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7306459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204
- 大小:466.58KB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2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导读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这组“我爱阅读”的专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定有收获。
《我的“人生果”》则通过记述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读书与领悟、读书与写作、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体会读书的乐趣。
学习一些读书方法,对阅读充满乐趣,把它作为生活乃至生命中的重要的一部分。
1 窃读记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文章题目
2.读写生字,体会生词
3.理清课文记述线索
二、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是啊!
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三、预习要求
1.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预习:
为什么要窃读?
是怎么窃读的?
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2.认读生字,体会词语的含义。
3.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4.品读第三自然段。
四、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的能力。
)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5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五、检测学情
1.认读生字与写字。
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读diǎn;“暂时”中的“暂”读zàn;有一些字的笔画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分的组成。
2.体会词语的含义。
饥肠辘辘:
饥饿得发出肠鸣声。
依依不舍:
留恋、舍不得分离。
倾盆大雨:
形容雨下得很大。
贪婪:
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
下面,就让你们反复地读一读吧!
(2)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我”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明确: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总算挤到边来了”,“急切地寻找”。
明确:
写出了“我”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我”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3)想象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六、课堂训练
1.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解释划线的词语:
(1)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3.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品读理解:
小姑娘是怎样“窃读”的?
2.体会“窃读”的滋味。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二、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尽了好大力气才找到。
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
有什么感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
三、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
2.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
并与同桌交流体会。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四、检查学情
1.指名读第4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1)体会“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
(2)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快乐的是什么?
恐惧的是什么?
(“快乐”是因为书籍给我带来智慧、知识,惧怕是因为怕被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
2.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受。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1)“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
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
(2)“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
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
3.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找出描写“我”心理和表情的句子。
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好处。
心理描写: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表情描写: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
(通过“我”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进行对比描写,写出“我”为雨天能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更表现“我”对读书的热爱。
)
4.“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感受?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
5.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的人。
)
五、感悟写法
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
2.小结: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六、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七、课堂训练
1.填空:
课文以____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窃读记》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
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一方面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阅读的兴趣,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让学生说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惧怕与快乐?
”让学生充分读书,抓住文中极为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读书的喜爱。
再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学生对作者在书店窃读行为和心理非常感兴趣,比较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一个个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
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
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板书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
师:
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
生提问:
小苗是谁?
大树是谁?
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
师总结:
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
2.思考:
苗苗与季老先生讨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10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1.指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出示重点词语。
绿林好汉:
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
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
单,一个。
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
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
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
用文字解释字句。
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四、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这篇课文是一片访谈录,写了苗苗同学同季老师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的问题,强调21世纪的青年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师交流了哪些问题?
明确:
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
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师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
平易近人,亲近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4.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
五、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
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
六、课堂作业
1.在带点字正确读音下标上记号。
绿林好汉(lǜ lù)
《水浒传》(chuán zhuàn)
倒下(dǎo dào)
盛白面(chéng shèng)
散文集(sǎn sàn)
宝藏(cáng zàng)
2.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您喜欢看 三国演义 还能将 水浒传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2)这时 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3)我边走边想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那本书放在哪里 左边第三排 不错
3.阅读冲浪。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1)这句话中“闲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正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羡林先生认为,课外阅读有什么作用?
(3)你认为课外阅读还有什么好处?
4.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不过,全文内容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学习完课文以后,我安排了学生对爱好读书的同学或新来的实习老师进行采访活动,并且写了访谈录。
学生对访谈录的格式掌握得很好,但是,采访的问题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有的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双方交流的话题不是很深入,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也不够自然。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的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字,一些重点句子及训练的句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题。
2.理解字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
为什么?
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们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到底什么东西好。
可有这样一个人,她说(课件出示):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会选择一本书。
”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朗读体会“毫不犹豫”的意思。
明确:
“毫不犹豫”的意思是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
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朗读体会“我”对书的痴爱。
三、预习要求(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
(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
(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
3.作者的读书方法是怎样的?
四、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带领全班同学反复读。
在语境中检查字音,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五、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
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
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并结合课文,交流感悟,教师注意评价多样性的引导。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
说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读过多少遍。
”)(板书:
常读常新)
3.创设对话情境,师生合作朗读,体会作者对书的无限喜爱之情。
六、复习生字,活用新词
出示生字“侣、娱、盒、豫、趟、诵、零、编、某”,引导学生识记,交流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
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
七、课堂训练
1.形近字组词。
侣( ) 盒( ) 诵( )
铝( )盆( )涌( )
2.写近义词
环绕——( ) 品味——( )
美丽——( ) 熟悉——( )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体会写作方法,品味情感
二、回顾导入,感知情感
1.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
(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
)
三、预习要求
1.读、画、写批注。
2.体会以比喻为主的表达方式。
3.交流搜集读书名言。
四、感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师: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
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师:
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
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根据学情安排教学,下面为预设顺序,注意体会。
以比喻的表达方式为主。
)
3.朗读句子并体会。
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是为什么呢?
课件出示: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
“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
(1)自由练习朗读。
(2)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一处标点、一段话来谈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课件出示: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对比阅读,抓住“?
”读出和感受反问的语气,更强烈地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
“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
①理解比喻写法的好处:
作者把书当作什么?
明确:
一个朋友和自己的家。
②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联系生活畅谈书与“朋友”“家”的相似之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
明确:
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
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
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
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
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
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③作者还把书当作什么?
明确:
一个与我同船的人,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课件出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指名朗读,读了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明确:
“故地”,老地方,这里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
随时想去就去,也就是打开自己喜爱的书就开始阅读,那么简单地就开始了故地重游。
这个比喻真形象。
4.指导学生仿写。
“书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
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
或者结合你自己课外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也试着用“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来说一说。
五、课堂训练
1.拿出勇气: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平静心态: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补充能量:
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
文章就是用设问的形式出现,那么我也用这样的形式最简单的去教。
朗读完后,我说:
“给你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给题目加个为什么。
”孩子们谁都会:
“为什么走遍天下要用‘书’为侣?
”“是呀,为什么呢?
书中明明白白告诉了我们。
谁能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
孩子们很快地去读课文了,我轻轻地鼓励他们:
“这个某某真不错,能边读边画出自己有想法的句子。
”“那个某某也很好,还在旁边写上批注。
”“某某真是有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读完了整理自己的理解,思考刚才的问题。
”……
在孩子们讨论交流中理解了“书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
‘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
‘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遗憾的是,我并没有深入地让孩子们理解书与朋友和家的真正关系,因为孩子们在讨论的时候,说的比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