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
- 文档编号:27266670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88KB
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
《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专题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察内容。
掌握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并学习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分析典型试题,寻摸规律,强化基础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文句的解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辨析病句类型。
难点:
掌握病句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讲评
教时安排:
6课时,另练习讲评自习6课时
教学设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考试大纲》对病句的测试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D级。
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项: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命题的特点
1.侧重于语法性病句的辨析
《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类病句中,有四类属于语法性病句,这是侧重于语法性病句辨析的命题依据。
再从若干年来的试题看,虽然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但大多数辨析病句只有一道试题。
这一道试题中,三个错误项,一般为两个是语法性病句,一个为其他病句。
这从后文所举的试题中可以看得很明显。
不过,在高考试题中的语法病句,一般句子都比较长,语病比较隐蔽,不是很容易发现的。
2.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
高考试题中的病句,极少是命题者自己编拟的,多来自报刊,也有学生作文中的病句。
这就决定了病句的语意材料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而至于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小而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校园生活,都有涉及。
三、典型题分析
这六种类型的病句,作一分析和归纳,可分为以下三种:
1.语意性病句。
语意性病句指句子的意思表达不确定、不明白,通常称为“有歧意”,主要指“表意不明”,有时语序不当也会表意不确定、不明白。
表意不明,与汉语词语的多义性有关。
如“学习文件”,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条件下,它可以认为是一个动宾短语,也可以看作偏正短语。
两者的意思就很不相同。
语序不当,如“考试才进行了30分钟,就有人陆续交卷了”,这一句中,“有人陆续交卷”是什么意思?
是“有人”一会儿交一张试卷的意思,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它语序不当。
应该说成“就陆续有人交卷了”。
2.语法性病句
语法性病句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
这类病句之所以被认为是病句,主要是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则,不符合汉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
(1)搭配不当。
它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谓语与其宾语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
例1:
①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②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本例前一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
“新产品”是可以与“研制开发”搭配的;而“新技术”却不能“研制”,只能用“研究”;“新工艺”也只能用“研究”,而不能用“研制”。
句句也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是正确的;而“21辆消防车”“放弃休假……”便是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是指该有的成分却没有出现,这是指缺主谓、谓语和宾语这些骨干成分,而不包括修饰成分;赘余,即冗余、多余,通常表现重复累赘。
例2:
①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②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训练班。
③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解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祟。
本例句①的主语是“工厂”,它能不能作“三次被授予优质产品称号”这一分句的主语呢?
显然不能,这里缺少主语“产品”。
从全句说,是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
句②“全面推广”什么呢?
“推广喂猪”这是说不通的,句中缺少了动词“推广”的宾语,应补上“(的)”经验“(的)做法”之类,以作为“推广”的宾语。
句③犯了成分赘余的毛病,应该删去“在作祟”这三个字。
(3)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也称为句子杂糅,即把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表述方式糅合在一个句子中,造成了结构混乱。
例3:
①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这两句都有结构混乱的毛病。
句①的主语是“学员”,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换一个说法,即“短训班除……参加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
而句①把这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用,势必造成了结构的混乱。
句②也犯了杂糅的毛病。
我们可以说“深受……欢迎”,也可以说“深为……所欢迎”,而句②把这两种表示被动的格式掺杂糅合在一起,造成了结构上的混乱。
3.逻辑性病句
“不合逻辑”就是指逻辑性病句。
通俗说来,所谓逻辑性病句就是不符合事理。
主要有概念使用不当、判断不当、推理不当等情况。
我们知道,概念(词语)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并列关系、交叉关系、种属关系等,只有并列关系的概念可以并列使用,交叉关系、种属关系的词语都不能并列使用,否则不合逻辑。
如: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本句在概念使用上有多处不合逻辑,“杂志”就是“刊”,因此“报刊”和“杂志”不能并列,应改为“报纸、杂志”或“报纸、刊物”;再则“报刊、杂志”本身也是“出版物”,它们之间不能并列,应在“出版物”前加“其他”。
从逻辑上说,本句犯了种概念和属概念并列的错误。
判断不当,主要表现为自相矛盾、误用多重否定,包括误用反问句。
例4:
①经过刻苦努力,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各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的好成绩。
②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本例三句都有不合逻辑的毛病。
句①中,究竟是“平均”在90分以上,还是“都”在90分以上?
“平均”与“都”连用自相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删除其中的一个。
句②的“忌”,禁忌,通俗地说就是不能这样做,该句前有“三忌”作总领,每一分句有“忌”和“不可”作两次否定,意思说反了,应删除三个“不可”。
句③误用了反问句。
反问句“谁……呢?
