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思想的现实意义.docx
- 文档编号:27273642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75KB
墨子思想的现实意义.docx
《墨子思想的现实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子思想的现实意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墨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墨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摘要:
墨子是着名的平民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思想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观念。
墨子为了实现其“兼爱”、“非攻”的理想身先力行,创立墨子者集团,传播墨子理论,帮助弱者,济贫扶弱,体现其高尚的情操。
墨子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大都体现了墨子的观点,如:
杀人者偿命;耕者有其田;反对贪官污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均贫富等等。
墨子代表农民小生产者利益,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富民思想”和反侵略、反战争的思想。
关键词:
墨子、以民为本、兼爱、非攻、兼相爱、交相利、民富国治
墨子名翟,战国初期创立墨子学派,是着名的平民思想家、政治活动家。
《墨子》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传于世。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是其思想主流,“兼爱、非攻”思想体现了“以民为本”思想观念,在当时及后世影响颇大。
一、墨子思想的历史背景
墨子从事学术政治活动是在战国初期,正是列国争战,大国兼并的社会动荡时期。
大国对小国兼并和吞食,强国对弱国的掠夺,大国之间的争霸,使战争连绵、灾祸不断。
连年的战争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害,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
凡有师旅兴起“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①。
而且战车牛马兵器粮草损失不计其数,参加作战的师旅“与其居处之不安,饮食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②。
因战争而带来的天灾人祸使人民不胜其苦。
由于战争的耗费,加之统治者残酷地剥削人民,增加苛捐杂税,使得“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③。
由于战争,各国君王“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
④统治者的盘剥,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当时社会状况正如墨子所说: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⑤。
墨子是代表农民和手工业者利益的思想家,是小生产者的代言人,这与他生活经历分不开。
墨子出身于劳动者中间,做过工匠,他会制造载得五十石重的车辖。
“子墨子谓公输子曰:
‘子之为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故所为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⑥。
由此可见,他参加过工艺的生产,其工艺水平超过鲁班。
墨子虽做过宋国大夫,但他从不以“大人”自居,他自称是“贱人”,生活极其清苦。
庄子说他以自苦为极。
他效法大禹,因为禹为了大众的利益,曾不辞劳苦,不避风霜,为治水疏通河道三过家门而不入。
因长期在河泥里干活,连腿胫和腿肚上的小毛都脱落了。
墨子效法禹的精神,“以裘褐(粗布衣服)为衣,以跋(草鞋)为服”⑦,工作“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⑧。
为了实现其主张,不仅常与上层人物接触,且甘愿与下层社会为伍。
墨子生于鲁国,他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⑨,“兼爱”思想应是从孔子的“仁爱”中继承发展而来的。
但他发觉儒家的理论很烦琐,不适宜于劳动人民,故反对厚葬,提倡节丧。
他将仁义道德的道理更朴实化,更贴近人民的利益。
墨子非儒只是反对儒家只讲形式,不求实际,只谈空论,不求实利的空谈作风。
如制各种形式的礼仪,守孝三年等等,他一方面批判了腐儒,一方面又吸取了儒家精华。
孔子的“仁爱”是站在统治者立场上,以“亲亲”为核心的有等级的“仁爱”,经墨子升华后,成为爱无差等的“兼相爱”。
二、墨子思想的实质
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实质是以人为本,反对攻战是为了广大劳动人民。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争城夺地,互相杀伐,争战不已。
墨子认为争城夺地之战,遭殃的是劳苦大众。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其主旨是要求统治者宽大政策,施以仁政,兼爱人民。
墨子说: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⑩。
由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就会相攻、相贼、相伐。
必然会出现“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⑾的现象。
老百姓本来就贫弱,在富人欺诈压迫之下,就更无以为生了。
这样贫者会越贫,富者越富,怎样来改变这种情况呢?
