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一单元整体化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7354970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1.17KB
部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一单元整体化教学设计.docx
《部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一单元整体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一单元整体化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一单元整体化教学设计
二上第一单元整体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作为本册的开篇单元,本单元所选的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大自然,围绕着“童话”为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和《语文园地一》,不管是课文、古诗还是儿歌,入选的内容都从不同的角度讴歌和赞美了大自然的事物。
不管是课文、古诗还是儿歌,入选的内容都从不同的角度讴歌和赞美了大自然的事物。
《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小蝌蚪,在鲤鱼和乌龟的指引下,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也变成了小青蛙。
告诉我们要从小学会独立的生活,遇到问题要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
《我是什么》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如云、冰雹、雪等。
还讲述了水的利与害。
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
我还知道了要让水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儿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告诉我们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0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梅花》。
3.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水”的相关知识以及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启发学生的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探索自然的兴趣。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生字。
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借助图片,能仿照课后例句,用“披、鼓、露、甩”各说一句话,体会动词的正确用法。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动词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
激趣导入
1.图片导入。
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子。
2.揭示课题,读题,导入新课。
第二板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
(1)指名领读新词,开火车读。
注意字音:
“哇”是轻声;“啊”是第一声,迎;“顶”是后鼻音;“捕”bǔ不能读成“pǔ”;多音字:
教。
(2)新词到了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
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大意。
(1)读书圈画。
师:
小朋友们,小蝌蚪找妈妈,一路上,他们都遇到了谁?
请你把他们的名字圈出来。
(2)交流并板书(或者贴图)。
第三板块:
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了解小蝌蚪生活在池塘里。
(1)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2)学习“池塘”。
①读准字音。
②说说图中池塘的样子,识记生字“塘”,左边提土旁表示池塘里的水是被土包着的。
③联系生活,说说“池塘”还可以叫作什么。
(水池、水塘)养鱼的池塘可以叫作——(鱼塘),养荷花的池塘可以叫作——(荷塘)。
2.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1)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①指名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朗读。
②齐读句子。
(2)比较句子,随文识字: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①自由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②正确读生字“脑”、“袋”,读好轻声词“脑袋”。
引导表达:
小蝌蚪的脑袋怎么样?
连用两个“大”给你什么感觉?
③什么颜色的身子?
读好“黑灰色”,展示会意字“灰”的古文字及本义,再到句子中理解“黑灰”。
④什么样的尾巴?
连用两个“长”给你什么感觉?
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的尾巴特别好玩?
动作演示理解“甩”。
(3)练习说话。
看着小蝌蚪的图片说说小蝌蚪的样子,注意用上“大大的、黑灰色的、甩着、长长的”等词语。
(4)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乐。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①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相机理解“迎、追”等动词。
②自由练习。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一人读旁白,两人读小蝌蚪的话,一人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③小组展示。
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及演示,理解“迎、追”的不同意思。
④请学生说说小蝌蚪喊乌龟妈妈,乌龟为什么笑了。
识记生字“龟”,展示象形字“龟”的演变过程。
(2)读文思考。
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根据表格提示画出有关语句并交流。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
小蝌蚪的变化
(用“”画出)
妈妈的特点
(用“~~~~~~”画出)
(长出了两条后腿)
(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了两条前腿)
(大眼睛,绿衣裳)
(3)师:
根据表格,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四板块:
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小朋友们,这节课学的3个自然段里有6个生字要学会书写。
(出示:
两、就、哪、宽、顶、睛)
2.巩固生字。
(1)认识6个生字。
师:
这6个字都认识吗?
不认识的再到文中拼拼音或者请教旁边的同学。
(2)找反义词。
师:
给“宽”找找反义词。
(窄)说说什么东西宽,什么东西窄。
给“顶”找找朋友。
(头顶、屋顶、山顶)
(3)交流写好这些字的要点。
师:
要把这些字写得好看,你有什么建议呢?
(4)重点指导书写“就、哪、宽”。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相机补充:
“就”字左窄右宽,右部短横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撇有穿插写舒展。
“哪”字注意间架结构,左窄右宽写紧凑。
“宽”字每部分挨紧凑,宝盖头写宽,中间部分写窄,下部“见”,竖起笔在竖中线,横折写宽,撇和竖弯钩要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师生讲评。
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5.学生修改。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
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水塘池塘鱼塘荷塘
2.自己再读一遍《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边读,一边记住小蝌蚪的样子,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说说青蛙妈妈的样子。
3.回顾课文一到三自然段。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碰到了谁?