”应是肯定句表示否定义,否定句表是肯定义。
句中提到“现在仍需要学习雷锋”应是肯定的,而句中使用“否认……不”的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句,结果句子就表示了否定的意思。
正确的表述应该删除句中的“不”。
至于推理不当,主要表现为在复句中误用关联词语,滥用因果关系,这一点留待以后再讲。
4、具体分解:
(一)语序不当
指句中构成意义关系的若干语言单位排列次序不恰当。
1.定语位置不当。
如:
(1)对我来说,这件事包含着深刻的一种教训。
(定语“一种”应放到“深刻”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
如:
(2)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如:
(3)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如果”应移到“他”之前。
复句中两个分句共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4.多项定语的次序排列不当。
如:
(4)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2900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句中定语之一“2900年前”位置不当,应放在中心语“文物”的前面)
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从离中心语最远处算起,一般语序是:
①领属性定语或时间、处所定语;②称代性或数量性的短语;③动词、动词短语;④形容词、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5.多项状语顺序排列不当。
如:
(5)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已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集于镜头。
(应将状语“没有”调至状语“把……感受”之前)
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从离中心语最远处算起,一般语序是:
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⑤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6.主客倒置。
如:
(6)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句中主体是“青年人”客体是“焦裕禄”两者调换位置才合理)
7.对应关系的语言单位排列不当。
如:
(7)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地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从理论和政策上”与“详细地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照应不当,应将“详细地规定”和“深刻的说明”互换位置)
8.分句位置不当。
如:
(8)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进程上迈出可喜一步。
(此句为递进关的复句,但顺序颠倒了。
应改为“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进程上迈出可喜的一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
(二)搭配不当
指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句子的结构规律或搭配在一起不合理而强行搭配。
1.主谓搭配不当。
如:
(9)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主旨……描写出来”,主谓搭配不当,“描写”应改为“揭示”)
2.动宾搭配不当。
如:
(10)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句中“加快”与“速度和规模”不能搭配,应去掉“规模”或在“规模”前加相应动词)
常见错误是:
当一个动词带两个及两个以上宾语或两个动词带一个宾语时,往往有一个宾语与动词不能搭配。
3.主宾搭配不当。
如:
(11)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
(12)自已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做得出来。
(定语“聪明能干”不能修饰中心语“手”,应改为“灵巧”)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如:
(13)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
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如:
(14)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
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
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指该有的成分却没有出现,主要指缺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骨干成分,不包括修饰成分;赘余,即冗余、多余,通常表现为重复累赘。
1.缺主语。
如:
(15)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句中误用介词结构“从……中”,使句子缺主语,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缺谓语。
如:
(16)三峡的建设者们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战,一道175米高的拦江大坝,终于屹立于大江之上。
(句中“屹立”的主语是“大坝”,而句中“建设者们”却成了主语,且没有谓语,应将“经过”提到句首)
3.缺宾语。
如:
(1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
(“推广”后缺宾语“……的经验”)
4.赘余:
指成分累赘多余,造成重复罗唆,影响表达效果的一种语病。
常见的有主语、谓语、定语等成分及助词“的”赘余的情况,下面各举一例说明。
(18)我们班的同学都好学,上课时我们都能认真听讲。
(后半句主语“我们”赘余)
(19)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谓语“进行”多余)
(20)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的到来”)
(21)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
(定语“无声”和助词“的”赘余)
(22)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
(状语“非常”多余)
(23)为精减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补语“一些”多余)
(24)由于历史动乱和气候的潮湿,珍贵的绘画损坏殆尽。
(句中“气候”后面的“的”赘余)
(四)结构混乱
也称句子杂糅,即把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表述方式揉合在一个句子中,造成了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
如:
(2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句中把“深受群众喜爱”与“深为群众所喜爱”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了)
2.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
如:
(26)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却暗中换成了“小邱的心”,造成混乱。
可改为“……触动了小邱的,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
如:
(27)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如:
(28)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属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
(“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令人费解,即一句话没说清楚,让人无法理解;另一种是产生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
第三种是指代不明。
不管是“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
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
如:
(29)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拆《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申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句子表义含混,令人费解,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
2.歧义。
如:
(30)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句中“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不明确)
3.指代不明。
如:
(3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句中“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指代不明)
(六)不合逻辑
指的是句子的意思违背了思维的规律,在事理上讲不通。
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
如:
(32)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学生们的种种行为现在已被认可,又怎能说成是“已经得到纠正”呢,两者是矛盾的。
可将“已经得到纠正”改为“已经得到许可”)
2.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
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并列不当的错误。
如:
(33)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句中“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和杂志”,两者不能并列,可去掉“和一切出版物”)
3.强加因果。
如:
(34)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句中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可将“学科”改为“文科”)
4.主客颠倒。
如:
(35)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句中主客倒置,不合逻辑,应改为“大多数中学生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是比较熟悉的……”)
5.否定不当。
如:
(36)为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句中多重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
6.不合事理。
如:
(37)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五、技巧点拨:
审读句子时从易致病部位—关键词或短语入手,可更快更准地找出病因。
以下十个方面,便于诊断病句。
1.看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使得句子结构复杂化,也最易导致语病。
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可以考虑是否有搭配不当之处。
如:
(1)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
[解析]“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是并列短语,其中的“情歌”与“民歌”出现概念种属关系,不能并列。
小结:
可见,看并列短语,要查有无“语序不当”的毛病。
它常会因概念出现交叉、种属,不是同一类关系而造成并列不当,以及其中某一个体与前后出现搭配不当等语病。
2.看数量短语
句中出现数字,要考虑是否前后矛盾或有否歧义。
可先考查是否存在以下误用情况:
降低、减少用倍数,约数后重复表述,修饰两可,搭配不当等。
如:
(1)这个炼铜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解析]“缩短了一倍”违背了“降低、减少、缩短等词后不能用倍数”的原则。
3.看否定词
句中出现否定词(包括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时,应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包括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是否有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等语病出现。
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述一重否定的意思。
如:
(1)他对这个问题剖析非常准确、透彻,谁又能否认他说错了?
