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全一册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同步测试.docx
- 文档编号:27360606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63.38KB
秋季学期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全一册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同步测试.docx
《秋季学期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全一册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学期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全一册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同步测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学期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全一册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同步测试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蔗糖的溶解B.动植物的呼吸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
2.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定,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是( )
A.石墨B.白磷C.浓硫酸D.煤气
3.今年5月8日,“祥云”火炬成功登上“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一大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和火炬在登顶时需要克服的困难( )
A.气温低B.气压低C.重力小D.氧气少
4.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使物质燃烧,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B.所有物质的燃烧都要有氧气参与
C.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物质在纯氧中比空气中燃
烧更旺
5.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
B.水沸腾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
C.热量都被水吸收了,纸没有吸热
D.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6.暑假里某同学与爸爸在西藏旅游时发现爸爸的打火机打不着火,此时打火机内液体还有一半多,火石发光情况正常打不着火原因是( )
A.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B.气压低丁烷气化太慢
C.气压高不易气化D.氧气含量低,丁烷无法点着
7.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
A.水B.氧气
C.可燃物D.温度达到着火点
8.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B.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9.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可燃物燃烧只需耍同时满足2个条件.灭火只要破坏1个条件即可
B.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都有关
C.物质完全燃烧的条件是氧气浓度大,可采取通风,增大接触面积的方法使燃料完全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也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E.燃烧都是剧烈的,一定会发光放热,有烟有火焰
10.实验室中将新制得的还原铁粉(颗粒极细)撒落到空气中,可以见到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星,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燃烧物由于状态不同,着火点可以发生变化
B.燃烧物要助燃剂,比如空气
C.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铁的燃烧是放热反应
11.北方冬天常用煤炉取暖,如果室内通风不好,常会造成煤气中毒.请回答以下问题.
12.(3分)根据中毒机理判断,当CO中毒时,医生对病人的急救方法是( )
A.输葡萄糖B.输血C.输氧D.输生理盐水
13.(3分)要防止煤在燃烧时产生CO气体,则燃烧时煤与氧气的质量比小于或等于( )
A.3:
4B.3:
8C.1:
1D.1:
2
14.(3分)为防止煤气中毒,并提高煤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送风量B.加大煤的用量
C.将煤做成实心块状D.将煤做成蜂窝状
12.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减少CO2的排放B.减少酸雨
C.减少煤的浪费D.减少氧气的消耗
13.下列属于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差异的是( )
①能否放出热量②燃烧后所得主要产物不相同③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同④燃烧时所需氧气的量不同⑤单位质量燃料放出热量多少不同.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全部
14.安全用火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调小进风口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D.存放图书的地方
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15.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
B.红磷着火用沙土扑灭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16.下列有关燃烧、爆炸、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扇子扇灭火焰,因为隔绝了氧气
B.高压锅驼中压力过大引发的爆炸是化学变化
C.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离可燃物
17.如右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从发生火灾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D.淋湿衣服爬出
18.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在冰箱里放入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C.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
19.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B.森林着火时,要向顺风方向跑,脱离火灾区
C.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干粉灭火器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前应做灯火实验
2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家里电器着火,立刻用水扑灭
B.楼层高的室内着火,立刻打开门窗
C.室内着火,火势较大,应该卧着向外爬出
D.家里油锅着火,立刻用水浇灭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1.为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拓展与应用】白磷有剧毒,为了保证安全,烧杯中的白磷必须进行处理,丁丁同学将一支充满某种气体的试管倒插入水中,观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烧,试管内所盛的气体可能是 .
22.请根据燃烧条件,分析,解释下列生活事实的原因
(1)点燃枯柴时,先点燃纸张,再用燃着的纸张引燃枯柴 ;
(2)枯柴堆放紧密时,燃烧不旺,甚至会熄灭;而将柴架起来,中间留空,则燃烧旺盛 ;
(3)扇子能扇灭蜡烛,但扇煤炉却越扇越旺 ;
(4)家庭用煤通常做成中空的“蜂窝状” .
23.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白磷不与热水反应,且密度比水大
(2)说明“达到着点是可燃物着火条件”的现象是“红磷不燃”
(3)热水温度最低也要80℃
(4)热水只对水中白磷起隔绝O2的作用
(5)白磷难溶于水
(6)通入O2,白磷燃烧,说明“与O2接触”是燃烧的条件
(7)这里的O2可用空气代替.
