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检验.docx
- 文档编号:27315650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5.72KB
x2检验.docx
《x2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2检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2检验
第四章x2检验
一.本章教学简介
本章介绍第二个统计推断工具,非参数检验类的X2检验,内容包括X2检验的性质、原理、类型、方法和应用。
本章重点是X2检验两种类型的应用,难点是X2检验的原理。
本章要求学员学习后能了解X2检验的性质和原理,掌握X2检验的生物学应用,能熟练使用计算器解题,有条件的学员能用电脑SPSS操作,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教材提示:
教材77-85页详细阅读。
二.本章教学内容
一.适用特征和功效
1.适用特征:
(1)样本资料为非连续性变量(离散量资料,或称计数性资料);
(2)总体分布未知;
(3)非参数性检验,而是分布性检验。
2.功效:
基于非连续性变量(即计数性资料)的非参数检验。
说明:
对质量性状的资料研究常用方法,比数量性状资料研究难。
x2检验,平均数对它无意义,属于非参数性的属性检验,适合对质量性状的检验,对原始数据的要求比t检验低,原始数据即观察数往往只是归类计数的频次,都是整数,无分数小数。
二.类型
1.适合性(符合性,拟合优度)检验:
判断Oi与Ei是否一致。
2.独立性检验:
通过Oi与Ei是否一致来判断因素之间是否独立。
三.原理和方法
㈠适合性检验
Oi:
观察数(实际数)
Ei:
期望数(理论数)
适合性检验就是检验Oi与Ei是否一致(即是否有显著差异),解决Oi与Ei是否在统计学意义上相等的问题。
适合性检验的方法也是典型的统计检验“五步法”。
1.H0(无效假设):
Oi=Ei(或Oi-Ei=0)
2.建立适当的分布(x2分布)并计算:
x2c=∑(Oi-Ei)2/Ei
df=n-1适合性检验中df等于相加项数-1
3.查表:
x20.05(df)=?
x20.01(df)=?
4.比较:
(1)当x2c〈x20.05,接受H0,Oi与Ei无显著差异,P>0.05
(2)当x20.05〈x2c〈x20.01,拒绝H0,Oi与Ei有显著差异,P<0.05
(3)当x2c〉x20.01,拒绝H0,Oi与Ei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
5.结论
例1.豌豆杂交试验得到80朵黄花,34朵白花,问此结果是否符合3∶1的分离规律?
解:
已知O1=80O2=34
根据3∶1规律求出:
E1=(80+34)*3/4=85.500,
E2=(80+34)*1/4=28.500
(Ei可以而且应当有小数,保留位数一般应比后面比较的临界值多1位)
1.H0(无效假设):
Oi=Ei(或Oi-Ei=0)
2.建立适当的分布(x2分布)并计算:
x2c=∑(Oi-Ei)2/Ei=(80-85.5)2/85.5+(34-28.5)2/28.5=1.43
(x2c即x2实际结果数小数位数应与比较的临界值一致)
df=2-1=1
(自由度等于相加项数-1)
3.查表:
x20.05(df)=?
x20.01(df)=?
经查表知:
x20.05
(1)=3.84,x20.01
(1)=6.63
4.比较:
∵x2c (1),∴接受H0,Oi与Ei无显著差异,P>0.05 (属于比较的第 (1)种情况) 5.结论: 试验结果符合3: 1的分离规律。 当堂练习1: 教材79页例6.2,请学员参照上述“五部法”独立完成本题,并将结果与教材上的例题解答进行比较核对。 回家作业: 教材85页第5题。 (二)独立性检验 独立性检验的功效就是通过Oi与Ei是否一致来判断因素之间是否独立。 例2.为试验某新药抗癌效果,进行动物荷瘤试验,结果如下: 康复 死亡 用药组 28 32 非用药组 16 40 问此药是否有效? 解: 独立性检验的步骤也是“五部法”。 1.H0: Oi=Ei 现已知O11=28O12=32 O21=16O22=40 如何找到Ei? 一般的方法是用“混合比例法”,将已知Oij行列求和。 康复 死亡 用药组 O11=28 O12=32 t1=O11+O12=60 非用药组 O21=16 O22=40 t2=O21+O22=56 C1=O11+O21=44 C2=O12+O22=72 T=t1+t2=116 用比例公式求得: E11=60*44/116=22.759,E12=60*72/116=37.241 E21=56*44/116=21.241,E22=56*72/116=34.759 2.建立适当的分布(x2分布)并计算: 计算x2 x2=∑(Ei-Oi)2/Ei=(28-22.759)2/22.759+(32-37.241)2/37.241+(16-21.241)2/21.241+(40-34.759)2/34.759=4.0279≈4.03 计算自由度: df=(m-1)(n-1)=(2-1)(2-1)=1 3.