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柔版印刷.docx
- 文档编号:27286162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197.52KB
第二章 柔版印刷.docx
《第二章 柔版印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柔版印刷.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柔版印刷
《特种印刷》电子教案
第二章柔版印刷
第二章
柔版印刷
学时20
行动领域
描述
1.怎样制柔性版2.柔性版印刷工艺控制
学习目的
掌握柔性版印刷工艺
学习内容与要求
1、了解柔版印刷的定义、特点、应用。
2、掌握柔版印刷原理和印刷机。
3、掌握柔版制版。
4、掌握柔版印刷油墨。
教学重点
1、柔版印刷原理和印刷机
2、柔版制版工艺流程
3、柔版印刷油墨分类组成
教学难点
1、柔版印刷原理
2、柔版制版工艺流程
实践教学
项目
1.柔性版制版
教学论与
方法论
1.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
2.启发式提问法
3.举例法
4.参观,现场授课
思考题
1、柔版印刷机有哪几部分组成?
2、柔版印刷机的输墨方式有哪几种?
并对比它们的特点。
3、网纹辊的功能、种类、结构有哪些?
4、网纹辊的网线数决定了网纹辊哪方面的性能?
5、什么是网纹辊的油墨涂布量,和网线数是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节概述
柔性版印刷概念:
是利用一种弹性可挠的凸版,通过网纹辊和刮刀技术传墨,直接将版上的油墨转印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法。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目前柔性版印刷已经成为仅次于平版印刷的第二大印刷方式,尤其是在包装印刷上占有70%以上的绝对优势。
发展过程:
1、19世纪初,天然橡胶制作印版,苯胺染料制造的油墨来印刷,故称为苯胺印刷。
苯胺染料颜色容易褪色,而且有毒,不适合用于食品包装。
2、20世纪70年代,网纹辊及刮刀技术的改进,特别是反向刮刀的采用,加之感光树脂版的出现,使得柔性版印刷迈入现代印刷的行列。
机械精度逐步提高,与印后加工相连接,真正成为一种集印刷、烫金、上光、覆膜、压痕、模切、分切等功能于一体的印刷机。
新型水基性油墨和UV油墨的出现,减少了污染,有利于环保,被称为绿色印刷,同时极大地扩展了柔性版的应用范围。
特点:
1、柔性版印刷机采用网纹辊传墨的印刷部件,与其它印刷机相比,省去了复杂的输墨辊组,使印刷机大大简化,输墨控制反应更为迅速,操作更为方便。
2、光敏柔性版是一种光敏橡胶型的印版,具有柔软、可弯曲、富于弹性的特点,耐印率高。
同时印版对印墨的传递性能好,特别适合醇类溶剂油墨的印刷。
3、采用轻印刷压力进行印刷,其印刷压力约为1kg/m,仅仅是凸版印刷压力的1/30。
柔性版印刷由于具有很大的弹性,能适应极为广泛的承印材料,包括表面较为粗糙、较厚的纸张和纸板、瓦楞纸、丝织品以及吸收性差的不干胶纸、塑料、铝箔等的印刷。
4、柔性版印刷机结构简单,成本低,价格仅为胶印机或凹版印刷机的二分之一。
5、印刷过程中印版装卸容易、材料损耗少,适合于大批量印刷品的印刷。
6、柔性版不仅可以使用小幅面印刷,而且还可用于卷筒纸大幅面的印刷。
最近几年,有很多国家柔性版已经用于新闻报纸等大型印刷品的印刷,据统计,印刷报纸其废品率只有胶印的一半。
