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教案模板共6篇.docx
- 文档编号:27280554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49KB
渔舟唱晚教案模板共6篇.docx
《渔舟唱晚教案模板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舟唱晚教案模板共6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渔舟唱晚教案模板共6篇
渔舟唱晚教案模板(共6篇)
第1篇:
渔舟唱晚教案渔舟唱晚年级:
五年级[教学内容]近代筝曲欣赏《渔舟唱晚》[设计思路]《渔舟唱晚》是一首传统筝曲。
筝美妙、韵味浓郁的音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因此,本课从以下三点实施教学:
1.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
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
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加以改编而成的,全曲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接着,音乐速度加快,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
从全曲看,“徵”是旋律的中心音,而在此段中用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性,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达了渔民们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第二部分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教学难点]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应的古诗。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古筝、[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激趣导人1.教师配乐朗诵唐代王勃《渔舟唱晚》,设问:
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同时,你能听出乐曲的演奏乐器叫什么吗?
2.认识古筝:
师生共同研究古筝,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出示课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3.师: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筝曲《渔舟唱晚》,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设计意图:
通过配乐朗诵,营造了学习意境。
同时,通过了解古筝的音色,结构及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二、欣赏筝曲,整体感知1.教师简介筝曲《渔舟唱晚》。
2.设问: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在欣赏之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3.播放《渔舟唱晚》(视频),师生共同欣赏。
4.板书课题,了解作品。
设计意图:
通过整体感知《渔舟唱晚》,使学生对作品写作背景、作者、作品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够初步了解古筝这一乐器。
三、分段欣赏,互动体验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
感悟音乐特点,让学生谈谈从音乐声中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景色?
。
2.了解古筝的技巧,品味意境。
教师(出示课件)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接着播放第一部分音乐交流:
,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3.哼唱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设计意图:
分段欣赏,分析细节4.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1)播放课件,感受音乐情绪。
(2)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讨论:
速度力度旋律线体现情景设计意图:
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通过肢体活动,活跃课堂气氛.5.欣赏尾声音乐。
(1)教师(出示课件)古筝的“刮奏”技巧,播放尾声部分音乐。
(2)讨论交流:
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
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速度有怎样的变化师小结:
尾声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
用左右手交替刮奏,突出古筝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
紧接之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描绘出晚霞里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6.完整欣赏师:
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吧设计意图:
听音乐并配以生动的语言辅助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四、拓展体验1.配乐《渔舟唱晚》,朗诵古诗。
2.师:
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型的乐曲?
师:
现当代的古筝演奏家赋予古筝更广阔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现代古筝曲《东海渔歌》,它表现了东海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渔民们捕鱼是的欢快情景,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古筝气势磅礴、活泼欢跃的另一面吧。
设计意图:
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开阔了眼界。
五、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古筝吟揉按滑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的古筝曲,它的意境非常优美,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又像一首清新的散文诗。
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一开始就利用配乐朗读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想、说、动。
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
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不足之处:
依据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教案。
但由于本人能力所限,仍存在许多问题:
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仍较少。
教学建议:
如果本教案有幸被全市音乐教师共享,建议老师们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渔舟唱晚》的同时,能够加入更多的音乐活动,更充分地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真正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
峄城区古邵镇曹庄小学单利利教学评优:
2021年1月获全区小学品德与社会优质课一等奖。
2021年9月获全市小学品德与社会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2021年5月获“小哥白尼”杯实践与创新技能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
2021年9月获“读红色经典树理想信念”读书活动指导教师一等奖。
2021年5月获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指导教师三等奖。
2021年7月获2021年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一等奖。
2021年9月获区级优秀教师。
第2篇:
《渔舟唱晚》教案《渔舟唱晚》教案姓名:
冯蕊单位:
宁河县芦台一中授课年级:
初中八年级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
教具:
古筝、多媒体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
“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
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a介绍筝的外形:
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
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
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教师解答:
简介中国民族五声音阶。
二、欣赏《渔舟唱晚》:
带问题欣赏:
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并说出划分依据。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
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
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段,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
(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
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乐曲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用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教学意境,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出本课主题——古筝曲《渔舟唱晚》。
随后让学生尝试弹拨古筝,聆听古筝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就这一问题,我为学生介绍古筝的历史知识,并且介绍五声音阶。
我亲自演奏《渔舟唱晚》,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如:
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在分段欣赏时,每一段我都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第一段我让学生随着音乐声模仿我的演奏动作,感受这一部分的诗情画意,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
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
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最后完整欣赏时,我请同学配上诗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我觉得整节课的层次清楚,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我从孩子随堂创作的文学随笔和绘画中看出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意境,特别是模仿古筝的演奏动作时,孩子们透露出对民族古典音乐的热爱。
但是由于这首乐曲比较优美抒情,所以课堂还是显得比较平静、缺少激情,在学生尝试弹拨古筝的环节,太过随意了,课后我觉得应该设计一种意境,或抒情的、或激动的,让学生在情景中尝试弹奏,体验古筝不同的音色特点,效果会好一些。
并且作为教师的我,重复性的语言多了些。
对于这种类型乐曲的欣赏教学如何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热情,我想只能用新课改理念作为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的努力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第3篇: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4、渔舟唱晚备课日期:
2014、8、27上课日期:
2014、9、49、5备课人:
高燕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复习歌曲《晚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
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
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
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复习歌曲《晚风》1、聆听歌曲《晚风》。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5、根据歌曲表演。
三、听辨活动:
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四、教师小结:
通过此课学习,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反思:
同学们能够安静地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听得特别认真。
听辨活动时,听得也不错,但划拍时有的同学划得不标准,练习后同学们做得不错了。
第4篇:
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教案《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教学准备:
古筝、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用古筝伴奏复习歌曲,导入古筝欣赏曲目《渔舟唱晚》,板书课题。
二.认识古筝,听赏乐曲1.这是什么乐器?
