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月考三B卷.docx
- 文档编号:27331065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87.61KB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月考三B卷.docx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月考三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月考三B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月考三B卷
试卷类型:
B
2014届高三原创月考试题三
地理
适用地区:
课标地区考查范围:
地球仪地图自然地理
建议使用时间:
2013年10月底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
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时间为()
A.5日5时20分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D.5日6时20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悉尼B.上海
C.雅加达D.莫斯科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下图,完成3~5题。
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地形
C.纬度位置D.洋流
4.该区域位于(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5.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2013·北京卷】读下图,回答6~7题。
图5
6.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B.③④
C.③⑤D.⑤⑥
7.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2013·天津卷】读下图,回答8~9题。
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
8.据图5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9.图5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2013·江苏卷】图4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4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10~11题。
10.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
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
11.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2013·大纲全国卷】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据此完成12~13题。
12.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
13.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2013·山东卷】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②为( )
A.草原B.荒漠
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15.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
C.地形D.季风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17.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回答18~20题。
18.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 )
A.气温高,日较差大
B.风小雾大,降水多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日出晚,昼短夜长
19.英国( )
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20.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计50分。
)
2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4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4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6分)
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22.【2013·北京海淀区模拟】(14分)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4分)
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
一般来讲,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
(2)说明乙处地表植被减少在白天对过程②的影响及原因。
(4分)
(3)简述d环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2分)
A.丙处的物质均来自莫霍界面以上
B.大量火山灰导致①作用明显减弱
C.a、c环节使陆地水资源得以更新
D.跨流域调水解决e环节季节分配不均问题
23.【2013·广东卷】(20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5)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________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
(4分)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________、________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4分)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4分)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4分)
(5)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4分)
24.【2013·杭州一检】(12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简图
材料二 2012年8月27日天气预报报道:
超强台风“布拉万”将影响辽宁省东部、东南部,届时普降大到暴雨,沈阳会出现中到大雨,“布拉万”现中心风力达16级。
(1)描述L等值线的走向。
(4分)
(2)分别说出图中甲、乙可能的封冻数值,并说明乙数值形成的自然原因。
(4分)
(3)受超强台风“布拉万”强降水的影响,图中丙、丁两地分别可能引发的灾害是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试卷类型:
B
2014届高三原创月考试题三
1.B2.D
【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和区时计算方法可得15°E的地方时为6日6时20分。
第2题,结合上题结论知图示晨昏线为晨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长,据此得出该题结论。
3.B 4.D5.C
【解析】第3题,图中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180千米,东侧为高原荒漠区,西侧为植被覆盖区,说明东侧降水少,西侧降水多,即水汽来自西侧的海洋,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山地降水,东侧位于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
故答案为B项。
第4题,资料提示为北纬45°附近的区域,西侧为海洋,该区域可能为亚欧大陆西岸或者北美大陆西岸,亚欧大陆西岸以平原为主,北美大陆西岸则以高原山地为主,所以可确定D项正确。
第5题,据上题结论,再结合北纬45°,可确定为温带地区,山脉西坡山麓植被可能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故答案为C项。
6.C7.C
【解析】第6题,甲地为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
第7题,甲处为峰林,主要为石灰岩,主要作用为侵蚀作用,但不是图中侵蚀作用最强烈的地方;乙处为河谷,主要是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丙处为背斜山,岩体破碎,丙、丁之间有断层存在,山体易发生滑坡;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山。
8.C 9.D
【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珊瑚虫生活在浅海水域,水深50米以内,适宜温度为22~32℃,如果温度低于18℃则不能生存。
从图中可以看出珊瑚礁主要位于低纬温暖沿海海区,故C项正确。
第9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珊瑚岛海岸的沙滩分布有“珊瑚碎屑”,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10.B 11.D
