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叶一舵.docx
- 文档编号:27295534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0.50KB
小学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叶一舵.docx
《小学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叶一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叶一舵.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叶一舵
第一单元我能成功
【单元提要】
通过二至五年级“体验成功”和“认识成功”的辅导和教育,学生对成功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怎样实现成功。
实践证明,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成功既需要外部良好的环境,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更需要较好的内在素质,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
比如很强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善于合作的态度、独立思考的品质、勤奋好学的精神、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方法等等。
其中,成功和自信的关系尤其密切,自信心是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
日本教育家田崎仁经过调查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失败是缺乏自信心造成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
“学校里总有一批学生,他们感到自己没有学好,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
”所以,他提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使他们建立信心。
美国的坎罗·扬玛英特博士也说:
“孩子关于自己能力的看法,就像能力本身那样决定着他的成败。
”成功和自信是互相促进的。
本单元《我自信,我成功》从自信入手,让学生一方面感受和理解自信对成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和锻炼自信。
《成功小锦囊》通过分析、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明白成功是有方法的,同时知道成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使学生对成功的认识更加深刻。
一我自信,我成功
【辅导目标】
加强对自信的体验,初步学习增强自信的方法,激发自信心,明白“自信就能成功”的道理。
【设计思路】
本课以感受自信为重点,从“我很棒”的手指操入手,让所有学生马上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接着安排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的经典例子,使学生认识自信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进行现场训练体验自信。
最后给出“自信小锦囊”,使学生知道怎样去锻炼和提高自信心。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收集一些因为自信而成功的例子。
课堂组织
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自信心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要想成功,必须有自信心。
所以本课的重点就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暖身操在组织过程要注意:
(1活动前要说清活动的意义、目的以及具体操作方法;(2要强调活动规则,并把气氛调动起来。
(3要求所有学生都要积极参加,并努力体会活动的感受。
小故事大道理运用中国女排夺冠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考自信心在成功中的重要性。
教师要对这个例子进行深入分析,尤其要让学生明白,女排具备夺冠的实力以及遇到困难不畏惧这两个条件,也就是说自信并不是盲目的。
体验自信给每个学生训练的机会,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尤其要鼓励那些平时不够自信和不够大胆的学生积极参加体验。
在学生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尤其要注意让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说说曾经的失败,而让那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说说曾经的成功,引导学生认识成功和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自信。
自信小锦囊教给学生提高自信的一些常用方法,可将每个方法适当展开说明,让学生学会在平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
开怀大笑、抬头走路等可进行现场演练。
不少学生主要是因为认为自己没有优点才自卑。
所以“小贴士”要求学生给自己列出20个优点。
由于学生对优点的认识可能不深刻,教师一方面要进行说明和讲解,比如做事细心是优点,对人有礼貌是优点,能够帮忙做家务也是优点等。
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与同学、父母、老师的交流,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优点。
课后拓展
与父母、教师、同学交流,继续发现自己的优点。
【资料库】
自信心与能力发挥
为了探讨自信心与能力发挥之间的关系,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对象为智力和知识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将他们分为三组,让他们做难度相同的作业。
在做作业之
前,实验者对第一组只做一般说明,对第二组特别告之:
“我了解你们的能力,下面的作业对你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经过努力你们有能力完成。
”而对第三组则说:
“今天交给你们的作业超出了你们现有能力所能达到的限度,你们中的绝大数人都不能解决,你们尽力而为吧。
”实验结果是:
第一组完成作业的人数为50%,第二组为80%,第三组还不到30%。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第二组和第三组有很大差别,原因是由于指导语不同,致使学生对待作业的信心不同。
给第二组学生的指导语增强了他们完成作业的信心,而对第三组的指导语则使学生丧失了完成作业的信心。
由此可见,自信心强弱与能力发挥水平呈正相关。
自信每一天
起床后,面对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对自己说:
“你看起来好极了。
”
上学路上,给所有的人以微笑,并把脚步加快。
上课时,积极争取当众发言的机会,并尽可能大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下课时,主动找平时不熟悉的同学,甚至是高年级同学做伴。
睡觉前,对自己说:
“你干得不错,明天会更好。
”
二成功小锦囊
【辅导目标】
认识实现成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尤其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明白“成功有法”和“成功的道路千万条”的道理。
【设计思路】
本课从为他人献“锦囊妙计”引入课题,让学生首先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接着分析和讨论田甜取得成功的例子,使学生思考和了解成功需要具备哪些心理因素,通过测验认识自己的成功心理的具体情况。
最后从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启发学生思考实现成功的途径,使学生对成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或他人取得成功的方法和经验。
课堂组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小锦囊”只是给学生以启发,事实上成功的道路有许多。
暖身操通过给小彬同学想办法,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锦囊妙计”,知道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小故事大道理一方面,要使学生看到促进田甜成功的心理素质,比如有战胜困难的毅力、有明确的努力目标等;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白田甜是一个残疾人,她能够做得到的事,作为身体健全的人更应该做得到。
树立学生成功的信心。
明镜台所列的项目都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可用举手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偶尔”或“没有”多的学生,要提醒他们订出具体的努力目标,并在日常的学习中给予关注。
成功有方法例子中既有成功的经历,也有失败的教训。
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任何人都难免遭遇到失败,失败不可怕,关键要善于总结失败的原因,为取成功提供借鉴。
聚焦放大镜用意很明确,要让学生明白如果集中精力于某个明确的目标就容易取得成功。
如果天气好,可当场做对比实验,否则可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试验。
本实验只是一个引子,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成功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努力去做。
课后拓展
看一些励志类图书。
【资料库】
成功有方法
◎目标坚定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
那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
那10%的人,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一些短期目标不断实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
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那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几乎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
剩下的那27%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把目标化整为零假如你有作家的资本,现在让你在一天内写出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你肯定也做不到。
但是,如果你每天写1000字,坚持3年,你就可以完成一部百万巨篇。
假如你想成为一名运动员,现在让你一口气做100下俯卧撑,你恐怕会摇头。
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你做一个俯卧撑,以后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使俯卧撑的次数增加一个,三个半月后,你就能顺顺当当完成100个俯卧撑。
若不相信,你可以试一试。
◎坚持到底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
周围有一大群蛤蟆在围观。
竞赛开始了,由于大伙儿都不信有谁能到达那座塔的顶端,只听到一片嘘声:
“太难为它们了!
它们无法达到目的的。
”蛤蟆们开始泄气了。
可是还有一些蛤蟆在奋力向上爬去。
围观的蛤蟆继续喊着:
“太艰苦了!
你们不可能到达塔顶的!
”蛤蟆们被说服停了下来,只有一只蛤蟆更加努力地向上爬。
比赛结束时,那只蛤蟆竭尽全力到达了终点。
这时,大家才发现——它是一只聋蛤蟆。
◎百折不挠可以说,世界上如果有100个人的事业获得巨大成功,那么,至少有100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诺贝尔奖的创始人——瑞典化学家弗莱德〃诺贝尔在研究炸药的过程中,实验室多次发生爆炸,炸死了五个人,其中有他的弟弟,他的父亲也受了重伤。
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诺贝尔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坚强地坚持实验,并以无畏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恒心最终征服了炸药。
第二单元发现美
【单元提要】
本单元的中心是审美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美在生活中,美在艺术里。
美是多元的,有多种多样的存在方式,并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态。
有生活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等等。
罗丹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本单元从《生活中的美》到《艺术中的美》,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和艺术作品里去发现和体会美。
体验美与生活、美与艺术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生活中的美
【辅导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美。
2.欣赏美,热爱生活,并创造美。
【设计思路】]
美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无处不有,无所不在。
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发出对美的感叹:
“这里的风景多美!
”“这道菜味道多美!