墨子提出: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⑿只要人人都树立了“兼爱”的道德观,以“兼爱”来要求自己,就能“视人之国者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者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⒀。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样的话,就达到了“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谐。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动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贼,诈不欺愚”⒁。
这是墨子的理想社会,墨子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人人都相敬相爱和谐的社会秩序。
他不仅提出这一理想,也为此而努力奋斗。
故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实质是代表劳苦大众的利益,是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三、墨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为了实现其理想,墨子身先力行,把理论付诸实施,他吸收学生建立墨者集团,墨子为首任“巨子”,即首领。
这个集团要求严格,都是能吃苦耐劳,忠于墨家的勇士。
淮南子说: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赴火蹈刀,死不还踵”⒂。
陆贾在《新语》中也说到“墨子门多勇士”。
墨子弟子不止百八十人,据《公输篇》记载,墨子说:
“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⒃。
有这样一些勇士坚定不移地忠守“兼爱”“非攻”的思想,有广大农民手工业者的支持,才使墨子学派盛极一时,楚国欲攻打宋国,他知道这一消息后,为止楚攻宋。
他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裹足至于郢。
面对楚王据理力争,阐述他的“兼爱非攻”的理论。
并同公输班斗器械,以其智慧、技术、胆略和正义的行为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进攻,使宋国免于一场灾难,这正是墨子“兼爱非攻”的实际行动。
墨子思想盛极一时,墨派的势力也与当时的封建势力并驾齐驱,孟子说: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扬,则归墨”⒄。
墨子的思想,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传统,墨子信徒那种对信仰的坚定性,对团体的严格纪律性,以及“以自苦为极”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斗争精神,以后都长留在中国农民阶级和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墨翟死后,其弟子继承发扬墨学,有禽滑厘、孟胜、胡非、随巢、宋铏等。
这些人被称为正统派。
还有尹文、惠施、公孙龙、许行等,被称为别派。
韩非子说: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⒅。
庄子说: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
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
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
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
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诀”⒆。
依此可见,墨派团体到秦始皇统一的前夕,还很活跃。
宋铏是墨派继承者,大约生于孟子同时,墨子主张“爱无差等”,他说“僈等”;墨子主张“摹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他说“见侮不辱”,“凡人之门也,必以其恶之为说,非以其辱为故也”,“日夜不休”“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⒇。
墨子主张“非攻”他便说“禁攻寝兵”。
许行是楚国人,与孟子同时代,吕氏春秋记载:
“禽滑厘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厘,田系学于许犯,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21)。
许行即是许犯,许行不仅是理论家也是行动家,墨子主张不劳者不得食,许行主张负公务职责的人和农人共同去参加耕种,和工人共同参加工艺。
他说:
“贤者兴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别是厉民而以自养也”(22)许子继承了墨子的思想,倡导耕者有其食,主张平等,希望建立一个兼相爱交相利的和谐社会。
墨子思想对后代的农民起义和农民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秦末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以来,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次数之多,战争之激烈,范围之广都属世界之最。
历代王朝的更替大都是由农民起义作为杠杆,有的是农民起义的领袖直接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
中国农民起义虽各有区别,但大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从思想渊源上看,农民起义的特征和墨子思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历代农民起义有几条基本口号,一是杀人者偿命;二是耕者有其田;三是反对贪官污吏;四是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五是“均贫富”。
这几条基本口号反映了小生产劳动者对人格平等的追求,经济生活上要求起码的条件,政治上反对贪官污吏的倾向,这些口号都带有墨子思想的烙印。
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23)的政治、人格平等的主张。
墨子说: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24),他主张人人能各从其事,不废耕稼之时,纺线之事,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保证百姓起码的生产、生活条件。
墨子的思想和农民起义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思想倾向是十分相似的。
侯外庐先生指出:
“我认为,中国农民战争的口号应溯源于战国末年墨侠一派下层宗教团体所提出的一条公法,即《吕氏春秋》所载,‘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墨者之法也’”(25)。
李泽厚先生也认为,农民起义的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与墨子思想存在渊源关系(26)。
要求生命的保障,生活的温饱,反对贪官污吏,渴望专制权威的保护等等,反映了小生产者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
墨家以巨子为首,以墨者之法为规范,有严格的纪律,其形式类似于宗教组织。
墨子的政治思想、道德人格原则和具有宗教色彩的形式对道教影响很大。
王明先生指出:
“墨学演变为原始道教经典的一部分的社会政治思想,它的内容比较丰富和深刻起来。
就它思想的继承性说,它是墨学的流派”(27)。
《太平经》是道教的基本经典,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宣传一种克己利人,济世救世,人人平等的太平世界。
这种太平世界和墨子兼爱交利,非攻助人的大同理想是一脉相承的。
东汉黄巾起义利用《太平经》作为思想武器和组织手段,团结了起义的农民。
墨子的勤俭艰苦,自食其力的墨者之规也被纳入道教基本教规,使农民起义能保持廉洁作风,团结奋进。
四、墨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代表农民、小生产者利益的,不仅在当时被称为显学,对其后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在现代社会中值得借鉴和保持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民为本的富民思想。
墨子说:
“今天下之君子,忠实于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28)。