【解析】第10题,月牙泉是低洼的地形条件和较高区域地下水位溢出地表形成的,古河道残遗而成的洼地积水而成了月牙泉。
第11题,根据月牙泉的成因看,由于区域水位下降,即使有很好的储水构造,月牙泉也会干涸。
12.C 13.D
【解析】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太行山南麓地理环境特征。
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达912万立方米,可知河流上游以雨水补给为主;该地位于太行山山麓附近,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
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
甲、乙两水库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条河流上,降水差别不会太大,由此排除A项;植被截留、大量下渗也不可能导致甲水库无入库水量;在该流域内人工拦截入库径流最可能导致甲水库无入库水量。
14.A 15.D
【解析】第14题,图中②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荒漠,②区介于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荒漠之间,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
第15题,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减少,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16.D 17.C
【解析】第16题,本题考查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的关系。
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量和GDP总量都呈上升趋势,GDP增速大于能源消费量增速,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单位GDP的能耗呈不断下降趋势。
第17题,在单位GDP能源消费不断下降背景下,GDP的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能源不能满足本国需求,需大量进口。
18.C19.D20.A
【解析】第18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与气候的相关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
7、8月份,两地同为夏季,但北京的气温高,降水多。
此时两地都是昼长夜短,由于伦敦比北京纬度高,伦敦白昼长于北京。
第19题,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纬度较高,不适宜珊瑚生长;据图可知地形特点;因面积小、植被覆盖率好,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所以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第20题,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北美到欧洲顺北大西洋暖流航行,速度快;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渔场;进入到北冰洋海域,由于产生海雾,因此能见度变低。
21.【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
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
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
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作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
)
【解析】第
(1)题,沙源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
一是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二是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水汛期与枯水期明显,河床裸露提供沙源;三是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M地刚好处于冬春季节的下风地带,风沙在此沉积。
第
(2)题,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且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说明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河谷的走向与风向一致,对风阻挡作用小,两条河流在H县城附近交汇,且该地峡谷较窄,容易形成风口。
第(3)题,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会有自己相应的论据,首先,认真思考两种观点,看哪一种观点你提供的论据更加充分、更具有说服力;其次,选择相应观点,结合选择观点提出相应论据即可。
22.【答案】
(1)(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形成褶皱(背斜),岩层隆起抬升,其顶部受张力,岩石易受侵蚀,形成谷地。
(2)②会增加。
原因:
地面反射率变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
(3)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形成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
(4)B
【解析】第
(1)题,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背斜,从地形看为谷地;从内、外力两方面分析原因。
第
(2)题,②为地面辐射,当植被破坏后,土地裸露,其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增强,从而加强了地面辐射强度。
第(3)题,d环节为地表径流,其通过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对地表产生影响。
第(4)题,丙为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处于莫霍界面以下。
火山灰使大气透明度降低,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明显减少。
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其主要环节是水汽输送。
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调节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23.【答案】
(1)南 热带雨林气候
(2)地震 火山
(3)原因:
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
(4)原因:
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5)措施: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解析】第
(1)题,由材料一中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可知印度尼西亚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南半球;根据其纬度范围可知其大部分国土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
第
(2)题,在爪哇岛附近海域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其形成的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和地震。
第(3)题,爪哇岛地处热带,大气对流作用强烈;岛上森林覆盖率高,岛屿狭长,四周海域面积大,故多雷雨。
第(4)题,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以从浅海大陆架面积大,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强;纬度低,水温高,海洋生物生长快;土壤肥沃,河流众多而短小,水量丰富,河口多营养物质等方面分析。
第(5)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等角度作答。
24.【答案】
(1)西段东北—西南走向,中段西北—东南走向,东段东北—西南走向。
(2)甲大于180天(或大于180、小于200天),乙小于140天(或小于140、大于120天)。
地势较低,又有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3)丙: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丁:
洪涝、城市内涝等气象灾害。
【解析】第
(1)题,结合图示中L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段描述。
第
(2)题,结合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影响封冻数值高低的因素分析其原因。
第(3)题,结合丙、丁两地地形,社会经济分布特征,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等确定灾害类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地区 届高三 上学 地理 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