第二节柔版印刷原理和印刷机
一、印刷原理
1、柔性版印刷是采用具有柔性的,图纹呈浮雕型凸起的印版,而且承印材料与印版也是直接接触,因此,其印刷原理与直接凸印的原理是一致的。
2、柔性版印刷的传墨方式与其他印刷的传墨方式不同,它是通过网纹传墨辊和可定量控制油墨的刮刀技术来传墨,油墨传输路线属于短程墨传输方式,机械结构十分简单
传墨原理:
双辊式传墨——即传墨部件由墨斗辊和网纹辊组成。
着墨时,通过两个辊筒互相挤压使网纹辊上的凹下部份被填上墨,而表面光滑部份上的油墨则通过两辊的速差来消除,因此柔性版印刷传到印版上的油墨是点状的,这与其他印刷传到印版的油墨是面状的不同。
传墨原理:
单辊式传墨——即网纹辊是直接放置在墨槽中,网纹辊既是墨斗辊又是传墨辊,结构更为简单,但必须采用刮刀将网纹辊上表面部份油墨刮除干净。
按刮刀放置的方式可分为正向和反向两种,即正向方式是将刮刀放置方向与网纹辊旋转方向一致,而反向方式则相反,刮刀放置方向与网纹辊旋转方向相对。
二、柔性版印刷机
开卷供料部分印刷部分加热干燥部分复卷部分
张力控制、料带导向、印刷图象观察装置
模切、压痕、复合、打孔、纵切、横切等装置
(一)柔性版印刷机的主要结构
1、开卷部分
它是柔性版印刷机的输纸部分,其作用是使卷筒纸开卷、平整地进入印刷机。
当印刷机转速减慢或停机时,其张力足以消除纸上的皱纹并防止卷筒纸拖到地面上。
2、印刷部分
它是柔性版印刷机的核心部分,每一个单色机组均装有墨槽、墨斗辊、网纹传墨辊、印版滚筒和压力滚筒等,印刷部分还设有张力控制器、印墨粘度自动调节等辅助设备。
3、干燥部分
柔性版印刷机速度很快,在将卷筒纸输到复卷收纸轴之前,必须首先使卷筒纸上的油墨干燥,否则未干的油墨会使印刷品沾脏,在多色印刷中会同前一色混合而产生串墨现象。
干燥包括色与色之间的干燥和印后干燥两种,色间干燥是设在各色机组之间,使每一色印墨迅速干燥以便再进行必要的叠色套印。
而印后干燥是用来干燥所有的墨色,然后使印品卷复到收纸辊上
4、复卷部分
是柔性版印刷机的收卷部分,其作用和开卷部分相似,结构简单,只需在普通的轴承上装一个轴,通过铁芯夹盘固定住卷纸轴,就可以卷取印刷机上完成印刷的卷筒纸。
(二)柔性版印刷机的分类
按印刷幅面分有:
窄幅印刷机,幅面200-520mm,主要适合于不干胶商标、纸盒、电脑表格纸、开窗信封及包装用各类塑料薄膜印刷。
宽幅印刷机,幅面约600-1800mm,可用于塑料薄膜、纸张及软包装复合材料的印刷。
根据印刷各部件的排列形式对柔性版印刷机进行分类,其基本形式可分为三大类,即层叠式、卫星式和机组式。
(1)层叠式
多个印刷机组一层一层地叠架装配起来的一个整体。
最多有八个印刷机组,即可印八色。
每个印刷机组都有一个独立的印刷单元,包括压印滚筒、印版滚筒及输墨装置。
优点:
安装翻转装置可进行正反面印刷,占地面积少
印刷部件具有良好的可接近性,便于调整、更换、清洗等操作
适应较大的印刷图象面积要求
每一个部件都有独立的压印滚筒,各个部件之间存在着可利用的空间。
因此,可以在主墙板上安装其他的附加装置,如复膜、裁切、折页等,增加印刷机的功能。
缺点:
套印精度较低,不适合易伸缩或容易起皱的承印材料印刷。
(2)卫星式
多个印刷部件围绕一个共用的压印滚筒。
它的中心有一个大的压印滚筒,在其周围配置有多个印刷滚筒及配套的输墨装置。
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印刷单元。
印刷过程中,料带与压印滚筒相对静止,因此套印精度极高,可对很薄的伸缩性大的薄膜类承印材料进行印刷,适合高精细产品的印制。
但要进行反面印刷时,必需增设另外的印刷机组,造成机器庞大占地面积多的弊病。
(3)机组式
