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303001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52.72KB
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
《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
②[贻]遗留。
③[规]劝诫。
1.解释划线的字
(1)连月不开(______)
(2)波澜不惊(______)
(3)患无隙以规之(______)(4)故《记》中云(______)
2.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
3.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或异二者之为为众忌疾
B.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选自《陈涉世家》》
C.先天下之忧而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
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
4.翻译下面各句
(1)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2)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5.理解填空。
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_品质。
从乙文可以看出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的人。
6.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
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答案】
1.放晴起、动担心、忧虑所以
2.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
3.B
4.
(1)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我同谁一道呢?
)
(2)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中和脸色上。
5.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德才兼备、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6.围绕“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奋发有为、奉献社会”来答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开”,古今异义,今义为“打开”,这里的意思为“放晴”;“惊”,古今异义,今义为“吃惊”,这里的意思为“起、动”;“患”,古今异义,今义为“祸患”,古义为“担心、忧虑”;“故”,一词多义,有“原来”“所以”“原因,缘故”等意,这里意为“所以”。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
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
本句中可借助句意、句子结构来断,本句由两个主谓句组成,第一个主语是“滕(滕子京)”,“豪迈自负”和“罕受人言”是两个连续的谓语;第二个主谓句“正(范文正)患无隙以规之”中间不用断开。
故在“负”“言”后断开即可。
24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为:
心理活动/被;
B.以:
因为/因为;
C.先:
在……之前/前,前面的;
D.书:
书信/写。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微,没有;斯,这,这种;归,归依。
“吾谁与归?
”是一个倒装句。
(2)谪,贬官;辞,言语;色,神色。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
典型事件,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贵品质;“负大才”“豪迈自负”表现了滕子京的德才兼备、豪迈自负,“罕受人言”说明他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6.本题考查发散思维。
首先要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然后联系社会生活,谈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社会里仍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谈人们应如何奋发有为、奉献社会。
参考译文:
甲: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
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中和脸色上。
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
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
范仲淹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
所以文中写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好友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
B.曾益/其所/不能
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休祲降于天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B.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答案】
1.A
2.C
3.B
4.C
【解析】
1.A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其它几项改为:
B曾益/其/所不能。
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C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都是“从”之意。
A引出处所,可译为“到”。
B引出处所,译为“在”。
D引出比较的对象“余”。
3.B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A与D“困”与“衡”翻译错误,应分别为“忧困”与“阻塞”。
C“作”翻译错误,应为“有所作为”。
4.C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说明了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也就是“生于忧患”的道理。
【点睛】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3.文言文阅读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以头抢地耳(_________)②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
2.翻译句子。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唐雎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是什幺?
【答案】
1.碰、撞道歉
2.可是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啊。
3.表明决心,威慑秦王。
【解析】
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谢”是古今异义词“道歉”;“抢”是古今异义词,“碰、撞”的意思。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以(凭借)、徒(只)、以(因为)”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选文中唐雎先是反唇相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照用秦王口吻,以“布衣”"对“天子”,然后又用“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一正一反断然驳掉秦王“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的诬蔑,于是条件成熟,反攻开始。
先用三个排比句摆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事实,又说“与臣而将四矣”,打掉秦王的气焰,再用“若士必怒”等五个四字短句,最后用“挺剑而起”,紧紧逼住秦王,其用意在于自己以视死如归的决心,来威慑秦王。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
"唐雎说:
"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说: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
"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
怎么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
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
隐耀;淫雨通:
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
(2)去国怀乡(__________)
(3)宠辱偕忘(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
1.
(1)同“嘱”,嘱托
(2)离开(3)一起
2.
(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属”,通假字,同“嘱”,意为“嘱托”;“去”,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古义为“离开”;“偕”,本义即为“一起”。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99.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此,这;大观,雄伟景象;备,详尽。
(2)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或,或许;何,为什么。
3.C.“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是错误的,应是表现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情感变化”。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古人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仆虽不肖①,常师此语。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②。
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③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④,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进退出处⑤,何往而不自得哉?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⑥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注释:
①[仆虽不肖]我虽不贤。
②[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
③[陈力]尽全力。
④[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
⑤[出处]出,出仕;处,退隐。
⑥[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往送之门,戒之曰[戒]告诫。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正]准则,标准。
D.得志,与民由之[由]缘由,理由。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天下惧/学而不思则罔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妾妇之道也/不闻天子之诏
D.独行其道/不独亲其亲
3.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地点写时间,写出了被放逐的无限悲凉和酸楚。
B.颔联用典故,写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语多愤激,格调沉郁。
D.尾联紧扣诗题,点酬答之意,表感谢之情,有共勉之趣。
4.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C.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D.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
5.对《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B.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谕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C.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D.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三处)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
1.D
2.A
3.C
4.C
5.B
6.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7.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解析】
1.D错误,由:
遵从。
2.A前一个“而”表顺接,后一个“而”表转接。
B都是表反问,难道;C都是结构助词,的;D都是代词,自己。
3.C错误,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乐观豁达。
4.C错误,以“妾妇之道”作比,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准则,并非大丈夫。
5.B错误,作者写讽谕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闲适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6.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意思是:
所谓讽谕诗,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达的就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
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试题 分类 汇编 文言文 综合 详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