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兰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317491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49.71KB
浙江省建兰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docx
《浙江省建兰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建兰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建兰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
浙江省建兰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
新初一语文分班摸底试卷
语文
班级姓名得分(等级)
一、基础部分(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收敛(liǎn)屏气(píng)人行道(xíng)
B.忧郁(yù)提防(tí)河堤(dī)
C.几乎(jī)间隔(jiān)称职(chèn)
D.粗犷(guǎng)旷野(kuàng)胆怯(qiè)
2.下列句中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读者女儿写给自己的信,妈妈第一次发现女儿的字写得那么漂亮,文章写得那么有文彩。
B.影响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主因是注意力不集中,如上课做不住、开小差、做作业摩蹭。
C.爸爸在儿子的衣袋里发现了来历不名的钱,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D.“寻物启示”已经播出很多天了,一点反映都没有,真另人着急啊。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竿太长,进不了门,小明干脆把它截成两截,直截了当。
B.时尚的潮流没有冷落年轻的小伙儿,在春的诱惑下,他们也脱去了厚重的冬衣,穿上了春装,花枝招展地走上了春意盎然的街头。
C.奔波了一天,饥乏交集的父子俩很快将一桌的饭菜一扫而光。
D.主人公悲惨的遭遇让小李忍俊不禁地流下了同情的热泪。
4.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运河“贡多拉”到底做成什么样子?
3月上旬在“红楼”,8个运河游船设计方案公示,听取市民意见。
B.“放心房”验收报告将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水电、泥工、木工、油漆……等等每个阶段的施工质量是否过关。
C.“薄薄的本子、笔,可以直接用手拿,或者放进书包里,”小江皱着眉头说:
“爸爸却用了塑料袋。
”
D.这些塑料袋塞满了一辆别克商务车,开车的司机笑着解嘲说,“这是一辆豪华的垃圾车。
”
5.选词填空。
()(3分)
①这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这阵子他一直,振作不起来。
②一心去看球赛,排了两个钟头的队,结果竟然没买到票,他地回到了家。
③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呀!
④面对一双双责备的眼睛,她地低下了头。
A.灰心丧气垂头丧气害羞羞怯
B.垂头丧气灰心丧气羞怯害羞
C.灰心丧气垂头丧气羞怯害羞
D.垂头丧气灰心丧气害羞羞怯
6.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词语意义。
()(3分)
A.坐井观天()B.安然无恙()
C.窗明几净()D.贻笑大方()
7.下列语段每句都有一处错误,请仿照示例写出修改方案,注意引号的适用()(3分)
示例:
我们要尽快改正并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
修改方案:
把“改正”与“发现”互换位置。
①美国研究者发现社交活动不仅能让你变得更聪明,还能帮你结识许多朋友。
②在测试结果表明,社交越广泛的人认识水平测试的成绩越好。
③这是因为人与陌生的对象打交道的同时,同时认知水平也得到了锻炼。
①
②
③
8.名词填空。
(8分)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9.下列人物出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那一部?
(3分)
A.武松出自《》
B.诸葛亮出自《》
C.“金角大王”出自《》
二、阅读(26分)
(一)信(16分)
(苏联)尤里·里希特
时值12月31日,一年的最后一天。
帕潘科夫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着这一年的最后几件紧要公事。
他一本正经地板着一副面孔,俨然一派首长的风度。
每当电话铃响,帕潘科夫总是一边抓着话简,简要而认真地回答着,一边继续处理着他眼中的大事。
一会儿,女秘书柳多奇卡敲门进了办公室:
“对不起,帕潘科夫,打扰您了。
有您一封信,您私人的。
”
说着,她把信放到帕潘科夫的桌上,随即转身走了。
帕潘科夫拆开信就念起来:
“亲爱的妈妈:
你的儿子在给你写信。
我已经好久没给你写信了。
因为我出差、度假、住医院了……”
“真是活见鬼!
”帕潘科夫惊论不已。
他又看了看信封,上面分明写着他的吧机关地址和姓名,而且一点儿也没错。
帕潘科夫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仍然把信继续念下去:
“我们这里现在正是春光明媚、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寒冬腊月的时节。
我身体很好,还好,不太好,很不好。
前不久我去逛过剧院、电影院、音乐厅、酒吧。
我打算再过1个月、1年、5年就来看你。
我知道你没钱花了,所以寄给你30、20、10、5个卢布。
我已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厂长、总局局长。
我妻子祖莉菲娅向你问我好。
你的爱子帕潘科夫”
帕潘科夫更加莫名其妙,他又把信从头至尾念了一遍,然后又往心里看了看。
信封上面里果然还有一张小字条:
“亲爱的帕潘科夫:
我多么盼望你能来封信呀!