若干个印刷部件互相独立,每个印刷机组采用直线排列形式,其个数按印刷要求而定。
由于每对墙板只支撑一个印刷部件,印刷机可以适应极宽幅面而进行设计;
由于水平排列,即使印刷机幅宽很窄,稳定性也能保证,得以小型化,而且印刷部件的数量实际上是没有限制。
印刷部件的水平排列还使得印刷机可以印刷类似瓦楞纸等板型材料。
可以在印刷机的印刷单元后进行辅助性联合加工,如模切、压痕等。
(三)柔性版印刷机的输墨方式
1、供墨装置
柔性版印刷机的输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
即双辊式和刮刀式,各种输墨方式均采用了网纹传墨辊,其输墨装置都是通过网纹传墨辊将油墨传递给印版。
(1)双辊式输墨
由墨斗辊将墨槽里的油墨传输到金属网纹辊上,再由金属网纹辊传递给印版辊,最后转移到承印物上。
印版滚筒在压印滚筒一侧转动,并和压印滚筒的线速度一致。
短暂停机时,印版滚筒上移,脱离压印滚筒和网纹辊,而两墨辊继续保持转动以利于机器的平稳。
墨斗辊在网纹辊一侧转动,其切线速度低于网纹辊的切线速度,目的是控制墨量及防止印墨飞溅。
同时还具有消除网纹辊表面上多余油墨的作用。
(2)刮刀式输墨
刮刀式输墨吸收了凹印的特点,在输墨装置中采用了刮墨刀新技术,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印刷质量。
用刮墨刀取代了墨斗辊与网纹辊配合完成传墨及对墨量的控制功能,墨程更短。
即将网纹辊直接浸泡在墨槽中或将油墨喷淋在网纹辊上,再经刮墨刀刮去其表面多余的油墨,然后传递给印版,最后转移到承印物上。
顺向角度刮刀输墨
指刮墨刀的刃部指向与网纹传墨辊刮墨刀压触点处的表面线速度方向成钝角。
即刮墨刀的安装方向与网纹传墨辊的转动方向相同,安装角度一般为互补角45°~60°。
这种安装形式在刮墨刀和网纹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的积墨区,由于流体动压力的作用,刮墨刀有被抬离滚筒表面的趋势。
若想保持正常的输墨量,就必须对刮墨刀增加压力。
另外,积墨区内易积累一些杂质颗粒,对刮墨刀或网纹辊造成不均匀的磨损。
反向角度刮刀输墨
指刮墨刀的刃部指向与网纹传墨辊在刮墨刀压触点处的表面线速
度方向成锐角,刮墨刀的安装方向与网纹传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
,安装角度一般为30°左右。
由于墨斗辊(或网纹辊)油墨对刮墨
刀的压力使其有压向网纹辊表面的趋势。
因此,只要刮墨刀有理
想的精度,尽管刮墨刀施加很轻的压紧力,也能将网纹辊表面的油
墨刮去,有效地对输墨量进行控制。
双辊式和刮刀式的输墨方式的比较
双辊式:
墨斗辊与网纹辊之间存在着速度差,即墨斗辊的表面线速度低于网纹辊的表面线速度,油墨的转输及墨量的控制是通过挤压和速度差来共同实现的,其一,墨斗辊和网纹辊之间的挤压作用可以使网纹辊的着墨孔内填上油墨并进行传递。
其二,墨斗辊和网纹辊之间的速差对传递油墨和控制油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墨斗辊的表面线速度小于网纹辊的表面线速度,因此前者对后者起到刮墨的作用,即墨斗辊刮去了网纹辊上多余的油墨,同时通过这种速差的调节还可以控制墨量的传递,即速差增大,墨量则减少。
另外,双辊速差的存在还有效地减少了飞墨现象。
刮刀式:
对顺向角度刮墨刀传墨来讲,油墨的传递量是由网纹辊、刮墨刀与网纹辊之间的压力、刮墨刀的安装角度等因素控制的。
由于液体动压力的作用,刮墨刀容易被抬起,网纹辊经刮墨刀刮墨以后,网纹辊表面还会均匀地分布着很薄的一层墨膜,因此刮墨刀与网纹辊之间的压力常常需要加大,结果增加了网纹辊的磨损量。