查表知: x20.05 (1)=3.84x20.01 (1)=6.63 4.比较: ∵x20.05 (1) (1),∴拒绝H0,Oi与Ei有显著差异,P<0.05, 即用药与康复两因素不独立(有关联作用)。 5.结论: 此药是有效的。 当堂练习2: 教材80页例6.3,请学员参照上述“五部法”独立完成本题,并将结果与教材上的例题解答进行比较核对。 回家作业: 教材84页第1,2,3,4题。 四.修正公式和简捷公式 (一)df=1的修正 x2检验中自由度=1时,若x2的值与3.84很接近,特别有必要进行修正,以减少范错误的风险。 x2修=∑(|Oi-Ei|-0.5)2/Eix2修所得的值比x2c的值小。 (二)2*2独立性检验简捷公式 x2简=(O11*O22-O12*O21)2T/t1t2C1C2 x2简修=(|O11*O22-O12*O21|-T/2)2T/t1t2C1C2 参阅教材83页。 如再对例2进行简捷计算: 用x2简公式计算x2c=4.03,与上面“五部法”的结果和结论相同。 用x2简修公式计算x2c=3.30, 此时∵x2c 结论: 此药是无效的。 此结论与上面“五部法”的结论不同,应当说,经过修正的检验结论更可靠。 建议学员以后碰到df=1的x2检验尽量运用修正公式。 (三)m*n独立性检验的简捷运算 O11 O12 O13 … O1n t1 O21 O22 O23 … O2n t2 … … … … … … Om1 Om2 Om3 … Om4 tm C1 C2 C3 … Cn T x2=T(∑∑Oij2/tiCj-1) 说明: 独立性检验随着行列数m、n的增大,计算Eij的工作量会随之增大,且易出错,此时可用上述简捷运算公式。 教学建议: 建议在用“五部法”完成84页作业1、3、4题后,再用此简捷公式计算,比较两者的结果是否一样。 (答案: 应该一样) 四.计算机SPSS的X2检验 (一)计算机SPSS的x2适合性检验 1.设定数据库变量(原始数据不能有小数点) 变量Oi,设为数字型。 2.输入数据 如上面例1: Oi 34 80 3.加权处理Date---WeightCaseByOi 4.命令执行Analyze----NonparametricTests---Chi-square 具体操作可参阅教材176-177页内容。 演示例1。 (二)计算机SPSS的X2独立性检验 1.设定数据库变量(原始数据不能有小数点) VA: 行变量,数字型,宽度一位 VB: 列变量,数字型,宽度一位 VC: 因变量(观察数),数字型,宽度由最大观察数位数决定。 2.输入数据,建立数据库 如上面例2: VA VB VC 1 1 28 1 2 32 2 1 16 2 2 40 3.加权处理Date---WeightCaseByVc 4.统计命令执行 Analyze----DescriptiveStatistics---Crosstabs 具体操作可参阅教材178-180页内容。 演示例2。 第五章方差分析 一.本章教学简介 本章介绍第三个重要统计推断工具,参数检验类的方差分析,内容包括方差分析的功效、性质、原理、类型、方法和应用。 本章重点是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应用,难点是方差分析的计算,尤其是双因素方差分析。 本章要求学员学习后能了解方差分析的性质和原理,掌握方差分析的生物学应用,能熟练使用计算器解题,有条件的学员能用电脑SPSS操作,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教材提示: 教材86-105页详细阅读。 二.本章教学内容 一.意义义和功效 方差分析是参数检验,是对多个(三个和三个以上)平均数的比较检验。 1.意义: 有了t检验,为何还要引入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解决多个平均数的比较。 若10个平均数,用t检验两两检验,需次数C102=45次,若取α=0.05 则: 1次准确率0.95错误率1-0.95=0.05 2次准确率0.952错误率1-0.952 3次准确率0.953错误率1-0.953 ……… 45次准确率0.9545=0.09944错误率1-0.9545=0.90056 从以上可见,t检验随次数的增加,准确率下降,t检验达多次重复以后,可靠性无法保证,所以t检验只适合两个平均数的比较。 因此,为了解决多个平均数的比较,引入方差分析。 2.功效: 方差分析不仅能检验多个平均数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还能分析差异的来源和原因。 二.类型 ⑴单因素方差分析a: n相等b: n不相等 ⑵双因素方差分析a: n=1b: n>1(n相等和n不相等) ⑶多因素方差分析 三.