可你却是个大忙人,哪有时间顾得上这种小事呢?
我只好替你写了这封信,你只要简单地把那些不该要的词句画掉寄给我就行了。
吻你!
你的妈妈”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帕潘科夫认为的“大事”和“小事”分别是什么?
(4分)
2.帕潘科夫的妈妈在字条中写道:
“可你却是个大忙人,哪有时间顾得上这种小事呢?
”帕潘科夫是不是真的没有时间?
请结合母亲的信谈谈你的理解。
(3分)
3.结合信和字条,说说它们蕴含了妈妈对儿子的哪些情感?
(4分)
4.这篇小说有两个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
请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5分)
A.“唉,妈妈呀,你可真是位幽默家呀!
而且对世间还掐算得那么准,让信不迟不早刚好在12月31日送到,这一天我可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啊!
”
帕潘科夫叹口气,把文件推到一边,接着便动手删起信众那些不该要的词句来。
B.他的目光不由地停留在日历上,久久地凝视着这个一年中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有些失神地楠楠自语道:
“哦,妈妈呀!
”
帕潘科夫叹口气,把文件推到一边,接着便拿起电话预定了一张明天最早回家的火车票。
(二)(10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①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③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众骇异,不解其故。
俄而④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
久之⑤,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
逾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望其未衣也。
后闻某处井倾仄⑥,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注释】①适:
正巧。
②稷下:
地名。
③李笃之:
人名。
④俄而:
不久。
⑤之:
语气助词,没有意义。
⑥仄:
倾斜
1.下列句中加点词,字典上有几种解释,请你选出符合语境的一项。
(4分)
(1)余适客稷下()A.作客B.以……为客C.来客
(2)相顾失色()A.照顾B.看,视C.顾念
(3)仆而复起()A.驾车的人B.仆人C.倒下
(4)方知地震()A.正当,正在B.方才,刚刚C.将要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3.这则古文介绍了这一自然现象。
(3分)
三、作文(40分)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一篇习作。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地名。
1.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迷”,热爱读书的小孩子,是“小书迷”;一有空就玩手机的叔叔,是“手机迷”;喜欢昆虫,整天盯着虫子都不烦的同学,是“昆虫迷”;恨不得一整天守在电视机旁的奶奶,是“电视迷”;还有“拍照狂”“购物狂”……选择生活中的一个“迷”或者一个“狂”,聊聊他们平时的表现,写一写你的看法。
2.题目:
从“?
”到“!
”
要求:
根据题目,自选内容,通过实际事例完成习作。
一、基础部分
1.D
解析A项屏气(bǐng);B项提防(dī);C项间隔(jiàn)
2.B
解析A项“彩”应作“采”;B项“做”应作“坐”,“摩”应作“磨”;C项“名”应作“明”;D项“示”应作“事”,“映”应作“应”,“另”应作“令”。
3.C
解析A项“直截了当”意为(言语、行为等)简单爽快,与语境不一致;B项“花枝招展”指女性,不能用于男性;D项“忍俊不禁”意为忍不住笑,与语境不合。
4.A
解析B项省略号应删去;C项“小江皱着眉头说”是描述语,其后应用逗号;D项“开车的司机笑着解嘲说”是指示语,后面应用冒号。
5.A
解析“灰心丧气”强调人的心理,“垂头丧气”强调人的状态。
“羞怯”是“害羞、胆怯”之意,比“害羞”更适合第④句语境。
6.A.观看B.病C.放弃D.小桌子E.专家学者,内行人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意义的积累,平时学习时要彻底弄清词语意义。
7.①“让你变得更聪明”与“帮你结识许多朋友”互换。
②删去“在”。
③“水平”改成“能力”。
解析第①句“不仅……还……”是表递进的关联词,而其引出的内容却并不表示递进,应互换。
第②句介词“在”滥用,属赘余。
第③句“水平”与“锻炼”搭配不当,应把“水平”改成“能力”。
8.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析这类题目,先要熟读古诗,然后要辨清字形,不写错别字。
9.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
解析要尽量阅读文学名著,至少要懂一些文学常识。
二、阅读
(一)1.“大事”是指帕潘科夫一年到头要处理的紧要公事(工作上的事);“小事”是指百忙之中给妈妈写信问候。
(意思正确即可)
2.有时间。
从“前不久我去逛过剧院、电影院、音乐厅、酒吧”可见他虽工作繁忙但并不是挤不出一点时间。
3.示例:
信众“我已经好久没给你写信了”,既表达了妈妈对儿子的思念,也表达了被冷落被忽视的妈妈对儿子的指责与不满;或者信中“我打算再过1个月、1年、5年就来看你。
我知道你没钱花了,所以寄给你30、20、10、5个卢布。
”看望时间和寄钱数额,表达了被冷被忽视的妈妈对儿子的不满和深深的无奈。
字条中的“我多么盼望你能来封信呀!
