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7362755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77.64KB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本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
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
2.讲练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3.比较作者等几位古代文人被贬之后的不同态度,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不得志后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相信大家都学过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游记散文——《小石潭记》。
这篇散文虽然篇幅短小,却至今传诵不衰。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领略它的魅力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
文学家、思想家。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秀丽的地方,并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即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2.背景资料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因拥护王叔文的
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
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第四篇。
3.
检查预习
(1)重难字
篁竹(huáng)珮环(pèi)清冽(liè)
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
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
龚(gōng)恕(shù)
(2)通假字
日光下澈(chè)(“澈”同“彻”,穿透。
)
(3)古今异义
以为
可
去
(4)一词多义
从
游
清
可
(5)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
②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因……感到快乐。
)
③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
④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
⑤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
⑥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
⑦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戏,逗乐。
)
(6)文言句式
①倒装句
a.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
)
b.卷石底以出(谓语前置,应为“石底卷以出”。
)
②省略句
a.日光下澈(“澈”后省略宾语“潭水”。
)
b.坐潭上(“坐”后省略介词“于”。
)
c.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余”。
)
三、朗读指导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篁竹:
竹林。
如鸣珮环:
好像佩带的
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伐:
砍伐。
取:
文中指开辟。
清冽:
清凉。
坻:
水中高地。
屿:
小岛。
嵁:
不平的岩石。
岩:
悬崖。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佁然:
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
忽然。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斗折:
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
行:
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悄怆:
忧伤的样子。
邃:
深。
清:
凄清。
隶而从:
跟着同去的。
隶,作为随从,动词。
2.重点句子翻译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有的)成为水中小块的高地,(有的)像是湖中的小岛,(有的)像是凹凸不平的小丘,(有的)像是高峻的山崖。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五、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示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作者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答案示例:
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3.哪些景物使作者感受到了愉悦?
答案示例:
水声、游鱼。
4.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六、课堂小结
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思路非常清晰:
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请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答案示例:
第1自然段:
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2自然段:
写潭中游鱼。
第3自然段:
写潭水的源流。
第4自然段:
写作者游览的感受。
二、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该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
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以拟人的手法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
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移于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
答案示例: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确是个“石潭”。
“如鸣珮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
“凄神寒骨”既写出了石的冰凉,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3.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
答案示例:
“潭中鱼可百
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是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等特点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那样蜿蜒前行,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以此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4自然段又写“悄怆幽邃”?
答案示例: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感情主调是凄苦的。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第4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示例:
凄清寂静的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
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幽邃凄清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在寂寞的处境中的忧伤感情。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赏析“凄神寒骨,悄枪幽邃”一句。
答案示例:
该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概括地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境。
2.“斗折蛇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了小溪的轮廓与外形。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作者写作此文,除了表现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还有别的目的吗?
答案示例: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答案示例:
移步换景,定点特写。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第①段,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在第②段,作者采用“定点特写”的写法写潭水、游鱼,通过写具体景物,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游鱼图。
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其幽清无闻正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映衬,有力地表现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对比和烘托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答案示例: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小石潭记》和《游青溪记(节选)》分别
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游青溪记(节选)
(明)袁中道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答案示例:
《小石潭记》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
《游青溪记(节选)》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或:
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
逼真,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石潭记 部编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省优 一等奖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