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产业实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7327630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3.67KB
香蕉产业实施方案.docx
《香蕉产业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蕉产业实施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香蕉产业实施方案
香蕉产业实施方案
香蕉产业实施方案
——行业发展实施规划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种植。
假茎粗壮,浓绿色而带黑斑,高1.5-2.5米,基径15-30厘米。
植株结果后枯死,由根状茎长出的吸根继续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最大果序有果360个之多。
具有产量高、投产快、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
香蕉果肉香甜软滑,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升级。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行业指导,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部分
指导思路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分类实施、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市场
推动”基本原则,采取强制与激励相结合方式,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标准规范、技术推广等方面全面推进产业发展。
第二部分
坚持原则
1、协同推进。
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契机,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对接本地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主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打造产业创新中心。
2、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3、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第三部分
产业发展分析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种植。
假茎粗壮,浓绿色而带黑斑,高1.5-2.5米,基径15-30厘米。
植株结果后枯死,由根状茎长出的吸根继续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最大果序有果360个之多。
具有产量高、投产快、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
香蕉果肉香甜软滑,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香蕉树按其栽培品系和品种可分为高型(通称高把蕉、高脚芽蕉或高脚香蕉)矮型(通称矮把蕉或矮脚香蕉)、半高型与油蕉(果皮深绿而有光泽)四个类型。
香蕉蕉起源于亚洲南部地区,东南亚、印度和中国南部等地区都是原产地。
2021年全球香蕉收割面积为2021-2021年峰值,收割面积达到5728.68千公顷。
2021-2021年平均增速为0.77%,若2021年收割面积增速为0.77%,预计收割面积为5772.79千公顷。
全球香蕉产量在2021年下降后出现回升,2021年全球香蕉产量为11573.79万吨,预计2021年产量继续回升,将回升至11666.38万吨,同比增速为0.8%。
2021年后全球单位面积产量出现下降,2021年全球单位面积产量为21195.9千克/公顷,2021年全球单位面积产量为20213.2千克/公顷。
香蕉喜高温,需大量水分,因此主要生产在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
亚洲香蕉的产量最多,2021年产量为6264.82万吨;占全球香蕉产量54.13%;美洲香蕉产量排名第二,产量为3043.78万吨,占全球26.3%;香蕉产量排名第三的为非洲,产量为2021.8万吨,占比为
17.64%;大洋洲和欧洲产量分布为182.26万吨、41.13万吨,占比为1.57%、0.36%。
国家政策为水果产业提供源头保障,不断加强对水果行业农药使用的管理,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实施中国特色农业。
农业部印发的《2021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指出将推进果菜茶绿色发展。
选择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重点作物,创建100个特色园艺产品优势区,积极发展独特品种、特殊品质和特定区域的产品。
加快选育推广一批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开展老果茶园改造试点,提升果茶品质。
集成组装一批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边示范边推广。
中国也是香蕉原产国之一,是当今世界上栽培香蕉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但近年来中国香蕉园面积出现下滑,2021年中国香蕉园面积为331.9千公顷,较2021年较少19.13千公顷。
我国香蕉产地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地区,产区具备生产良好品质香蕉的自然优势。
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广西等地区。
2021年广东香蕉园面积为108.74千公顷,云南省香蕉园面积为85.71千公顷,广西香蕉园面积为82.68千公顷,海南香蕉园面积为34.76千公顷。
与香蕉园面积下滑相反的是香蕉的产量缓慢上升,中国单位面积产量不断上升。
2021年中国香蕉产量为1122.17万吨,同比增长0.5%;2021年中国香蕉产量为1165.57万吨,同比增长3.9%。
2021年中国香蕉产量主要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
广东省香蕉产量全国排名第一,产量为422.8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7.8%;广西、云南香蕉产量分别为323.19万吨、203.47万吨。
2021年6月较5月全国平均香蕉批发价出现下滑,2021年5月批发价维持在5元/公斤以上,而2021年6月香蕉批发价下跌至5元/公斤以下。
国产香蕉在市场上竞争力却难以与进口蕉相比,因此近年来香蕉的进口量不断上升,香蕉是中国近几年的第一大进口水果品种。
2021年中国香蕉(包括芭蕉)行业进口量为194万吨,出口量仅为2.49万吨,进口量为出口量的59.8倍。
中国香蕉进口额和出口额都呈现上升走势。
2021年中国香蕉(包括芭蕉)进口额为xxxx美元,出口额仅为xxxx美元。
进口额为出口额的43倍。
中国芭蕉进口量占比较小,主要进口为其他鲜或干的香蕉。
2021年中国其他鲜或干的香蕉(芭蕉除外)进口量为193.99万吨,出口量为2.34万吨。
2021年中国其他鲜或干的香蕉(芭蕉除外)进口金额为xxxx美元,出口金额为xxxx美元。
其他鲜或干的香蕉(芭蕉除外)进口金额为出口金额的47.5倍。
中国香蕉种植面积十分有限,相对于巨大的香蕉消费市场,香蕉生产仍然具有很大的生产前景;中国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2021年香蕉市场需求量为1357.08万吨,较2021年增长82.46万吨。
预计未来市场需求量将继续上涨。
香蕉作为中国人们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香蕉市场人均需求量也呈现上升的走势。
2021年香蕉市场人均需求量为9.13千克/人;2021年中国香蕉市场人均需求量为9.69千克/人。
香蕉行业规模不断发展,预计未来农业的发展将会是以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为支撑和手段的现代农业形态。
从劳动密集型农业到机械化农业再到自动化的农业,人类对农业在阶段性的发展,最后达到现代农业的最高阶段-智能化,这也充分展现了现代农业发展历程和未来的趋势。
第四部分
区域宏观环境分析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区域xx个和xx个百分点。
在减税降费背景下,来源于广州地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xx%,总体保持平稳。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存在极大不确定性,要坚持抓当前、打基础、利长远,更加专注于稳就业保民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xx%左右;更加专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新型消费、升级消费持续壮大,进出口促稳提质;更加专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xx%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升到xx%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xx%,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下达的年度任务,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范。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是推进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前提。
(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孕育新空间
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变革期,全球利益格局更加复杂,市场、科技、资源、文化、人才的竞争更趋白热化,国际规则主导权的争夺更加激烈,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逐步增加。
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挤压,以市场换技术发展高端制造业难度加大。
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性交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孕育了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二)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扩能增量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经济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拥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国家在宏观调控手段上,由需求侧调控逐步向需求侧与供给侧调控并重;在区域发展上,积极推动实施区域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推动经济增长上,针对房地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发展动能不足的情况,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1”、“互联网+”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大力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
(三)跨越发展面临新机遇
区域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实现借势崛起。
国家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强化生态、交通区位等比较优势,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聚焦重点领域,坚持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和旅游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一)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落实“中国制造2021”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新兴化,通过技术工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工业“强基”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内外标杆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三)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和优质化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化和集群化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四)优化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兴业富民的要求,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单功能的传统农业向多功能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第五部分
目标
力争到xx年,全面建成完善的产业体系,产值突破xx亿元,增加值突破xx亿元,不少于xx家企业进入全国行业500强企业行列。
第六部分
核心任务
(一)加强合作对接,协同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与xx有限公司、xx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研究咨询机构在行业发展研究、产业政策研究、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促进重点企业的合作交流,积极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和战略合作者;为区域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投资办厂提供支持帮助,协同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二)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加大对产业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