”“吻你!
”表达了妈妈对儿子无尽的思念和爱。
字条中“可你却是个大忙人,哪有时间顾得上这种小事呢?
”的反问,突出妈妈替儿子给自己写信的无奈,表达了对儿子隐隐的责备与不满。
(能答出思念、抱怨中的任一情感,并能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4.示例一:
选A,小说开头描写了帕潘科夫忙于办公时的情景,这也是他对母亲不管不问甚至连信也不给母亲写的借口,足见其自私和冷漠。
从小说结尾处他抱怨妈妈故意在他最忙的一天来信和叹气等无奈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只是在应付妈妈,对妈妈冷漠的态度也并没有改变。
这个结尾具有讽刺的效果,更加突显了小说呼唤亲情的主题。
示例二:
选B,妈妈在特别的时间、用奇特的方式给儿子写信,可谓用心良苦。
在内容上妈妈的字条语带不满,对帕潘科夫的自私与冷漠进行了讽刺与批评,从结尾处他“失神地喃喃自语”和预定火车票回家的细节描写中,可见帕潘科夫已幡然醒悟,这个结尾突显了亲情的温暖。
(二)1.
(1)A
(2)B(3)C(4)B
2.看见楼阁房舍,倒下又立起;墙倒屋塌的声音,与小孩子啼哭的声音,喧闹得像鼎中的水在沸腾。
解析关键在于翻译以下几个词语:
①仆:
倒下。
②复:
又。
③儿啼女号:
小孩哭泣。
3.地震
解析文中所描述的现象应是地震,“久之,方知地震”更明白无误地说明了这一自然现象。
三、作文
略
新初一语文分班摸底试卷
语文
班级姓名得分(等级)
一、在括号里填上读音是“bì”的字,组成词语。
(5分)
()生()命()须()端完()归赵
钱()躲()隐()面()振()高呼
二、把下列“ABCA”式词语补充完整。
(6分)
精()()精微()()微年()()年
痛()()痛数()()数闻()()闻
三、趣选带“过”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5分)
例:
(说话、做事情)超过一定的难度和限度叫(过分)。
1.过于激烈叫()。
2.过分的表扬或夸奖叫()。
3.超过期限叫()。
4.过分地忧虑不必忧虑的事情叫()。
5.数量远远超过限度,剩余过多叫()。
四、根据歇后语,在横线上填写文学名著中人物的名字。
(4分)
1.上梁山——官逼民反。
2.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进曹营,——一言不发。
五、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海内存知己,。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忽如一夜春风来,。
5.人生自古谁无死,。
六、选择题。
(10分)
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阔绰(chuò)差使(chāi)小憩(qì)头晕目眩(xuàn)
B.挑逗(tiǎo)尴尬(gà)收敛(liǎn)深恶痛绝(wù)
C.蜕变(tuì)扒窃(bā)斫痕(zhuó)鲜为人知(xiǎn)
D.逊色(xùn)系绳(jì)炽热(chi)忍俊不禁(j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克服谋划攻克难关出谋画策B.肆意辍学大肆渲染精心点缀
C.鼓励粟米再接再励沧海一粟D.投靠锋芒走头无路登峰造极
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替换且句意不变的是()(2分)
A.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
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
(典范)
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范》。
(审查)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叹为观止)
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一筹莫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B.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
C.改革开放以来,湖州工业不但发展很快,而且农业发展也很快。
D.到安吉旅游,竹博园不可不去,因为它浓缩了中国五千年的竹文明史。
5.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地端详着,地闻着,地咬着,不住发出的赞叹声。
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A.薄薄细细轻轻慢慢啧啧B.薄薄轻轻慢慢细细啧啧
C.精致仔细慢慢细细轻轻D.精致细细仔细慢慢轻轻
七、阅读。
(35分)
(一)(15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
“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
【注释】①桀、纣: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
同“为”,替的意思。
③尔也:
而已。
)④圹(kuàng):
原野。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4分)
(1)寡助之至()
(2)亲戚畔之()
(3)所恶勿施,尔也()(4)兽之走圹也()
2.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
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
(3分)
句子:
翻译:
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
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2分)
4.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2分)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意思一样吗?
