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27333205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96.99KB
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
《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6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
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
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
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
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
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
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
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
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
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
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
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
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得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
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
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
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汉字,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取决于汉字的连续性及其非常丰厚的文化内涵。
C.汉字是表意文字,很多字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承载历史记忆,有很长的演化传承
D.尽管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但汉字之美首先表现为点画组合精妙的“形之美”,其次才是六法造字成就的意蕴美。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B.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C..莫言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是因为电脑提醒选用的一些词汇常使他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
D.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今天全球汉字运用的主流,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
B.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快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
C、当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缺失时,与汉字读写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当代社会完成最基本文化学习的开始。
D.为纠正对于学习汉字、汉语的轻视,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对母语的热爱和对知识精益求精地追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人而警敏,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自是外户不闭。
河北发民濬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
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
知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曰:
“太守与民争利,可乎?
”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拜中书舍人。
甫数月,丁母艰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试作《六论》,援笔而成 援笔:
提笔,执笔。
B.世颇谓偃蹇不偶 偃蹇:
不顺,困顿.
C、巩视之泊如也 泊如:
恬谈无欲貌。
D.斟酌于司马迁、韩愈 斟酌:
饮酒作欢貌。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
B、“太守与民争利,可乎?
”一句中的“太守”是指福州官府,当时福州府每年卖园圃蔬菜,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对此不同意。
C.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D.“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
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叫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
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
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
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南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4分)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3分)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8、这首诗的颔联前人十分称道,被人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请简要赏析。
(5分)
9、诗的尾联是怎样抒情的?
有什么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如果一个国家“ , ”这样的国家终会灭亡。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句子是“ , ”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 , ”两句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失败
李培俊
早上起来,刚刚坐上饭桌,改革就说,妈,工作的事我自己跑吧。
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
母亲惊讶地看了改革好一会,看着看着,母亲的眼睛便有些湿漉漉的。
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没有,母亲说,你没有说错,我们的改革长大了,是该出去闯闯了。
但是改革还是看出来,母亲真正的意思并没有说出来。
母亲是个好母亲。
当别人的家长为孩子上个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跑断腿,操碎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难达目的的时候,改革的母亲却不费吹灰之力,把他送进了全市最好的学校。
二十几年了,无论大事小事,改革都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
他知道母亲是为他好。
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本来改革要报考中文系,实现从小当作家的梦想。
可母亲说,儿子,你傻不傻呀,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谁还愿意当作家?
谁说谁是作家比骂这个人阳痿还要入骨三分。
母亲一言九鼎,改革便报考了没多少人愿上的政教系。
改革今年大学毕业,工作的事自然不用他操心,早在他还坐在教室里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母亲已经为他安排了去处。
回来当天,母亲就说,儿子,你工作的事已经定了,市委组织部,过几天就去上班吧。
现在的岗位职位往往是僧多粥少,这是中国的现状,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
改革能够谋到这么好的单位,是多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
改革当然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组织部是发官帽的地方,手里提着官帽,何愁戴不到自己儿子头上?
如果不是母亲的安排,改革也许就顺顺当当地去上班了,先当个科员,然后一步一步地攀爬上去,由副科到正科,然后副处,弄得好了,往上再上几个台阶也未可知。
可这次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这与这个岗位本身无关。
他觉得自己已经22岁了,凡事应该有自己的主张,自己该作上一回主了。
于是,改革在饭桌上宣布:
从今天起,他要出去自己求职了。
母亲无可无不可的,浅浅地笑笑点了点头。
送他出门的时候还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轻轻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放他走了。
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让他填过一应表格,总编让他回家等消息,说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临走,还把他送到楼下,才握手告别。
走出报社大门,是一派明亮得有些不太真实的阳光,走在阳光里,改革就想,求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不,一说就成了嘛。
但是改革高兴得过早了一些,当天晚上他正躺着看书,接到了晚报社总编的电话,很抱歉地告诉他,报社暂时没有编制,还不能接受他。
改革问总编,昨天你不是黑籽红瓤地答应得好好的吗?
怎么只隔了一天就变卦了?
总编支支吾吾地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改革又去了电视台,照样答应录用,照样又是变卦。
不过电视台的电话打得晚了一天,但内容和报社大同小异。
改革退而求其次,把求职的目标定位在企业。
他想,行政事业单位有编制,企业总没有所谓的编制吧。
哪怕去当个小办事员,写个材料,出出板报,哪怕给头们打水扫地,也算是自己找的工作。
但是,问遍全市的企业,仍然没有哪个企业接受他,都说人满为患,下岗职工还没法安排哩。
母亲从不问改革求职的事,一个字都不提。
但他知道母亲是关心这个事的,只是不说到嘴上而已。
这天,筋疲力尽的改革回到家里,母亲破天荒地问起他求职的事。
母亲说,怎么样了?
改革摇摇头。
母亲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
他说,我不知道。
母亲叹了口气,以商量的口气说,不行了先到组织部去上班?
到底去不去上班呢?