对于反向角度刮墨刀输墨,油墨的传递量只取决于网纹辊本身的参数,而对刮墨刀与网纹辊之间的压力和安装角度的变化反应较小,这是由它的刮墨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液体的动压力的作用,油墨堆积在刮墨刀的上方,相当于给刮墨刀一个压力,因此在反向刮墨刀输墨中网纹辊经刮墨刀刮墨之后,其表面没有剩余的油墨,即油墨只存留在着墨孔内,如图2-7所示。
同时,刮墨刀与网纹辊之间的压力也可以减轻,这样便可减少网纹辊的磨损量。
2、网纹传墨辊
向印版上图文部份定量、均匀传递其所需要的油墨。
网纹辊的表面是由无数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凹孔所组成的,油墨通过这些凹孔再被传递到印版上,因此,严格来讲它传递到印版上的油墨不象常规印刷墨辊那样是成面状的,而是呈点状。
主要功能有:
(1)利用其表面的凹孔载体来传递和控制油墨,因而具有储墨、匀墨、传墨的作用。
(2)由于网纹传墨辊加工精度很高,即使在轻压状态下,也能很好地传递油墨,从而减少和避免了墨杠和重影的产生。
(3)由于网纹传墨辊表面的凹孔分布特性,其传递的墨膜具有均匀、一致的厚度。
如果加装适当的刮墨刀,油墨更能均匀而薄地被传递,从而可进行彩色网点印刷。
(4)由于采用网纹传墨辊,克服了“飞墨”现象,对提高印刷机的速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纹传墨辊的类型与加工
(1)金属网纹辊
金属网纹辊的结构一般由钢质辊芯、镀镍层、镀铜层和镀铬层等组成,其加工的方法有化学腐蚀法、机械雕刻、电子雕刻法和激光雕刻法等。
雕刻法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工序:
辊基装配→镀镍→精加工→镀铜→雕刻→镀铬等。
精加工后的钢体表面镀一层硬度为铜,然后再进行精密抛光,使辊体直径误差为±0.005mm,表面圆度误差为±0.012mm,要求辊的表面全跳动误差为±0.008mm,辊与轴颈的同心误差为±0.1mm,使网纹辊表面具有低径向跳动和高平面光洁度的机械精度。
目前网纹辊的雕刻主要是采用激光雕刻,即用激光束替代过去的金刚石雕刻刀,激光雕刻的凹孔具有大小均匀、边缘光洁、深浅一致等优点。
经过雕刻方法加工出着墨孔后,还要进行表面镀铬,其厚度以12.7μm为佳,铬层的硬度为洛氏70左右,比铜坚硬,可以提高网纹辊的耐磨性并阻挡溶剂对基层铜层的腐蚀。
(2)陶瓷网纹辊
将雕刻加工的着墨孔与陶瓷材料涂层结合在一起,因而既具有雕刻网纹辊的传墨性能,又具有极好的耐磨强度。
基本过程是:
在雕刻加工出表面的着墨孔后,先要进行喷砂处理,使网纹辊着墨孔表面质地变为粗糙些,以便增加陶瓷的附着力。
陶瓷材料是极细颗粒的氧化铝,喷涂时是采用等离子火焰喷涂工艺,陶瓷粉末在燃烧室里被加热至1900℃,呈熔融状态,以两倍于音速的速度将熔融的陶瓷喷涂在转动的网纹辊上,待陶瓷冷却后,即形成坚硬的涂层,最后再对陶瓷表面进行抛光即可。
(3)新型网纹辊
由石墨碳纤维辊芯制成的网纹辊,这种网纹辊质硬而轻,重量仅仅是钢辊的1/10,便于换辊,减轻了劳动强度。
而它的强度是普通钢辊的2倍,因此比较耐磨,不易损坏、对刮墨刀磨擦也更小。
◆网纹传墨辊的结构
四棱锥形着墨孔:
最普遍使用的一种着墨孔形式,由于雕刻刀刀尖圆角所决定,着墨孔有一小的底面,一般适用于橡胶墨斗辊使用,其规格有13~118L/cm。
四棱台形着墨孔:
底部是一平面,着墨孔的侧面比棱锥形更垂直,着墨孔间的隔墙更宽,网纹辊的释墨性能好,更具有通用性,既可用于橡胶墨斗辊也可配合刮墨刀使用。
其规格有4~217L/cm。
六棱台形着墨孔:
