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docx
- 文档编号:27365408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52.27KB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docx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孙洁琼
摘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
新课程改革启动后,语文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随之作出相应调整。
在小学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调整、改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问题有:
没有很好把握教学的节奏;教师提问的质量偏低;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笼统。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提问,提高课堂效率;评价学生要以科学、客观为主,鼓励新思路为辅。
关键词:
阅读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启发式原则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中心。
[1]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
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
新课程改革启动后,语文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随之作出相应调整。
然而,在调整、改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没有很好把握教学的节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拓展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会经常出现教学任务完不成、拖堂现象,或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蜻蜓点水”的现象。
(二)教师提问过于机械、死板
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具体、死板,造成学生想问题的思维方式局限、思路狭窄的现象出现。
(三)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笼统
在阅读课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总是以“很好”进行笼统评价,以致学生误以为自己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只要说出来就是对的。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经验不丰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年轻的老师身上,他们学历较高,讲课的风格深受大学老师的影响,喜欢对内容进行拓展和深挖,希望整个一堂课下来能够生动、有趣,并在短时间内拓展讲课内容,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会经常出现教学任务完不成、拖堂现象,或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蜻蜓点水”的现象。
我认为语文教学尤其是在阅读方面是需要拓展的,或者说在语文的教学中拓展是必不可少的。
拓展运用的合理,运用的适时、适量,它对语文的教学对孩子的学习是有特别大的作用的。
至于拓展的度把握不好,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另一个是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有的时候教学目标如果制定得不太合理,那运用拓展的内容可能就不好去把握了。
(二)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够正确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问题。
而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课堂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
如果提问的问题过于具体化,每一个小知识点都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只知道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不是主动的思考问题。
这样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就会造成学生想问题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局限、思路越来越狭窄。
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提问方式不够正确。
(三)没有及时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体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而今强调尊重赏识学生、以人为本,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但是在阅读课中,教师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总是以“很好”进行笼统评价,学生怎么回答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以致学生误以为自己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只要说出来就是对的、是有创意的,这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解决的主要对策
(一)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就应要求他们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这样才有利于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
目标对教学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才不至于使拓展的知识偏离教学内容,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效。
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对教学内容和拓展内容必须是有所取舍的。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取舍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
一节课的容量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多了教不完,少了又太单薄,时间没有充分利用。
目前的情况主要是偏多,追求一节课的“完整效果”,结果不是拖堂就是浮光掠影。
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几个重要目标。
首先,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只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诗词的能力;刚刚学会默读、略读、浏览,到了高年级才要求默读的速度。
学生需要在这一阶段锻炼理解词、句、篇的能力,要达到这个能力,要具有快速准确地辨认汉语拼音音节的能力和认识常用字,这是阅读必需的前提。
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通过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这才是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把握的主要目标。
其次,小学生需要拥有一定的阅读量。
光靠几本课本是学不好语文的。
据我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六年积累的阅读量应该在150万字以上。
由于阅读量达不到,因此这也成为出现当前阅读教学种种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认为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完成的。
老师要让孩子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会查字典,又读过一些书,孩子有了读的基本经验后,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了。
通过他们大量的阅读,在阅读实践中去把握和巩固那些基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再次,拥有一定的积累背诵量。
作为小学这个特殊阶段,背诵的积累很重要。
应该理解熟记一定数量的词语。
还要背诵优秀诗文,这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培养良好的兴趣和习惯都有益处。
以上这些才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的几个重要目标,把握住这些,才能清楚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哪些应该拓展,哪些不需要拓展,整堂课下来学生们才会理解和消化,在时间安排上才会更科学、合理。
(二)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
教师的提问,其实是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一种引导,这种引导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
提问过于具体化,问题就会变得死板,答案单一,这样的课堂,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而老师也容易把学生能够回答出所提出的问题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
有效的提问方式是一种开放式提问法,例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要使学生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就要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大多数老师都会把句子一个一个的列出来,分别请学生朗读,然后再找学生对句子进行理解。
这是一种很死板的提问方式,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的提问方式下,学生的思路就只局限于这几句话上,这样是整篇文章变成了一盘散沙,是一粒一粒的,没有整体感。
如果是这样问“请哪位同学站起来,说说有哪些人对巴迪的诗进行了评价?