(古筝)你一定对它充满了好奇,你想认识它吗?
谁来说说,你所认识的古筝,知道那些关于古筝的知识,能分享给同学们。
2教师补充介绍:
古筝的历史,型质,特色,演奏形式等3教师弹奏《渔舟唱晚》: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你结合题目,说说自己脑海里想象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4教师总结学生所说的,讲述《渔舟唱晚》的内容,5分段欣赏,细节分析。
第一乐段悠闲自得,满载而归1)体会古筝技巧:
滑音、颤音、刮奏,分别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弹奏,出示投影片,边听乐曲边分辨技巧并体会技巧的意境。
速度力度旋律线体现情景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发展而来,渔船破浪疾驰,活跃欢快3)讨论速度、力度、旋律4)出示三幅画,你觉得哪幅画能表现这部分意境?
第三乐段高潮部分,百舟竞归,欢畅热烈,在高潮处切住,速度徐缓,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耐人寻味。
1)选画。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并思考:
速度力度旋律线体现情景高潮部分3)讨论3.尾声1)听老师弹奏,思考:
速度力度旋律线体现情景尾声部分2)讨论3)选画示三个乐段的图片请学生选择。
5师分段再次演奏,并且请生唱唱书上歌谱,再次感受古筝的独特韵味。
三.再次感受,知识拓展。
1.师讲述渔舟唱晚的创作历程,曲调创作取材于《归去来辞》,乐曲题目取自《滕王阁序》。
2欣赏走向世界的《渔舟唱晚》,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渔舟唱晚》,感受走向世界的中国音乐3欣赏走进百姓生活的《渔舟唱晚》,听听天气预报曲片段《渔舟唱晚》。
3、总结,分析,知识框架。
四提高欣赏,开阔视野。
欣赏现代筝乐《天山之歌》五.总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总结,师总结。
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美好的,希望大家都去关心它、发现它的美,从小就学习它的博大精深的知识,传承发展它,热爱我们的祖国,更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我们的修养,让他走向世界,更要从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第5篇:
古筝渔舟唱晚感受《渔舟唱晚》是一首众所周知的优美绝伦的乐曲。
他用准确的音乐语言勾画出波光鳞鳞、白帆点点的生动画面。
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夕阳西下、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的时刻,渔翁荡浆归舟的悠然低吟以及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百舟竞归的欢乐场境。
也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舒缓的慢板,旋律给人们的感觉应该是比较平稳的。
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景象:
黄昏的湖边,夕阳西下,微风拂柳,水波轻漾,湖光山色连成一片;此时人迹未见,渔船还未归来,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安宁的无边美景。
所以,在演奏第一部分时,音色要求是优美的、如歌的,柔和的。
右手落指要稳,出音要浓厚而含蓄,每音要准确而力度沉稳,要给人舒缓而又实实在在的感觉;表现则需要落落大方而又内在,内心的感受重于外在的表现;很多初学者,特别是小朋友们演奏这段时,由于艺术修养的不足,速度不够稳定,因为其旋律的优美流畅,容易造成速度的不自觉的加快,这样演奏的效果就失去了乐曲的沉稳、浓厚、含蓄的韵味。
当然就更没有第一段安静稳定的效果了。
所以无论怎样,首先要把速度稳定下来,心里要有黄昏湖边美好恬静的画面。
第一部分的左手演奏,是乐曲韵味的表现,左手的揉按很多,一定要准确到位,才能起对旋律的润饰作用。
我认为要先把难点抽出来单练,比如第一句的2#l2就需要多练才能弹好;低音区的滑音,对于小孩子也是一大难点,要掌握方法,左手稳定准确地按好每一个滑音,才能真正的弹出韵味。
第二部分是两句用连抹演奏的五声音阶的下行摸进,旋律要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
弹时手要放松,用手腕带动手指在弦上滑行,指尖不能太过用力抠弦,且声音要平稳连贯,如行云流水,才能达到效果。
第三部分是一段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五声音阶摸进。
它一般分为基本相同的三段,第一段是慢速起,力度也较弱,演奏时花指要优美连贯,手松弛而舒展;第二段、第三段则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加速和加强,一定要有一个南慢到快、南弱及强的递进,才能表现出渔船晚归,南远及近的喜悦和欢乐喧闹的场景。
演奏时要特别注意速度快的时候,手要稳定,不能上下跳动,尽量靠弦近些,贴着弦走;手腕一定要松弛,尤其是最后一段加上大指扫弦时,一定要用手腕带动手指,利用惯性才能达到应有的速度。
当然,这需要有正确方法再加上苦练,才能做到真正的得心应手。
有了正确的方法,再加上苦练,把握了乐曲的节拍音准,熟悉了乐谱,对于演奏来说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还要去体会乐曲的意境和韵味,谈乐曲的感情。