小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第二板块: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教学第4自然段。
过渡:
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他们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小蝌蚪妈妈到底长什么样?
让我们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文。
请学生说说小蝌蚪的新变化。
(2)配图引读。
出示课文第三幅插图与第四自然段内容。
师引读: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____,披着___,露着___,鼓着____。
(3)迁移运用。
①找动词,蹲、披、露、鼓。
②出示课后第三题,联系生活,用动词说一句话。
2.师生合作表演第5自然段。
(1)小青蛙找到妈妈了吗?
(2)从“妈妈,妈妈!
”和“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这两个感叹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好对话。
(3)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看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
“瞪”、“跳”、“蹦”中哪个词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
(4)分角色朗读。
通过师生合作演读课文,理解小青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会小青蛙身体轻盈,动作敏捷。
第三板块:
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1.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
2.“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
3.读一读小青蛙捉害虫的资料。
4.你想对小青蛙说什么?
第四板块:
了解和讲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标出来。
2.朗读标出的句子,说理解。
3.练习讲故事。
(1)出示课后第二题,按顺序把图片连起来。
(2)结合板书,练习讲故事。
师:
可以只讲五幅图中的,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与刚才看的动画片,把故事讲得更加具体生动。
注意用上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
(3)师生共评。
第五板块:
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现生字。
(1)认读词语,自主认读,同桌互读,指名检查。
(2)认读生字。
“开火车”认读,组词练习。
2.指导书写“肚、皮、孩、跳”。
(1)学生自主观察,练习书写生字,并交流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皮”字的笔顺、“孩”字右半边“亥”的笔顺和跳的右边“兆”的笔顺。
(3)再次练写。
(4)展示评价。
【本课练笔】
课后习题三,用“披”“鼓”“露”“甩”各说一句话,并写下来。
【阅读链接】
《小蝌蚪找妈妈》原文
【教学板书】
1小蝌蚪找妈妈
大脑袋(披)绿衣裳
灰黑色(露)白肚皮
长尾巴(鼓)大眼睛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
【教学反思】
2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会认“晒、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片”等10个字。
理解“落、打、飘”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写什么。
3.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2.体会文章用词准确。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
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的课题是什么句?
(发现课题是个问句)学生读题。
第二板块: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在课文里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生字词语:
极小极小、晒太阳、傍晚、越升越高、水滴、小溪、奔跑、海洋、坏事、淹没、冲毁、房屋、猜猜
3.同桌互读,同桌不会的利用拼音互相教一教。
4.去拼音开火车读。
多音字教学“没”。
第三板块:
整体感知
1.认真听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看谁能从字里行间猜出正确的答案。
学生猜猜“我”是什么,由学生把“水”字写在黑板上。
2.“我”在整篇课文里一直都没有告诉同学们“我”就是水,可是“我”一直在给同学们做提示呢。
瞧,“我”刚一开口,就透露了“我”的最大秘密,是什么?
3.“我”会变成什么呢?
自己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边读边在文中圈画答案。
4.谁能把“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按照课文写的先后顺序、清楚完整地说给大家听。
第四板块:
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哪位小朋友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水娃娃是怎么变成云的?
相机正音,重点指导“晒(翘舌音)、傍(后鼻音)”。
(2)相机出示句子:
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
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①师:
水变成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太阳一晒)学习生字“晒”,把东西放太阳下使它干燥叫“晒”,难怪“晒”字是日字旁。
②齐读句子。
结合字理,学习“极”。
甲骨文,表示人之上与人之下两方向所达到的天地两端的限度。
那么“极小极小的点儿”就是表示水变成了小得不能再小的点儿,无数这样的点儿连成一片,就是云了。
(3)云的衣服颜色可多了,谁来读读?
小朋友们,你们什么时候看见“我”穿白衣服?
什么时候看见“我”穿黑衣服?
什么时候“我”会把红袍披在身上?
(相机读准、理解“傍晚”)随机指导一句一句地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4)练习朗读。
这些衣服不断地变化着,又让我们觉得云是那样的美丽,你能美美地读好这句话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在什么情况下又变成了什么?
①启发想象。
如果你也变成了雨,你想落到哪里?
为什么?
看来每滴雨点想去的地方不一样,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就怀着你自己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吧。
②读好句子。
A.比起落下来的雨点,冰雹就没那么温和了。
(播放冰雹视频)你刚才看见了什么?
B.冰雹的破坏力可真大啊。
你能把写冰雹的话读好吗?