”“他们都是什么反应?
”“你从哪些方面能看出来?
”……如果是这样一种问法,我相信,学生们的回答看定会更加积极,答案也会多种多样,更有可能发现连老师都没有发现的新的思路。
这时,老师也可以将教学中的提问与回答设计反过来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另外一个会的同学回答,相信学生亲自提出问题、亲自解决问题,一定会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对问题分析的会更透彻。
当然这不意味着老师这个时候就什么都不用做了,老师仍然是这堂课的“船长”,把握着教学方向,使问题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与重点。
(三)评价学生要以科学、客观为主,鼓励新思路为辅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经常会这样说“嗯,很好,不错,还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乍一听,这样说挺好,既对回答者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又对下一个回答者进行了鼓励,使问题的答案进一步完善。
但老师会忽略这一点,他并没有说明这位同学回答的正不正确,只是说很好,有时学生的回答已经偏离了正题,老师也认为这是发散思维的好的现象,生怕自己的改错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一次得不到纠正,下次还不及时纠正,时间长了学生就不能够正确把握回答问题的要点。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感悟、体验并不一定是全面合理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不全面的回答进行提示,对学生错误、不合理的回答一定要清楚明白地指出来,给予及时的、准确的反馈,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进一步的启发引导,而不是把提问与回答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认为提问完了就完成教学任务了。
在回答得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够允许学生谈谈个人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希望在今后的阅读教学等够更好的有效地进行,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开展。
新课改,让语文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一部新世纪语文教学的“航标灯”,它充分肯定了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明确,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当前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堂教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
比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了,课堂鼓励言语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多了,查找、收集资料的多了,多元解读文本的多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有必要深入到语文教学的内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研究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未来的需求,回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感到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教师对课改中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着很多困惑,教学实践中也就难免出现一些偏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课堂改革的瓶颈。
要想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正确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这样说,主要指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能力还不成正比,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原因,有语文课程复杂的原因等等。
在这里我们找找自身的原因。
就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
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
“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
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
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
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
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
把课文都讲“肿”了。
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二)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凡些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和盲目模仿等原因,教学中盲目活动的现象有所增加,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活动越多越好。
如:
有的教师一节课内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且都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八九次讨论,而内容都是极其简单的问题,学生本来不感兴趣,也无法展开讨论,造成时间浪费。
应该说任何形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再好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钩,都是得不偿失的。
的确,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
下面结合小学语文课文《自己去吧》的教学案例来谈谈这一问题。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老师出示生字“景”,学生讨论后交流识字方法。
生1:
日加上点横头加上口再加上一个小字。
师:
很好!
生2:
日字头加上北京的京。
师:
真棒!
生3:
我给大家猜个谜语,“一个小朋友叫京京,在太阳底下晒太阳。
”
师:
不错。
刚才这些同学都说得不错,你想怎么记就怎么记,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识记“景”。
在本案例中,教师把提倡识记方法多样化当成让学生“你想怎么记就怎么记”,以为只要是学生提出的记法就是合理的,只要是学生的记法就要“尊重”,这样就是“自主”。
我认为,提倡识记方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多样化不等于不优化,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但又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如可以这样引导:
“谁听懂了他的想法?
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你的记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
”等。
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了解记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记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
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谈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
此外,在案例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一概以“很好!
真棒!
”进行笼统评价,这样做的结果真的能促进学习吗?
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评价,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分等,而是有效地促进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案例中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但是显而易见第三位学生的发言更能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一点,更有效的评价学生、鼓励学生。
我认为,教师过多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不仅难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反而导致学生形成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品格,在学生发言后,为了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倾向性评价”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时,针对学生发言中表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要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
在教完这一课的生字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火车”,游戏是由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生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
“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说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在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小朋友年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况——“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情绪高度兴奋,难以平静。
这样的教学设计背离了教学的基本要求,浪费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活跃热闹的气氛中,学生思维却停留在肤浅的状态中。
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请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
教师话音刚落,小组里忙活起来。
组员们开始为充当什么角色此起彼伏。
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后,一些人开始分角色朗读,另一些人却讲闲话、摆弄书本等,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无序杂乱的状况下延续……一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全面,常常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标志。
本案例中,教师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虽然表面热闹,但在小组活动中,为什么小组内会为“当什么”而费尽心机,很清楚,这些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将自己看作单独的学习个体,根本不具备参与合作的心理状态;再者,为什么小组分角色朗读时,会有人开小差?