”“这首歌真好听。
”本课从欣赏学生喜欢的小物品引出美的主题。
接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感受美就在身边:
窗明几净的教室,美丽的风景,五彩缤纷的花儿,文明整齐的秩序,礼貌的语言和行为„„然后用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白,美也存在于我们很多不经意的言行中,我们要发现,更要创造美。
最后让学生用心体会生活,发现和认识更多美的存在,体验发现美的快乐。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件或几件自己喜欢的小物品,认真观察它,并想好如何介绍它。
2.各种反映环境美、行为美等的图片材料。
课堂组织
暖身操可将展品分组摆放,让全班同学自由参观。
但开始前要提出活动要求:
不要拥挤,看、拿、摸同学的物品时要小心。
学生参观后,教师要找出最有代表性的物品,让它的主人介绍它。
介绍重点要说明它美在何处,侧重于看到这个物品时的心理感受的描述。
美在何处要结合插图和课前收集的材料,帮助学生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生活,从植物、动物以及人身上,发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美。
要引导学生从“为什么你觉得美?
”“它带给你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等角度去欣赏美。
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包
含美的元素,但是要靠人去审视它、发现它、领略它。
如果主观不具备审美意识和能力,再美的事物也不会被发现。
同样的事物,会因主观感受能力、情趣、眼光的不同,而表现出美的差异。
情景剧场可在材料范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分组自由表演,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行为美、语言美、衣着美、环境美、劳动美等。
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美还包括美德及劳动美。
寻找美可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
要引导学生注意生活的细节,发现与别人不同的美的方面和特点,尤其是平凡的美。
课后拓展
搞一个“发现生活之美”专栏,介绍课堂上学生了现的各种美。
【资料库】
生活中的美
你发现了吗?
万物之美,来于自然。
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意境,你感受到了吗?
漫步乡村小道,闭上双眼,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丁冬的流水、哗哗的树叶、唧唧喳喳的小鸟……多么美好的意境,编织出了五彩的风景。
微风徐徐吹过,细雨在空中蒙蒙地下着,滋润着花草树木;树叶展开双臂,贪婪地吸允着雨露,尽情地拥抱着大自然;花朵一朵挨着一朵,三三两两地在一起亲密的交谈,组成了一条天然小道。
我随风走动,白色的连衣裙伴着春风上下起伏,伸展着,跳跃着。
偶尔俯下身子,蹲在小溪边,捧起哗哗流淌的溪水,喝上一口,甜丝丝的感觉直入心扉;美丽可爱的身姿倒映在溪水着,是那么的清,那么的纯。
这是难以描绘的美,无法准确形容的情景。
我爱大自然的美,也爱淳朴的美。
夏天的夜晚,切个西瓜放在阳台上,一家人搬着凳子,坐在阳台上边吃西瓜边聊天,好美!
记得有一次,我洗了一个澡,换了一件衣服,走到阳台上,爷爷搂着我,奶奶为我唱歌谣,我沐浴着微风,格外兴奋。
我们虽然不住高楼大厦,却有一个淳朴的家,一个充满美丽音符的家,温馨、和睦。
它是一种无声、隐形的美,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身边。
世界是美丽的,需要大自然的装扮;人类是美丽的,需要谦虚的心灵。
四艺术中的美
【辅导目标】
1.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欣赏艺术的美。
2.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设计思路】
大多数普通人对艺术的感受力是有限的。
因此在指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说出深刻的见解,只要学生能说出美在何处,美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高兴、平静、喜悦、舒服、激动等就行。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1.一幅中国画。
画面应主题突出,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
2.与教材插图一致或类似的艺术品实物和其他相关的艺术图片资料或课件。
3.学生自己的艺术作品或收藏品。
课堂组织
暖身操教材的七幅作品分别是:
山水画、剪纸、花鸟画、仕女画、版画、年画、水墨画。
可根据课前准备的情况选择以下任一方式上课。
(1展示一幅大的国画,进行详细的欣赏和讨论。
(2准备多幅美术作品,可以是名作,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作品。
课前布置在教室里,由学生随意参观。
(3有条件的,可使用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选择有特色的美术作品五至八幅,逐一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和讨论。
引导学生体验艺术对生活的再现以及欣赏艺术作品时内心的愉悦。
了解艺术可先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教材的资料图片及学生自己准备的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资料,并进行讨论。