真正的艺术,是能感动人的艺术,是能引起人的心里共鸣的艺术,这就是我们常强调用“心”去演奏的原因。
只有用自己的“心”表现出来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
从某一方面说,这正是艺术家琴匠的区别。
古筝音乐是一种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它除了要有与其音乐一样的音乐色彩、音乐织体等外,还更需要有韵味、有风格、有意境。
要想真正的学好古筝,就要在掌握好基本弹奏技术的同时,在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上下功夫。
不但要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还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就如我们前面所介绍的《渔舟唱晚》的来历、意境、表现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修养才能体会。
这就是说:
我们应该去较全面地学习,认真地弄懂一些历史、民俗、人物、语言、诗词、散文、古汉语、音乐知识、美学、书法、绘画等其它姐妹艺术,并运用于演奏之中才能算是真正的弹筝。
否则永远是仅知古筝的皮毛而已,演奏的最多也只不过是乐曲的音符与节奏,更谈不上什么能用“心”来演奏了。
有些学筝者看到演奏家的表演出神入化,也模仿其动作摇头晃脑、手舞足蹈甚至张牙舞爪,这样不知所云的追求身体动作,最后只能是东施效颦地走人造作的误区,想“雅”反而有失“大雅”。
那么弹奏古筝时的表演动作如何才能洒脱自如呢?
怎能一招一式传情达意呢?
古筝的流派众多,韵味各异,各派别演奏家和教师都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虽然各自表达方式有差,但“以情动人”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否定的共同点。
古筝的弹奏要想能感动别人,首先要能感动自己。
要想感动自己,首先用“心”去体会乐曲的思想内容,再用“心”去表达乐曲的思想内容,这种表达可以说是演奏者情感的自然流露。
这时所做的动作再大也不显夸张,动作再小也不觉拘谨。
只有掌握好演奏技巧,全面的融会贯通多方面的文化知识,用“心”去弹筝,才能做到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在他《夜筝》诗中所说的那样,“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也只有在练好基本功的条件下,用“心”去演绎《渔舟唱晚》,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意境。
第6篇: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执教人:
实小储姗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
2.体会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
3.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2.体验我国民族乐器──筝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古筝教学过程:
一、师配乐诗朗诵—《山居秋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并提出问题。
(播放音乐)问题1: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同时,你能听出背景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二、介绍古筝(出示幻灯片)1、筝的命名2、筝的音域3、筝的构造三、师演奏全曲,提出问题问题2:
想象音乐描绘了怎样一副画面?
听完后找同学回答。
师总结:
该曲描绘了古代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划着片片白帆纷纷归航的情景。
四、再次欣赏全曲,提出问题。
问题3:
全曲可分为几段?
(共3段)五、分段欣赏1、欣赏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画出旋律线。
问题4:
谁来描述一下这段音乐表达的内容。
(找同学回答)
(2)、师生共同分析速度、情绪、意境。
(运用音乐表情术语)(3)、出示谱例,学唱旋律。
问题5:
这段旋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欣赏第二部分
(1)、师生共同分析速度、情绪、意境。
(2)、出示谱例,学唱旋律并找出旋律特点。
4、欣赏第三部分问题6:
边听边想此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听到了哪些声音?
音乐结束时音量有何变化?
你又能想到什么?
听完请同学们讨论。
5、欣赏王中山等人演奏《渔舟唱晚》视频,师生共同朗诵古诗《山居秋暝》,感受此曲意境美。
朗诵完,师随着音乐简单介绍此曲通过采用筝特有的花指指法和速度、力度的变化等表达不同出不同的意境和情绪。
六、总结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喜欢上我国民族器乐曲,并去主动欣赏更多的民族器乐曲,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舟 教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