如果教师明确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担负明确具体的任务,而且个体任务完成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质量的高低,这样一来案例中“开小差”的现象会大大减少;低年级学生不懂得如何倾听、如何分工,所以会各说各的,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学习较差的同学更多是成了陪衬和观众。
可见,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确实只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考试、评价原因,我们很多语文老师把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上,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受到了忽视。
不少教师认为读写是“硬”任务,课标有要求,课本有任务,学校有考核,完不成任务,考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交待。
至于“口语交际”是“软”任务,反正考试考不到,练不练无关紧要。
对于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往往以点带面,“蜻蜓点水”带而过。
这种形式主义影响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与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
因而,大部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仍然是低水平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和不善说。
而习作教学有不少教师这样认为,在考核时只是亏好不亏赖,也就使部分教师对习作缺乏有效地作前指导和具体的讲评,所以,语文教学的内容只集中在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上,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大大缩水,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四)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深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本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
又如,有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用了十几分钟来折纸船。
这些方法颇具有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
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
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五)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
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2、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好像一提到“淡化”段的训练就理解为“不要进行”段的训练。
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因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就应该包括理解段的能力。
我们知道如果不理解每段的内容、层次,就难以理解全篇文章。
而且,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这也是一种阅读能力。
只是在分段和概括大意时要注意两点:
(1)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分段、概括大意,有的课文成人拿来分段概括大意都有困难,教师就可以不安排这方面的训练,有的课文很好分段,(特别是总起—分述—总结)的写法,小学中、高年级必须掌握,还是应安排分段训练的。
(2)概括段意,学生只要大体概括出主要意思即可,不要苛求,更不要求答案统一。
3、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不能有机结合。
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注意渗透写作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不到写的训练。
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都不让学生去感悟。
认为“淡化段的训练”也就是不要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致使学生作文能力有所下降。
4、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们很茫然。
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依据教材、教参把课文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层面上,却不能从课文中提炼出重点字、词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六)教学观念滞后,课堂教学沉闷
目前,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依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上课的第一任务是执行教案,并且一个个预先设计好的情节不停地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逐一说出提纲中预拟的字眼,实际上是让学生“猜”教师手中的底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实在说不出,最后还是由教师一锤定音,教师问完了,教案设计的“板书提纲”,便一字不落地搬到黑板上。
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活,语言不活,缺乏创新意识,老师宁愿上去上一堂平平常常的错漏不多的课,也不愿上一堂有创意的耳目一新的但有可能失败的课,教师如此,学生亦然,自己没有十分把握,不敢回答问题,宁肯重复别人的发言,也不敢冒一下“危险”,更不敢力排众议,独树一帜。
(七)课外阅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去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从这一点来说,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算不上成功。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145万字;课外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
但是从我们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课外阅读量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做练习、试卷上。
就是有的学生自己进行课外阅读,由于缺乏教师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对“新课标”的思想、理念理解不清,把握不准,没有突破性的认识,对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没有体悟。
(二)陈旧的教学依然束缚着自己,始终没有清醒而清晰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意念。
(三)修订的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四)大多数一线老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
(五)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
三、针对以上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建议采取的对策: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本身有优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应当学得更好一些。
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要综合治理。
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是“课内领悟方法,课外求发展”。
仅靠读12本薄薄的教科书,仅靠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是难以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大刀阔斧地改革课堂教学
针对“把课文教肿了”,针对教师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效果仍不理想这一现状,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简约的教学内容,是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教学的较高境界。
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1、教学内容要精。
改革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特别是不同于理科。
数学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而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因为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存在 问题 解决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