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docx
- 文档编号:27265746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80KB
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docx
《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
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
一:
“马加爵案〞回忆
2004年2月23日XX省XX市公安局接报后,在XX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2月25日XX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XX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窗非好友。
2月26日XX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捉拿马加爵。
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XX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人。
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
3月6日马加爵父亲承受记者采访时,写下一封家书,劝儿自首。
他在信中说:
“你平时都说长大了要报答父母恩,现在从你失踪后,我们每天都放声大哭,你母亲已经病得很重了,她是多么想看见你啊!
……儿子,你从小就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们相信,你不会让我们永远去承受这种痛苦的。
〞
3月初公安部统一指挥针对马加爵的全国大排查,全国出现数十名“疑似者〞。
警方查明,2月15日,马加爵曾在XX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2月8日至13日以及2月15日马加爵上过互联网,查询XX省XX市、XX邵东县和XX市等地的地理、交通、就业等情况,并浏览了有关XX的制作、核查等有关规定,访问过互联网上“公安部〞、“XX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等。
上网时间集中在晚上11时至次日7时。
3月12日XX省公安厅转发公安部查缉马加爵线索的通告:
警方调查发现,马加爵极可能于2004年2月17日下午乘火车离开XX前往XX,所涉车次及时间包括:
2060次XX—,时间为20:
41;1166次XX—,时间为23:
23。
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XX省XX市河西区落网,当地公安部门正对其进展审讯。
公元2004年6月17上午9时,XX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XX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成心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
宣判完毕,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4月22日,XX中院公开审理了马加爵涉嫌成心杀人、附带民事诉讼一案,并于4月24日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马加爵犯成心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令马加爵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文杨、唐先和人民币两万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邵渭清、黄燮梅人民币两万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绍权、马存英人民币两万元。
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马加爵没有提出上诉,XX中院即依法报送XX省高级法院核准对马加爵的死刑判决。
XX省高级法院经复核认为,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筹划和准备,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成心,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构成成心杀人罪。
在整个犯罪过程中,马加爵杀人犯意坚决,作案手段残忍;杀人后藏匿被害人尸体并畏罪潜逃,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极大,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应依法严惩。
马加爵的辩护人关于马加爵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的辩护意见虽然符合事实,但马加爵罪行极其严重,对其不予从轻处分。
一审判决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
遂作出裁定,核准XX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成心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
--摘编自人民网?
马加爵成心杀人案?
二:
马加爵的人格分析
人们按照常规逻辑推导,马加爵的犯罪诱因是:
由贫穷导致自卑,由自卑导致极度自尊,当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就产生疯狂的报复。
但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3月26日开场对此案进展独立调研后,逐步得出自己的判断,认为马加爵的悲剧更多的是由于其人格缺陷酿成的,并写出了长达万言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马加爵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只能和自然频率接触较高的少数同学交往。
即使和交往最密切的同学、老乡之间,每个月至少有1至2次争吵,这属于较高的人际冲突频率,意味着他在处理人际冲突方面的能力很差。
“与他发生冲突的同学大多同他一样,也住在贫困生宿舍。
〞他还时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出现强烈的反响,表现过分的情绪化。
当他少年时代听到父母吵架,甚至动了杀死父亲的念头。
他对吵架极为敏感与愤怒,而且漠视生命,很容易引起“杀人〞的冲动。
他的思维方式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几乎一切都是以“我〞为出发点。
心理学研究说明,许多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许多犯罪人的突出心理特征之一,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字的出现频率极高,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
李教授认为,马加爵的个性特征典型地属于,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疏导和控制的“危险人格〞。
--摘编自?
南方周末?