改革觉得这一次的自己的确失败了。
他知道,他是败在了母亲手上,他的事是要由母亲来做主的。
因为母亲既是母亲,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
但是……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尽管从小到大都是母亲替他打理一切,但当大学毕业后,改革不想再听从
母亲的安排,想自己找工作,这说明他有自谋职业的自信和勇气。
B、改革的母亲虽然在开始什么事情都替儿子安排好了,但她在儿子想自己找
工作时,却完全没有干涉,是一位非常大度、比较开明的母亲
C.小说结尾以改革找工作的失败而告终,这一安排出乎意料,直接再现了当
今社会所存在的官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的灰暗现实。
D.小说的主人公以“改革”命名具有一定的深意,改革毕业后想要凭借自己
的能力谋取职位,如果没有母亲的重重阻挠,他一定会如愿的。
E.这篇小说既表现了当今中国一些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不当做法和影响,也侧
面反映了个别官员滥施权威的问题,蕴含着作者对现实问题的优思。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改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的结尾以改革的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改革会同意母亲的意见去组织部上班
吗?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吴小如
舒晋瑜
吴小如有三个嗜好,一是作诗,二是看京戏,三是写字。
这三个嗜好都受家庭影响。
他从小喜欢读书,最大的梦想是当作家。
吴小如年轻时曾经被父亲认为“不是写诗的材料”,年轻气盛的吴小如吴小如不服气,当时就下决心:
我非做好不可!
父亲晚年的时候,再看吴小如作的诗,问他:
“你看你的诗像谁?
”吴小如说:
“谁也不像。
”父亲说:
“不对,你的诗像我。
”由此可见,吴小如先生受父亲的影响很大,而并不自觉。
从“不够材料”,到得到父亲的认可,吴小如是下了功夫的。
在他的印象中,“有兴趣就爱钻研,什么事都有成功的那一天。
”这是吴小如的经验。
因为父母喜欢看戏,吴小如三四岁开始听唱片,五六岁便随家人外出看戏,十岁左右就常常偕弟弟同宾跑戏园子,十三四岁亦摹仿小报文风老气横秋写剧评。
有一次中学作文,老师给吴小如的批语是:
“文章颇像林语堂的‘论语’体,油腔滑调。
”吴小如大吃一惊,从此大加收敛,力求横平竖直,再不敢故弄玄虚。
他一生钟爱讲坛。
“尽管下了课疲乏得抬不起腿,吃不下饭,但只要走上讲坛,面对着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把自己一得之愚贡献给他们,感活力顿增,浑不觉老之已至。
”吴小如说,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杨宝森,都是在停止呼吸前不久才离开舞台的。
他一生爱看戏,为这些艺术大师十分倾倒。
从本心来说,只要自己干得动,决不轻易离开讲坛。
对于学生,吴小如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候没有把握,也会老老实实告诉提问者:
“待我查查书再答复。
”为了一个极细小的问题,他可以专门骑车上图书馆泡上半天,一旦有了结果,又会兴冲冲跑到提问者的宿舍详细作答。
有一次一位女同学提了一个问题,吴先生在《后汉书》里找到了答案,刚吃过午饭就跑到学生宿舍里去找那位学生。
由于正值午休,他只好把材料写下来贴在那位女生的房门上,才心安理得地回家休息。
吴小如的学生陈丹晨曾称吴先生是“乾嘉学术最后的守望者”。
在古典文学领域,吴小如先生的研究通达广博,可以从《诗经》讲到梁启超;研究诗文,从先秦贯通于明清与近代。
他的学术根基俟实于20世纪,在诗文考证、字义训诂方面,亦有大量为学界瞩目的成果,《读书丛札》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吴小如擅长书法,遍临名帖,已出版《吴小如手录宋词》《吴小如书法选》等,更多人称他为书法家。
父亲在教吴小如学习书法时,就声明了两大前提,即“要学写字应先学做人”;“写字必先读书”。
人,“宁可不会写字,也不要做一个俗不可耐的写字匠!