开口角度较大,因而着墨孔释墨性能比前两种形式更好,墨孔间的隔墙具有更高的强度,可减缓刮墨刀造成的磨损
斜线型着墨孔:
斜线形着墨孔是与网纹传墨辊轴线成45°螺旋雕刻斜槽而形成,可保证油墨的流动性,适合于粘度较大的油墨,具有良好的传墨性能,其规格有4~80L/cm。
附加通道的着墨孔:
是对四棱台形着墨孔的改进,沿垂直网纹辊轴线方向,在相邻着墨孔之间雕刻出通道,以增加油墨在着墨孔内的流动性,提高网纹辊的传墨性能。
特别适用于半色调和彩色印刷要求的高线数网纹传墨辊。
◆网纹传墨辊的传墨性能
(1)网纹辊的网线数
是指网纹辊表面直线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着墨孔的数量,以L/cm表示.网纹辊的网线数决定了网纹辊传墨的均匀性,网线数愈高,着墨孔愈小,传出去的墨点愈细,形成的墨层就越接近“连续”状态。
(2)网纹辊的油墨涂布量
网纹辊的油墨涂布量是指网纹辊表面上单位面积内着墨孔储存油墨的能力,其单位是g/m2。
它的大小取决于着墨孔容积的大小及其分布密度。
网纹传墨辊的网线数愈高,其单个的着墨孔的容积愈小,网纹孔的油墨涂布量则愈少,着墨孔的释墨性能差,所以,网纹传墨辊的网线数并非愈高愈好。
但是,网纹传墨辊的网线数相对高些,着墨孔的开口面积小,传出去的墨点要细,适合于半色调或彩色印刷。
(3)网纹辊的传墨系数
是衡量网纹传墨辊传墨能力的大小的参数,它是指网纹传墨辊表面转移出去的墨量与剩余的墨量之比值。
设网纹辊表面施加的墨量为X,转移后网纹辊上的剩余墨量为Y,则网纹传墨辊的传墨系数f为:
f=(X-y)/y
网纹辊的传墨系数愈高,印刷效果愈好,印刷品的实地密度愈大,墨层愈饱满、厚实。
但是,一般网纹辊上的油墨都不太可能百分之百的转移,它受到网纹辊的结构形状、线数和印刷压力等影响而有所差别。
(3)网纹辊的使用寿命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与墨斗辊、印版等的接触磨擦,尤其是在带有刮刀系统的刮墨刀的作用下,网纹辊表面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从而使着墨孔的开口变小,深度变浅,造成网纹传墨辊传墨单元面积减小,从而使总传墨量也相应降低。
网纹辊的磨损量与着墨孔深度变化有关,以四棱锥形着墨孔为例,墨孔的容积与其深度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网纹辊的贮墨量随磨损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小。
一般来讲,在相同印刷条件下,棱锥形网纹辊的寿命要比棱台形网纹辊短,即使两者的磨损量相同,棱锥形网纹辊的贮墨量的下降要快得多,因此,棱锥形网纹传墨辊不适合用于刮刀式印刷系统。
◆网纹传墨辊的选择
根据输墨方式的类型选择:
双辊式输墨的传墨量最大,反向刮刀式输墨的传墨量最小,反向刮刀式由于其施加一定的压力对网纹辊磨损加剧,一般采用棱台形网纹辊,而双辊式和顺向刮刀式由于油墨的上抬作用,磨损较小,则采用棱锥形网纹辊。
根据承印材料选择:
较为粗糙、吸收性强的瓦楞纸可选用48-60L/cm的网纹辊,新闻纸可选60-70L/cm,而吸收性较差的涂料纸、不干胶纸可选70-80L/cm,塑料、金属薄膜可选80-100L/cm,的网纹辊。
根据印刷要求选择:
对精细线划和一般网点的印刷品,可选用80-140L/cm,而对精细的彩色网点印刷品,则需要选用140L/cm以上的网纹辊。
根据印版的网线数选择:
印版上的每一个网点必须准确地着墨,对于印版上的一个具体网点而言,就要求有一个或几个网纹辊上的着墨孔给予着墨,而不致于一个或几个网点陷入一个着墨孔内,使印刷品中网点出现增大的现象,因此在选择网纹辊的网线数时就要考虑到印版的网线数。