“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请将欲富其国家,众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当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29)。
“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贵贫寡,安危治乱也”(30)。
春秋战国之时,是战乱之际,墨子主张天下之治,主张富国富民,其思想完全是从民众的利益出发,并要求统治者“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31)。
提出治国的策略,“天下贫,则从事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此仁者为天下度也”(32)。
当时各国君主都大兴土木,建陵墓耗费民力民财,墨子告诫那些统治者,“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33)“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34)。
墨子的富民思想在今天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倡“以人为本”,各项方针政策都体现了强国富民的政治策略。
2、主张勤俭节约,提倡发展生产。
墨子一书中有“节用”“节葬”“非乐”等篇。
该篇主要是倡导勤俭节约,节省民财民力,反对强加赋税欺压百姓。
他说:
“今王公大人虽(唯)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折壤垣为之也,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35)。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三者民之巨患也”。
“为乐非也,今王公大人,惟毋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也,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
其说将必撞击之,惟毋撞击,将必不使老与迟,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声不和调,明不转朴,将必使当年。
……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纴之事。
”(36)墨子“非乐”是反对大张旗鼓地纵乐,因而耽误农时,浪费民力,耗费民财。
墨子力斥儒家所主张的“三年之丧”的厚葬,认为那不但无益地消糜社会财富,而且无用地消耗社会的劳动力。
他说:
“细计厚葬,为多埋赋之财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
财以成者抉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是譬犹禁耕而求获也”(37)。
进而他主张社会生活的节俭化,主张饮食以“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饭与土塯,啜与土铏”为限;(38)衣服以“冬以御寒、夏以御暑”为限。
他认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
……锦绣文采靡曼之衣……此非云益煖之情也,单财劳力毕归之于无用也”(39)。
宫室以“高足以避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
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同上)为限。
总之,“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40),他认为封建主那种奢侈纵欲的生活完全是依靠他人的劳动为生的,那不但在损害他人的生存,是“暴夺民衣食之财”(41)而不符合人类生存的原则。
墨子提倡劳者得食,不劳者不得食,他认为人与禽兽不同,禽兽是因其羽毛以为衣裘,因其蹄蚤以为行走,因其水草以为饮食,所以不必劳作。
而人类不然,一定要竭股肱之力,殚其思虑之智,才能维持生命,所以各人要“分事”,什么叫“分事”?
就是各人自己份内的职业,即社会分工之意。
因而他认为各人都应“各从事其能”(42)、“必量其力所能而从事焉”(43)。
要求人们都参加劳动,“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掀),然后成墙也”(44)。
进而对那些不劳动者提出“耕其力者生,不耕其力者不生”(45),在社会道德上,他还提出“存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的平等主张。
墨子主张发展生产,鼓励农耕和发展手工业。
要求“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以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衽,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以其分事也”(46),“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47),还提出“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48)。
墨子的这种量其力而行,各尽所能的社会分工方法是先进的,人们各尽所能把生产搞得井井有条,这样就能促进生产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墨子的勤俭节约观念和发展生产的主张,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3.在政治上反对侵略战争,在战略、战术上主张全民皆兵,积极防御。
墨子反对攻战,反对侵略,在《墨子?
非攻》及各篇中都有阐述。
他认为:
一则侵略战争一打响,一定有所死伤“令尝计军出……住而靡弊腑冷不反(返)者,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刃乘车,其列往碎折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49);其二,即使没有在战场上战死或受伤,也会因“与其途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50);其三,行军者在冬天,要受寒;夏天,要受暑;春天呢,又要妨碍“耕稼树艺;秋天呢,又要废弃收获。
“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冬夏为哉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此不可以春秋为者也”(51)。
而且在战争中男人出战,女人在家,男女久不会面,生活不正常。
“兴师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52)。
总之,战争是不好,为害极大。
“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同上)。
所以在墨子看来,不论侵略和被侵略的国家,遭受不利的都是人民,墨子反对战争,是为“中万民之利“,为民求福,为民求利。
如何制止战争扞卫家园,墨子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准备。
据《战国策?
宋策》、《吕氏春秋》、《淮南子》和《墨子?
公输篇》都记载了公输子为楚作云梯攻宋国,墨子率三百弟子去救宋的故事。
墨子为止楚攻宋,起于鲁国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裹足至于郢。
而对楚王据理力争,阐述他的“兼爱、非攻”理论,并同公输班斗器械,以其智慧、胆略和正义的作为阻止楚国对宋国的进攻,使宋国免于一场灾难。
为了反战和宣传兼爱、非攻的的理论,墨子组织墨者集团,其集团都是勇敢善战,不畏艰险的战士。
在战术上主要是采用积极防御的措施。
《墨子》一书中有“公输”、“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传”、“迎敌祠”、“号令”等篇章都阐述备战、守御、防敌的战术和法则的,这些篇章记载了许多先进的工具和守备的器械。
如“藉莫”,即为布幕;以竹杆悬挂于女墙上,以挡来敌弓矢。
“灵丁”为弓矢之类;“救车火”,为救火之具;“云梯”,攻城之械;“藉车”、“连弩之车”等等。
“公输子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巧。
子墨子谓公输子曰:
‘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
’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于拙。
”(53)。
墨子是能工巧匠,其水平比鲁班高。
这些篇章说明在动员全体人民积极抗御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4、倡导“兼相爱,交相利”,提出“利天下”、“利人民”的互利观。
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为出发点,进而指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54),“从利之所自生,此何自生?