然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作简要介绍。
最后教师出示准备的艺术品实物和相关艺术图片资料或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艺术之美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艺术的存在,增进、丰富了生活的美。
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艺术内容色彩纷呈。
本课暖身操用七幅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艺术之美。
接着扩大范围,介绍和引导学生了解多种艺术形式。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欣赏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展示美、表现美、创造美。
我的艺术天地可以是班级活动;也可以分成绘画组、书法组、手工组、乐曲组、
歌舞组等,进行分组活动;还可以组织班级艺术活动展示会,把作品展示和音乐表演活动穿插起来进行。
【资料库】
怎样欣赏艺术
常有人以为要懂得很多的艺术知识,才有资格谈艺术欣赏,这是偏差的。
爱艺术的人对于艺术,就好像海绵到处吸着水,喜欢就是喜欢,不必非懂得艺术知识不可。
喜欢一片大好风光的人,是因为这片大好风光和我们心灵有着难以言宣的情感钩连,我们不会因为不知道这片风光的地理知识——例如山岩的成份、海水的含鱼量、积雪的类别,而阻断了这个情感的牵连。
欣赏应是基于一种自发的喜爱,而不是受个人知识的强力引导。
懂得一大堆关于艺术的知识,并不代表就是自发的喜爱。
一个真正喜爱艺术的人,不会炫耀搜罗来的琐琐碎碎的艺术知识,更不会为了搜罗这些知识而疲于奔命,那会干扰喜爱的清心。
第三单元学会适应
【单元提要】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能否适应社会环境,履行社会角色,完成社会义务,处理好人际关系等问题,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生活。
性别角色的适应是一个关系到学生性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
目前,小学校园的“性别革命”正在发生着变异,有的老师在感叹:
男孩越来越敏感细腻,女孩越来越果敢泼辣了!
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家庭的周密保护——只有一个男孩,是根独苗,要妥善保护;只有一个宝贝女儿,要让她厉害点儿,不能受欺负。
于是与性别特征相反的特点就出现了。
此外,由于一些学生还处于“异性疏远期”,可能还讨厌与异性交往;而有的学生与异性的交往又过于随便,甚至过于亲昵,把握不好分寸。
其实,不同的性别角色有不同的特征、优点和不足,每个人一方面要乐于接受自己的性别角色,适应自己的性别角色,有相应的性别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异性的
优点,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基本要求。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活泼的年龄阶段,本应该很少烦恼。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社会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越来越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法了,烦恼自然也增加了。
如果对烦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思想准备,遇到烦恼就会特别紧张,甚至不知所措。
因此,要引导学生明白,快乐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所期望的,但是事实上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
烦恼是普遍存在的,不是你独有的。
烦恼并不都是坏事。
遇到烦恼后要采用合理的办法加以解决。
解决好了这些问题,面对烦恼也就不烦恼了。
竞争和合作是一对孪生兄弟,每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都要遇到。
小学阶段的儿童也经常处于各种各样的比较、竞赛之中,尤其由于家庭、社会功利性过强的成功观,使学生特别在乎竞争的结果,经常陷入竞争的困惑之中。
同时,由于认识水平、分辨能力、自我调控水平不高,又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
所以,要使小学生正确理解竞争和合作及其价值,学会合理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本单元教材选择与学生的社会适应关系密切的几个方面,辅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性别角色,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正确对待遇到的烦恼等问题。
五适应自己的性别角色
【辅导目标】
1.正确理解不同性别的特征、优点、不足,乐于接受自己的性别
2.具备相应的性别特征,学习与不同性别的同学交往。
【设计思路】
本课从反串角色表演开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题,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性别具有各自的性别特征,否则是很滑稽的。
那么,性别到底有无好坏之分呢?