原理和步骤 ㈠单因素方差分析 ⑴单因素方差分析(n相等) 例: 某学校有四个平行班进行生物统测,结果如下: 学生成绩 甲班 68 72 80 72 66 TA1(表甲组成绩之和) 乙班 55 70 66 62 63 TA2(表乙组成绩之和) 丙班 80 82 70 75 72 TA3(表丙组成绩之和) 丁班 70 72 80 68 69 TA4(表丁组成绩之和) 问四个班平均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 解: ①H0x1=x2=…xk ②平方和和自由度分析 总体平方和: SST=∑∑(xij-x总)2=∑xi2-(∑xi)2/N=∑xi2-T2/N T为所有数之和,令C=T2/N(C为校正系数) SST=∑xi2-CdfT=N-1 组间平方和: SSA=∑TAi2/n-CdfA=k-1 组内平方和: SSe=SST-SSAdfe=dfT-dfA ③计算方差 SA2(组间方差)=SSA/dfASe2(组内方差)=SSe/dfe 1F检验 Fc=SA2/Se2 2查Fa F0.05(dfA,dfe)=? F0.01(dfA,dfe)=? 3比较: a.当Fc≤F0.05(dfA,dfe),接受H0,各组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 b.当F0.05(dfA,dfe) c.当Fc>F0.01(dfA,dfe),拒绝H0,各组均值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 4多重比较 5结论 例子中: TA1=358TA2=316TA3=379TA4=359 C=(358+316+379+359)2/20=99687.2 SST=∑xi2-C=100544-99687.2=856.8dfT=19 SSA=∑TAi2/n-C=425.2dfA=4-1=3 SSe=856.8-425.2=435.6dfe=19-3=16 SA2=SSA/dfA=425.2/3=140.4 Se2=SSe/dfe=435.6/16=27.225 Fc=SA2/Se2=140.4/27.225=5.16 查表知: F0.05(3,16)=3.24F0.01(3,16)=5.29 所以F0.05(3,16) 3.多重比较 ⑴功效: 通过各组的比较,进一步分析变异的来源和原因。 ⑵表示方法类型: 三角形法,连线法,符号法等。 ⑶检验方法类型: 1.LSD法(最小显著差数表) 例: 书192页 A 74 82 70 76 A组Xi平均值75.5 B 88 80 85 83 B组Xi平均值84 C 71 73 74 70 C组Xi平均值72 LSD法: C A Xi平均 Xi平均-72 Xi平均-75.5 XB平均=84 12 8.5 XA平均=75.5 3.5 0 XC平均=72 0 -3.5 LSD=ta(dfe)sqrt(2Se2/n) LSD0.05=t0.05(9)sqrt(2*13.222/4)=2.262*2.571=5.816 LSD0.01=t0.01(9)sqrt(2*13.222/4)=3.250*2.571=8.356 若: 平方数差异〉LSD0.01则打“**”表有极其显著差异 LSD0.05〈平方数差异〈LSD0.01则打“*”表有显著差异 平方数差异〈LSD0.05,不做标记,表无显著差异 所以例题中: 除A.C组外,其他各组均有极其显著差异 ⑵单因素方差分析(n不相等) ①H0x1=x2=…=xk ②C=T2/NN为总体个数 总体平方和: SST=∑xi2-CdfT=N-1 组间平方和: SSA=∑TAi2/ni-CdfA=k-1 组内平方和: SSe=SST-SSAdfe=dfT-dfA ③计算方差 SA2(组间方差)=SSA/dfASe2(组内方差)=SSe/dfe ④检验 Fc=SA2/Se2 ⑤查Fa F0.05(dfA,dfe)=? F0.01(dfA,dfe)=? ⑥比较: a: Fc≤F0.05(dfA,dfe),接受H0,各组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 b: F0.05(dfA,dfe) (P<0.05) c: Fc>F0.01(dfA,dfe),拒绝H0,各组均值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 ⑦多重比较(若有显著差异) LSD=ta(dfe)sqrt(2Se2/n0) n0=1/(k-1)(∑ni-∑ni2/∑ni) ⑶SPSS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操作 1数据库建立 a.变量设定: VA行变量 VB列变量 VC因变量 b.输入 ②主命令Analyze—CompareMeans---OneWayANOVA(Analyzeofvariance) 若要进行多重比较,主命令为Analyze—CompareMeans---OneWayANOVA—POST---LSDMultipleComparisions ㈡双因素方差分析 ⑴n=1 例: 四种不同品系的小鼠注射三种不同计量性激素,两周各称重,结果如下: (横向: B因素)m组 计量0.2 计量0.4 计量0.8 品系1 106 116 145 品系2 42 68 115 品系3 70 111 133 品系4 42 63 87 纵向: A因素k组 做题思路: ①H0: A向k组B向m组 x1=x2=…xkx1=x2=…xm ②SS与df分析: C=T2/N(C为校正系数) SST=∑xi2-CdfT=N-1 SSA=∑TAi2/mn-CdfA=k-1 