新时代是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2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A不选。
B:
应该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实现全体人民富裕,故B不选。
C: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未实现,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故C不选。
D:
新时代是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23.国外一些学者将历经200多年已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资本主义和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进行对比,并提出要克服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中国必须效仿美国的发展道路。
这种观点错误在于没有看到()
①效仿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很多问题就能看得深、把得准
②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一以贯之,不可动摇
④处于成熟阶段的资本主义已趋于完美,效仿就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
一些学者认为,要克服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中国必须效仿美国的发展道路。
这种观点错在没有看到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一以贯之,不可动摇,②③正确。
①:
习近平强调,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①表述错误。
④:
处于成熟阶段的资本主义有很多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并不趋于完美,中国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效仿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4.习近平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一以贯之”的重大理论,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精辟解读。
这“三个一以贯之”是指
①一以贯之坚持反腐倡廉、扫黑除恶
②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④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④:
习近平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一以贯之”的重大理论,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精辟解读。
这“三个一以贯之”是指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贯之增强忧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北斗 联盟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中 联考 政治试题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