说说你的理解。
(4分)
(二)小心落叶(20分)
①落叶是微不足道的。
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
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黯淡的目光。
②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或意不堪。
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
③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会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
小心落叶。
④这四个学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
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
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⑤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绿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
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固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⑥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
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
⑦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呢?
无法回想,我们生命里所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
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
⑧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
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得灵透。
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
与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述。
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
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选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⑨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它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
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它看到的是什么呢?
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
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
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
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
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
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叩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无穷绝的枯荣?
⑩小心落叶。
⑪这充满着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⑫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部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鼓震颤会油然而生。
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
而它却来得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客。
面对落叶,你的思绪会被拉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
⑬可否?
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块木牌,提醒你:
⑭小心落叶。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A.第②自然段叙写我们日常匆忙劳碌,以致忽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生活状态,使下文“小心落叶”的提醒具有了现实意义。
B.第⑨自然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C.结尾部分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直抒胸臆,具体细致地表明了对落叶的喜爱、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期望。
D.面对落叶,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E.树叶飘落,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与人生暮年相似。
作者运用人人熟悉的落叶作类比,把抽象的人生思考表现得形象易懂。
2.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在第⑤自然段中,“无知和错误”指的是什么?
(2分)
(2)第⑧自然段中作者提到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的作用是什么?
(3分)
3.
(1)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小心”的含义是什么?
(1分)
(2)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请分别说明。
(4分)
4.作者从“落叶”中感悟到了什么?
(4分)
5.文章开头说“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请你谈谈对这句活的理解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
八、作文。
(30分)
材料:
王林去图书馆借了一本《雷锋的故事》。
回家后发现书里面有几页破了,如果不补,这几页就可能掉落,书会变得残缺不全。
如果补了,图书馆的管理员也许会误以为是他把书搞坏的。
这件事……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一、在括号里填上读音是“bì”的字,组成词语
毕毙必弊璧币避蔽壁臂
解析本题考查同音字的正确书写。
回答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平时留意这些同音字经常和什么字在一起搭配,表示什么意思。
二、把下列“ABCA”式词语补充完整
精益求精微乎其微年复一年痛定思痛数不胜数闻所未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要注意积累,方可答对本题。
三、趣选带“过”的成语,填入括号内
1.过激2.过奖3.过期4.过虑5.过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带“过”词语的了解。
只要平时多积累,此题不难解答。
四、根据歇后语,在横线上填写文学名著人物的名字
1.林冲2.猪八戒3.周瑜4.徐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歇后语的熟悉程度。
回答此类题目,唯有平时多积累、多运用。
五、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涯若比邻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蜡炬成灰泪始干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的积累。
只要熟记相应诗句,并注意个别字词的正确书写,就可轻松答题。
六、选择题
1.A
解析B项“jiǎn”应为“liǎn”;C项“bā”应读“pá”,D项“jìn”应读“jīn”。
2.B
解析A项“出谋画策”的“画”应为“划”;C项“再接再励”的“励”应为“厉”,D项中“走头无路”的“头”应为“投”。
3.D
解析A中“典型”与“典范”都是形容词,都含有“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为法则的人或物”的意思。
但“典范”不能用来形容风光,所以不当选。
B项中“审议”指审查讨论的意思,“审查”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的意思。
“审议”与“审查”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审查”包含于“审议”之中,因此B不当选。
C项中“登峰造极”作贬义词用,但“叹为观止”不能作贬义词,因此不当选。
4.D
解析A项去掉“是可想而知的”;B项“充分”移到“发挥”之前;C项“不但”移到“工业”之前。
5.A
解析做本题时应注意具体语境下的词汇搭配。
七、阅读
(一)1.
(1)极点
(2)通“叛”,背叛(3)所讨厌的(4)奔向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得道的君子不去打仗就罢了,若进行了战争,则必定胜利。
3.得天下之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4.失道者寡助
5.不一样。
“得道者多助”的“道”指“仁政”;“得天下有道”中的“道”指“方法”。
(二)1.AE
解析B项原文中没有“深切的同情和惋惜”,只有探究生命的奥秘的遐想;C项中“喜爱”应为“崇敬”,“具体细致”不符合文章实际;D项“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不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建兰 中学 初一 摸底 语文 模拟 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