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培优补差材料题练习无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362319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5.32KB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培优补差材料题练习无答案.docx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培优补差材料题练习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培优补差材料题练习无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培优补差材料题练习无答案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培优补差材料题练习
1.
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本源一路探寻,我们的祖先曾一度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
但中华民族对海洋的价值取向是“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对海洋的认识始终离不开“民以食为天”的祖训,锁定在“以海为田”的层次上。
当航海活动走出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1封建秩序所能容忍的限度时,给予取缔就成为必然了。
西方国家对海洋的价值取向则是为争夺丰厚的海洋国家利益,进行海外贸易、掠夺资源和殖民拓土。
东西方在海洋文化的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觉得了近代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
——选自王诗成《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先进海洋文化支撑》
据材料二,指出传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海洋文化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经济根
源。
(8分)
3.材料一1850年出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一个贫穷家庭的汤姆斯·立顿是立顿品牌的创始人。
1890年他正式在英国推出立顿红茶。
他的广告词是“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Directfromteagardentotheteapot)。
1892年,立顿开始了全球化运动,先是在美国设厂,接着又在印度开设分店,走进了远东市场。
1898年,立顿被英国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红茶之王”的美名。
1992年,立顿进入了茶叶的原产国,世界上喝茶历史最悠久、饮茶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
——XX百科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立顿成为“世界红茶之王”的原因?
4.材料三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单位:
元/人)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1985年
456
551
724
963
1163
2008年
4533
6195
10345
17888
26982
2008年比1986年增长(倍)
8.9
10.2
13.3
17.6
22.2
归纳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5.材料一书云:
积谷防饥,养子防老。
……“成由勤俭败由奢”,已是家喻户晓的生活箴言和人生座右铭,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
——李锦伟、张明富《明清农村生活消费观点演变因素新探》
材料二(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出现了什么变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依据材料一,指出1850—1920年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趋势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3—1920年英国物价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7.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
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
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
缘起及其治理》
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
8.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
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
“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
”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9.材料三: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10.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
11.材料二1969年,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地下”工厂。
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的第一桶金。
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集体经济“副业”。
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中。
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
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
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
吴仁宝说:
“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现在的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各是指什么?
12.材料四:
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旧式婚姻情况
新式婚姻情况
1.父母之命、煤妁之言
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
证婚人、介绍人、
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
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
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
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依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的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有何进步之处?
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13.材料二:
据有关史料表明,旧西藏占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等农奴主,占有西藏几乎全部耕地.牧场和绝大部分牲畜。
农奴超过旧西藏人口的95%。
农奴主占有农奴的人身,把农奴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可以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
藏族民谚中描写道:
“农奴身上三把刀,差多、租重、利钱高;农奴面前三条路,逃荒、为奴和乞讨”。
旧西藏通行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将人分成三等九级,明确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不平等。
政府有法庭.监狱;大寺庙也设法庭.监狱;领主还可在自己的庄园私设监狱。
刑罚极为野蛮残酷,如剜目.割耳.断手.剁脚.抽筋.投水等。
材料三:
西欧农奴制:
农奴(serf)一词源自罗马人对奴隶的称呼——servus,是人身属于主人的农业劳动者,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受到封建主多
方面的剥削和奴役。
农奴世代耕种庄园的份地,但对土地没有所有权,还必须为封建主服沉重的劳役。
从法律地位看,农奴是不自由人,人身属于主人,且世代相传。
农奴只有被主人释放,才可以解除这种身份。
主人可以将农奴买卖.转让.交换或赠送他人(实际上买卖农奴的情况并不很多)。
但是农奴的生命得到保障,主人不能随便将其杀害。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旧西藏农奴制与中世纪西欧农奴制的异同。
14.材料四:
1959年3月下旬,西藏民主改革正式开始。
开展了“三反”(反对叛乱.反对乌拉差役制度.反对人身依附制度)和减租减息运动,解放家奴,废除人身依附。
在寺庙里,废除寺庙中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建立寺庙民主管理制度,保护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
到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压迫西藏人民的西藏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的军队.法庭和监狱被解散,旧西藏法典及其野蛮刑罚被废止。
广大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成了国家的主人.土地的主人,也成了自己人身的主人。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他们踊跃参加选举,并由此产生了自治区各级权力机关和政府。
一大批翻身农奴和奴隶担任了自治区各级领导职务。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根据材料四,分析概括自民主改革后,西藏的政治和人权状况有哪些改变?
(
15.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
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
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
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
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16.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对此应如何评价?
17.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18.材料一……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
材料二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
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戳戮亿万。
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
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1)材料一、二中的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
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
19.【材料三】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
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
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
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
缘于何故?
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
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
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四】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
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
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
工人的处境最糟:
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
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
……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
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3)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20.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
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
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经济分工的特点,说明英国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1.下列材料是海内外学者关于宋代商业的一些观点:
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革》中把宋朝商业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商业革命。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宋朝除了文化成就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商业上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革命,对整个亚欧大陆有重大意义。
材料三漆侠再《宋代经济史》中认为:
宋朝商品流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粮食,布帛来自农村的产品通过镇市向城市集中,二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产地大批量生产以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
材料四 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
在《国史十六讲》中也指出:
宋朝商业方面的收入要占到整个中央财政收入的1/3强。
其纸币发行比欧洲纸币的使用早600年(欧洲瑞典为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时间为1661年);
材料五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
宋朝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财货流通,在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宋朝的“商业革命”。
(要求: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
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
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
梁漱溟
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他宣称人类的生活依赖其基本的精
神,所以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这是自损其命。
……相反,
胡适和其它一些西化提倡者喊道:
到西方去!
吴稚晖痛骂梁漱溟为“十七世纪的无用之物”。
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
……各种的外来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涌入,在社会重建和民族振兴方面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观点:
由胡适阐释.后来为国民党部分接受的实用主义及逐步进化方法,与中国共产党采用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方法。
——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据材料三,概括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的主要状态。
如何认识这一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人民 高中历史 一轮 复习 补差 材料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