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docx
- 文档编号:27327966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124
- 大小:173.60KB
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docx
《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
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
(1)必读书目
[1]韩景春,吴隆才等. 物理教学概论. 银河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主要阅读书目
[1]韩景春,石书英等. 物理课程教材论. 银河出版社.2002
[2]韩景春,邹万全等.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银河出版社.2002
[3]韩景春,王保玉等. 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银河出版社.2002
[4]许国梁,束丙如. 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魏日升,张宪魁.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及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阎金铎,田世昆.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乔际平,张宪魁. 初中物理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刘炳昇,魏日升. 初中物理教师技能训练.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9]李桂福,段金梅,霍立林. 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3
[10] 朱锭雄. 物理教学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 胡炳元.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 朱锭雄. 中学物理教育实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 孙立仁.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 科学出版社.1999
[14]RM. 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5] 崔允漷, 施良方. 教学理论:
课程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6] 施良方. 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7] 曹磊,潭树杰. 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高中物理学习技巧
有一句话道出了理科各科的特点:
“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不好理解,面对着一道道的物理题,就像是雾中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其实,我觉得难不难在于你对该科学习技巧的摸索和掌握,对如何学好物理,我说说自己的感受,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
能不能学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对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彻,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总有: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比如“能量”、“惯性”等等这些概念,单靠老师的“言传”并不能传神地表达出概念的真谛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会”才能真正领略出它的全部内涵,这种“意会”的感觉就只有靠我们对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才能体会得到,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意义正在于此.例如“摩擦力”这个概念,书中是这样下定义的: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经过分析,我们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关键字句,“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然后琢磨、体会这些字句的含义。
“互相接触”说出了摩擦力产生的首要条件,并由此可联想到它与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触的物体就一定有摩擦力呢?
显然不是,一个“当”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产生必然是伴随着“相对运动”,那么什么是“相对运动”呢?
“相对”二字应该是指这“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由此意识到判断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产生摩擦力的依据应该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不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运动”,“接触面上”告诉了我们摩擦力产生的位置,而“阻碍相对运动”则说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运动”,那么它的方向就应该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并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并不总是阻力.经过这样的反复分析、琢磨,我们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会清楚、透彻,哪里还会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二、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纵观课本上的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个,由此可见物理与实验的不可分割性,这么多的实验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实验,无外乎都有这么几部分组成,实验的目的、原理是什么?
需要哪些器材?
分几步进行?
每一步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如何满足?
要观察什么?
记录什么?
如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整理记录到的数据?
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例如在《焦耳定律》这节课中,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由此,需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便是焦耳定律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研究呢?
联想到物体间热传递的规律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便设计出了如课本图9-7所示的实验装置,由此便把电流放出热量的多少形象地转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这便是该实验的原理.分析可知该实验需分三步进行,分别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在这三步中,当我们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不同;当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而来改变电流;当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就应该保证电流和电阻的大小相同而通电时间不同.那么书中又是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
在第一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把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接成了串联电路;在第二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同一个烧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而用变阻器来改变它的电流;至于第三步就无须多说人人明白,然后通过观察每一步中条件改变前后液柱的升降情况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在平常的学习中,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能这样环环设问、层层剖析,那么对整个实验过程就会了如指掌、默然于胸,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三、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
学习理科离不开计算,在物理公式中对各物理量间的对应性以及确切的物理含义的理解要求很高,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彻,因此常常出现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例如,对于功的计算公式W=FS中S的含义的考查有这么一道题:
一位同学用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推到7m远处,这位同学对铅球做的功为:
A.350J B.210J C.0J D.无法判断.初学者往往觉得选A或C,但一旦知道正确答案应为D,那么对S的含义自然是心领神会.哲学上讲,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就体现在这里.