SSB=∑TBi2/kn-CdfB=m-1 SSe=SST-SSA-SSBdfe=dfT-dfA-dfB ③计算方差 SA2(组间方差)=SSA/dfASB2(组间方差)=SSB/dfBSe2(组内方差)=SSe/dfe ④检验: FA=SA2/Se2FB=SB2/Se2 ⑤查表 A向: F0.05(dfA,dfe)=? F0.01(dfA,dfe)=? B向: F0.05(dfB,dfe)=? F0.01(dfB,dfe)=? ⑥比较: A向: a: 当Fc≤F0.05(dfA,dfe),接受H0,各组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 b: 当F0.05(dfA,dfe) (P<0.05) c: 当Fc>F0.01(dfA,dfe),拒绝H0,各组均值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 B向: a: 当Fc≤F0.05(dfB,dfe),接受H0,各组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 b: 当F0.05(dfB,dfe) (P<0.05) c: 当Fc>F0.01(dfB,dfe),拒绝H0,各组均值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 ⑦多重比较: A向: LSDa=ta(dfe)sqrt(2Se2/m) B向: LSDa=ta(dfe)sqrt(2Se2/k) ⑧结论: 第六章相关与回归 一.本章教学简介 本章是本学科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内容包括相关和回归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 本章重点是相关和回归的概念和应用,难点是相关和回归的检验原理。 本章要求学员学习后能理解相关和回归的性质和原理,掌握相关和回归的生物学应用,能熟练使用计算器解题,有条件的学员能用电脑SPSS操作,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二.本章教学内容 一.相关 ⑴概念: 研究变量之间联系程度的一种数学指标。 ⑵类型: 1从性质分: 正相关: 变量随着另外变量增长而增长。 如考试成绩与复习时间 负相关: 变量随着另外变量增长而减小。 如老人健康状况与年龄 零相关: 两个变量独立变化,互不相关。 2从变量数分: 单相关: 两个相关数变量,为复相关基础。 复相关: 超过两个变量数,有主次之分。 3从数学规律或数量变化趋势分为: 线性相关 非线性相关(包括曲线相关,超线性相关) ⑶数学描述 ①相关系数: r-1≤r≤+1 r=1,表示绝对正相关r=-1,表示绝对负相关r=0,表示绝对0相关 2相关几何意义: y随x增大而增大 y随x增大而减小 x,y独立变化 3计算公式 r=(∑xy-∑x∑y/n)/(n-1)SxSy 4检验: a: H0r=0 b: Fc=(n-2)r2/1-r2 c: 查表: Fa(1,n-2) d: 比较: 若Fc 若F0.05〈Fc 若Fc〉F0.01拒绝H0,r≠0,r>0,强正相关,r<0,强负相关 5结论 ⑷SPSS应用 1数据库 描述性统计的直接编码。 2主名令 Analyze---Correlate---Biovariate 二.回归 1、概念: 变量之间关系利用最小误差理论,求得最佳关系式的过程。 2、类型: (1)从变量数分: ●单回归 ●复回归 (2)从变化趋势分: ◆线性回归 ◆非线性回归 3、数学方法: (1)直线回归方程 =a+bx建立的必要条件 a.∑(y- )=0居中无偏性 b.∑(y- )2min平均数 适合回归方程 (2)建立 =a+bx最小二乘方原理,条件极值法求系数a,b b=(∑xy-∑x∑y/n)/(∑x2-(∑x)2/n) =(∑y-b∑x)/n (3)作图(两端点法) xmin=? xmax=? 1=? 2=? 连线 写出方程和r 两端不准延伸 注意事项: a.回归显著性检验包括回归关系、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与r显著性检验完全等效。 B.先求r,并检验,如r达显著程度,再作相应回归,以避免无效回归。 C.回归直线两端不准延伸,因为回归只对这个区间内有效。 D.回归作图不要忘记标注原始点。 4、回归与相关的关系 在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程度时为有意义回归, 在相关系数达不到显著程度(即为零相关)时为无意义回归。 r2=bx*by 5、回归的检验 与相关等效 6、回归的SPSS处理 数据库与相关一样处理 回归Analyze---Regression----linear/curve 作图: Graph----Intergrative---Scaterplotfit中打开,选Regressio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2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