三.推断题(共3小题)
24.白磷是着火点很低的自燃物品,回答下列有关白磷火灾的相应间题:
(1)白磷着火时应该用低压水扑救,不能使用高压水冲击,为什么?
(2)对于喷水冷却后已固化的白磷应如何处理?
依据什么原理?
25.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一仓库先是起火,后来发生剧烈爆炸,据报道剧烈爆炸的原因是仓库中存放大量金属钠.金属钠遇水会生成氢气,容易引发爆炸.所以工业金属钠采用双层包装,外包装为铁桶,内包装为双层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时应该将袋内空气排净.请问存放金属钠的仓库着火能否用水灭火?
阐述理由.
26.随着车辆的增加,汽车尾气带给城市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了,用燃气来代替燃油可以大大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某市的加气站某日发生了爆炸,请你分析爆炸的原因.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精心整理】沪教新版九年上册同步测试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蔗糖的溶解B.动植物的呼吸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
【解答】解:
A、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错误;
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错误;
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错误.
故选:
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
2.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定,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是( )
A.石墨B.白磷C.浓硫酸D.煤气
【分析】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解答】解:
A.石墨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故A正确;
B.白磷易燃是易燃品,属于危险化学品,故B错误;
C.浓硫酸有腐蚀性是腐蚀品,属于危险化学品,故C错误;
D.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易燃是易燃品,属于危险化学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危险化学品的定义,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
3.今年5月8日,“祥云”火炬成功登上“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一大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和火炬在登顶时需要克服的困难( )
A.气温低B.气压低C.重力小D.氧气少
【分析】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气温低、气压低、氧气少,但是对重力的影响较小.
【解答】解:
人和火炬在登顶时需要克服的困难有气温低、气压低、氧气少,不需要克服的困难是重力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海拔高与温度、压强、氧气含量多少等方面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使物质燃烧,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B.所有物质的燃烧都要有氧气参与
C.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物质在纯氧中比空气中燃烧更旺
【分析】根据燃烧和灭火的条件进行选择.
【解答】解:
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故A正确.
B、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故B不正确;
C、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水吸收热量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C正确;
D、物质在纯氧中比空气中与氧气的接触几率高,燃烧更旺;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和灭火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并将知识灵活应用.
5.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
B.水沸腾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
C.热量都被水吸收了,纸没有吸热
D.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纸的着火点小于100℃,而不是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故选项解释错误.错误.
B、水沸腾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是因为热量都被水吸收了,纸没有吸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灵活运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暑假里某同学与爸爸在西藏旅游时发现爸爸的打火机打不着火,此时打火机内液体还有一半多,火石发光情况正常打不着火原因是( )
A.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B.气压低丁烷气化太慢
C.气压高不易气化D.氧气含量低,丁烷无法点着
【分析】可燃物燃烧需满足两个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到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解:
可燃物燃烧需满足两个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到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打火机内还有液体,说明有可燃物,火石发光,说明温度能到到着火点,但打不着火,说明缺氧,即空气中氧气含量低.
故选D.
【点评】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
A.水B.氧气
C.可燃物D.温度达到着火点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
物质燃烧条件:
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分析.
【解答】解:
因为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了,所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灭火只要消灭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8.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B.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分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
【解答】解:
A、红磷是可燃物,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是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故A错误;
B、图1中水下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B错误;
C、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不能提供这样高的温度,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C错误;
D、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我们往往认为水中的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燃烧.但是从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满足燃烧的条件,无论在何环境下都可燃烧.
9.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可燃物燃烧只需耍同时满足2个条件.灭火只要破坏1个条件即可
B.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都有关
C.物质完全燃烧的条件是氧气浓度大,可采取通风,增大接触面积的方法使燃料完全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也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E.燃烧都是剧烈的,一定会发光放热,有烟有火焰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B、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容易发生;
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D、根据燃
烧的概念等分析;
E、根据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解:
A、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缺一不可,可燃物燃烧要满足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只要消灭其中之一,就可灭火,故正确;
B、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浓度等有关,故正确;
C、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的浓度,故正确;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E、燃烧都是剧烈的,不一定会同时发光放热,有烟有火焰,故错误;
故选:
ABC.