四、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我们前面所说的正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书由薄变厚,但把书由薄变厚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太厚了,就会超负荷,承载不起.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在哲学家看来,无非是物质或精神;而在生物学家看来,无非是动物或植物.可见,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其共性,找出其本质,便都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习也正如此,我们若学会了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那么繁杂的物理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例如:
在物理量的定义中,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它们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而那么多的演示实验,却几乎都是用控制变量法,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所有的实验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注重感情投资
我们都知道“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在学习中的作用犹如化学中的催化剂.对一个学生而言,能试着喜欢自己的老师,那将会终生受益非浅.学习的过程本就是艰辛的,甚至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个单调、枯燥的过程。
如果再有情感的反面效应,那么什么样的方法都将是徒劳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寓于神奇的感情力量,那么,我们的学习生涯不就其乐无穷了吗?
对物理新课改的“另类”思考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之际,物理教育之路该如何走?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
一、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
如:
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
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
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
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
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祌舟号”成功收回。
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
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理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切中他们的脉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
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
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
这样即可以加深 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
例如:
在讲授蒸发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故事:
中国的茅台酒在参加国际评酒会时,国外参展的酒,由于其包装精美,受到与会厂商、官员青睐,而中国的茅台因包装粗糙无人问津。
这时中国外交官急中生智,立即将一瓶茅台摔在地上,此时展厅内酒香飘逸,从此茅台酒驰名中外打入国际市场,给国家带来了丰存的经济利益,接着问:
“飘逸的酒香怎么来的?
”引入所讲的内容。
接着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蒸发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蒸发的概念。
最后利用学生举出的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晒衣服的例子,启发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例: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可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解释,如冬天热水泡脚,能的转移。
双手相互摩擦做功,双手觉得暖和,能的转化。
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煤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1、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
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又艰苦又愉快。
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带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
3、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作业适时肯定。
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使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
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
1、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说:
“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着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以调光台灯切入,问:
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
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
“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
这样就确定研究方向。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
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如何研究?
再进行局部设计:
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
教师地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反思应用迁移
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的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理清思维线索。
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对“90后”高中学生的物理学法指导
美国未来学家约·柰斯比在《九十年代的挑战》一书中指出:
“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在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你终身受用。
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
”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更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
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当前,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师教法的探讨轻学生学法的研究的现象,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实践证明:
学生学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教师教法的探讨,更应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研究。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中学物理学法体系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
如:
观察、实验、预习、听课、作笔记、思考、作业、考试的方法等;二是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化归法、外推法等一般科学方法。
再如临界问题分析法、动态电路分析法等具体解题方法;五是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如学生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作笔记的方法等。
学法指导的研究问题,不仅包括学法体系的构成问题,而且还包括学法指导的方法问题。
笔者认为,学法指导的最终落脚点不应是学生对学法体系的了解上,而应是学生对学法体系的掌握和运用上。
那么,怎样才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学法呢?
教师讲究学法指导的方法尤为重要。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究竟如何指导学法,确实有很多学问,值得研究。
笔者热衷于学法的探索,故撰此拙文,以求教同行。
(一)开设学法讲座,让学生了解学法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未摆脱“注入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死记硬背,大量解题、压题,使学生学习失去主动性,学生没有机会思考应如何学习,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学习还有学习方法的问题。
因此,对中学生开设学法讲座很有必要。
一则让学生知道高效率的学习应讲究科学的方法;二则让学生了解人类一般认知心理规律;三则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物理世界的常用科学方法。
如开设《如何记忆》的讲座,让学生了解遗志规律和记忆的多种方法,如网络记忆法、列表记忆法、意义记忆法和多元记忆法等。
实践证明,这对促进学生高效率地记忆很有帮助。
再如开设《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讲座,可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这对增强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意识大有裨益。
另外,学生人手一册《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黎世法著)读本,也是让学生系统了解学法的极好尝试。
(二)优化教学程序,让学生领悟学法
在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会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法中渗透学法,通过优化教学程序,让学生领悟到学法,从而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如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笔者在高一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力》这堂课中,把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教材作为重要教学目的之一。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文章论点是什么?
文章是怎样组织材料进行论证的?
你是如何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观点的?
举例说明。
学生针对三个思考题发表看法,回答令人满意。
于是我以提出:
阅读物理教材应抓什么?