这是对待性别角色的关键问题。
教材以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地展开讨论、分析,认识不同的性别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是性别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接着,通过议论了解不同性别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性别的互补有哪些好处,从而反思并接受自己的性别角色。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1.找好反串角色表演的学生,让他们做好准备。
2.全体学生准备辩论的材料和观点。
3.了解别人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评价。
课堂组织
暖身操反串角色表演既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没有适应性别角色的滑稽、可笑。
在选择表演的学生时要注意:
两个表演者应该是性别角色非常突出的,因为如果表演者本身性别角色不突出,做出来的动作可能达不到效果。
表演前,教师要和表演者进行沟通,对动作设计等提出建议,并鼓励他们即兴发挥。
辩论会这是本课的重点。
活动要注意的问题有:
(1课前要调查了解学生各自的观点,按不同观点分组;(2两场辩论可同时进行,将教室一分为二,一边一场。
如果全体学生都参加不容易组织,也可以选派代表参加,或将两场合并,只进行一场;(3要选好主持人,并做好发言记录;(4提醒学生辩论要有礼貌,讲规则,轮流发言;(5教师要把握辩论的程序,调节好气氛,要适当进行点拨,使辩论深入;(6辩论结束要进行小结。
七嘴八舌可先让学生自己写,然后进行交流,共同补充。
教师要进行归纳和总结。
说自己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表述来发现问题,如果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依然提出不喜欢自己的性别角色,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思想准备。
要引导学生正确自选别人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评价,防止个别学生被同学取笑或取笑其他同学作。
课后拓展
找一找自己的性别优点。
【资料库】
儿童的性别与人际关系
性别因素影响儿童的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儿童对其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青春期以前的小学儿童,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的同伴。
其中,女孩喜欢找女孩的比率高于男孩找男孩的比率,但双方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
小学儿童普遍选择相同性别的同伴这一现象,具有深远的心理意义。
首先,同性别的儿童具
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互相合作和交流。
其次,选择同性别同伴也反映了儿童性别认同的作用。
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
儿童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常和必要的。
这有助于儿童对自身性别的接受,并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最终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六生活难免有烦恼
【辅导目标】
1.明白烦恼不是自己特有的,人人都有烦恼。
2.初步学习如何解除烦恼,寻找快乐。
【设计思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所以本课一开始,就通过一首儿歌,树起一个烦恼的儿童形象。
接着让学生列举自己的烦恼。
由于学生常常会误认为只有自己有烦恼,甚至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不幸的,因此接下来让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等进行调查了解,端正自己的认识。
那么有没有可能没有烦恼?
“小故事大道理”告诉学生,烦恼是不可能被消灭的。
当然,烦恼总是影响人的心情,当我们遇到烦恼时,还是要想尽办法克服它的,因此“解忧草”和“收集快乐”教给学生解除烦恼的方法。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调查、询问同学、老师、父母有哪些烦恼。
课堂组织
让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有烦恼,烦恼不能消灭但能够克服,这是本课的重点。
暖身操要提醒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以便进入角色。
你有烦恼吗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尽量列举出来,因为这也是一种宣泄。
调查和询问活动已经在课前进行了,在课堂上主要是组织学生比较调查前和调查后的想法,
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
原来无论是同学、父母还是老师,都有烦恼,烦恼不是仅仅自己才有,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或相似的烦恼。
小故事大道理要让学生充分讨论“想一想”的问题。
要让学生明白,烦恼看起来令人讨厌,但它也有存在的价值,一种烦恼克服了,新的烦恼又可能产生。
人类不可能没有烦恼,正是因为有了烦恼,人们才会努力改变一切,不断进步。
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面对烦恼,不会惧怕烦恼。
当然,有烦恼还是要排除的,否则它会影响人的心情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
解忧草教给学生几种常见的排除烦恼的方法,教师可适当展开说明,让学生学会运用这几种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从认识上进行调整,合理的认识有利于情绪的调节。
第二个方法强调遇到烦恼后,要及时把消极情绪排除掉,选择的方式以适合自己的特点为主,比如性格内向的同学可以用写日记之类的方法,性格外向的同学可以找人倾诉等。
第三要正确分析烦恼产生的原因,比如人际交往方面遇到烦恼,要清楚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别人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
第四个方法是让自己在欢笑与开心中缓冲烦恼,途径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
第五个方法是运动,既可以发泄不良情绪,又可以锻炼身体。
当然,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解决烦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介绍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
收集快乐要让学生明白,这是解除烦恼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方法,要经常关注自己开心的事,一方面不让烦恼主宰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也会发现生活中还是开心多于烦恼。
此环节可作为课的拓展的材料。
课后拓展
经常记录自己快乐的事,养成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下册 心理健康 教案 叶一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