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说课稿整理.docx
- 文档编号:27305579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85
- 大小:73.48KB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说课稿整理.docx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说课稿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说课稿整理.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说课稿整理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说课稿
6.1《电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电压是在学习了电流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电学基本物理量,也是下一章欧姆定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同等条件下,电压越大,小灯泡的亮度越亮.
2.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3.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能用学过的电流表使用方法来学习电压表的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初中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认识电压表和正确使用电压表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电压概念
教学难点:
电压表的使用。
(四)、教学准备:
两节干电池、小灯泡、小灯座,开关、若干导线、电压表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物理学习方法,同时初二的学生又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对实验感兴趣,但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向在上学期学习了电的一些内容后对电压在授课中实验尽量让学生上台来展示。
三.说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了一部分电学知识,对于电路、电流比较熟悉。
所以我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1.温故而知新:
让学生复习旧知识,连接电路,把熟悉的知识点转化为我们要学习的电压知识。
2.一般规律法:
电压是一个物理量,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所有的物理量都要从四个方面来描述,在授课中,让学生用学习物理量的方法来学习电压。
3、对比法:
采用回忆电流表的使用来总结电压表的使用
四.教学设计
我校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没有实践过,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料想电压用一课时不够,所以将电压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认识电压概念、电压表的初步使用规则。
第二课时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及在电路中的连接。
课题电压
三.小结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学期学过的电源引入新课
提问1:
谁还记得我们讲过的电源?
它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忆讨论后获得:
提供电能或提供电路中有电流)
接着提问2:
你还记得哪些装置就是电源。
(学生可能回答:
干电池、发电机等)
教师出示要做的实验仪器,提问3:
谁能让小灯泡发光?
鼓励学生上台连接电路。
(如果学生用了两节电池,教师再改为一节电池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若学生用一节电池,教师再加一节,实验观察比较)
提问4:
你看到的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你想知道吗?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识到这个实验与我们今天将的电压有关。
二.新课内容
1.学生自学电压
学生在看书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电源和电压的关系是怎样的?
(2)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3)电压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新的物理量请你用过去所学知识的方法来描述这个物理量。
(4)记住几个常见的电压值。
2.教学生归纳知识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物理量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1电压U伏特(简称伏)V
2
3
3.对比设想引出电流这个物理量
想一想,在上学期里我们还学习了哪个电学物理量,请你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叫一名学生填写)通过两个物理量比较,我们知道电流、电压都有大小,你知道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那么电压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
(学生可以说出电压表测电压的大小)
4.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1)先想一想电流表的使用
(2)再看一看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课本第6页直流电压表使用说明书
(3)回答课本第5页几个问题。
(4)进行归纳得出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
三.小结
1.认识电压:
电源在电路中提供电压,电压使电路中有电流。
2.电压的单位及换算
3.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
四.布置作业
1.将课上的表格进行完善(再增加测量工具、单位换算两列)
2.写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3.写出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6.3《电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电阻”是电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的一节实验探究课,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理解电阻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是变阻器、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串、并联等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3.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4.教具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只、若干导线、电源、开关一只、固定有若干金属导线的电阻板、废灯管灯丝、酒精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还是不能独立完成。
观察生活并从中提出科学问题、分析、猜想和假设等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法、学法
按照问题为线索、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具体教法包括:
谈话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等。
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教学设计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是电流?
什么原因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
为什么电荷不会因为电压的原因越走越快,形成无限大的电流?
(2)、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通过复习旧知,创设问题情景,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
2.演示实验,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看来导体之间是有着某种区别的。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看看区别到底在哪里?
实验前提示学生观察:
两次实验电路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现了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后,教师及时点拨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灯的亮度不同?
灯的亮度不同说明什么?