(体会“打”)
C.与雨点、冰雹相比,雪娃娃可就更温柔了,你们瞧——(出示雪花飘落图)引读,到了冬天——雪花是飘下来的,咱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体会用词。
水娃娃的用词可真准确,3个不一样的动作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3种不一样的变化,雨落下来,冰雹打下来,雪花飘下来。
咱们现在来做个游戏,你们做出它从空中下来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读。
(3)迁移运用。
你们能用这3个词语分别说一个句子吗?
(交流)
(4)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水会变成云在空中飘浮,云的体温越来越低会变成雨、冰雹和雪从空中下来。
原来水就是这样循环变化着,现在你知道了雨点儿、云、雪他们的共同名字是什么了吧?
不过,要想真正认识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们还得去他的家看看,还得去熟悉他的脾气。
(5)认读两个生字。
出示生字“越、滴”。
认读。
第五板块:
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变、极、片、傍”。
(1)观察生字,师生共编书写口诀。
(参考)
“变”:
上下等宽,两点朝外,横短撇长,捺更长。
“极”:
左窄右宽,撇画穿插。
“片”:
竖撇挺拔,短竖升高,折画内收。
(关注笔顺)
“傍”:
左窄右宽,方字斜中求正。
(2)自主练习。
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
(3)集体讲评。
2.学生修改。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
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多变的水娃娃,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读。
(2)指名轮读。
2.复习生字,指名认读。
第二板块:
学习课文4-5自然段,了解水的用途和危害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水娃娃住在哪里,做些什么。
(2)交流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睡觉
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学习生字。
理解“奔”。
(具体见文本解读部分)
(3)体会语言。
能说成水娃娃在池子里奔跑,在江河里睡觉吗?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其中的言语奥妙,这种拟人的写法是根据各种状态的特点来表述的。
)
(4)体会语序。
“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这4个地点的前后顺序能不能换一换呢?
为什么?
(5)练习朗读。
读出水的不同状态,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我”的性格复杂而多变。
(2)“我”对人类做了些什么?
读一读,记一记: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学习生字。
淹没冲毁房屋
“淹没”。
看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三点水旁)这个自然段里还有一个词语也是两个字都是三点水旁的,找一找。
(灌溉)想想为什么。
(因为它们的意思都跟水有关)理解意思,提醒“没”的读音。
“冲毁房屋”。
图片理解“冲毁”。
(3)联系生活。
小朋友们想一想,人们都想出了哪些办法管住水娃娃,让他光做好事,不做坏事的?
(4)练习朗读。
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
第三板块:
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海、洋、作、坏、给、带”。
(1)重点指导“海”“作”“带”。
“海”:
“每”字头小,竖折的竖向左下稍斜再折向右,下方呈上窄下宽。
“作”:
比较横画竖画的长短。
“带”:
中间秃宝盖最宽,最后一笔悬针竖和第三笔竖上下对齐。
(2)自主练习,集体讲评。
2.学生练写。
【本课练笔】
用“落”“打”“飘”各说一句话。
【阅读链接】
《水妈妈的孩子》
【教学板书】
2我是什么
太阳云遇冷空气雨雹子雪
晒变
水
【教学反思】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法、如”等14个生字,会写“法、如”等10个生字,了解多音字“为”、“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会写10个生字,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2.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①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题目是——《植物妈妈有办法》。
②板书课题,读题,识记生字“植”。
2.读题质疑。
师: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
哪些植物妈妈?
她们有什么办法?
)
第二板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文。
师:
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并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检查朗读。
(2)相机正音。
重点正音:
①读准词语“纷纷、带刺、炸开、观察、粗心”。
②读准多音字:
“得”的两个读音和“四海为家”的“为”的读音。
2.自由练读。
字词都读准了,大家再去读读诗歌,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3.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现在你知道文中出现了哪些植物妈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蒲公英、苍耳、豌豆。
(2)她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
①作者把传播种子说成“旅行”,真有趣。
②学习“旅行”,读准音,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说说自己去过哪里旅行,还想去哪里旅行?
第三板块:
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注意第2句要读出疑问语气。
(2)关注多音字“得”和“为”。
(3)交流词语:
“四海为家”。
你知道什么是四海为家吗?
2.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朗读。
(2)交流体会。
蒲公英妈妈用什么方法让宝宝们旅行?
(3)体会语言。
①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视频,交流看到的画面。
②到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指名朗读。
③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纷纷出发”。
“纷纷”就是接二连三的意思。
说话练习:
“————————————纷纷———————————————————————————————。
”
④想象画面,读好句子:
师:
孩子们打着降落伞会到哪些地方去呢?