……从爱人利人生”(同上)“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55)。
这种“兼相爱、交相利”是他所理想社会制度中表现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他认为爱是从相互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与人的相互利益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
这种原则是公利、互利,这种社会道德观,至今也是值得继承和提倡的。
5、提倡廉政,倡导廉洁的政治。
墨子反对“暴夺民衣食之财,”和“厚作敛于百姓”。
在“节用”、“节葬”、“辞过”、“兼爱”等篇章中都反复论述。
他批判统治者耗费财力去纵欲,批判厚葬久丧。
但凡这些消费,都是盘剥人民的利益而所得,是造成民苦、民累、民亡的主要方面。
他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56)。
他提倡在税制上要利于百姓,“令农夫入其税于大人”也就是说农夫向政府纳税,是正常的,他说:
“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
以其常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
以其常正(征),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意即为有原则的派劳役和征租税是不会病民的,而民病于“厚敛”,“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57)。
故墨子提倡节俭,提倡廉政,他说:
“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58),并告诫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59)。
6、墨子倡导“法治”,并提倡“仁人之法”。
他常要求统治者“爱人谨忠,利民谨厚”,否则“法不仁”是“不可以为法”的(60)。
他说:
“天下之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虽至士至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
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为规,直以绳,正以悬。
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
巧者为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已,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
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61)。
墨子认为“仁人之法”不能以父母为法,不能以师学为法,不能以君主为法。
法治要教人不恶不贼,要使人相爱相利,要施厚德于人民,他崇尚禹汤文武,认为这些都是爱人利人的君主。
7、推崇贤能政治的民主思想。
墨子的政治民主思想主要表现在“尚贤”和“尚同”两篇中,他从农民阶级的立场出发,一面从根本上反对地主家族政权的世袭制,一面主张由贤能人士来掌握政权。
其意图为打破阶级身份的限制,而以德贤能为标准的一种制度来代替封建的家族世袭制。
这是民主主义的萌芽。
他说:
“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是故不能治百人者,使处乎千人之官,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61)。
这种政治的结果,只能致使人民“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同上)。
他提出尚贤的主张,推举贤能人士来管理国家。
“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62)。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与之爵,重予之禄”(63)。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
虽天亦不别贫富、贵贱、远弥、亲疏。
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同上)。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同上)。
从上述的论述中,可见墨子民主主义思想是多么地可贵,这在当时与儒家的观点是相对立的,表现出了劳动人民阶级的进步思想。
墨子的选贤举能,是在打破阶级、贫富身份的限制下,由全体民众所共同选举出来的。
其根本立场是否认了封建世袭制、否认了等级制度,主张由全员选举来代替世袭制。
从“是故选举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64),“天子为天下之仁人”,“由万民选择而立”(同上)等语句的意义看来,我们可知墨子是否认君主制及政治地位的世袭制度,而是主张由全民选举方式去产生的贤能政治。
综上所述,墨子的政治民主学说有三点:
一、“天子”不是世袭而是由“万民”选举的;二是“天子和万民”在经济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在政治地位上也是平等的。
故只要你是“圣人”、“仁人”,不管你是农民或手工业者还是富人,或贱奴,都有被选举作天子的机会。
三、凡是有才智的人,不论是农、工、商或贱奴,“天子”有举用他的义务。
墨子的民主主义思想,虽具有一些天命观,在今日看来是落后的,然而在两千年前发明这样的理论,却是伟大的,在现代也是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和继承发扬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墨子是农民与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是劳动人民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
墨子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的希望和要求,他从维护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节用”“节葬”等等政治主张,是进步的。
“兼相爱、交相利”是理想社会的人人平等,有财相分、有利相交,彼此互爱的基本观念。
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正确立场,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安居乐业的理想。
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主张发展生产,倡导有序的社会分工,并积极地研制和发明先进的工具,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反对贪官污吏,倡导廉政,不仅是为民着想,同时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制度也是一个抨击。
强调法治,依法治民,“法天下”等等,也是进步的。
推崇贤能政治更具有民主主义的色彩,总而言之,墨子在两千年前具有这种政治观点,是非常进步的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墨子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人人互爱、互助、有秩序、有法度的,人人都能富有,人人平等的一个和谐的社会,这种理想至今看来,也是进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墨子 思想 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