”吴小如一生都奉此为准则。
“书法最关键的是,功夫在书外。
意思就是说,有两条,一是多念书;一是做人要好。
这是最基本的。
我父亲有一条,做学问首先是做人,人品要好。
这是中国传统的美德。
到书法本身,只有一条,就是路子正,别学邪门歪道。
古人讲横平竖直,写字,字得规范,写出来的字得规矩。
”
吴小如先生被称为“学术警察”,是有原因的。
他对学界不良现象毫不留情:
校点古籍书谬误百出,某些编辑师心自用地乱改文稿,知名学者缺乏常识信口胡说,学界抄袭成风……更关键的是,他的批评方式也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沈玉成就曾说吴先生批评不留情面:
“连我这老学生都受不了,所以吴先生到处受挤兑碰钉子,一生坎坷。
”
吴小如几十年的处境的确如此。
他曾在文章中评价自己:
“惟我平生情性褊急易怒,且每以直言嫉恶贾祸,不能认真做到动心忍性、以仁厚之心对待横逆之来侵。
”在一份给北大百年校庆的题词中,他又重申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座右铭。
他说:
“我这人,一向就是主张表里如一,而且我做的事情都是光明磊落的,我对名利看得很淡。
名利对我来说根本是身外之物。
”“言寡尤,行寡悔”,是说做人说话要问心无愧,做出来的事情不至于做完后悔。
但是吴先生也知道,人不可能一辈子不说错话不做错事。
所以,他的主张是,不管别人满意不满意,首先自己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吴小如的一生,坦荡磊落,他说过的一次假话,是对他的父亲。
吴玉如先生壮年时,双臂有力,可将幼时的同宝(小如)、同宾(少如)兄弟抱在手中同时抛向空中后再稳稳接住,小兄弟俩对此不以为惧,反而特别高兴,因而吴小如与其父掰手腕一辈子没有赢过。
吴玉老临终时,年过花甲的吴小如为了博老人一笑,再次提出掰腕子,其时老先生手腕早已无力,吴小如装作再次输给老先生,意思是:
您还是那么有劲。
吴小如后来说:
那是我平生说过的一次假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小如刚写诗时下功夫不够,意气用事,曾经被父亲认为“不是写诗的材
料”,后来他下了功夫,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B、吴小如十三四岁摹仿小报老气横秋文风写剧评被老师批评,是因为他油腔
滑调,模仿不到家,徒有形式,缺乏内涵深度。
C.吴小如把父亲说的“学写字应先学做人和读书”、“宁可不会写字,也不要
做一个俗不可耐的写字匠!
’’奉为准则,这告诉我们只要人品好了,书法
慢慢就提高了.
D.吴小如先生爱做“学术普察”,对不良文风、学风猛烈抨击,表现出一位
学术守望者对找国文化的热爱和关切‘
E.吴小如深受家庭影响,做人真诚正直、淡泊名利,学向通达广博、刻苦钻
研,虽然饱受委屈,却一生坦荡、光明磊落。
(2)吴小如的书法得到认可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吴小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吴小如认为“不管别人满意不满意,首先自己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
后侮的事情”,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五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到目前为止,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基本还是高端手机的的天下,苹果和三星___
②他是高能物理办__的顶级科学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至今没有人能出其右。
③百泉景区自古以来就是钟灵毓秀之地,啸台、安乐窝、饿夫墓等名胜古迹
A、名列前茅 首屈一指 闻名遐迩 B、名列前茅 闻名遐迩 首屈一指
C、闻名遐迩 首屈一指 名列前茅 D、首屈一指 名列前茅 闻名遐迩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河南省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去年以来涌现出的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厅等7个先进集体和孙庆慧等11名个人进行了表彰。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农村的乡土文化、农业景观、田园风光.绿
色产品、手工产品等.都会变成稀缺资源,吸引城里人来旅游、休闭。
C、新修订的《机动车驾业证申领和使用观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
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D·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式,政务微博仪仅做出姿态是不行的.只有俯下身
子,贴近民生,关注群众的基本需求,才能推动政府工作的科学发展。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甄湖村东、村湘是平旷的原野,村西、村南有小湖环烧。
, ,
, , , ,
①村口野花缤纷 ②湖岸边几位白发老人享受着春日的阳光 ③两只蝴蝶翩翩飞舞
④小村庄安静悠闲 ⑤一群鸭子追逐嬉戏 ⑥湖中水波荡漾
A.④①③⑥⑤② B.②⑥⑤①③④ C、⑥③⑤④①② D、④②③①⑥⑤
16.下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
写出构图要素,并阐述其寓意。
(5分)
17.将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前后连贯的短句,可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6分)
中国文化复兴运动,是植根于民间自然而辽阔的文化土壤,融汇学院派中不乏特立独行的优良资源,始终坚持独立批判的立场,放眼世界和人类未来,对中国本源天道文化和世界主流文化进行全面的梳理、挖掘、融汇的开创性工作。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60分)
丁老师感冒高烧,不顾医生反对举着吊瓶回到学校上课。
此事被丁老师任教班级的班长小李制成图文微信传到朋友圈后,不少朋友占赞,也引发了一些质疑,该微信经多次转发后,人们对此已议论纷纷。
对
新乡许昌平顶山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
语文
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3分)
1.B2.D3.C4.D5.B6.A13.A14.D15.A
多选题
11.
(1)(5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12.
(1)(5分)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简答题
7.(10分)
(1)其他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或:
急于敛财),百姓难以忍受。
曾巩则事先(或:
提前)筹划安排(或:
分别处理)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暴诛亟敛、堪、区处、市里各1分,句意1分。
共5分)
(2)曾巩让僧徒们互相选择、推荐(担任主守的人),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照次序补缺。
(俾、推择、识、以次各1分,句意1分。
共5分)
8.(5分)这两句诗巧妙地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
诗人写景寄情,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以此喻自己空有才学,却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
(3分)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视听结合,绘形绘声,传神逼真。
(2分)
(6分)诗的尾联直抒胸臆。
诗人感叹自己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新乡 许昌 平顶山 第一次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