(展开想象)
⑤再读第二小节,读出画面感。
第四板块: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生字“如、她、娃、法、脚”,练习组词。
2.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如、她、娃”。
①观察异同。
相同的是都是左右结构、女字旁,不同的是右边部分长短不同,②指导写法。
“如”字右边是个“口”,起笔低,写得短,“她”字右边是个“也”,左右等高,但起笔低,横画斜,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竖弯钩起笔高低不同,“娃”字右边是个“圭”,右边四横等距,长短不一。
③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④讲评修改。
(2)出示生字“法、脚”,一看二写三对照。
①观察异同。
相同的是,都有“去”,但大小不同,在“脚”中小,因为“脚”由3个部件组成且笔画多,而“去”在“法”中大。
②指导写法。
“脚”三部分窄且紧密,上下不取齐。
“月”居左中,“去”居中上,单耳旁居右下,高低长短错落有致。
“法”左窄右宽。
③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④讲评修改。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
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植物如果准备纷纷娃娃四海为家
旅行带刺底下炸开离开办法她
(2)自由认读,同桌互读。
(3)指名认读。
2.说话练习。
回顾内容,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
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第二板块:
精读课文
(一)交流第三到五小节。
1.学习第三小节。
(1)交流感受。
你喜欢苍耳妈妈的办法吗?
为什么?
(2)认识苍耳。
出示实物,认识“刺”字。
(3)设身体验。
假如你是小动物,你想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
适时再次体会“四海为家”的含义。
(4)朗读第三小节。
2.交流第四小节。
(1)交流感受。
师:
作者认为谁的办法最好?
你从哪里看出来?
学习“更”字,读准音,认清形。
(2)比较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你最喜欢哪一句?
师:
课文里的句子表达好在哪里?
(3)朗读第四小节。
3.学习第五小节。
(1)质疑导入。
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三种传播种子的办法?
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读文交流。
师:
齐读第五小节,说说“那里”是指哪里。
怎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这些知识?
(学习“观察、粗心”)
(3)积累词语。
出示“很多很多、许许多多”。
师:
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4)朗读第五小节。
4.指导背诵。
(1)对照板书,同桌试背。
(2)指名背诵。
第三板块:
仿照课文,创编儿歌。
(课后习题三)
1.看图交流,创编儿歌。
(1)出示柳树图,看来,许多植物妈妈都有自己的好办法。
这是什么植物?
她的宝宝藏在哪里呢?
(要点:
柳树的种子藏在柳絮里;出示柳絮的图片)认识柳絮。
(2)帮助他们的朋友是谁呢?
请你猜一猜。
(要点:
风)和帮助蒲公英妈妈的朋友是一样的。
(3)谁能照着这段话(出示第二节)说一说柳树妈妈的办法。
2.拓展训练。
(1)出示图片:
(油菜妈妈、松树妈妈)这是谁?
她们的宝宝在哪里?
猜一猜。
帮助油菜妈妈和松树妈妈的朋友是谁?
(2)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第3、4节说一说油菜妈妈和松树妈妈的办法。
第四板块: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它、毛、更、知、识”,指名认读。
2.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难写字。
“更”字,写好撇和捺。
“毛”:
独体字,竖弯钩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
(2)练习书写。
(3)评议修改。
【本课练笔】
课后习题三,创编儿歌。
【阅读链接】
《蒲公英的种子》
【教学板书】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植物办法
蒲公英乘着风
苍耳挂住皮毛
豌豆晒太阳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围绕“有趣”,把看到的或了解到的动物清楚、完整地讲述给同学听。
2.借助本次练习,养成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的习惯。
3.认识动物的特征,对奇妙的动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在课堂上敢说、乐说,能与他人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能有礼貌地简单介绍自己,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
创境导入
1.揭示话题。
(1)回顾旧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小蝌蚪和青蛙吗?
喜欢他们的什么呢?
(2)揭示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口语交际,内容就是《有趣的动物》。
板书题目。
2.明确要求。
(1)进人角色。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资料,还做了头饰,现在就拿出头饰戴上吧,戴上什么头饰,你就变成什么动物喽!
(2)创设情境。
①师生互动。
(教师戴上长颈鹿头饰)看看老师变成什么动物了?
对了,我就是长颈鹿,欢迎大家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动物联欢会。
②生生互动。
今年的联欢会来的朋友真多啊!
赶快跟你身边的朋友打个招呼吧,注意要有礼貌哦!
(有礼貌地打招呼,如XXX,好久不见!
XXX,又见到您了,真高兴!
……)
(3)提出要求。
①激发兴趣。
师:
这么多朋友,怎样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教版 语文 年级 第一 单元 整体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