那么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纷纷讨论,但所提猜想缺乏针对性,于是教师设置情景,进行诱导。
情景模拟:
当水从一定高度流下来时,受到沙石的阻碍作用,水流会慢下来。
教师讲述:
将电流类比水流,请同学们再猜想一下,造成两次通过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学生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用“电阻”这一物理量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水到渠成,轻易化解难点。
另外,投影出示欧姆简介和电子产品中各种各样的电阻器,目的是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人文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
3.开展科学探究突出重点
在了解电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
是什么因素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不同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提出新的猜想。
为此,老师提示大家观察实验台上的电阻板并进行讨论,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让学生“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发散思维,再借助聚合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为下一步的猜想和假设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之后,通过播放动画,和水流对比,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做出更加合理的猜想。
根据新课程“让学生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的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的要求,我将班级同学分成三大组,每一大组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个猜想。
每一大组中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投影提示:
设计实验应考虑的内容。
各小组根据要求进行探讨,设计实验,通过比较得出探究结果。
(在这个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始终强调控制变量法的准确使用,通过活动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再用投影模拟自由电荷通过导体时情形,然后师生共同总结结论: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性质有关。
并定性地指出有什么关系。
(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补充:
导体的电阻除了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外,还与一个因素有关。
演示:
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废灯管灯丝串联起来,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观察现象。
问:
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得出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课堂练习,深化知识
教师讲述: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前面提到的生活中的几个问题。
(1)家用电源线通常用铜丝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或银丝?
(2)一根电阻丝的阻值是10Ω,当它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怎么变?
电阻怎么变?
要想改变电阻,有什么办法?
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在课堂上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也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
5.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后,找同学讲本节课知识上学到了什么?
方法上学到了什么?
(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牢固掌握本节课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概括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一.导体的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字母R表示
单位:
欧姆,简称欧,用符号Ω表示
其他单位:
千欧(kΩ)、兆欧(MΩ)等
换算关系:
1MΩ=1000kΩ=1000000Ω
二.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大多数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六、课堂拓展:
介绍半导体和超导现象。
6.4《变阻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4节,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学好变阻器,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的: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认识它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会用它改变电流;
(2)会读电阻箱的阻值。
B.能力培养。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变阻器,并总结出改变变阻器连入电路电阻大小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C.思想方法教育。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会知识与应用的联系。
3.本节说课的重点是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难点是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因为了解构造是学会使用仪器的前提,只有了解仪器的构造,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它的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还是不能独立完成。
三.教法与学法
变阻器的教学属于实验仪器的教学。
按照问题为线索、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课拟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归纳总结,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具体教法包括:
谈话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等。
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课堂设计
1.采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约3分钟)。
。
具体做法是:
教师出示一个精美的小舞台,演示舞台上的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推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亮暗的变化是由于电路中的电阻发生改变。
(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约12分钟)。
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提出问题:
如何改变导体的电阻?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踊跃发言,各抒已见,通过分析,指出利用改变温度来改变电阻不实用,而对比其余三方面得出改变导体电阻最方便、实用的方法是:
改变导体的长度,教师运用以不演示实验对学生的想法加以肯定,并指出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就是采用改变导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逐渐改变电阻,并把这一原理制成的装置叫做滑动变变阻器(板书:
<滑动变阻器,1、原理)。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图一装置固然可以变阻但阻值变化范围太小,没有实用价值,应如何增大它的阻值变化范围?
引导学生想出:
需要增大电阻线的长度。
顺着这一思路,教师加以演示,结果出现电阻线太长,操作将很不方便的矛盾。
从而,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要把电阻线绕在瓷筒或胶木筒上来解决这一矛盾。
对照图一,并指出,为了接线方便,在左端装上一个接线柱A。
接着,又提出该如何放置“夹子”?
引导学生想出:
可在筒的上方架一根金属棒,把“夹子”改装成滑片,让“滑片”穿在其中滑动。
同样为了接线方便,必须在金属棒一端加上另一接线柱D(上述设计过程,教师通过自制具加以演示)。
紧接着,再指出:
如果不小心让瓷筒上的线圈相碰或线圈太密造成它们互相接触,发生短路,应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想出,线圈必须涂上绝缘漆。
但随之又出现滑片不能与线圈接通的新矛盾。
再次引导学生想出,必须把线圈与滑片接触处的绝缘漆刮掉(以上设计过程,利用电脑完成)。
这样就成功设计出滑动变阻器。
(出示实物,板书:
2、构造)并指出调舞台灯光的亮暗就应用到滑动变阻器(前后呼应)。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分层次地提出问题,步步逼近问题的本质,主动掌握思维的技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承上启下,突出重点。
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有四个接线柱的变阻器,提出疑问:
如果使用时,每次接两个接线柱有几种接法?