一般来说,选择的原则是网纹辊的网线数是印版的网线数的3-4倍。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印刷中出现莫尔效应,还要注意网纹辊与印版的网线角度的正确匹配。
3、油墨循环和粘度控制系统
由墨泵、过滤器、搅拌器、粘度传感仪、溶剂添加器和粘度自动控制装置等组成。
这一系统主要的作用是:
(1)通过粘度自动检测装置检出粘度高于标定值时,控制装置能打开溶剂管路上阀门,向墨池中添加溶剂,直到粘度符合要求。
从而保持油墨粘度恒定;
(2)采用这一系统时,油墨循环经过墨斗和墨池之间,可以保证墨槽内有定量的油墨储存,以保持印刷系统传墨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搅拌和循环,油墨中的颜料可保持悬融状态,有助于维持油墨色强度的一致;
(3)通过过滤器可以滤掉油墨中的杂质,以减少对网纹传墨辊的磨损,保护印刷系统的使用寿命。
(四)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
1、印版滚筒
特点:
印刷不同纵向长度的图文,可以配备多根直径不等的装配式结构的印版滚筒,以得到各种尺寸的重复印刷长度,适应不同规格的印件的需要。
2、压印滚筒
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的压印滚筒,直径比较大,承印材料在整个多色印刷过程中是贴附在滚筒表面,印刷时,色间干燥装置的热量高达300℃以上,不但使承印材料上的油墨干燥,而且热量还会传到滚筒表面,使压印滚筒受热而膨胀,影响印刷压力和滚筒表面线速度不能保持精确相等。
现代高速、大型、精密的柔性版印刷机,压印滚筒多采用恒温控制。
(五)套准机构
多使用卷筒材料,而且常常是容易变形的塑料薄膜类的材料,因此柔性版印刷机有精密的套准装置。
横向套准:
沿印版滚筒轴向进行调整
纵向套准:
沿承印材料运行方向的纵向进行调整
一种是调整印版滚筒的位置,使各色印版滚筒的相互位置有正确的关系。
一种是调整两个机组之间承印材料长度,只适用于卷筒料的印刷机。
(六)干燥系统
柔性版印刷油墨是挥发性的液体油墨,因此柔性版印刷油墨是以挥发干燥为主,但也存在渗透干燥、聚合干燥等形式。
柔性印刷的干燥系统由色间干燥和印后干燥两部分组成。
其中色间干燥是指每印完一色以后的印迹干燥,目的是为了防止粘连,以便于第二道色的顺利印刷。
印后干燥是指承印材料经过多色或多次印刷以后,在收卷前进行的最后一次干燥,目的是为了使印迹彻底干燥,防止复纸卷结块。
因为印迹的色间干燥主要发生在墨层表面,而里层并没有完全干燥。
1、热风干燥系统
承印材料被吹来的热风加热,油墨中的溶剂逸出油墨层,在油墨层的表面形成饱和的溶剂蒸气层,饱和溶剂层中的溶剂分子与油墨印迹内的溶剂分子存在可逆现象,即一部分溶剂分子从油墨中逸出,又有一部分溶剂分子重新回到油墨层中。
这种饱合溶剂蒸气在排气扇的作用下排出干燥箱外,这两个过程不断进行,印迹得以迅速干燥。
如上所述,运行中的承印材料在吹气(吹进新鲜空气)和排气(排出饱和溶剂蒸气)的作用下,获得迅速干燥。
影响热风干燥效率的因素有热风温度、热风吹风速度、热风量及冷风混合比例等。
2、红外线干燥
红外线是一种能放出热能的电磁波,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波段。
柔性版印刷油墨对红外线具有较高的吸收率,当承印物表面的油墨吸收红外线热能以后,溶剂分子便受热而从油墨中逸出,使印迹获得干燥。
红外线干燥法特别适合水性油墨的干燥,成本与热风干燥相比明显降低。