一抓文章论点(概念、规律、原理等);二抓论据和论证过程;三抓对论点的理解与应用。
教师在选择合适教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同时,渗透了学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领悟到了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
大家知道,分析解决物理问题需要讲究科学方法,然而即使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仍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这是因为,科学方法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往往与科学知识难以分割,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物理学特有的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的真正掌握,要求学习者必须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否则,就难于发现科学方法的关键之所在,更无法体会那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奥妙之处。
因此,教师在优化教学程序时,应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物理规律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可通过对接斜面演示实验,创设伽利略探索物理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理想实验方法具有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三)指导学习程序,让学生掌握学法
教学实践证明:
为学生设计学习程序,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定势思维,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为发散思维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譬如“五步学习法”,既是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它为学生设计了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进行学习的程序,这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尝到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甜头。
大家知道:
物理同行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指导学生解题的问题,笔者认为,为学生编排解题程序是指导学生解题的有效方法。
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引导学生三步走:
一是审题,分析物理过程,弄清哪些是直接可知,哪些是间接可知,哪些是显性未知,哪些是隐性未知;二是明确解题过程及所用公式、规律等;三是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已提出为什么这样做?
还可以怎样想?
又如在指导学生分析临界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是假设出临界状态,利用临界条件列方程,求出表征临界特性的某些物理量的临界值;二是将所求临界值与题设条件相比较;三是通过讨论求得问题答案。
这样,学生遵循解题程序,既学会了解题,又获得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探究氛围,让学生选择学法
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任何生吞活剥、机械套用学法,都不能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学法。
因此,激情引趣的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会学乐学,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个人特点、问题情境等相应地选择合适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为了克服学生死记硬背、模仿重复的倾向,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如重力场中的单摆模型对学生分析在含磁场的复合场中带电摆球的单摆运动会造成负面影响。
若教师引导学生比带电粒子分别在重力场、电场、磁场中的受力特点、学生就不难发现形似的物理情境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中的负面影响。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分析物理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物理本质的能力。
另外,教师应帮助学生探索学习规律,鼓励学生研究学习方法,在班级、年级、学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交流活动。
如配合班主任教师开展“学习方法大家谈”的主题班会,组织开展“谈解题技巧与解题方法”小论文评优活动等,以形成学生自已探索学法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对照、边实践、边总结、边借鉴、边探究,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具有个人风格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素质教育。
高中物理歌谣
学习莫怕难
——写给高一学生
学生不怕学习难
题海书山只等闲
德智体美都跟上
五育并重齐发展
品质意志需磨练
日常行为好习惯
天天向上有进步
三年过后尽开颜
引子
物理学习莫畏难,犹如行舟如登山
大海航行靠舵手,我能把好自己船
认清目标勤努力,不怕急流与险滩
百舸争流千帆进,浪涛在后岸在前
一步一个脚印走,敢上喜马拉雅山
书山有路休乱闯,群体合作解疑团
无限风光在险峰,别有洞天赛桃源
人人会当凌绝顶,居高临下览群山
序言部分
物理的学科性质
宇宙时空本无限,专把力热光电谈
物质运动细研究,掌握规律并不难
唯物主义是根本,形成科学时空观
前人铺就辉煌路,我辈继承再发展
物理学的地位与作用
科学理论和技术,物理学科走在前
探索发明与创造,推动社会大发展
物理学习方法
日常生活寻常事,处处都沾物理边
平时要做有心人,重视观察和实验
基本方法要学会,动手动脑不能偏
现象过程常思考,思维能力靠锻炼
学会知识要会用,死记硬背要避免
记忆理解成系统,解决问题是关键
多做练习多实践,融会贯通勇向前
第一篇——力学
第一章力
力
首先明确力来源,产生物体相互间
是力都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要画准,示意只需一支箭
牛顿力学贡献大,单位用他名字签
力的分类好多种,常见性质力有三
重力弹力摩擦力,各自产生有根源
推拉提压支动阻,看它效果最明显
重力
(G=mg)
地球附近看物体,难逃吸引这一关
重力方向总向下,实际运用重垂线
它与质量成正比,自有公式好计算
形状规则质均匀,重心就在中心点
弹力
(F=kx)
物体接触产生力,任何物体都形变
大小取决形变量,方向垂直接触面
形变受力成正比,观察弹簧最明显
大小方向细分析,注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物理 教师 必读 书目 主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