[解析]否定词与反问连用相当于双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
小结:
可见,看否定词,应注意与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连用造成的表意不符、与反问句连用造成的表意不符、多重否定造成的表意相反等语病。
4.看关联词语
有些复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上,因此,一要考虑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
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
关联词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关联词错用、赘余或残缺、不合逻辑等方面。
如:
(1)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要重视自身发展的规律。
[解析]“不仅要……”与“而且要……”是表示自身发展的规律“对换位置。
属不合逻辑。
小结:
可见,看关联词语,要考虑有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关联词语赘余或残缺、关联词语使用造成句子不合逻辑等语病。
5.看介词
句子以介词开头,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
因介词造成的语病主要有: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介词造成主客体颠倒,介词残缺或搭配不当等。
如:
介宾结构+使令句(或动宾结构+使令句),往往都缺主语(尤其注意使令句掩盖主语的情况)。
(1)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毛主席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
[解析]用“中国人民”做主语说了半句,又用“中国革命”作主语另起一句,使前半句没有了着落,可把“自从”移到“中国人民之前。
小结:
可见,看介词,要考虑有无掩盖主语、乱放短语、主客颠倒、另起炉灶等错误现象出现。
6.看两面词
一个句子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或短语应仔细审查是否有“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的语病。
如:
(1)他能考上名牌大学,关键在于他高三这年努力不努力。
[解析]“努力不努力”是两面词,而前面对应的“能考上”是一面词,搭配不当。
小结:
可见,看到句中的两面词,要考虑其前后是否有两面与之搭配。
7.看代词
句中有代词,可考虑是否指代不明。
一般情况下,文中涉及两个以上的对象,而使用的代词称代其中之一,就易造成歧义;另外远指与近指错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如:
(1)远处山上的灯塔,这应是夜行者的希望。
[解析]“这”指代“远处山上的灯塔”,错用了,应换为“那”。
小结:
可见,看到句中的代词,要考虑有无因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远指与近指错用等语病出现。
8.看多义词
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具有多义性或词性具有多样性,出现在句子往往会造成表意不明。
(1)他背着父亲和哥哥悄悄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
[解析]“和”可作连词,理解为“他一个人悄悄地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也可作介词,理解为“他与哥哥一起悄悄地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
小结:
可见,发现句中的多义词,是否出现词义多义性或词性多样性,从而出现歧义现象。
当未发现句子中易致病部位—关键词或短语时,我们可以采用通常的查主干或审枝叶的办法来查找病因。
9.看主干成分
有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再查找主干有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语病。
如:
(1)这个节目表达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高考冲刺,以优异的成绩各父母汇报。
[解析]谓语中心语“表达”后残缺宾语“决心”。
小结:
可见提取主干来审查句子有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语病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办法。
10.看枝叶成分
如果主干没问题,再审附加语是否有毛病(如定语排序不当,状语排序不当,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补语与中心搭配不当等)。
如:
(1)走进新建的师范学校的实验大楼,我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学习。
[解析]“新建的师范学校的”是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换为“师范学校新建的”
小结:
可见审查枝叶成分,要查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是否修饰得当,修饰语内部是否出现语序不当、自相矛盾等语病。
特别注意审查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
此外,还要注意:
句子中有谦辞或辞时,要考虑是否用错对象;因果关系的复句,要考虑是否强加因果;语法无误,要考虑是否有逻辑错误等等。
总之,只要我们多安几双眼睛,句子中的语病就会暴露无遗,病句题的辨析与修改就可以化难为易、迎刃而解。
六、练习一及答案一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
B.新千年到来后,互发短信的沟通方式成了人际交流的新宠,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风行开来。
C.把孩子逐出校门,实质上等于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把他们变成社会的边缘人,甚至可能一辈子进不了主流社会。
D.尽管我怎么发问,怎么催促他指出我可能存在的错误,可是他还是闭口不开。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出了新的装饰墙,会使我们的城市建设更美好。
B.最近荆州大量出土的文物,说明了我国古代楚王雄霸一方的传说并非子虚乌有。
C.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D.我们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不能不花的旅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B.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且整体与部分的对待关系,或者说,是点面对待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C.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资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D.两个学校的学生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成都市龙泉驿区今明两年迁进成都大学、四川川剧学校、四川信息技术学院等院校齐聚于此,不仅增添其文化氛围,而且还带来几万时尚消费者。
B.为了追回不归国留学生的贷款,该国政府曾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设立了许多追款机构和人员。
C.虚拟现实技术用有力的证据再次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使人类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辨析 修改 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