第1057期
由此看来马加爵确实是有人格障碍的一位大学生,首先他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处于神经症和未特定的精神病之间,临床描述是极不稳定的、易冲动的人,其人际关系、态度、情感常不可预料地突然改变,及其他特征性的特点:
如自我形象和自我感觉的不确定,短暂的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病症,在应激状态下常可从似乎完全正常而突然进入十分混乱的状态,极易爆发冲动、攻击、自伤、自杀行为,有时涉及法律纠纷。
另外马加爵也符合分裂型人格障碍和偏执性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对人冷漠、言语表达怪异和可笑、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等;而偏执性人格障碍特征是具有攻击性、脾气暴躁易发火等。
马加爵的表现很符合这些特征,而这种人格障碍很大程度是由于自卑或压力导致的。
从马加爵有预谋地杀人行动表示,他所承受的压力因长期压抑在心中,没得到及时发泄,最终形成一贯性的性格压抑,致使他必须从杀人等行动中体验到快感。
三:
造成马加爵人格障碍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位
一般认为,人格障碍与童年经历关系密切。
马加爵的父母都不善于表达感情,家庭气氛非常压抑,这可能就是造成马加爵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不爱说话的原因。
据他父亲回忆,他从来没有跟马加爵做过深入的交谈。
在马加爵上大学期间,父亲只给他写过一封信。
马加爵自己遇到开心的事或伤心的事也从来不告诉父母,最典型的例子是得了奖状也不向父母汇报,往抽屉里一塞,就象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一样。
父母对儿子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直到从抽屉里发现了奖状才知道儿子在学校里的表现。
由此可见,马加爵是一个被无视的孩子。
在英语中,无视和虐待是同一个词。
一般人都把虐待理解为暴力,因此把无视称为“冷暴力〞。
马加爵的父母为什么会无视自己的孩子?
一个原因是家境贫寒,整天为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父母也是分裂样人格障碍,即性格孤僻、情感冷淡。
如果是这样的话,马加爵的人格障碍就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马加爵被捕以后全家出动去向被害人家属抱歉一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家人也是非常“偏执〞的。
〔二〕言语障碍
周围人都反映马加爵不爱说话。
到底是他不会爱说话还是不会说话?
他在上大学的时候也曾试着与人交往,别人在开玩笑时他也想说几句。
但是他一开口就受到嘲笑,说明他表达能力不好。
有的人口语不好但文笔很好,而马加爵的写作能力也很差。
上小学时语文成绩拉了他的后腿,作文能力很差,词不达意,毫无逻辑。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说明,语言能力与左脑有关,而左脑又是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的中枢。
语言能力差的人控制能力也差,容易冲动,做出违反社会标准的事,甚至XX犯罪。
马加爵在高中经常违反校规,给教师留下了很坏的印象。
有一次他突然离校出走,在另一个城市闲逛而被警察抓了起来。
语言能力差和性格孤僻往往相辅相成。
马加爵自幼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爱交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家中缺乏语言环境,长大以后又不主动与人交往,他的语言能力就得不到锻炼。
〔三〕性格
一般说来,自我封闭、缺乏交往的人思想都比拟狭隘,容易钻牛角尖。
如果钻研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上升。
马加爵就是如此,上初中时他从成绩平平一跃成为优秀生,获得数学竞赛第一名,全国物理竞赛第二名,因而带动全班的学习气氛。
上高中时曾因迷恋电脑而荒废学业,一旦醒悟,只用一个月的苦读又上升到全校第四名,并以697分考入XX大学。
马加爵的犯罪行为也与钻牛角尖有关。
他认为同室同学对他不友好而怀恨在心,并制定了杀人方案和逃跑方案。
他沉着不迫地杀了人,然后逃往“天涯海角〞。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马加爵性格中的矛盾:
一方面,他自我控制能力比拟差,容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一旦专心地去做一件事,就会一意孤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四〕自卑
马加爵非常自卑,原因是:
〔1〕家境贫寒;〔2〕交际能力差;〔3〕长相丑陋。
心理学研究认为,长相与性格有关。
性格温和、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都是慈眉善目,性情暴躁、铁石心肠的人总是长着一幅凶相。
这是因为人的任何一种情绪都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
一种经常出现的情绪构成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而一种经常出现的面部表情会凝固下来而成为面相。
马加爵小的时候长得还算可以,可是后来越长越难看,显然跟他的心灵扭曲有关。
自卑可以引起两种情绪:
怕和恨。
心理门诊中经常见到的社交恐惧症就是自卑引起的。
病人老是害怕自己表现不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被别人看不起,其实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有的病人甚至会出现幻听,听到别人背后议论他,说他的坏话。
自卑的人总是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把别人的一举一动都看作是对自己的蔑视,甚至挑衅,因而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时刻准备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而与人争斗,哪怕是鸡蛋碰石头也在所不惜。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格开展的原动力。
人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补偿缺陷、克制自卑、超越自我。
但是,过度补偿会导致心理障碍。
马加爵的意志力就是过度补偿的产物。
〔五〕情商
一位看管过马加爵的警察表示马加爵的心理素质非常好。
不知道他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许他是想说马加爵杀人的时候很冷静,受审讯的时候毫不惊慌。
难道这就叫心理素质好吗?