红外线干燥装置一般由灯具、灯罩、灯架和风扇等组成。
其中灯罩的作用是让灯具辐射出来的红外线有效地反射,提高红外线辐射源的效率。
风扇(或抽风机)的作用是为了提高灯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灯具、灯罩的温度。
3、紫外线干燥
紫外光固化油墨(简称UV油墨)的主要成分是颜料、交联剂、预聚物、光敏剂和助剂等。
紫外光固化油墨具有干燥速度快(可在0.1~0.3秒)、无污染、耐抗性能好等特点,但价格偏高。
柔性版印刷油墨,也适合紫外线干燥,以辐射聚合为主干燥。
分为三个过程,即光引发、光交联聚合和光反应终止。
油墨中的光敏剂(光引发剂)吸收一定能量的紫外光以后成为激发态,分离出活性游离基。
光交联剂、预聚物在光敏剂活性游离基的作用下产生新的游离基。
这些游离基又可以再次产生新的游离基,形成链锁反应,实现链的增长。
当光引发剂产生的游离基使光交联剂、预聚物分子活化,实现链的增长后,继而发生光的交联反应,产生偶联,瞬间形成网状体型结构,油墨涂膜干固
第三节柔版制版
一、柔性版的种类:
橡皮版和感光树脂版
1、橡皮版:
手工雕刻和模铸
印版的硬度:
45-55肖氏硬度,标准值为50
橡胶的种类:
丁腈橡胶、乙丁烯橡胶、苯乙烯橡胶、乙丙烯橡胶、氯丁橡胶、氯乙烯橡胶等,考虑橡胶的亲墨性、传墨性、覆盖力和再现性。
对水基性印刷油墨来说,天然橡胶优于合成橡胶;
溶剂型油墨必须使用丁基橡胶,而不能用丁腈橡胶,因为强溶剂对它有腐蚀作用;
乙烯树脂与橡胶的共聚物,有良好的印刷性能和亲墨性能,但铸模性能不如其它合成橡胶。
印版的厚度:
为1.7mm-6.5mm,印版浮雕高度为1.1-3.5mm,要求表面均匀一致,误差为2.5μm。
考虑印刷版粘贴到版滚筒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因此最好使用较薄一些的印版
模铸:
用模型将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材料加热、加压制成印版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要制作一块金属原版,即金属凸版,然后用热硬化树脂(如酚醛树脂)制作树脂凹版(铸模版)。
有了这块凹型铸模版,就可以在热压机上制作橡皮凸版。
底样→摄阴图底片→晒金属版→无粉腐蚀铜(锌)版→压制凹模版→压制橡皮版→研磨橡皮版
2、感光树脂版:
利用单体与聚合物的光聚合过程形成版面图文,优点是制版工艺简单、装版速度快、耐印力高、传墨性能好,与铸模橡皮版相比,其制版时间仅为几分之一。
随着DTP系统的深入发展,感光树脂柔性版已经完全可以胜任高质量的半色调印刷。
液体感光树脂柔性版用在分子内含有丙烯基低聚物作为主要原料,在其中加入表现橡胶弹性的氨基甲酸橡胶、丁基橡胶、硅橡胶以及天然橡胶的聚合物和乙烯丙烯橡胶等。
同时,为了适合印刷要求有适当的硬度、抗张强度、尺寸稳定性、耐油性和耐印力等,另外还必须加入其它预聚物。
固体感光树脂柔性版的组成,虽然各种产品有其各自的材料,但基本组成有主体聚合物、反应聚合引发剂、丙烯酸酯类乙烯单体、热阻聚剂以及为改变橡胶硬度所使用的添加剂等
二、感光树脂柔性版制版工艺:
(一)感光树脂柔性版的结构与组成
1、保护膜主要用以保护感光树脂层不被沾污和损伤,并可防止空气中的氧或潮气渗入感光层内部影响感光性能,多采用聚乙烯对苯二酸盐。
2、光敏树脂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柔版印刷 第二 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