是否每种接法都可变阻?
承接上面的学习,通过学生实验来完成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出变阻器的变阻规律:
滑片越靠近固定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确定使用方法:
A、一上一下连入电路B、串联。
其次,教师表演如下实验:
①使用前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接通电路,灯泡发光;②使用前将滑阻器的滑片调在阻值较小处,接通电路,烧断灯丝。
引导学生总结出注意事项二:
不能使通过变阻器的电流超过最大值。
通过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进而总结出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
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知识(约2分钟)。
介绍变阻器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调节电视机音量、亮度及对比度的电位器、调节台灯亮度的调光电位器等都是变阻器的具体应用。
5.提出问题,拓展新知。
滑动变阻器能够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出连入的电阻值,为了能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又可直接读出其电阻值,人们便设计出另一种变阻器电阻箱(培养学生辩证地看事物)(出示实物,并板书:
〈二〉电阻箱)。
在电阻箱的教学上,借助投影仪,结合活动胶片,教学学生读电阻箱的阻值和根据值旋定旋钮。
6.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约2分钟)并点出课题(板书:
二、变阻器)。
7、课外活动:
要求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利用纸筒,漆包线等材料制作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模型,并带着上面的总是进行操作,求得正确答案,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后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探究电学中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只要学生掌握了本节知识内容,那么对于下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学习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本节课内容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而且本节课的学习又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关键。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并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通过整个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了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3.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探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定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及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推理判断来获取新的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中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逐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目标导学、学生分组实验、分析讨论、讲授及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充分体现现代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从而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要以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以掌握知识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我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串联在电路中”图,然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先让学生积极的讨论分析,然后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引入课题“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并为下一步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
任何科学结论及物理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实验,而且实验比较直观、形象,便于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教材安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它涵盖了探究的七个要素。
(1)提出问题——根据课题的引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和目的
(2)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
根据课题引入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分析,学生不难作出“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的定性猜测,然后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知道猜测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获取大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总结出来。
(3)实验设计和进行实验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已有一定的基础(例:
在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有哪些因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有哪些因素等实验中都曾用到“控制变量法”),因为影响电流变化的原因有两个:
电压和电阻,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问题。
本次探究内容分二次完成。
第一:
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A)教师投影,提出问题“如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要求学生讨论分析,说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画出实验电路图,教师可作补充“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引导学生回答方法一:
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难易程度并作合理的选择,还提醒学生注意:
考虑到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和科学性,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采用更换定值电阻进行反复实验。
B)学生进行实验
因本节内容综合要求较高,实验探究的难度较大,因此我把正确的实验电路图投影在屏幕上,要求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并作友情提示“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的位置上”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排除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纠正学生实验中所犯的错误,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二:
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方法同上,但在此实验中,如何保持电压不变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学生可能会考虑到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很难想到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压,同样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是一个难点,突破此难点的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作尝试性调节,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法。
(4)分析和论证
引导学生用描点的方法,将记录的实验数据数据在坐标纸上反映出来,让学生去发现图象所能提供的信息:
从图象上不难发现U-I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用图象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使数据变得具体、形象,便于学生观察研究,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明白各学科之间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5).评估和交流
“你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你还有别的设计方法吗?
”“你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麻烦?
你是如何克服或解决的?
”“你的测量数据是否可靠?
”“你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学生的回答,及时交流反馈、及时评讲、及时纠正错误,可以让学生从一团混沌中拨云见日、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巩固记忆。
同时通过评估和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反馈和巩固
因本节课探究过程难度较大,学生能顺利得出探究的正确结论已不容易,所以我认为巩固练习可以留到下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中再做,而需要强调的是物理探究的基本步骤、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时用到的图象法,以及“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实验结论。
4、板书设计(投影)
§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一.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实验电路图(略)
2.友情提醒:
“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的位置上”
3.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略)
4.U-I关系图象
5.实验结论(略)
二.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实验电路图(略)
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略)
3.R-I关系图象
4.实验结论(略)
5.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内容
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欧姆定律是反映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电学部分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
B:
技能目标:
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欧姆生平,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年级 物理 下册 全册说课稿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