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承担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制定相关标准。
(三)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在规划期内培育若干家创新示范企业。
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原始创
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第七部分
实施保障
(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产业行业社会化管理
成立区域产业协会,统一对全行业的指导。
建立行业发展研究咨询机制,针对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委托协会开展调研,提供发展战略、项目投资、技术创新等决策咨询服务,引导企业和投资者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二)加强组织推动
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共同推进专项规划实施和工作督导落实。
相关部门负责全产业链环节工作的督导和落实。
重点区域建立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
支持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
(三)加快新型产业推广应用
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共同编制新型产业应用技术标准、为新型产业的广泛应用提供支撑。
(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民间资本投向产业领域。
加大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诚信、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
倡导“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工业文化,为产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组织形态和“产业+知识创造”的实践之路。
广泛开展典型案例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产业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在产业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加强与国外产业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及时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趋势。
鼓励企业与国外产业先进企业和研发机构合作,鼓励企业创造条件到境外设立产业研发机构,努力掌握产业核心技术。
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本地设立产业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争取更多高端产业项目落户本地。
(六)增强人才智力储备
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吸引高端领军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集聚。
推动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人才和人才牵引驱动的技术、资本、产业等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对接融合,以人才一体化促进区域
协同。
充分利用国际人才市场,通过聘请顾问、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等形式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七)加大政策引导支持
围绕打造全国先进产业基地的定位目标,建立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的投资基金,积极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基金等大型基金,加大对先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建立先进产业统计评价体系,制定并发布发展先进产业导向目录,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引导社会资源投向。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先进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支持金融机构研发推广符合先进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各类金融产品,提升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八)发展总部经济
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性总部以及营销、研发、财务等职能总部落户。
制定总部经济发展重大政策、战略规划,在总部企业财税、用地、人才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
适当放宽总部企业所需人才的户籍管理,在置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对专业人才予以便利。
第八部分
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xxxx集团有限公司xxx项目
一、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一)项目投资主体
xxx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负责人
x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
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
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
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
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
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
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1》、“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
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二、项目背景
当前时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
折复苏,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有利于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国家聚焦聚力于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生产力布局向内陆腹地拓展,有利于开拓发展新空间;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位置,有利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国内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发展不足仍然是面临的主要矛盾,同时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有效需求不足,传统动力减弱,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增加;产业层次总体较低,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企业效益下滑,商品房库存偏高,经济领域风险隐患较多;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人口老龄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社会文明素质有待提高。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培育激励人才为支撑,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一)推进创新引领工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构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创新链和创新企业群落。
吸收更多企业参与规划、计划、指南、政策、标准制定,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攻关。
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
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核心共性关键技术,构建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纵向创新链和横向协作产业链。
围绕城镇化、环境治理、人口健康、公共服务等领域瓶颈制约,率先提出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深化与央企、大院大所、重点高校战略合作,集中支持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
的科研团队,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构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实行中长期目标导向和突出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实际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务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和离岗转化科技成果。
建立市、区(市)全覆盖、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架构,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产业联盟、工程中心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
更多采用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后补偿等方式,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
建立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构建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融资模式。
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组建青岛高创等科技金融机构,依托众筹平台等资本渠道支持创新全过程。
建设
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与信贷资源常态化、交互式对接。
加快国有平台公司向“科技+金融+物业”转型。
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开发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租赁等特色金融产品。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x集团有限公司xx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xx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产品及服务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xxx,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xxxx.59万元。
(四)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xxxx.58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82021.81万元,流动资金20218.77万元
(五)投资效益分析
项目计划年产值收入xxxx.59万元,净利润28234.10万元,综合纳税19026.5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1.93%,全部投资回收期5.62年。
(六)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规划34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68009.42万元。
(七)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xxxx.18平方米(折合约230.00亩),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xxxx.84平方米。
——重点项目:
xxx有限公司xxx项目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xx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
xx有限公司
3、项目性质:
技术改造
4、项目建设地点:
xx产业示范基地
5、项目联系人:
x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
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公司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香蕉 产业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