【点评】此题所考是基础的知识点,掌握燃烧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0.实验室中将新制得的还原铁粉(颗粒极细)撒落到空气中,可以见到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星,对此现象认识错
误的是( )
A.燃烧物由于状态不同,着火点可以发生变化
B.燃烧物要助燃剂,比如空气
C.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铁的燃烧是放热反应
【分析】A、根据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它不会随着物质的状态不同而改变进行解答;
B、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需要助燃剂进行解答;
C、根据铁粉在空气中燃烧
有氧气参加进行解答;
D、根据燃烧放出热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
A、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它不会随着物质的状态不同而改变,故错误;
B、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星,可知燃烧需要助燃剂,故正确;
C、铁粉在空气中燃烧有氧气参加,所以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故C正确;
D、燃烧放出热量,所以铁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题中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书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1.北方冬天常用煤炉取暖,如果室内通风不好,常会造成煤气中毒.请回答以下问题.
12.(3分)根据中毒机理判断,当CO中毒时,医生对病人的急救方法是( )
A.输葡萄糖B.输血C.输氧D.输生理盐水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中毒原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进行解答.
【解答】解:
一氧化碳中毒原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所以当CO中毒时,医生对病人的急救方法是输氧,而不是输葡萄糖、血液、生理盐水等.
故选:
C.
【点评】此题是对煤气中毒的考查,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3分)要防止煤在燃烧时产生CO气体,则燃烧时煤与氧气的质量比小于或等于( )
A.3:
4B.3:
8C.1:
1D.1:
2
【分析】根据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只要氧气的量充足,就不会生成一氧化碳.根据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的方程式计算出碳与氧气的质量比.
【解答】解:
由于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充分燃烧时的方程式是:
2C+O2
CO2.由方程式可知,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
(16×2)=3:
8.当煤与氧气的质量比小于或等于3:
8.不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点评】要防止煤在燃烧时产生CO气
体,就要氧气的
量要充足.根据充分燃烧时的方程式计算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即可.
14.(3分)为防止煤气中毒,并提高煤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送风量B.加大煤的用量
C.将煤做成实心块状D.将煤做成蜂窝状
【分析】煤炭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使人因缺氧而中毒,所以在烧煤炭时,保持空气流通,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再结合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氧气(或空气)量是否充足充足,二是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解答.
【解答】解:
A、氧气的含有越高物质燃烧越充分,减少送风量,氧气的量会不充足,煤可能会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A不正确;
B、加大煤的用量,会造成煤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B不正确;
C、将煤做成实心块状,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小,不能完全燃烧,C不正确;
D、将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煤完全燃烧,D方法正确;
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促进物质充分燃烧的方法,侧重基础知识的应用,难道不大.
12.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减少CO2的排放B.减少酸雨
C.减少煤的浪费D.减少氧气的消耗
【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CO2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B、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错误.
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煤的浪费,故选项正确.
D、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氧气的消耗,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属于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差异的是( )
①能否放出热量②燃烧后所得主要产物不相同③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同④燃烧时所需氧气的量不同⑤单位质量燃料放出热量多少不同.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全部
【分析】①根据完全燃烧放热,不完全燃烧也放热解答;
②根据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解答;
③根据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物质解答;
④根据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量不同解答;
⑤根据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单位质量燃料放出热量多少不同解答.
【解答】解:
①完全燃烧放热,不完全燃烧也放热,故错误;
②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后所得主要产物不相同,故正确;
③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物质,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同,故正确;
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量不同,故正确;
⑤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单位质量燃料放出热量多少不同,故正确.
答案: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和爆炸等方面的内容.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使产生的气体急剧膨胀,就会发生爆炸.
14.安全用火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调小进风口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D.存放图书的地方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分析】A、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说明气体燃烧不充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原理: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
【解答】解:
A、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说明气体燃烧不充分,应调大进风口,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液化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因为打开抽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D、存放图书的地方起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因为喷出的溶液会损坏图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不完全燃烧的现象、灭火的原理、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
B.红磷着火用沙土扑灭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用嘴吹灭蜡烛,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着火用沙土扑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学期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全一册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同步测试 秋季 学期 新版 沪教版 九年级 一册 41 常见 化学反应 燃烧 同步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