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7355121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21KB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教材分析:
作者张中行和他文中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两人有多年的交情,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与怀念。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语言平易质朴,但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在表现人物时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高尚品德。
【过程与方法】
1.归纳阅读法、讨论交流法、问答法,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
2.通过略读和精读,掌握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
待人厚、律己严,做人、作文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
2.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人记事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句话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而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做的。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人物与写作背景。
(1)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3)背景介绍:
20世纪50年代,作者曾在叶圣陶先生的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圣陶先生有过长期的交往,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情同师友,关系密切。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逝世,作者悲痛难忍,三个月后,写下此篇以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丁卯年(mǎo) 躬行(gōng) 商酌(zhuó)
草率(shuài)生疏(shū)恳切(kěn)
譬如(pì)朦胧(ménglóng)累赘(zhuì)
别扭(biè)拖沓(tà)妥帖(tuǒ)
诲人不倦(huì)修润(rùn)颠沛流离(pèi)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语出《论语·述而》。
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不耻下问:
比喻谦虚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诲人不倦:
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妥帖:
稳当,合适。
拖沓:
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修润:
修改润色。
颠沛流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商酌:
商量斟酌。
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
阅读方法指导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用极短的时间迅速浏览全篇,掌握其梗概。
步骤二:
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层次清晰,标注好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段):
总写叶圣陶先生高尚的品德。
第三部分(第3~5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
表达自己的感想。
2.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
待人宽:
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律己严:
写话重风格,文风重简洁,写作求完美。
3.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主张?
明确:
通过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主张,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高尚,以及努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美德。
步骤三:
精读课文,品析重点语句
〔以第3段为例〕
1.齐声朗读第3段,概括叶圣陶先生所表现出的品质。
明确:
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
2.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
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并谈谈你的看法。
(1)“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
明确:
“描”意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一个“描”字体现出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显示了他对读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
明确:
和不同地方的人说不同地方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通过对比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
(3)“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
明确: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别人请教如何修润文字,足可见叶圣陶先生的谦虚、诚恳、好学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略读的方法,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明白了叶圣陶先生是一个“待人厚,律己严”的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中的叶圣陶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
段落精读
1.文章第3段写叶圣陶先生描标点和让他人为自己修润普通话,这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明确:
对工作认真负责,待人宽厚,谦虚好学。
2.文章第4段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能不能将其删掉使文章更简洁呢?
明确:
不能。
叶圣陶先生送客这些事虽小,却能反映出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的品格。
3.文章第5段写作者与叶圣陶先生未能相见的事,从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非常注重友谊、关心他人的人。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
“写话风格”。
具体内容: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
步骤二:
语句品析
1.作者在第1段末尾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指的是什么?
明确:
旧年将去,叶老去世。
2.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有何作用?
明确:
抒情和议论。
一方面表达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痛,另一方面表现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产生的深远影响。
步骤三:
写作手法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可以从语言、结构、修辞、内容等角度进行总结归纳。
明确: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
但在写作时,他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
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
本文堪称实践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
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三、课堂小结
通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我们洞察到了叶圣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圣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刻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儒者的风范,希望同学们能向这些优秀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四、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后,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
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并做些修改。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并能根据文中议论的语句把握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格。
但对于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学生目前只能够从内容的层次理解,在实践中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部编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叶圣陶 先生 二三事 省优 一等奖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