人与机器的区别在于人有感情,遇到某些事情会产生喜怒哀乐。
情感反响过强固然是心理不安康的表现,情感反响太微弱或没有任何情感反响也是不正常的,这种情况称为情感冷淡。
人不但有感情,还能感受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情商〔。
情商高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活动感受比拟深刻,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能够适度地予以控制和调节,同时也能承受自己的情绪活动。
情商低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活动缺乏体验,经常把它当作躯体疾病引起的病症,不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因此不承受它,从心底里排斥它,但又难以控制和排解,这种情况称为述情障碍,也就是情感失读。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感都读不懂,他怎么能读懂别人的情感?
因此,情商低的人不会察言观色,不理解别人的感受,难以与人产生心灵的互动,容易引起为难和窘迫,甚至出现冲突和互相伤害。
与之相反的情况称为共情或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去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感受,体验他人的体验,例如看杂技表演的时候为演员捏一把汗,看到别人哭泣就忍不住掉眼泪。
同理心不但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也是道德感的心理根底。
同理心强的人不可能去伤害别人,因为人家一哀求,他就心软了。
有的人之所以会杀人不眨眼,是因为他没有同理心,体会不到别人的痛苦。
马加爵就是这样的人。
四:
总结:
从马加爵的成长历程来看,生活的贫困使他自卑、封闭、多疑、敏感且自尊心极强,由此也导致了他在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不善交际,没有朋友。
“我觉得我太失败了〞,“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他们老是在背后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
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在嘲笑我。
〞这是马加爵后来向警方的供述。
从中可以看到,最后血案的发生实际上是他已陷入压抑、痛苦不能自拔心理问题的爆发。
其实马加爵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决大多数的一类人,马加爵个人只是这类人群中的一个代表。
人都是善恶并存的,我们要懂得警觉人性中的恶人们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做了大量的扬善抑恶的努力,所以,我们轻易不会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
防止这种恶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立刻脱离刺激环境,以及绝不在情绪冲动时做决定。
当然,仅有这点远远不够,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对。
当今社会各种大学生犯罪案件层出不穷,这只不过是一个比拟经典的案例而已,马加爵的心理历程并不特殊罕见,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心理经历。
造成这种社会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教育的失败,社会教育无视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社会生活压抑。
作为大学生的我深知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从小到大,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安康,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从不把学生素质培养当回事儿。
马加爵案不仅仅是五个家庭的悲剧,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剧,不过,要想改变这个社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能做的又是那么的有限。
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乏,要客观认识自己,除了要看道自己的缺乏,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生活中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
3、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对自己的看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是非常珍贵的,应该多想象人生中美好的事物,培养自己对人生的眷恋之情,珍惜珍贵的生命。
5、学会关心自己的同时还要学会关心他人,相信只要你付出了,你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6、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防止空虚心理的出现。
XX轻工业学院
题目:
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
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11-01
学号:
541102010104
:
陈丁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案例 分析 马加爵案