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x
- 文档编号:27363343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03.05KB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x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第三节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学生用书P7])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1.直线运动的x-t图象
(1)物理意义:
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物理意义:
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1.(多选)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6m
解析:
选BC.甲图象中的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方向不变,没有来回运动,只是相对于原点的位移,一开始为负,后来为正,选项B正确.乙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先是负向变小,后正向增大,有来回运动,C项正确.
二、追及和相遇问题
1.两类追及问题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
(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2.两类相遇问题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2.(单选)
(2015·河南六市一联)A、B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B在A的前面,两物体相距7m,B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A物体追上B物体所用时间是( )
A.5s B.6.25s
C.7sD.8s
答案:
D
__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__[学生用书P8]_
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
(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
x-t图象
v-t图象
轴
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位移x
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速度v
线
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斜率
表示速度
表示加速度
面积
无实际意义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纵截距
表示初位置
表示初速度
特殊点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表示相遇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单选)(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解析] 根据v-t图象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乙,选项C错误;根据v=
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v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v乙,选项A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乙小于初速度为v2、末速度为v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
,选项B错误;根据v-t图象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
[答案] A
[易错提醒] 对t=0时两条v-t图线不相交,不少同学误认为两物体位置不同.位置是否相同应根据题干条件判定.如“突破训练1”中明确告知t=0时两物体经过同一位置.
1.(多选)(2013·高考四川卷)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在t=0到t=1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
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
选BD.速度图象中坐标的正负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即物体的运动方向,故A错误;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题图知在0~7s内乙物体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总面积为零,故B正确;在0~4s内甲物体的速度始终为正,即这段时间内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C错误;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即斜率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由题图可知D正确.
__追及与相遇问题___________[学生用书P9]_
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
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
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xA+x0
(2)数学判别式法:
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
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
(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
(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
(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
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 法一:
临界条件法
设两车运动时间t速度相等
由v0-(2a)t=at得,t=
①
A车位移:
xA=v0t-
(2a)t2
B车位移:
xB=
at2
两车不相撞的条件:
xB+x≥xA
即:
at2+x≥v0t-at2②
联立①②得:
v0≤
.
法二:
二次函数极值法
设两车运动了时间t,则
xA=v0t-at2
xB=
at2
两车间不相撞须满足
Δx=xB+x-xA=
at2-v0t+x≥0
则Δxmin=
≥0
解得v0≤
.
[答案] v0≤
[方法总结]
(1)解题思路
→
→
→
(2)解题技巧
①紧抓“一图三式”,即:
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
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2.(单选)(2015·湖北黄冈模拟)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一雾霾天,某人驾驶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但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
B.在t=5s时追尾
C.在t=3s时追尾
D.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
解析:
选C.从图象可以看出,小汽车刹车失灵前的加速度a1=-10m/s2,失灵后的加速度a2=-2.5m/s2,假设能追尾,设追尾时间为t,则有小汽车刹车失灵前的位移:
x1=
×(20+30)×1m=25m,小汽车刹车失灵后的位移:
x2=20×(t-1)-
×2.5×(t-1)2,大卡车的位移:
x3=10t,由x1+x2=30+x3得t=3s,则假设成立,所以A、B错误,C正确;如果刹车不失灵,则在t=2s时两车速度相同,这时没有追尾,以后两车间距会越来越大,更不会追尾,D错.
[学生用书P9])
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路面一前一后均以20m/s的速度前进.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止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的2倍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刹车的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100m,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下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审题点睛] 作两车运动的v-t图象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两车的运动性质;
(2)前车停下来的时刻、后车开始刹车的时刻和后车停下来的时刻;
(3)两车的最小距离与图象“面积”的关系.
[解析] 设前、后两车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从刹车开始到停止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由题意知,a2=2a1,则t2=
t1,根据题意作出两车从前车刹车开始的v-t图象.分别为AC和ABD.图中三角形AOC的面积为前车刹车后的位移,且x1=100m,梯形ABDO为从前车刹车后后车的位移,由图象可知,矩形ABCO面积为三角形AOC面积的二倍,三角形BCD面积为三角形AOC面积的
,即梯形ABDO面积为三角形AOC的面积的2.5倍.由此得,后车从前车刹车开始到自己停止通过的距离为x2=250m,因此为使两车不相撞,两车在匀速行驶时应保持的最小距离为:
Δx=x2-x1=150m.
[答案] 150m
[总结提升]
(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t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
(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
3.(单选)汽车A在红灯前停住,绿灯亮时启动,以0.4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
B.A、B相遇时速度相同
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
D.两车不可能相遇
解析:
选C.作出A、B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v-t图象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经过30s时,A车图象所围面积小于B车,所以在A车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两车并未相遇,所以选项A错误;30s后A车以1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随着图象所围“面积”越来越大,可以判断在30s后某时刻两车图象所围面积会相等,即两车会相遇,此时A车的速度要大于B车的速度,选项C正确,选项B、D错误.
[学生用书P10])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三节 运动 图象 相遇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